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讨—以珠江新城核心区景观设计为例

所属栏目: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12-11-17 09:02 热度:

  摘要: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驾起了一座人与自然联系的桥梁,是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城市公园景观建设快速发展,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营造具有亲和力和特色的环境景观,已成为一项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本文结合珠江新城核心区景观设计探讨了城市公园景观结构与空间布局关系、公园设计与规划方面的研究、地域文化与城市历史等,更好的促进城市公园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规划,珠江新城核心区

  前言

  城市公园是随着近代城市的发展而兴起的,是城市中的“绿洲”和环境优美的游憩空间。城市公园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文化休息以及其他活动的场所,也是旅游者了解城市社会、认识自然、享受现代科学技术的园地。此外,城市公园对美化城市面貌,平衡城市生态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均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国内外,城市公园在城市的园林建设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城市公园的数量与质量既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园林建设水平和艺术水平,同时也是展示城市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的橱窗。

  1、城市公园的产生

  在漫长的园林发展过程中, 园林基本上一直是以“私园”的形式存在的, 如皇家园林、贵族园林和宗教园林等。这些园林大都为特权统治阶级占有和服务, 其中宗教园林在一定程度上为公众开放, 可看作是“公园”的雏形。

  真正意义上的公园直到17世纪才在英国产生。由于产业革命导致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 造成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和居住环境的恶化。于是近代公园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往日王公贵族游玩行猎的专有园地,逐渐被迫对广大市民开放为公园。伦敦的肯辛敦公园、圣詹姆斯公园以及海德公园在17世纪相继向公众开放。随后欧洲各国群相仿效,并随着殖民扩张推行到全世界。

  2、城市公园规划的原则

  2.1要有时代气息,符合现代人对公园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公园的要求在不断变化,由去公园散散心向求知、求乐、求趣转化;由观光型的静态游览向全方位、多样性、可参与型的休闲娱乐转化。这就给公园绿地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公园绿地规划应具有时代感。

  2.2现代城市公园景观与历史空间、地域文化的融合

  城市的美丽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独特的地域性、历史性和文化性才是其城市令人神往的原因所在。每个城市都有属于它的历史,也都具有其独特性,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才会有鲜明的城市个性,独特的城市风格,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而这个城市的景观也应该与历史空间、地域文化融合。

  3、珠江新城核心区景观规划设计

  3.1珠江新城核心区景观工程基地现状与周边环境

  基地地形平坦,规划设计初期的现状为已经开挖的工地,并进行地下空间的桩基础及地下室底板结构施工,周边高层建筑部分已经建成,四大文化公建正在建设之中。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地下空间的地面设施,以及覆土厚度对植物配置选择的影响。

  珠江新城核心区周边是鳞栉节比的新建筑,有代表广州城建高度的中信广场、东西双塔、四大文化公建、珠江对岸的新电视塔等等,形成了区域丰富的城市景观。我们应充分创造条件,通过精心设计,去梳理、利用这些景观资源,营造完美的观赏空间,促使其更易于得到人们认知。

  4.景观风格定位

  基于对广州城市历史、城市规模和未来城市发展定位的理解,经过对核心区城市规划定位,在珠江游线上的特点及城市规划分析,核心区景观设计采用典型的纵向轴线设计,形成百川归海的恢宏气势,表达对广州历史的传承和对未来的展望。

  5、设计目标

  核心区的景观设计不仅是景观层面的设计,也是对广州历史的思考,对广州当今城市认知和未来发展的哲学表达。在延续历史,创造未来的理念下,本设计在充分分析了城市区域规划及城市景观规划的前期定位下将城市历史文化线索、城市空间环境、城市人居环境及城市生态进行有机的融合,创造现代城市理想的景观环境。设计将达到以下目标:

  5.1 景观设计目标:创造继承传统的现代景观开放空间

  通过分析城市中轴线序列,城市沿江景观序列,珠江新城核心区区域城市定位及周边建筑和交通关系等因素,完善景观设计地块与城市设计的联系,充分体现其城市轴线核心区的定位与形象。

  创造富于魅力的城市核心区现代景观开放空间,体现城市历史和文体特点,表现现代艺术的成就,与周边建筑景观协调。

  5.2 生态设计目标:营造南国花城的生态文明

  结合广州气候特点和广州花城的有利资源,营造舒适宜人自然空间,延续城市新轴线的生态廊道,引导珠江自然风进入核心区。为周边地块使用人群及城市游人创造富有南国花城特点的绿色空间,践行生态文明。

  5.3 生活设计目标:满足市民休闲生活的需要

  设计创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既满足核心区商务人士的休闲需要,更注重城市市民及游客的休闲观光需求,使中轴线临江区成为展现广州城市形象,增强城市认知感的广州市重要的休闲游憩、旅游观光区域。

  6、各层面规划设计

  在设计定位和设计目标的指引下,为创造具有广州地域特点的城市景观形象。在景观设计中具体针对以下六个层面进行统筹与规划:

  6.1 景观空间

  总体概念:引领时代的现代开放空间

  总体空间框架结构:

  珠江新城核心区坚向轴线空间←→过渡、发散←→海心沙岛开放式横向自然休闲空间

  景观空间机理:

  在珠江新城核心区,设计采用横、坚两个方向的机理进行空间组织,其目的在于以简洁导向关系与周边建筑景观取得紧密联系,同时突出轴线气势和现代感。在中央草地及四大文化公建广场采用了斜向交通和空间机理打破单纯的正交关系以加入活泼的元素。

  景观空间节奏组织:

  南北两条游览路线……两条不同的空间变化序列:

  由北到南,从黄埔大道到海心沙岛

  由南到北,从海心沙岛到黄埔大道

  两条不同的游览线路组织了的两个不同的空间序列。坚向轴线是两个空间序列的核心,避免了无序的空间组织形式,同时形成有趣的“紧凑到松散+松散到紧凑”两种序列。在两条空间序列中,各自的空间开阖变化及辅助空间的设计使轴向的空间富于变化和生趣。

  6.2城市历史

  总体概念:了解城市历史发展痕迹的画卷

  组织原则:时空顺序

  表现构思:城市历史文化痕迹片段的展现

  历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一个城市发展的动力。在景观设计中,我们遵从总体景观概念的指引,设计引入了城市痕迹的概念,截取历史广州的辉煌片断和文化元素串联景观设计的城市个性线索。

  表现场所:地下出入口及轴线主园道

  6.3地域文化

  总体概念:文化艺术的流动空间

  中轴线核心区既是广州重要的经济中心同时也文化艺术的集中地,四大文化公建的建设代表了广州文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我们的设计中,将核心区作为广州历史艺术珍品和现代艺术品室外展示的场所,为广州和世界优秀的雕塑家提供优质的发展环境。

  表现场所:

  主轴线两侧的林下休闲空间及出入口历史艺术品抽象壁画。

  6.4游人感知

  总体概念:人景合一的休闲空间

  中轴线核心区景观设计坚决抛弃大而空的形象,简洁大气的景观形象和舒适宜人的景观感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简洁的水景、大片的草坪,亲水的台阶、艺术的小广场、浪漫的花径……所有的一切所承载的阳光、月色、芳草、鲜花、水珠营造了孩子们欢笑的游乐场、恋人们浪漫的天堂、老人们幸福的休闲地。这里,既欢快又宁静。

  6.5植物生态

  在植物搭配中充分考虑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包括植物个体对种植环境的适应性,及环境对植物个体的影响。植物种植设计中需要研究好各植物种群在环境中的生长情况,并考虑核心区整体绿化效果。

  总体概念:感受缤纷花城的诗意空间

  植物景观设计特点:南国+花城

  种植方式:1、自然生态式种植(大面积绿地)

  2、规则浓荫式种植(林荫步道及广场)

  6.6景观灯光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夜间景观照明已在全国各地城市中迅速开展起来了,城市夜间景观照明是一种渲染气氛,美化城市的装饰性照明,是地区文化素养、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一种体现。

  灯光艺术的应用,不仅可延长人们户外活动时间,增强城市活力,减少阴暗消极城所,有助于城市的安全防卫工作,还能营造适宜的氛围,增强植物配置、景点和建筑的艺术感染力,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景观效果。富有创造性的灯光设计必须有保障安全行动的照明设施,与此同时,还必须熟悉灯光的特点,巧妙地利用其质感、形状和色彩,从而突出景观,达到良好的效果。总之,照明系统设计除需考虑照明区域和对象的选择外,还应该考虑整体布局、照明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总体概念:咏唱南国夜色的乐章

  夜是流动的时间。南国不夜城广州的夜,时尚、动感、而富有节奏感。音乐、灯光……夜色书写着变幻的旋律,或激昂或抒情,这里的夜,是一曲南国夜色的乐章。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5]43号)

  2.《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3.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园绿化工作通知》(国发[2001]20号)

  4.《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

文章标题: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探讨—以珠江新城核心区景观设计为例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jianzhusheji/1405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