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新农村规划探索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9 10:09 热度:

  【摘要】结合山区农村特点,深入挖掘自己资源优势,探索一条适合村庄生产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动力支持。
  【关键词】梅州;山区新农村:规划
  1、新农村规划的必要性
  1.1、城乡一体化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交融,互为影响。但原有的规划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城乡二元结构基础上,就乡村论乡村,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引导,出现盲目建设、无序建设的现象,造成了土地资源、社会资源的浪费。
  1.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各地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系列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措施,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民的生活质量不高,乡村各项设施建设依然落后。改变现状最急需的就是制定村庄规划。
  1.3、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
  解决我国城市问题的关键在农村,只有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建设起让城里人向往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过上令城里人羡慕、让乡下人自豪的健康生活,中国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其中的关键在于缩小城乡差距的方式,即不是把农村城市化,而是切合农村实际将农村规划好,建设好,使农村生活现代化,农民过上幸福的日子。
  2、梅州山区新农村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规划不能从经济上给农村发展注入活力
  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活动的关键,归根结底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态。但当前新农村规划中大多未能在经济发展上给农民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探索出有效的引导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途径。
  2.2、一些地方政府与基层官员过于搞政绩工程
  近几年,形形色色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让人目不暇接。厕所贴瓷砖、门前建喷泉、贷款建洋房、扛着锄头进电梯……这些看似夸张的现象,却成为一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样板,成为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小康村”,但地方百姓却因此背上沉重的负担和挥之不去的心病。地方某些政府官员为了“政绩工程”,不问农民愿意不愿意,答应不答应,就逼着农民建楼房、盖别墅,让农民“旧债没还又添新债,旧愁没消又增新愁”,与其说是让农民享受“新农村”的“新生活”,倒不如说是在逼着农民苦着肠胃活遭罪。
  2.3、缺乏科学有效的引导措施
  一些干部没能正确地摆正政府引导与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关系,缺乏引导和激发农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有效措施,进而把农民群众排斥在外,完全忽视了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很多县乡的新农村规划,是规划部门做出来的,农民没有说话的机会,这一切都严重挫伤了一部分农民的积极性,在由政府主导的强势作用下,一些农民也忽略了自身的存在,没有把自己摆进去,表示“上面要干啥就干啥”。
  2.4、新农村建设缺少体制保障
  导致城乡发展差距扩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是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开放后虽然进行了一些调整,但是向城市倾斜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3、雁洋镇长教村规划案例分析
  梅县雁洋镇长教村座落在雁洋镇的南面,东临阴那山旅游区,西接梅县丙村镇,北与大坪、阴那村相连,南与三乡镇接壤。2006年村域总人口1068人。长教村总面积1186公顷,其中农业用地面积8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3%;山林地面积89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1%;建设用地28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全村户籍人口人均土地1.09公顷,人均耕地0.075公顷。长教村有丰富的茶叶、竹木等农副产品资源、是雁洋镇的种茶专业村。
  1995年,广东省宝丽华集团于1995年1月总投资1.8亿元动工兴建梅县雁南飞茶田,并成立雁南飞茶田有限公司,雁南飞充分利用茶田自然风貌,进行相配套的旅游项目建设,丰富了当地的旅游资源。目前,已种植以优质单丛茶为主的茗茶2000亩,优质水果500亩,绿化林900亩,种植马占相思为主的速生丰产林1100亩,计划再发展以优质单丛茶为主的茶叶基地3000亩,速生丰产林1000亩,马占相思500亩。已建规划设计说明有大型茶叶加工厂一座,以及旅游方面的旅游池、网球场、酒楼、客房等设施,以及用来品尝茗茶的茶艺馆一座,雁南飞茗茶成功地开发了系列茶,已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被评为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
  雁南飞茶田把现代农业与旅游业共同进行开发,通过大型企业的管理,成长为一流的农业生产基地。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极大的拉动了长教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公司将开发的茶田实行集约化经营,茶园公司负责备耕、种苗、农药、化肥、技术等,前三年请农户管理,并支付管理费,后三年实行按产计酬的经营模式,使长教村成为专业的茶叶村,村民真正成为领工资的新型农民,村集体经济也逐步壮大。除此之外,公司为了回报社会,还义务出资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帮助生活困难的农户,给村民带来很多实惠。为了彻底改变长教村面貌、改善村民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2006年企业决定再次出资为村民投资规划建设新村。
  梅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担任了该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
  2007年,该村占地7.5公顷,可居住村民129户的新村已落成,新村配套了村委会、小学、活动中心等公共配套设施;完善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其旧村环境也得到了较好的整治,旧村中原来保留较好的颇具特色的客家古民居建筑,也通过规划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其中桥溪自然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以“客家古村落建筑群”向游客推出且获得好评。现如今长教村民已真正意义上过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
  4、结语
  通过长教新农村规划的成功案例,我们总结探索出了做好山区新农村规划的几条主要途径:
  1)结合山区农村特点,深入挖掘自己资源优势,探索一条适合村庄生产发展的道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动力支持。这是做好山区新农村规划的关键,农村经济得不到改善,所有规划建设都只能停留在“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尴尬阶段。
  2)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山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3)挖掘农村特色,塑造农村形象,提高农村品位。在保持农村空间结构整体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山区农村的文化积淀、人文底蕴和农村形象要素,以山水交融的山间盆地村庄特色为着眼点,合理改造旧村功能,保护有价值的古民居建筑,建设新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民新村。
  3)处理好规划近期与远期、整体与局部、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做到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设,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文章标题:山区新农村规划探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07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