在公路建设中,沥青路面是很常见的一种方式,除了沥青路面还有水泥路面。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各有不同的优缺点,在建设的时候根据需要来选择材料。本文是一篇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摘 要: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铺装亮度,提出了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技术。综述了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概念及铺装方案,论证了沥青路面特别是隧道内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的必要性及节能效益,阐述了国内外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研究现状,分析了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研究现状,应用前景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brightness of asphalt pavement, asphalt pavement made ??of bright-colored pavement technologies. Overview of paving asphalt pavement Meishoku concepts and paving solutions, demonstrated in particular tunnel asphalt pavement asphalt pavement bright colors of the necessity and energy efficiency, elaborated abroad of paving asphalt pavement Meishoku Research analyzes the color of asphalt pavement bright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words: asphalt pavement; bright color of the pavement; research status; application prospects
目前我国路面主要有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两种,通常水泥路面呈明亮的灰白色,沥青路面呈暗淡的黑褐色。因水泥路面噪音大,易扬尘、维修困难等缺点;沥青路面噪音低、容易维修、行车舒适等优点,我国路面逐渐向沥青路面铺装方向发展。沥青路面颜色较黑吸光能力强,对灯光的反射率低严重影响了路面的能见度,尤其在隧道内铺装沥青路面时,一方面照明灯具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驾驶员的视线,不利于行车安全。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铺装亮度,近年来国内对之展开了诸多研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
1.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概念
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指在不改变原有路面行车舒适的前提下,通过一定途径显著提高沥青路面明亮程度的一种技术。该技术不仅保留了原沥青路面的优势,更能够增加路面亮度、降低光照输出、保障道路运营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工程应用见图1。
2.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方案
搜集国内外资料,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可实现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
(1)嵌入式明色化铺装:指将明色材料(一般用白色煅烧碎石或浅色天然碎石)在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摊铺后立即撒布在混合料表面上,与其一并压实成型,使明色材料部分嵌入沥青混合料中的铺装工艺,见图2(a);
(2)明色化微表处铺装:指在已有的沥青路面表面额外铺筑明色化微表处,利用明色化功能层罩面使原本黑色的沥青路面表面明色化,见图2(b);
(3)一体式明色化铺装:指将明色材料(如废弃玻璃颗粒等)掺入沥青混合料中一并拌和、摊铺及压实,通过市场上销售的专用研磨设备或车辆行驶摩擦,使混合在结构中的明色材料外露,形成明色化效果,见图2(c);
(4)喷涂式明色化铺装:该铺装方法是实现沥青路面明色化最简便易行的方法,采用向原有的沥青路面直接喷涂明色涂料的方法,使路面快速明色化,见图2(d)。
以上几种明色化铺装方案各有优缺点,选择铺装方案时应结合工程具体使用情况,从施工工艺、机械设备、材料采购、明色化铺装结构的耐久性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考虑。
3.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的必要性
在城市沥青路面铺装领域,由于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技术的使用,增加了路面明亮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射太阳光,从而降低了路表温度及明色化铺装道路周围的空气温度,有效的减少了城市热岛效应;此外由于铺装后路面亮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车安全,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率。
在隧道沥青路面铺装领域,我国《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 026.1-1999)规定[1],隧道内必须加强照明,从理论上讲隧道照明与道路照明一样,也需要考虑路面应具有一定的亮度水平,这样可以减少照明灯具的布置数量,节约成本;同时隧道在运营中由于路面能见度不足而消耗大量能源,屡次造成交通安全事故等严峻问题,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专题研究。采用隧道沥青路面明色化节能铺装技术后,路面达到相同亮度条件下,明色化铺装比现有常用的隧道沥青混凝土铺装节能30%以上。在隧道设计阶段,结合明色化铺装技术,能够将普通沥青路面平均照度换算系数从(15~22)lx/ld・m2降低至(5~15)lx/ld・m2,通过设计增大照明间距,减少照明灯具,起到良好的节能及低碳效应,积极响应国家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相同照明条件下,隧道沥青路面明色化节能铺装相比现有常用的隧道沥青混凝土铺装,材料光反射系数从0.08~0.15提高至0.14~0.45,路面亮度提高50%以上,显著提高了驾驶员判断路面上障碍物的能力,降低交通事故率,构建安全、和谐社会。
4.国内外明色化铺装研究进展情况
4.1国外明色化铺装概况
从国外的研究和应用情况看,美国等发达国家在隧道外的沥青路面表面铺筑明色化表面层,通过明色化铺装材料较高的光反射系数降低沥青对阳光的吸收,从而降低路面的温度,间接地提高了路面的高温稳定性。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就开始了使用玻璃加入沥青混合料明色化铺装的研究和实践,此期间在美国和加拿大铺筑了约33个玻璃沥青路面的实验路,取得了较好效果[2];在日本,已有采用玻璃珠作为填充材料的沥青路面,可以提供良好的光反射效果。法国的路面工程师使用白色卵石和脱色沥青建成的特殊路面,在三年的使用中路面平均亮度系数变化不大,能够有效的提高路面的亮度。前苏联研究人员为了改善路面的照明,借助特种设备热撒铺特种铝粉在路面表面,经过一次滚压,在随后的行驶过程中粉末被压入路面。采用这种粉末可使路面光亮提高 2~3 倍,并且能使粉末长期维持在运营期内,可以说这种方法照明效果好,但是铝粉的造价较高,并不利于大面积推广使用[3] 。另外,在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领域,国外科技工作者对隧道明色化铺装做了较多研究,德国的隧道路面普遍采用的是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为了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和亮度,在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表面撒布了一层煅烧白色碎石,其路面使用性能优良,照明度好且使用寿命长,见图3。 4.2国内明色化铺装概况
国内目前尚未形成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的概念,国内研究较多的彩色路面与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技术有所类似,但两者存在一定差异。在彩色路面铺装领域,我国起步较晚,一直到20世纪90 年代末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但发展的势头迅速。彩色路面较多的是采用彩色集料,加入不同色彩的颜料与浅色胶结料混合而成,而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是采用明色碎石嵌入沥青混合料中或直接在沥青混合料表面加铺明色化功能层,起到反光增加路面亮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沥青路面表面层。在国内,招商局重庆交科院及其全资子公司重庆智翔公司针对“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路面结构及施工质量控制研究”及“隧道沥青路面明色化节能铺装技术研究”课题做过较为详细的沥青路面明色化节能铺装技术研究[4][5]。重庆智翔公司的詹成根,郝增恒,黄磊,杨阳等人通过大量的室内明色化试验,筛选了明色降噪微表处及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嵌入明色碎石的铺装方案进行了路用性能、混合料耐久性、节能效应及施工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技术适用可行,满足路面各项规范要求,且具有节能减排的功效,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6][7]。长安大学的史小丽、王选仓等人利用玻璃珠的回归反光特性,通过在OGFC中掺加高强度玻璃珠以提高沥青路面亮度,并分析了OGFC混合料中掺加不同比例和不同粒径玻璃珠对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提出了OGFC-13中掺加玻璃珠的最佳粒径和最佳比例[9]。同济大学道路与交通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陈风晨,李立寒等人将废玻璃掺入沥青混合料中,通过试验表明,采用高粘度的改性沥青或以水泥作为抗剥落剂可以有效地提高玻璃与沥青的粘附性。掺加一定比例的废玻璃对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沥青用量影响不大,但会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密度,并使沥青混合料试件的马歇尔稳定度、抗车辙能力和抗滑性略有降低,同时随着废玻璃用量的增加,沥青层表面的反光性增加[9]。重庆交通大学的张曙光等人选取几种材料(废玻璃、浅色石料)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嵌入沥青混合料中不同比例不同粒径反光材料的反光效果,进而进行优化,以达到改善公路隧道内部亮度的目的,得到的结论是嵌入明色材料的沥青混合料可以用于隧道路面的铺筑中,其抗滑性能虽然较普通混凝土略有降低,但依然满足施工的要求,而且其良好的抗渗性能以及明色性能对于改善隧道内行车环境具有非常好的作用[10]。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的张帅等人研究的隧道两色阻燃铺装层对隧道路面的亮度提升也有部分效果,见图4。
5.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应用前景
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由于增加了路面亮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率,还可以降低路面温度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此外,在隧道路面铺装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市场。
我国道路隧道数量众多,隧道路面铺装工程市场需求巨大。隧道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推动隧道路面铺装工程由传统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装向“节能、安全双优”的隧道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变革,带来隧道沥青路面铺装工程的全国性推广应用。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技术符合国家总体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既适宜于新建隧道工程的节能设计,又适用于建成隧道的安全运营、节能减排,具备广阔的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重庆公路科学研究所.JTJ 026.1-1999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 SAMTURH.Glass recycling and reuse[R].University of Wisconsin�CMadison,1974.
[3] 弗・得・斯特维茨克.彩色路面建筑施工[M].徐智明.哈尔滨: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林业科技情报.1993.
[4] 隧道沥青路面明色化节能铺装技术研究.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2012.12.
[5] 青岛胶州湾隧道工程路面结构及施工质量控制研究.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2011.10.
[6] 詹成根、郝增恒.隧道路面明色降噪微表处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2(6).
[7] 郝增恒、詹成根.隧道沥青路面明色化铺装技术研究[J].中外公路,2012(3).
[8] 史小丽、王选仓、刘昆.基于照明的隧道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J].公路,2009(2):77-81.
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中国公路》是由交通部主管、中国公路学会主办,面向全国公路交通系统的大型综合性半月刊,是国家重点期刊及行业核心期刊。1994年创刊以来,本刊以权威性、指导性和普及性的多重组和,为中国公路界所瞩目,并为推动行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办刊宗旨:为公路事业法务之我们的天职;发展理念:办最好看、最实用的杂志;发展东路:将人文关怀奉献给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