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科学发论文浅谈侗族传统建筑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5-06-13 15:25 热度:

  根据地域的不同,各个地区的城市文化也不一样。城市文化也包括城市的建筑,道路,公共设施和生活习惯等。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地区的建筑都是很有特色的,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的风格也不一样。本文就侗族传统建筑做了一些总结,是一篇建筑科学发论文范文,有需要发表建筑科学论文的作者可以联系网站在线编辑快速投稿。

  摘 要:建筑大师张钦楠先生曾说:“建筑必须反映生活,而生活离不开文化的根。”因此,少数民族建筑具有很强的民俗性、地域性、历史性的特点,从而反映出本民族特定的社会观念与审美观念。侗族建筑艺术中的代表有:风雨桥、吊脚楼、鼓楼等等。

  关键词:侗族,建筑,少数民族,传统

  一、民居建筑

  侗族民居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山区民居、山谷平地民居、沿江河畔或陡坡陡坎民居。山区侗族多居“干栏”楼房,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牲畜;楼上住人,一般是一家一栋。坪坝地区的侗族,大多住两层楼房,楼下住人,楼上存放粮食或杂物。堂屋中设有神龛,两侧为卧室。厨房、猪牛圈等皆设于屋侧房后。江河畔或陡坡的侗族建筑则以栏杆吊脚木楼为多。

  1.干栏民居

  干栏(干阑)式建筑是河姆渡文化早期的主要建筑形式,是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的中国西南部亚热带地区十分常用的民居建筑形式。但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社会自然情况的差异,各地区各民族的干栏建筑特色又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材料、架空层的高低、屋顶的形式、平面组合、楼梯的布置及构造,以及火塘的设置等方面的不同。

  侗寨民居大多数为穿斗式干栏木楼,左右连“偏厦”,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禽畜。侗居平面布置为“后寝、中堂,前为廊”的格局。走廊里边正间为堂屋,设神龛,左右侧为火塘。卧室设于两侧偏厦或第三层楼上。而南北两方言区的侗居略有不同:南部地区民居的生活居住在二层以上,北部地区民居的生活居住多在底层;南部地区以宽敞的通廊为起居活动的中心,北部地区多建平方或楼房,以底层明间的堂屋为起居活动中心。

  2.吊脚楼

  吊脚楼也是一种极富侗族特色的民居建筑类型。虽然吊脚楼也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建筑底部是全部悬空的,而吊脚楼只是挑空建筑的一部分。侗族吊脚楼多为三屋以上的干阑式木楼,结构谨严,全系卯榫嵌合。底层为猪牛等养牲杂屋,楼上住人。

  山区侗族的住宅多为外廊式二三层小楼房,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牲畜,楼上住人。而平坝侗族生活方式与山居侗族稍有出入,虽同样是两层楼房,但却是楼下住人,楼上存放粮食杂物。堂屋中设有“神龛”,两侧为卧室、厨房,猪牛圈都在屋侧房后。

  二、公共建筑

  1.鼓楼

  鼓楼是侗族村寨标志性的建筑,凡是侗寨,必有鼓楼。据侗族老人的介绍,鼓楼被喻为侗寨的“遮荫树”,如果寨子里没有了“遮荫树”,寨子就没有凝聚力,就不会发达兴旺。

  鼓楼占据村寨的中心位置, 村寨围绕其建造。由于鼓楼代表了侗族的形象,所以从为鼓楼选材、立架到修建、装饰, 一直到使用、维护,各族各寨都会费劲心力。在外观上来看,侗族鼓楼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个类型:厅堂式、干栏式、地楼式、门网式。

  侗族吊脚楼的吊脚雕花是侗族民居的典型装饰。吊脚上的雕花装饰大多都在柱头上,多用平雕、圆雕的雕刻手法,形状多有葫芦、莲花、灯笼、绣球等造型。瓦檐上会以彩绘或雕塑等方式表现山水、花卉、龙凤、飞鸟以及能反映侗族生活的图案。此外,屋顶和外檐,翼角、宝鼎、屋脊等处也是重点装饰地方,手法一般以木雕石雕、泥塑为主。

  2.风雨桥

  风雨桥极富民族特色,也是侗寨特有的建筑之一。因桥上建有廊和亭,即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又因桥廊的内外施有绘画和雕塑,故又得名“花桥”。侗族风雨桥大部分为木桥,还有石拱桥石板桥竹筏桥等。风雨轿往往设置于村寨入口部位,是横跨溪河之上的交通建筑。风雨桥大致可分为亭阁式和鼓楼式两种: 所谓亭阁式风雨桥,即在桥面上修筑亭阁,看上去玲珑雅致; 而鼓楼式风雨桥,则是建在较宽的河面上,在桥廊之上,再加盖几座鼓楼式建筑,看上去显得十分美丽壮观。

  受传统文化影响,侗族风雨桥上经常会出现鱼、龙、牛等形象,线条流畅、栩栩如生;或是形似水波的曲线、浪花等源自自然的图形,变化多端,令人惊叹。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富有象征含义的雕刻,如:“鱼跃龙门”、“太极图”等等。

  3.戏楼(戏台)

  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侗戏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侗族文化艺术,戏楼建筑即随侗戏的发展应运而生,有的侗寨甚至有四五座戏楼。侗寨戏台一般与广场同时出现,位置均设置在鼓楼附近,成为主要的村寨社交活动场所,也是村寨的文化娱乐中心。戏楼大多全为木质穿斗式结构,楼面多盖杉树皮,有的也盖小青瓦。台前颠枋上多月木雕,饰有龙鼠,杂以凡物故事、花鸟虫鱼,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楼前两边台柱上书写吉语、对联。

  参考文献:

  [1]吴正光. 侗寨的鼓楼、戏楼、风雨楼[J]. 小城镇建设. 1996(11)

  [2]施徐华. 侗族鼓楼的建筑特色及其审美文化[J]. 浙江工艺美术. 2006(06)

  [3]唐国安. 风雨桥建筑与侗族传统文化初探[J]. 华中建筑. 1990(02)

  [4]罗德启. 侗寨特征及侗居空间形态影响因素[J]. 建筑学报. 1993(04)

  [5]李敏;杨祖贵. 黔东南侗族民居及其传统技术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7(12)

  [6]罗德启. 贵州民居[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7]陆元鼎;陆琦. 中国民居建筑艺术[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建筑科学》是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办,创刊于1985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建筑科学类综合性技术期刊。本刊内容丰富、可读、实用,在建筑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本刊依托建设部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得到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并有许多国内建筑界著名的专家学者组成了编委会,使得本刊更具权威性、指导性。

文章标题:建筑科学发论文浅谈侗族传统建筑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2709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