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法在地质勘查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工业设计论文 发布日期:2021-07-02 09:50 热度:

   近年来,在满足地质类样品分析检测的同时,各实验室加入全国土壤详查、有机分析等新项目。地质实验室经济体数量不断增加,人员组成、设备设施更加复杂,相对应的辅助设备、设施也随之增加,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对实验室的安全生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实验室安全生产管理既是确保报送数据准确的重要保障[4],也关系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须深刻认识到分析检测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5]。如何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使制度更好的落实到位,实现持续有效的安全态势,使之与实验室经济发展相适应,已成为重要课题。在安全环、保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循环法可有效提高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的效率[6]。

PDCA循环法在地质勘查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中的应用

  1 地质勘查单位分析检测实验室的特殊性

  地质勘查单位实验室既有普通实验室的一般特性,同时也具有地质勘查类企事业单位的特殊性。

  1.1 人员流动性大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地质勘查单位实验室与其它单位、院校的交流不断增多。从样品处理环节至上机测量环节,除实验室专业人员作业外,进、出入实验室的人员也随之增加,加强人员安全培训是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关键[7]。

  1.2 专业要求高

  实验室拥有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及辅助设备,需要取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证书。

  1.3 样品性质多样,暂存条件不一

  样品有金属矿、非金属矿、煤和煤灰、耐火材料、土壤和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固体废物、水质、空气和废气、建筑材料、岩石等。根据国家标准方法及行业标准要求,不同性质、不同分析流程的样品暂存条件不一,需分门别类分区域存放,对场地更加合理的统筹安排提出新的要求。

  1.4 使用化学试剂较多,废液种类多样

  根据不同性质的样品,往往需要不同种类的试剂进行预处理。使用的化学试剂种类较多,其中不乏使用易制毒、易制爆化学试剂,具有化学分析实验室的一般属性[8,9,10]。样品测量完成后的样品制备液需要分类收集处理[11]。必须加强废水处理系统的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以满足实验室废水处理要求。对处理系统不能处理的废水,通过与具有资质的第三方废水处理单位签订合同,及时联系运走实现统一处理。

  1.5 附属设备要求高

  大多数仪器需要恒温、恒湿的工作环境,配备稳压设备、循环水泵及多种压缩气体钢瓶等附属设施,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其中气相色谱仪、火焰原子吸收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需要用到氢气、乙炔、混合气体(空气与甲烷),可燃气体不能与氧气等助燃气体同处一室,需要保持有效的安全防护距离。

  2 循环理论

  PDCA循环(又称戴明环)是一种通用的管理学模型,适用于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效果评价等场合。1930年由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提出,并由美国质量管理学家戴明(W Edwards Deming)在持续改进产品质量的过程中总结得出循环思维模式[12,13]。PDCA循环法具有运行程序严谨、层次多样、方法便捷、效果显着等优点,适用于各类管理活动[14,15],PDCA中各字母代表的意义:P(Plan)为计划,D(Do)为执行,C(Check)为检查,A(Action)为处理。将地质勘察单位分析检测实验室现场安全管理分为安全风险点识别与评价环节(P阶段):通过分析当前的安全现状,找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确定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分析产生主要问题的原因,并找出主要原因,制定对策;安全管理措施执行环节(D阶段):实施制定的对策;日常安全监督检查与文化建设(C阶段):检查对策实施所取得的效果;安全隐患整改(A阶段):制定巩固措施,防止问题的再发生。PDCA循环有两个特点,一是循环前进,阶梯上升;按照循环顺利前进,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新的水平上再进行PDCA循环又可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二是大环套小环,PDCA的四个阶段中的每个阶段都可以进行其本身的小的PDCA循环。PDCA循环示意图见图1。

  3 PDCA循环法在地质勘查实验室现场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1941年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W H Heinrich)统计大量机械伤害事故后得出海因里希法则的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与重伤、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对不同的生产过程,同一类型的事故,其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统计规律说明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

  实验室现场管理点多面广,存在不同类型的安全风险,构成了符合海因里希法则的不安全行为基数。预防事故的发生,需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现场安全管理,尽可能降低不安全行为基数,需要清晰合理地组织分工和高效地执行管理体制。随着近年来多元的业务发展、不断深入的专业分工,由于分析检测项目的不同,不同项目组人员之间专业差异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实验室内部成员之间逐渐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实验室管理由单一的统一调配模式转为项目小组管理,实行了班组、科室两级管理实验室的运行模式,既增强了专业化队伍建设,也明确了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生产、科研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包含了人员流动、设备运行、检维修、物资领用与保管等环节。在实验室运行过程中合理运用PDCA循环法,能有效保障实验室的安全平稳运行。

  3.1 计划阶段(P阶段)

  P阶段是对实验室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和行动计划。本阶段以项目组为单位,根据相关国家标准[16],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类,分别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及管理因素进行分析。各小组成员根据专业分工,结合实验室自身的特点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人的因素。

  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是产生安全风险的主观因素。安全教育需要渗透到科研、生产的各个环节[17]。主要体现在作业过程中劳保用品的穿戴情况,作业过程中是否按照相应的操作规程进行及应对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

  (2)物的因素。

  实验室的硬件条件是造成安全隐患的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实验室布局,化学药品的存放条件,仪器和设备设施的摆放及防护措施。通过对实验室硬件条件的分类辨识,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①气瓶类风险:气瓶的管理主要集中在气瓶的入库检查和使用环节;各类性质的气瓶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比如防震圈、安全帽及防倾倒措施是否到位,存放条件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规范要求。②危险化学品类风险:危险化学品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以及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它化学品;化学试剂是否根据其不同性质进行分类存放,且存放条件是否满足要求。危化品仓库中易制毒、易制爆化学试剂是否落实双人双锁、分级审批制度及定期对库存盘点,确保对危化品实现动态监控。③“三废”类风险:主要包括酸废液、碱废液、碎样间粉尘、废水处理系统产生的污泥、有机废液、试剂空瓶和微生物废液7个类别废物。对不同类别的废物处置是否满足达标排放或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④电气类风险:电气线路敷设、老化情况;大型仪器设备通常需要配备不间断电源,仪器使用管理人员对该类电源线路是否进行经常性检查。

  (3)环境因素。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主要表现在由于作业场所空间有限,物品堆放在消防通道。检查实验室通风柜等职业防护设备设施是否正常工作,确保作业环境空气质量等指标满足职业规范要求

  (4)管理因素。

  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主要集中在试剂的储存、领用和使用环节相关制度的落实;劳动保护物资的发放及使用制度、反“三违”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的落实。全面完善实验室标识警示。对部分实验室警示标识缺失的进行补充;对尺寸不一、不规范的进行重新张贴。

  通过分类标识和分析,实验室的安全状况总体良好。

  目前主要的问题是①由于场地有限,样品、试验器具摆放较拥挤,不利于作业空间合理规划,导致作业人员正常作业时行动不便、样品之间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对实验场地进行规划,实现定制化管理。②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存在“三违”行为。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出入库、领取及使用情况的有效管控。

  针对存在的三个问题,分别制定对策:①对实验室设备设施盘点,通过价值评估,上报管理部门批复后,对损坏且无再使用价值的设备设施走报废流程,腾出空间统筹安排;对实验室各区域分区,实现定制化管理。②加强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杜绝“三违”行为。③危化品的出入库及领用实行实验室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领用人员签字确认,实现对危化品的有效管控。

  3.2 实施阶段(D阶段)

  实施阶段即根据计划制定实施方案并开展行动,完成任务。

  (1)召开整治动员会议,责任明确到人。由安防部门牵头,测试中心、物业、水电统一协调,统筹安排,明确分工。检查梳理实验室安全隐患,对项目小组能自行整改的,由各岗位人员整改;对于小组不能整改的,统一汇总提请安防部门联合其他部门协调限期整改。跟踪督促整改进度并对整改资料归纳总结,实现闭环管理。

  (2)组织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安全意识。积极组织学习实验室认可准则和法律法规,组织新员工、实习生学习实验室岗位操作规程及危险因素辨识方法。采取新的安全培训形式,特别是视频教育培训,加强安全培训。组织开展实验室相适应的各项应急演练。有针对性的强调特定场合的应急救援方法。组织考试并将考试成绩纳入安全环保考核体系。

  (3)充分运用EMP-LMP(Industrial Manage-ment Program-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工业管理程序-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实验室管理系统,完善实验室物资的动态管理。对现存各类化学试剂、器皿、标准物质盘点,分类存放,并逐一录入实验室管理系统;危险化学品使用人员需领取领用单,根据实际需要量填写领取时间、试剂用途、领用量,由“实验室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领用人员”签字确认,在安全管理人员的陪同下方可领取危险化学品。

  3.3 检查阶段(C阶段)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基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为了避免检查项目遗漏,根据辨识出的隐患,先将检查对象分割成若干系统,通过已知的危险分类,包括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因素,设置成检查项目表。确保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核查。逐条对照打分,实现量化管理。通过制定对策的执行,作业空间规划更加合理;全员强化环保意识,安全绩效考核合格;实现危化品的出入库、使用环节全过程管控。使得可能引起实验室安全事故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上的缺陷和环境因素明显降低,达到可接受水平。不定期对前阶段梳理的问题进行检查,举一反三,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总结PDCA循环在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出现的问题,形成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

  4 结语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一项持续、动态的安全管理活动。实验室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对实验室安全风险进行分块排查,抓重点,不留死角。以预防为主为导向,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来,通过识别、监视、测量全过程控制,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实践,总结了经验,稳步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查斌.关于新时期地勘单位改革发展思考[J]新疆有色金属,2020 , 43(6):45.

  [2]杨海兵.地质勘查新业态和国有地勘单位改革转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11):253.

  [3]韩景芸,宋崴,王江雪,等交叉学科实验室开放与安全的管理体系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 , 37(12):303.

  《PDCA循环法在地质勘查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中的应用》来源:《化学分析计量》,作者:宋茂生 张鑫 范鹏飞

文章标题:PDCA循环法在地质勘查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整改中的应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gongyesheji/4608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