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中村村民住宅建筑新形式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9 16:24 热度:

  摘要:本文通过石家庄市西三庄城中村改造项目“村民回迁楼”的设计,阐明了在当前中国国情下,新城中村村民住宅建设应该抛弃旧有建房模式,探讨一种新的建筑形式。
  关键词:城中村住宅建筑
  改革开放以来,城中村的村民依靠政策和自己的力量,明显的改善了住房条件,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最近两年来“石家庄三年大变样”政策的落实,城中村改造项目提到了日程上,村民的居住方式也不得不随之改变,平房和独门独栋的二三层小楼因土地的增值而拆除,改建成多层住宅。但因经济条件和眼光所限,房屋建筑形式往往单一,在砖混结构前提下,不少地方依然沿用八十年代的房屋平面格局与立面形式,户型及立面样式层层一个样,形成了一个方盒子建筑,这已经不符合融入城市发展大潮中现代农民的审美要求了。设计出经济实用而又美观的村民住宅建筑、开发出新的建筑形式,来代表新型的城中村的新面貌,这是新形势下对每个建筑设计师提出的要求。
  在2004年底和2008年初,石家庄市西三庄村进行了城中村的改造,我设计院分两次承揽了F区二十八栋村民回迁住宅楼的任务。当时,村委会提出要求建筑必须是砖混结构,每户的建筑面积又根据村民住宅拆迁面积的不同而不一样。为达到这个条件,我们本可以像过去一样,把不同面积要求的户型放在同一个单元里,上下层一样,但是经过考虑,我们还是初步尝试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案。回迁楼建成后,村民很满意,各方面还都反应不错。要说明的是,作为设计师,我对村民生活的了解程度并不太深入,本身水平也有限,导致该方案并不完善,这里的研究只是为大家设计、为村民建造新居提供一个参考,为更优秀的建筑诞生奠定基础。
  一、平面设计:
  1、在砖混结构形式下,平面布局做到了灵活多变:前面说过,受经济条件制约,也因习惯问题,城中村的村民建造回迁楼时,还是接受不了框架结构,我们在平面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这个因素,平面通过层层退台,保证在不影响砖混结构体系的条件下,使套型有了大小之分,从95平方米到180平方米,选择多样,满足了村民对建筑面积的要求。
  2、将别墅理念用到多层住宅中:底层住宅有庭院,分上下两个小院,下层小院采用草坪砖,即可绿化地面,又可停车,还专门设计了室外水池,可以洗车,也可用作绿地浇灌,免除了从楼里往外提水的繁重劳动。上层小院将植物和庭院小品引入其中,有低矮的院墙,院内绿化与宅间小路旁的绿草花树可互相借景。一条曲径从院门直通室内入户,不用再经过楼道。一层住宅还设有地下娱乐影音室、棋牌室,地下采光井的设置,使原黑暗、潮湿的地下部分,实现了休闲功能与阳光生活的最佳结合。二层住宅通过室外楼梯和露台,直接入户,上层住宅南向采用层层退台,使家家有了宽敞的室外南向露台。沿着两边带有花坛的室外楼梯进入楼内,随着步转景移,给人一种新鲜感,有着亲近自然、清晰而开阔的外部视野,成就了坐看风景的生活。顶层住户还设有通透的阳光小花房,给热爱生活的年轻人提供场所;卧室斜屋顶上威卢克斯窗的设置,增加了室内的空间感,使自然光能更深更均匀地进入房间,居民可在阳光明媚时沐浴阳光,又可在晴朗的夜晚欣赏星光夜色。各层不同个的入户位置,使其区别于普通的多层住宅,提供别墅的感受。
  3、布局紧凑,减少了室内的交通面积,较好的体现了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私密性和安全性。以往村民住宅各房间的流线不明确,功能布局不尽合理,不符合现代居民的生活习惯与要求,这次设计时,我们力求人流走向流畅,动静、内外分区明确、合理,住户使用方便。户型分两个区域,公共活动区及私密区,我们通过错层设计来布置不同的空间,使餐厅、卧室、客厅和庭院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互不干扰,私密性与公共性都有充分的保障。
  4、本次方案设计中考虑整体因素,将采光最好的房间设为主卧,次级的房间设置为家庭人员聚集最多的客厅,户户采用横厅,室内阳光充足,空间开阔,南北通透,通风顺畅。平坡结合的屋面及南向的退台不仅丰富了立面,又缩短了日照间距。
  5、户内楼面标高各不相同,一层客厅与卧室高差相差400mm,二层相差300mm,三层相差200mm,这样从空间上既分开了公共活动区域与私密区域,又满足了人们对客厅层高相对要高的要求。
  6、节能建筑及新能源的有效利用:平面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节能,外墙面、地下室顶棚、分户楼板、阳台墙、屋顶面均贴挤塑聚苯板;不采暖楼梯间内墙和分户隔墙刷聚苯颗粒保温浆料;外门窗选用双层中空塑钢窗、保温防盗入户门;采暖采用地暖,分户计量;设管道井,水电暖均出户查表;考虑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在南向斜屋面上设置了水泥墩和预埋件,方便村民日后安装太阳能,以解决热水问题,起到了节约能源的作用。
  二、立面设计:
  立面形式少装饰,只对建筑形式进行归纳整理,随着建筑体型的变化而变化,却显得立面很丰富。特别注意立面材料质感和色彩的选择,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灰瓦坡屋面,外墙主色调尊重北方村民习惯,选用代表喜庆的红色为主调,横贴仿红砖的渐变色面砖墙,在材料上传递自然的建筑气质。
  总之本次村民住宅的改造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着意打造优质人居环境,努力为居民塑造自然优美、舒适的栖息之地,实现建筑空间的公私分离、动静分离,延伸邻里交流空间,是人们增强了对家的归属感。我国城中村人口众多,住宅改造情况复杂,难度大,它是一项全社会参与,多部门协作的系统工程,村民强烈期盼有一个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它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愿以本文抛砖引玉,与关注城中村新村建设的人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新湖南50年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2】《“新农村新民居”设计介绍》.住宅科技.2006.[3]方明.
  【3】《新农村住宅设计初探》小城镇建设.2008
  
  

文章标题:浅谈城中村村民住宅建筑新形式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21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