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形城市”理论在济南城市形态发展中的体现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1-02-14 07:43 热度:

  [摘要]“带形城市”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曾为城市分散主义产生过深远影响。济南市作为典型的带形城市,“带形城市”理论对今天济南的发展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本文在重温带形城市理论的基础上,对济南的城市形态发展演变和目前带状城市所出现的问题提出笔者的观点并总结出“带形城市”理论对济南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带形城市”,理论,济南,城市形态,城市交通
  1引言
  著名的“带形城市”理论盛行于上世纪20至30年代欧洲等地区,柯布西耶、路易•基尔别赛麦、索里亚•伊•马塔等著名的建筑师和规划师对该理论也曾经进行过“带形城市”设计规划方面的尝试,对带形城市的研究和实践为后来的城市分散主义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是黄河下游的古老城市,也是著名的泉城和历史文化名城。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济南的城市形态呈典型的带形布局形态。那么,“带形城市”的特点有没有在济南体现出来呢?“带形城市”理论对济南城市的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该理论对济南由于其特殊的城市形态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又有哪些启示呢?这些问题成为了本次研究的切入点。
  2“带形城市”理论概述
  2.1理论概述
  “带形城市”理论,最早由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伊•马塔提出。该理论可以概括为:(1)城市应有一条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柱,城市宽度应有限制,但城市长度可以无限;(2)沿道路脊柱可布置一条或多条电气铁路运输线,可铺设供水、供电等各种地下工程管线。最理想的方案是:沿道路的两边进行建设,城市宽度500米,城市长度无限。
  2.2“带形城市”的优缺点
  优点:“带形城市”保持了森林和田地的不可侵犯性以及人与自然接近的现实可能性,是“回归自然”、“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模式。由于横向宽度有一定限度,居民同乡村自然界非常接近,也便于把文明设施带到乡村。纵向延绵地发展,有利于市政设施的建设。“带形城市”也较易于防止由于城市规模扩大而过分集中,导致城市环境恶化。“带形城市”还可将原有的城镇联系起来,组成城市网络。
  缺点:“带形城市”的无限延伸不具备现实可能性,因为任何机体或组织的生长发展都是有限制的,城市发展也是如此。纵向线路太长使得城市的工程技术和交通开支增加,整个居民公共和文化服务系统拉长,给居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2.3带形城市对城市交通系统的要求
  带形城市中需要协调区域内的交通设施,需要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系统的功能整合,实现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合理衔接。在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发生变化,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交通日趋机动化的背景下,选择合理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协调,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济南城市形态特点及演变过程
  济南市南依群山,北靠黄河,向东西方向发展的潜力比较大。纵观济南近代的城市发展,可以总结出社会经济、交通设施等不同因素对济南城市形态演变起着重大影响的时间节点:
  (1)1904年胶济铁路通车,济南城市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商埠区位于旧城西侧和胶济铁路南侧,面积接近旧城,道路网布置成经纬垂直路网。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后,济南成为交通枢纽城市,商埠区得到较快发展。一战后在济南商埠区开辟了西市场、大观园等综合性商场,使商埠区用地得到较快扩展,城市形态为旧城区和商埠区东西并立的带形布局。至1948年9月解放时,城市空间形态中旧城区和商埠区并重发展的格局被保持下来,城市呈东西长、南北窄的带状形态。
  (2)1949年,《济南市都市计划纲要》确定城市空间扩展以旧城现有道路向外延伸,组成方格网状道路骨架,并在城市东部开辟了历山路,为城市向东扩展创造了条件。随着城北工人新村的建设,城市跨越铁路向北发展,形成铁路分割城市的空间形态。
  (3)1958年大跃进开始,许多工业项目迅速上马,在距离城区17.5km的东郊王舍人庄新辟了近郊工业区,安排了济南钢铁厂、化肥厂、济南铁厂等大中型骨干工业企业。这个工业区的建设对保护当时的旧城环境、改善城区用地紧张状况、扩展城市空间起到了积极作用。1959年编制的《济南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了东西带状发展的城市形态,并在东部形成飞地工业区的布局。
  (4)2006年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三组团串联式城市结构。中心城规划形成“一城两区”的空间结构。“一城”为主城区,“两区”为西部城区和东部城区,延续了带形城市的基本格局。
  从总体来看,由于济南市分别受社会经济形态、地形风貌和大型交通设施的影响,城市布局基本上向东西方向蔓延扩展,并以向东发展为主,形成目前的东西带状连片布局形态。
  4济南带形城市形态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正如“带形城市”理论里所提出的,城市纵向的延伸会逐渐对城市交通,城市设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考验,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影响更为突出。“带形城市”的首要原则是以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一旦交通的发展不能适应城市形态发展的进度,就会出现一系列阻碍城市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济南市不断增加对交通设施的投资,交通供给水平明显提高,但并未能满足持续增长的需求,济南交通的供需矛盾依然非常尖锐。交通问题主要表现为干道拥堵、交通秩序混乱、停车困难、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根源如下:
  4.1城市建设与城市交通建设缺乏协调
  城市功能和城市建设在城市中心区过度集中,导致交通流在中心区高度集中,超过同期中心区交通的承受能力,造成中心区道路交通出现严重拥堵。同时,交通整体服务的空间的不均衡性也十分严重,外围片区与主城区缺乏快速交通联系,主城区车速呈下降趋势,高峰期这种趋势尤为严重。
  4.2公共交通发展严重滞后
  目前济南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为公交车,对于长约60km的主城区所带来的巨大交通压力,这种过于单纯的公交方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济南目前处于机动化与非机动化、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混合发展的过渡时期,以个体交通为主、以地面公交为辅的交通模式是导致交通秩序混乱、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当前以汽车为主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调整能力差,导致交通问题严重影响城市的运行效率,阻碍城市发展。
  5“带形城市”理论对济南发展的借鉴意义
  一个能够支撑城市正常运作的交通系统是带形城市理论的基本条件,一旦无法满足这个条件,带形城市很难做到正常发展。从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角度看,主导交通方式和城市空间形态密切相关,济南宝贵的南北截面的空间资源成为选择发展公共交通模式的重要因素。所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一个“便捷、安全、高效、生态、多元”的一体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才能适应济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根据济南市2006年总体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45%;道路用地率达到16%,人均道路用地面积达到15.2平方米,道路网密度达到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但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瘫痪的方法并非只是提高到路网密度这么简单。济南由于要保护泉脉,短期内无法实现地铁的建设,而轻轨和BRT的建设正在紧密筹划和建设中,BRT系统与轨道交通相结合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将是济南未来的主导交通模式。
  6结语
  带形城市城市交通系统的构建与其他形态城市相比对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形态的变化更为重要。交通系统的构建是—个长期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个与未来有密切关系的选择。它不仅仅关系到人们的出行及对生活方式的选择,而目还关系到土地开发及城市形态。济南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的框架为“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带形城市的空间布局将加大出行距离,第十一届全运会是济南下一阶段城市发展的重要契机,未来十年也是交通机动化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所以,只有建立安全、便捷、高效、舒适的综合交通体系,才能满足和支持形成城市空间体系开敞布局后更高的集散功能要求。
  [参考文献]
  ①济南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与影响要素分析,王金江,戴淑虹,规划师2007第29卷;
  ②带形城市的交通引导模式及实施对策——以济南市综合交通规划为例,于星涛,规划师,2007第23卷;
  ③济南城市化进程中的交通问题及对策研究,朱宇恩,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第14卷第6期;
  ④道路交通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王立,邓梦,城市问题2000年第1期;
  ⑤济南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说明书第二分册。

文章标题:“带形城市”理论在济南城市形态发展中的体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711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