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论文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研究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4-10-13 16:43 热度:

  城镇化与城市化的概念有共通之处,但是城镇化是城市化概念在中国的具体体现,城镇化概念更具有中国特色,更符合中国的国情。快速的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已经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

  【摘要】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主要战略和途径之一。本文从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特点、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的发展策略等方面加以探讨和论述,加快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进程,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论文,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策略

  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城镇化,主要是指人口、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城市地域向乡村推进的过程。现代意义的城镇化起源于英国工业革命,伴随工业革命的进程,城镇化扩散到欧美大陆。二次大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城镇化进程。2005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人口部在其出版的《世界城镇化展望》中估计,2008年全世界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世界由此迈人城市世纪。在国际上城镇化水平是以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作为城镇化的统计指标来衡量的。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均在70%以上,中等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一般在50%以上,落后的农业国通常不超过20%。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城镇化占有重要地位。这不仅是因为它构建着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体系,而且更为引人瞩目的是作为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整合,城镇化将反映并影响着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是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根据诺瑟姆提出的城镇化规律,我们将城镇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城镇化率30%以下的是初期的起步发展阶段,城镇化率30%~70%的是中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率到达70%以上的是后期的稳定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

  二、中国城镇化的发展特点

  1949年后,中国曾经历了曲折的城镇化进程。直至1979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城镇化才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1、城镇化速度快,半城镇化现象明显

  198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19.39%,远落后于世界平均的城镇化水平。199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26.44%,2010年城镇化率上升到49.95%。二十年内中国城镇化率提高了23.5个百分点,年均增加一个百分点以上,城镇人口净增3.69亿。

  2、城镇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中国地域广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历来存在较大差异。1990年以来,沿海地区利用有利的区位条件和人文环境,率先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由于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吸引了中西部地区的大量农村人口,使其城镇化速度大大加快,并导致城镇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比较显著。总的趋势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较高,中部地区居其次,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最低。如图2所示。

  3、都市化现象已经显现,城市群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

  在世界各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一个普遍趋势是大城市发展速度更快。因为城市本身就是集聚经济的产物,而大城市的集聚经济效益更明显。中国是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有限的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更要充分发挥集聚经济的效益。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已导致大量大城市的出现,若建立都市区的界定标准,其人口规模可以更好地反映城市实际的人口规模。2000年,中国大陆已有,117个50万人以上的都市区,人口1.9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1%,如表1所示。

  三、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城镇化是世界各国走向工业化、现代化过程的必然结果,城镇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城镇化又起了推动工业化、现代化的作用。城镇化与工业化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一方面,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工业化引发城镇化的进程。工业化的不同阶段还决定着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另一方面,城镇化又保障和促进工业化。总之,城镇化是工业化过程中资源配置变化的必然产物,而城镇化又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理想的城镇化模式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从城镇化的发展历史来看,工业化是城镇化的基础,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镇化,同时,城镇化对工业化也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没有城镇化的发展,工业化的发展也会受到制约。钱纳里通过对世界上多个国家的研究,提出了常态发展状况下,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一般关系,即在一般情况下,城镇化率应大幅高于工业化率,而中国的城镇化率长期以来一直大大低于工业化率,尽管总体趋势是上升的,但二者的比值不仅仍然明显低于钱纳里总结出的“一般关系”,而且也大大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巴西、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如图3所示。

  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互相促进,互相依赖,共同促进构成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新一轮产业结构转型将成为新时期促进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力量,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二者的互动机制如图4所示。

  四、加快中国特色城镇化进程的策略

  随着中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进人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改变现有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的内在需要。在城镇化进程上,根据中国国情,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集约型城镇化的模式,坚持以大城市为主导,大、中城市为主体,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布局集中、城镇密集、用地节约的城镇化之路。

  1、积极发挥政府的引领和调控作用,以加快城镇化进程

  政府一方面作为国家的行政主体,另一方面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重要且独特。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领导指导、监察监督、管理和调控作用,走科学化发展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引导城镇化进程的正确方向和合理速度,加速城镇化的进程。推进新型城镇化是中央政府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政府责任。所以,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城镇发展规划,引导城镇化发展的扎实有序推进。另一方面,政府要致力于各项制度建设,运用政策和法律法规,消除限制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障碍,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速城镇化的发展进程。   2、创新投融资体制,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

  投融资体制主要是指在城镇化建设中,经营和管理总体规划范围内的基本制度和方法,其主要包含投融资决策制度、投融资组织结构、投融资主体行为、投融资资金筹措和投融资监督体系等。城镇化建设中的投融资体制创新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城市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医疗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及环境保护、绿化美化、供水、供电、天然气等市政公用事业领域。投融资制度的建立及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是城镇化建设的内在需要,也是弥补财政资金不足的必要手段。在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方面,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和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整合各类资源和放大财政资金利用效益,创新理念,政府主导,规范运营模式,完善法人结构,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运行效果,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财力支持。

  3、加快工业化中制造业及第三产业的进程,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新型城镇化要建立在实体经济基础之上,需要产业发展来作为基本动力。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要坚持以产业发展来驱动城镇化建设进程,形成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1975年,经济学家钱纳里和赛尔奎因在研究各个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的趋势时,曾概括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一般变动模式,即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工业化的演进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从而带动了城镇化程度的提高,也就是说工业化与城镇化具有一致性。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为促进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带来了有利的因素,为提高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大力发展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具有意义。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受到世界瞩目,这是一个宏大而循序渐进的过程,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城镇化模式是推动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城镇化是与国民经济和产业发展紧密相连的,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良性互动,才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可持续动力,才能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注:本文属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32001《北京市低碳投融资模式与运作模拟研究》资助;北京市财政专项《专业建设―新专业建设―国际商务》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

  [1] 卫志民、魏欣欣:对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6).

  [2] 谭杪萌、张修铖: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思考[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29).

  [3] 宁越敏:中国城市化特点、问题及治理[J].南京社会科学,2012(10).

  [4] 吴文英: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发展思考[J].福州师专学报,2002(8).

  [5] 李京文: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城市经济,2008(1).

文章标题:城市规划论文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进程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2308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