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涝灾害成因及解决对策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6-12-20 11:05 热度:

   在夏季多雨的季节,一些城市由于排水系统不够完善极易出现城市内涝,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城市道桥与防洪

  《城市道桥与防洪》创刊于1984年,是面向全国城市交通、道路、桥梁、防洪和排水工程界的科技期刊;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实用性很强的技术类刊物。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管,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办,全国城市道路与桥梁技术情报网协办,国内外公开发行。

  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不仅影响社会正常发展,而且影响城市居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内涝灾害不仅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分析表明:天气原因、城市规划、排水管道建设、市民环保意识等方面的问题是导致内涝的主要原因。我们应当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个环节,确立科学、系统的解决方案,做到排、蓄、渗、滞相结合,从而减少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1引言

  城市内涝灾害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了城市自身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部产生淹没性损失的一种灾害[1]。城市内涝灾害发生期间,不仅会造成城市交通瘫痪,破坏城市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还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给国家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城市内涝灾害成因分析

  2.1 城市环境恶化,极端天气频发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城市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气候发生变化,暴雨增加,加大了城市发生内涝灾害的可能性[2]。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城市气温上升,形成“热岛效应”,城市上空气结层不稳定,引起热力对流。当城市中水汽充足时,容易形成对流云和对流降水。大量的城市建筑物,加大了地表粗糙度,阻碍降水系统的移动,延长了降雨时间,增大了降雨强度。此外,城市上空的大量污染物,成为降雨的催化剂,在适当的情况下促进了降雨的形成,致使在总降雨量增加的同时,城市及城市周围的雷暴出现概率增加[3]。

  2.2 路面过度硬化,天然水道消失

  中国现在正处在城市化的高峰期,人口和财富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面积越来越大,原来降雨后可以调蓄雨水径流量的河流、湿地、农田等大面积的被水泥地、柏油路、硬质路面所取代,截断了水分通过入渗补给地下水的通道,使本来“会呼吸的地面”变得无法渗水,造成城市水循环下垫面渗透系数减小,地表径流系数增大。同时雨水汇集、排出时间缩短,洪峰流量增大,从而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2.3 城市发展“重地上,轻地下”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但我国部分城市建设者往往只看到城市面貌的不断美化、城市轮廓的不断伸展,却没有来得及思考城市地下管网的更新建设能否跟得上地上设施的建设速度,旧的基础设施还能否承担城市扩大后负荷的增加,存在“重地上,轻地下”的错误思想,使得城市在不断变大的同时,配套的地下雨水管网却由于投入不足,建设缓慢,留下了永久的隐患。

  2.4 排水系统缺乏规划,设计标准偏低

  在我国许多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前期的整体规划大都没有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做出准确的预测,从而导致排水管网的建设也不能达到科学、系统、长远的要求。按照我国现行城镇排水设施建设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城市一般地区排水设施的设计暴雨重现期为0.5~3年,重要地区也只有3~5年,而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城市普遍采取标准规范的下限。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扩张以及极端天气的频发,这些老标准下陈旧的排水系统已经难以为继。

  2.5 城市居民环保意识薄弱

  市民不文明的习惯也会导致周围排水管道堵塞,这主要是指一些人为因素,将垃圾倾入排水管网,造成管网的人为堵塞。国内很多城市的老城区都是雨污合流排水体制,城市居民将一些生活垃圾,如菜叶、瓜果皮、塑料制品等倾倒在排水口附近,这些物质在排水口长期堆积,久而久之就会阻塞管道。

  3城市内涝灾害解决对策

  3.1 科学规划排水系统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相协调,在城市规划之初优先考虑排水问题。从我国大部分城市目前的排水设计标准来看,基本上是一年一遇,而面对暴雨,这样的标准显然过低。因此在规划排水系统时要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性,加大雨水收集能力,既需提高现在的城市排水标准,又要考虑历史雨量,以及未来城市发展带来的新增量。既要提高雨水系统的达标率,又要提高雨水管网的设施覆盖率。在城市规划建设之初,就要留有足够的空间建设雨水系统,并保证实现雨污分流。

  3.2 合理兴建蓄水设施

  在应对城市内涝这一问题上,如果片面强调加大雨水管网的建设,势必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不仅浪费财力,而且浪费宝贵的水资源。我们可以在小区兴建蓄水池、下沉式花园,收集小区内汇集的雨水并经净化后利用;在城市低洼地带兴建广场,在暴雨来袭时将雨水暂时储存起来,在洪峰过后排入河道或回灌井。对机动车道的雨水径流进行收集,经适当处理后排入河道或二次利用。

  3.3 推广使用渗水材料

  在我国大部分城市建设中,大量采用刚性地面铺装,如水泥路面,柏油路面、花岗岩铺设的道路、广场、园路等。但由于这些材料的透水性能较差,造成地表与地下连接的“毛细血管”通道堵塞,使地表水难以补充地下水,加剧城市地下水匮乏,同时也增大了城市内涝发生的几率。要想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就应该解决城市地面硬化带来水难以渗透的问题,因此应该尽量选择使用透水材料来铺设城市地面,在人行道、公园道路、居民区、广场等采用混凝土方砖、红砖、草皮砖等渗水路面;住宅区、厂房布设大面积花木、草地,尽可能减少沥青、水泥等封闭路面;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将原有雨水管网改造成渗透管网,以增加雨水下渗,减少径流总量。#p#分页标题#e#

  3.4 大力发展滞水路面

  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绿地被侵蚀,成为导致城市内涝的原因之一。由于绿地表面粗糙系数较大,滞水能力高,雨水自降落到地面汇集到雨水收集口的时间较长;而硬化路面的表面较为光滑,滞水能力较差,雨水落到表面后,会很快的向雨水收集口汇集,短时间内形成一个较大的地表径流,增大了排水管网的压力。另外,绿地入渗本身就会减少径流量,这不仅可以减少排水管网的压力,还可以补给地下水。然而,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绿地面积急剧缩小,河流、湖泊等湿地也大面积减少,地面渗透能力显著降低,一旦降雨量超过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就会产生内涝。显然,在目前城市建设格局的情况下,建设绿地是解除城市内涝的最根本的办法。

  3.5 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与良心”。现实的教训告诉我们忽略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尊重科学,必然导致自然的惩罚。因此,我们除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应对城市内涝灾害外,还应当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1.编制有关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国家强势性手段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内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2.强化管网管理维护工作,确保排水管网常年具有良好接纳雨水的能力。3.制定城市排水应急方案,并确保预案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从而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突发时带来的损失。4.加强文明排水宣传教育工作。

  4结束语

  在未来几十年内,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将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大中城市的规模必将进一步扩大。本

  文通过研究城市内涝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对策,希望在后续的城市建设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城市防洪减灾规划,充分研究自然规律和城市建设中应对天灾的经验,做到未雨绸缪,用长远的眼光来建设和管理城市,从而保护城市文明成果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胡盈惠.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内涝治理[J].公共安全,2011,23(2):6-8

  [2]张悦.关于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若干问题和对策[J].中国给水排水,2010,26(16):41-43

  [3]叶斌,盛代林,门小瑜.水利经济[J].水利经济.2010,28(4):62-65

  [4]鞠宁松,龚坤.城市内涝的成因及破解方法探讨[J].江苏建筑.2011,增刊(144)

  [5]赵全儒.能吸附降雨的透水地面铺装[J].河南建材.2008(5):29

文章标题:城市内涝灾害成因及解决对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3436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