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域人文景观的营造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9 10:11 热度:

  摘要:以广西为例来论述对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理解,从而阐述如何通过选材,以及民族地域文化艺术表现的形式和尺度的把握,从而营造出独特的地域人文景观。
  关键词: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地域人文景观
  Abstract:TheGuangxi,forexampletodescribethenation'sunderstandingofregionalculturalcharacteristics,whichdescribedhowtheselection,aswellasnationalgeographicandculturalformsofartisticexpressionandmasteryofscale,thuscreatingauniqueculturallandscapeofthearea.
  Keywords:nationalgeographicandculturalfeatures;regionalculturallandscape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建设也突飞猛进。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存在不少问题,如千城一面、欧陆风泛滥等等。那么,城镇建设应该如何规划和发展呢?其实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突出地域特色才是城镇建设最好的发展方向,才是走向世界的最好出路,因此,每一个城镇都应该体现出自身地域文化的风貌,城镇风貌的体现,应该首先从地域人文景观的营造开始做起。
  那么,如何理解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呢?比如说广西具有40多个民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有5个,分别是壮族、汉族、苗族、侗族、瑶族。广西地处亚热带,山地多平地少,受海洋气候调节,属亚热带季风区,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7、8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接近30℃。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形成了绚丽多姿的民族地域文化,特别是广西民居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比如说干栏式建筑、吊脚楼、桂北民居等,它们利用本地出产的木材、竹材以至茅草,形成了本地独特的结构、构造和施工技术,并且与当地的地形条件和气候环境相适应,成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本地民众的生活情趣和审美习惯。广西各地还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形式和标志物,比如说骑楼、鼓楼、风雨桥、铜鼓、铁环、绣球、芦笙等等,它们或者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互和谐、相互适应,或者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
  这些民族地域文化特色本身就是人类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中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环境而逐渐形成的,它反映了我们人类的需求和智慧,应用得当就能营造出独特的地域人文景观,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城镇风貌。而我们的城镇建设在功能方面也要求实用、合理,并满足人们生活、休息、交流的需要,因此城镇建设与独特地域人文景观的营造不但不矛盾,还能相得益彰。那么,如何把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到建筑和城镇环境中去呢?或者说在城镇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中如何才能营造出独特的地域人文景观呢?
  中国传统文化的纲领是“天人合一”,包含人与自然协调,人与天协调,天人共荣,因此人与自然是永恒的主题。城镇建设应该是把建筑建在绿色的自然环境中,在绿色环境中向往回归自然的乐趣,“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建筑要融汇到环境中而形成整体。而广西的民居正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建筑与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完美结合,和谐统一。比如说壮族村落多选在地势较高,背靠青山,面临河流、溪流的地方,以向阳为佳坐西向东或坐北朝南,壮族木楼称“干栏”,也有称“麻栏”、“高栏”的,以粗壮的圆木为柱,下垫长约1米的石柱,以防立柱腐朽,立柱上凿榫连以纵横木条,中层铺垫木板,屋顶作悬山式,左右及后墙壁以小木条为骨,以稻草拌泥糊其上,这种建筑体现了壮族先民生活在多雨的亚热带地区所必须的那种防潮、防霉等,是壮族人民智慧的体现;比如说吊脚楼多为利用山坡的斜度,在山坡的下方竖立较长的木柱支撑,上方则竖较短的木柱支撑,铺板为楼,楼下堆杂物,既不用破坏山体,避免了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又能充分利用空间,楼上住人还能防潮;比如说骑楼,楼下让人自由通行,适合南方地区避雨遮阳之需,而骑楼上作商号写字楼或货栈,开展商贸活动十分方便;骑楼的背后是内街,民宅大门一般开向内街内巷,内街成为居民交往的“公共大厅”,充满浓郁的人情味,这种有层次的沿街檐廊复合空间,大大适应了市民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和空间使用功能的多样性;比如说梧州骑楼柱外的铁环,是居民在河水上涨时系船所用,建好防洪堤后虽然它已失去了原有功能,却成为了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的梧州一景,它反映梧州人民抗击洪水的智慧和历史。
  只是要在城镇的规划设计中营造出这种独特的地域人文景观,这里有三个问题:一是选择什么人文景观内容,二是以什么形式来表现,三是如何把握民族地域文化艺术表现的尺度。
  首要的问题是选题材。这值得借鉴我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借景”手法。汉文字“借”同“藉”,就是凭藉什么来造景。借景从文学艺术中的“比兴”而来:借物比人,托物言志,使观者产生见景生情的兴致。讲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即根据不同的地宜来巧借其中的某些因素,要善于从当地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中去寻觅题材,比如说前面提到的干栏式建筑、吊脚楼、桂北民居、骑楼、鼓楼、风雨桥、铜鼓、铁环、绣球、芦笙等等。要组织专门力量去进行调研、考察城镇的民居、民俗风情、特色建筑等等,深入挖掘城镇所有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并总结出哪些题材可以应用到城镇的规划设计与建设中去,不同城镇不同城区应该或者可以应用哪些不同的题材。所以,选什么题材确实值得我们好好研究、总结和挖掘。
  选好题材后以什么形式来表现,以什么形式艺术性地融入到城镇的建筑和环境中去。从思维逻辑转化为形象逻辑是一种从精神到物质的飞跃,是很难的。很难并不是办不到,中国早有“先难而后得”的哲理。借景的最高境界是“臆绝灵奇”,想到几乎像有“癔病”一样,想绝了,才能出灵奇的艺术效果,这一定要动用尽可能多的文化艺术意匠,因地、因时制宜地选用。环境艺术运用的因素都是不能用言语的,难以直接来表达内涵。传统文化创造了多种移情于景的形式,诸如景题、额题、摩崖石刻、木刻、砖刻、景联、象形自然物和雕塑物等多种方式来表达内涵。只要深悟了借景理法,便可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料中扑捉合宜的内容和形式。说具体点,就是怎么样利用当地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来创造出具有现代精神的建筑,并在城镇的环境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地域人文景观来。比如说广西阳朔的东岭、西街、阳光一百等对民居特色和本土材料的充分展示和灵活运用;广西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的铜鼓雕塑让“铜鼓”得到了艺术的升华;广西荔园山庄的建筑选址布局、别墅造型吸收了广西民居的精髓,风雨桥的运用使得整个山庄具有浓郁的广西地域特色;广西梧州骑楼城的建设以及铁环灯在政府广场上的运用也充满了浓郁的地域特色等等,通过以上种种尝试效果显著,值得好好总结和大力推广。在梧州等很多山城的城市开发中我认为由于没有吸取吊脚楼的经验而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由于在开发中往往都是开山辟地,破坏山体,等到雨季特大暴雨一来就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既浪费资金,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又严重地威胁到人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而在香港,笔者所见到的山地建筑中就得到了吊脚楼的精髓,虽说是现代建筑,但它们依山而建,利用山坡的斜度,在山坡的下方是长长的柱子,整个吊脚楼的造型,建筑与环境是多么的协调。
  最后,便是要把握民族地域文化艺术表现的尺度。在城镇环境中,总量既要规划控制,单体体量也要控制,一个城区中要以一个主题为主,每个小区中有几个人文景观的布置,包括小品布置,还是可以的,要求与周围环境相统一。表达民族地域文化内涵的设计过多、太密、或单体体量过大,与环境比例失调都是不可取的。艺术最难处理的是尺度,少嫌不足,太多又过,恰如其分则是尽可能地完美。民族地域文化内涵的效果由居民客观判断,忌自以为是,主观从事。真正好的作品将是使人们身历其境,不由得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民族地域文化艺术的氛围。
  我们的城镇建设在历史进程中也会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就是要学习继承传统地域文化,将这种美好的传统地域文化发扬光大,启后就是将来要给后人留下什么启示,留下什么文化。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认真对待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小区、每一个城镇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让我国的每一个城镇都既具有时代精神又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风貌,并将这种城镇风貌一代代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广西民居》作者:雷翔,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
  
  

文章标题:论地域人文景观的营造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07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