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及动力机制研究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10-29 17:17 热度: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和长远意义的课题。本文着重从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及动力机制方面做简要阐述。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产业结构,政策调整
  
  当前,尽管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日渐深入,但是学术界对城乡一体化的含义定义并不统一。综合各家学术观点,我们认为,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是一种在现代条件下,城乡互补、协同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的选择,是一种城乡关系进入以互补、融合、协同发展为基本标志的理想状态的目标模式,是一种强调城乡互动、协同发展的过程,是城乡社会经济高度发达、高度协调的结果。城乡一体化是各种要素在城乡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促进城乡之间各个要素合理流动,并使各要素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协同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质。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城乡一体化的本质就在于彻底消除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互动,实现高度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由城乡共享。
  一、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分析
  在各种城乡一体化理论著作中,对城乡一体化的动力及其作用机制有多种阐述,我们认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 工业发展
  工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动力,城乡一体化必然伴随着工业化进程。把工业化过程与城乡一体化过程紧密结合,着重统筹乡镇工业的发展,为小城镇的建设提供工业支撑,对乡镇的建设起到了极大的带动作用,促进了小城镇的崛起和城乡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工业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具体表现为:
  (1)工业的发展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没有了工业的发展,农业发展就缺乏物质技术基础,也就无从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同时,工业又是税收的主要来源,只有大力发展工业、才能保证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从而为农业、社会事业等提供雄厚的财力支持。因此可以说,工业的快速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2)发展工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现代化是传统农业转变到现达农业的过程。现代农业不仅表现在农业装备和技术水平的现代化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农业的产出水平上,表现在农业的产前产后关联和农业组织结构的改善和变化上。显然,要实现这种真正的现代农业,仅靠农业自身是不行的,农业不可能脱离工业和其它产业而自行实现现代化,必须通过发展与农业联系紧密的农产品加工业、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化工业、运输保鲜储藏业等产业,形成工农业结合紧密的“农业工业经济”。可见,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了大力发展工业。
  (3)发展工业是增加就业岗位、合理配置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渠道,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劳动力合理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
  2. 产业结构的转换
  城乡互动发展过程根本上是城乡经济互动与经济网络的形成过程,而城乡经济网络的形成过程,实质是城乡经济活动主体根据趋利原则在不同产业部门和不同地域空间上的形成、发展的过程。按照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产业经济学的观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资本和劳动力在部门间按照趋利原则转移的过程,在客观上导致的结果是: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产业结构经历由一、二、三次产业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次产业的转换与升级,同时,这一过程也伴随着资源要素在空间上的重新配置,进而促进城乡体系的不断完善,促使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逐渐转变并与城市接轨,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所以说,产业结构转换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种动力。在实践中,这种动力的作用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带动了周围乡村乡镇企业的发展。由于城市功能的转换,或是政府处于城市规模的控制,又或者是由于城市环保的需要,人们纷纷提出以“退二进三”为标志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中心城区许多工业企业纷纷与其附近的乡镇企业合伙联营或干脆外迁,从而带动了附近乡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随后,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就打破了农村搞农业,城市搞工业的传统观念,开辟了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发展之路。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的基础上,也为农村能源、供水、交通、邮电通讯等基础行业以及文化娱乐、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并通过“以工促农”和“以工哺农”的方式,有力的支持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此外,乡镇工业的发展,加速了人口和经济要素的迅速集中,加速了资本、技术、信息等经济要素向乡镇工业集中区域转移,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人口的转移,这就进一步为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
  最后,农业产业化发展从经济上彻底打破了传统农业所依赖的自然经济基础,使其面向市场,走上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之路。在农业产业化之下,农业生产以其前向和后向联系形成一系列产业群,其中包括农工商、科工贸等,农业产业化这一特有的联结功能,从产业上突破了工业和农业分割的“二元化”经济结构,从而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动力。
  3. 政策的安排与改革
  经济要素在城乡之间按照趋利原则流动,可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但也可能导致城乡经济发展的失衡。因此,城乡的协调发展就需要政策的引导和规范,这样,政府的政策就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扮演着控制器和导航仪的角色。具体来说,这种角色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政策的安排与改革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种动力。通过促进农业发展政策的安排和改革,促进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产出水平的提高,使得农业部门在维持本部门再生产的同时产生农业产品剩余和要素剩余,为非农产业的发展提供劳动力及农业产品等供给推力,同时也产生了对农业机械、农业技术等工业产品、技术、信息等的需求;通过推进工业、非农产业发展政策的安排与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非农化,从而为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业剩余产品创造必要的需求,并为满足农业发展提供物质和技术推动力;通过引导经济要素流动政策的安排与改革,使城乡之间及工农业部门之间的要素流动更加合理有序,实现工农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利益再分配,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工业化。
  (2)政策的安排与改革可以完善城乡经济社会空间布置。通过城市发展政策和城乡规划,使得城镇与乡村在城乡地域空间上有序分布,在经济功能上合理分工,在面貌景观上协调一致,以满足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并进一步加强城乡社会和经济联系;通过推进城乡建设的政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网络化、现代化,以满足城乡要素的流通,实现城乡在空间上的一体化。
  (3)政策的安排与改革可以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可持续性。例如,资源环境开发和保护政策可以保护空气、土壤、水体、自然景观等资源,为城乡一体化提供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环境;公平有效的教育制度则为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等等。
  4. 基础设施的健全和完善
  生产要素在城乡产业之间的流动依赖于城乡之间各种基础设施网络的畅通,基础设施的这种沟通作用可以说是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动力。基础设施是支撑和保障社会经济活动运行的基础结构要素,它包括交通运输、水电供应、邮电通信等生产性设施,还包括商业、金融、保险、卫生文化、科技教育等社会和经济服务设施。城乡基础设施是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空间载体,是城乡产业相互作用与合作的先决条件。通过便捷的交通和通讯,可以大大缩短城乡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实现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上的整合。特别是交通便利性的提高,可以增加城乡经济运行的机动性,扩大社会和经济交流的开放程度,并保证城乡生产生活联系的密切性和快速性。
  二、加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1.促进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
  需要着力促进城乡产业互动发展和三次产业的相互融合,形成城乡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要抓好工业发展。工业是一、二、三次产业互动中的关键一环,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二是要抓好农村城镇化。把推进城镇化与发展工业和农村第三产业结合起来。三是要抓好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前提。因此,必须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促进农民适度规模经营,扩大产业规模,增强规模效应,把渔业、养殖业等向加工、销售环节延伸,把二、三产业与渔业、养殖业连接起来,培育壮大茶叶、海洋渔业、畜牧业、林果等农业支柱产业。四是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带动当地乡镇经济发展,使旅游业成为乡镇发展、农民增收的又一增长点。
  2.促进城乡资源与基础设施一体化
  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现资源与基础设施一体化,使城市和农村都具有现代化的社会公共设施,平等共享社会资源。一是促进城乡资金互动。建立多级投入机制,利用中央、省、市各项优惠措施,积极争取上级对本地产业、村镇建设项目投入,鼓励农民自主融资,大力推进产业建设和新农村、新城镇建设;引导城市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向“三农”项目投资,拓宽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二是要引导空间资源一体化配置。重点统筹城乡资源,一体化配置城乡空间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妥善处理好城镇建设和耕地保护的关系;要适度整合小城镇空间资源,建立具有规模效应的小城镇空间结构,奠定城镇结构化布局基础。当前,尤其要抓好以中心镇、中心村为重点的城镇、集镇体系规划。三是促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物质载体。城乡建设规划时应大力完善和优化城乡各级基础设施,要统筹交通、通讯、能源、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速农村与城市对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和资源共享。
  3.促进城乡政策措施一体化
  城乡政策措施一体化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要实现城乡政策措施一体化,就必须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体制和机制,彻底打破农村和城市的各种界限。一是要构建平等的公民身份。探索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放开农民进城落户定居的限制,彻底消除户籍制度的“等级烙印”,消除横隔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鸿沟,最终实现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对城乡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三是要全面落实中央以及各级政府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建立公共财政、社会资金对农村投入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四是要坚决消除各项歧视性政策。全面清理和消除对农村、农民的各项歧视性政策,促使农民和城市居民以同样的身份融入到社会中去,促进农村和城市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共同发展。
  4.促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一体化
  鼓励和引导城市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事业向农村延伸,缩小城乡之间在社会事业方面存在的差距,实现城乡社会事业资源共享、协调发展。一是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加强城乡教育互动,加快城乡中小学布局的调整和规划,合理配置城乡师资力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深入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尽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农村的学前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着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教育均衡化、农村教育标准化。二是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要多渠道、多形式拓展文化建设思路、深度,抓好农村农民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倡并引导好城乡居民自发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实现城乡文化联动,在城乡文化共享中发展壮大农村文化。三是促进城乡医疗一体化。借国家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之东风,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四是提升城乡居民整体文明素质。加速城乡一体化,必须高度重视人的素质培养。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着力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质。
  
  【参考文献】
  
  [1]姜大明《大力推动信息化发展,实现富国强民新跨越》中小企业管理09.10
  [2]张耀谋李世新《新农村信息建设的几点思考》农村城市化发展08.05
  [3]夏正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新跨越》建设信息网09—03—1
  [4]《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8-2009
  
  搜论文知识网致力于为需要刊登论文的人士提供相关服务,提供迅速快捷的论文发表、写作指导等服务。具体发表流程为:客户咨询→确定合作,客户支付定金→文章发送并发表→客户接收录用通知,支付余款→杂志出版并寄送客户→客户确认收到。鸣网系学术网站,对所投稿件无稿酬支付,谢绝非学术类稿件的投递!

文章标题: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及动力机制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494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