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城市规划建设与未来发展分析探讨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1-04-19 08:12 热度:

  摘要:本文结合了笔者多年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从当前小城镇的生态建设问题提及,特别是对规划建设,原则、保障措施方面展开论述,重点讨论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此仅作参考。
  关键词:县级城市;生态建设;规划;原则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可以说全国各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建设已经如火如荼。然而在积极发展小城镇的同时,我们也不容乐观地看到在建设过程中对于生态环保意识的淡薄,甚至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给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由于“重建设,轻保护”,不少小城镇建设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规划布局不当、环境管理严重滞后,随意排放和倾倒废气烟尘、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各类垃圾,导致大气和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加重,历史文化资源的破坏严重。
  面对新世纪,发展小城镇,走建设生态城镇,达到人、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小城镇建设中重经济轻生态环境的错误态度,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运用生态学和城市科学原理,结合小城镇特点,指导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统一规、综合建设,以较低的资源代价换取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达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相统一,实现小城镇生态良性循环,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2生态型小城镇的概念及现状分析
  对于“生态建设”这个词的理解,很多人会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有人说生态建设就是指绿化建设,也有人说生态建设的目的就是与大自然和谐融洽等等,虽然说的都没错,但是不全面。建设生态小城镇,就是要利用生态化原理,维持生态平衡,使小城镇构成的所有成分如人、自然、社会等关系和谐化,创造一个适合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空间,达到“自然融于城镇、城镇归于自然”。其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的充分保护。
  当前,我国小城镇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有不少小城镇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垃圾围城现象普遍,生态恶化趋势加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建设指导思想和规划观念仿效或照搬大城市,建设过程中片面求大、求快、求洋,导致城镇建设或杂乱无章或“千城一面,万屋一统”;在功能分区,交通布局等方面参照大城市的路网及机动车交通模式,使一些小城镇浓缩了各种源于机动车的环境公害,既造成了噪声、尾气污染,同时也对居民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2)环保基础设施不全,且生产建设中生态环境意识淡薄。产业的发展还是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为主,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工业污水的处理率低,生产和生活污水处理随意排放,垃圾统一收集排放机制不全、随意堆放,最终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和嗅觉污染,严重影响了小城镇经济的良好循环。我国不少城镇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曾被新闻媒体予以暴光,但仍屡见不鲜。
  (3)自然山水的价值被忽略,甚至被严重破坏。城镇周围随意建房开厂、任意开山取矿石、自然河道任意截弯取直,城市河道、防洪堤坝建设只注重防护功能,缺少对原生态景观的保护和利用。一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体、湿地被夷为平地,城乡之间一些天然绿色通道被人为的开发不当而破坏。
  3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曾有专家说“小城镇建设应坚持以文化为灵魂,以生态为基础,以经济发展为主线,以城镇为载体,综合性研究和制定发展建设方案”。生态建设不仅直接影响到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而且生态环境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小城镇规模的大小。另一方面,通过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直接起到促进或阻碍小城镇发展的作用。随着小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市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复杂尖锐,考虑小城镇的生态环境,不仅要考虑自然条件的承受能力,还要考虑人类对其改造的可能性,从而对小城镇的生态承载力有科学的认识,减少规划的盲目性。
  小城镇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内生性的,在建设过程中逐步显现,必须尽早充分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尽量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许多大城市正在做一些恢复性治理,但恢复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还很难见效,小城镇更应及早提高对生态建设的认识,不能重蹈覆辙。
  从规划者的角度而言,如今评判一个城市规划方案的合理与否(可行性)的标准不再仅局限地短期对经济发展的促进,越来越强调适宜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共赢,越来越强调是否符合科学可持续发展思想。
  4小城镇生态规划与建设的原则
  4.1以人为本,同时与环境相适应、平衡原则
  作为小城镇主体的人,在积极努力改造改善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破坏了自身生态的环境,通过生产和生活将大量废弃物排向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直接破坏小城镇的生态系统结构。近年来,作为农村中心的小城镇的人口增长很快,由此带来的小城镇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往往超过小城镇的环境容量及自净能力,引起小城镇生态环境系统调节能力失控,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故要特别注重人与环境系统协调一致的原则,乡镇的工业布局、人口规模,不能超越环境提供的保证程度。
  4.2特色原则
  特色是小城镇的灵魂,它可以树立小城镇良好形象,提升小城镇的知名度,保进小城镇的发展。小城镇如果有历史传承下来的特色固然很好,但即使没有我们也可以积极地去创造,特别是生态景观特色方面,由于小城镇规模小,形成特色的景观要素也少。故在小城镇的生态建设过程中,必须要把科学的发展观和“以人为本”、“节约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与城镇自身特色、历史文化等特点紧密结合。必须重视“个性与特色”小城镇景观要“小而精,小而特”,要综合运用生态、文化的观点去创造组织这些景观,形成“以人为本”的各自特色,也将避免“千城一面,万屋一统”的局面。当然,我们所说的特色一定要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而不能生搬硬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标题:县级城市规划建设与未来发展分析探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838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