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园林的植物配置规划设计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8 18:00 热度:

  摘要:针对目前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存在的植物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失调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在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时应以满足生态要求为基础,同时,结合美学原理,兼顾其经济性、文化性、知识性等内容,扩大园林植物功能的内涵和外延,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
  关键词:生态园林;规划设计;植物配置
  1.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
  (1)生态环保是当代潮流的主题,我们园林工作者更应是此潮流的引领者之一。所以,现代园林除了追求人的参与外,还要追求自然的生态特性,满足人类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植物景观除了供人们欣赏外,更重要的是创造出适合人类的生态环境。园林绿化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降低噪音、涵养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温度、湿度及防风阻尘等生态效应,这就要求植物配置前要熟悉不同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不同抗性,科学的选择植物品种,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植物的生态功能。
  (2)园林中配置植物,不同的场合对植物配置有不同的要求商业区中的植物要求挺拔秀丽、崇高慷慨,在一些靠近商业门面的处所,还不能遮挡门面。因此,不能选择太过浓郁的树木,而应多选择高大挺拔、树形精巧、枝叶不太茂盛的植物。住宅小区环境对植物要求较高,因为住宅小区绿化除了绿化美化环境外,更重要的是它为住户提供了一个每天进行户外休闲的场合,植物配置应根据空间环境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配置原则。小区植物配置相对而言层次较为丰富,乔、灌、花、草联合,创造一个精巧、生态、健康的休闲空间。水体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因为有了水,才显得有灵气,有秀气。因此,水体周围的植物配置也非常重要,水边植物应种植耐湿、不落叶的亲水植物、水生植物为主,如水石榕、水蒲桃、样蒲桃等。还可以适当种植树形比较飘逸的植物,如柳树、鸡爪戚、红枫等。
  (3)园林中的植物配置应根据设计意图、设计理念做不同的安排如一个公园的方案设计,应根据方案的功效分区,配置植物时应差别看待。如主入口毕竟是采用“先抑后扬”还是“开门见山”的设计手法,其植物配置就大不相同。公园内的植物配置也应根据分区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植物搭配。儿童运动区的植物配置请求色彩较为壮丽,层次应合适,不能太阴闭;老年运动区则要求配置较为茂密的植物,创造一个安静的休闲空间;体育运动区的植物配置则应达到豁达通透的效果,满足体育运动的需要;而文化娱乐区的各种建筑物较为密集,因此应配置能美化烘托建筑、营造文化教导运动和娱乐气氛的植物。
  (4)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还应注意季相变更观赏效果也会跟着变更。植物是装饰美化环境的。因此,既要考虑不同的植物在同一个季节在形态色彩上的不同,又要考虑到同一种植物随着季节的不同所涌现的变更,如树叶什么时候变黄,什么时候开端落叶,什么时候开花,什么时候成果等。只有充分懂得了植物的季相变更,才干配置搭配好植物。风景旅游区就更应器重植物的季相变更,将植物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效果呈现给大家。
  2.生态园林的设计原则
  (1)统一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总之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还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太平铺直叙,没有变化,也会显得单调呆板,因此生态园林设计时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
  (2)景观性原则:应该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这需要我们进行植物配置时,熟练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性和造景功能,并对整个群落的植物配置效果整体把握,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收四时之烂漫”,达到“体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的效果,丰富群落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3)均衡的原则:将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种类按均衡的原则配植,景观就显得稳定、比较顺眼一点。如色彩太浓重、体量太庞大、数量繁多、质地粗厚、枝叶茂盛的植物种类,会给人沉重的感觉;相反,色彩素淡、体量小巧、数量减少、质地细柔、枝叶疏朗的植物种类,则给人以轻盈的感觉;根据周围环境,在配植时有规则式均衡(对称式)和自然式均衡(不对称式)。规则式均衡常用于规则式建筑如庄严的陵园或雄伟的皇家园林中。自然式均衡常用于花园、公园、植物园、风景区等较自然的环境中。如:湖南许多现代城市风景园区各种花草树木都有,种类繁多,但在植物配置上很讲究,如蜿蜒曲折的园路两旁,各种植一棵高大的雪松,则邻近的左侧就植以数量较多,单株体量较小,成丛的花灌木,以求得均衡。
  (4)生态位原则: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和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物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物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又能形成优美的景观。
  (5)经济性原则:创造宜人的园林环境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应坚持节约和可持续性的原则,避免过度设计,在景观营建过程中全面考虑景色美观性、景观稳定性、景点针对性和成景长远性,多选用寿命长、生长速度适中、易粗放管理又较耐修剪的植物,既用好当前一次性投入的资金,又能为以后节约长期管理所需的费用。
  3.植物规划原则
  (1)在满足园林绿化综合功能的基础上,要兼顾各绿地类型及城市性质进行规划。我国大、中、小城市在不断发展,不断增加,按1983年10月统计有245个。改革开放后出现了很多县级市,数量难以统计。每个城市根据其历史、工业生产、风景名胜等来确定城市的性质。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把24个城市定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承德、南京、杭州、西安、延安等),又确定杭州为对外开放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城市性质定下来后,根据园林树木的三大功能(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美化功能及结合生产功能)进行植物种类选择及规划。一个城市中又根据不同绿化类型及满足不同的园林功能来选择树种。如行道树选择则要求:树大荫浓、树冠整齐、主干通直;生长较快、长寿、耐修剪、耐移植、耐瘠薄、抗污染;树身洁净,没有恶臭或有刺的花、果(如银杏或构树就要选择雄株)等。昆明地处滇中高原,自然植被为北亚热带常绿阔叶与针叶混交林为主,常与落叶阔叶林混交。昆明素有春城之称,故大量栽植常绿树种,加上色彩丰富的落叶树,才能达到“四季常青”、“四时花香”之春城景色。武汉市的园林绿化要体现江城风格,夏日长而热,故要达到“绿阴护夏、红叶至秋、花开四季、冬夏常青”。要求植物规划中既要有高大荫浓的树种、讲求实效;又要万紫千红、美化、彩化。
  (2)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城市的立地条件较差,上有天罗、下有地网,土层瘠薄且有砖瓦、水泥、石灰等杂物,大气污染严重,飘尘大。在这样苛刻的条件下,又要把树种好,长好,非适地适树不可。天津市地下水位高,盐碱土多,土质不良,故要着重选择抗涝、耐盐树种。主要有绒毛白蜡、柽柳、紫穗槐、杜梨、雪柳、西府海棠、枸杞、柳树、沙枣、沙棘、玫瑰等。在树种规划中选9种乔木:槐树、绒毛白蜡、苦栎白蜡、毛白杨、刺槐、垂柳、臭椿、合欢、泡桐。10种灌木:海棠、榆叶梅、玫瑰、丁香、香茶?子、月季、锦带、绣线菊、木槿、金银木等。一般来说,本地原产的乡土植物最能体现地方风格,群众喜闻乐见;最能抗灾难性气候;种苗易得且易成活。如华北的杨、柳、榆、槐、椿、油松、白皮松、五角枫、栾树、黄连木、白蜡、海棠等最能适合华北的气候条件。
  (3)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藤本、地被、花卉,为设计人工栽培群落提供丰富的素材
  乔木是城镇园林绿化的骨架,具有良好的改善环境、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等作用,但仅仅用乔木绿化,则面貌显得单调,也不能充分发挥出生态效益。如由乔木、灌木、藤本、地被模拟自然植物群,组成有层次、有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不但丰富了园林中的绿化景色,增添了自然美感,而且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空间,增加单位面积的绿量,有效地提高了生态效益,更为有益地改善了环境。
  4.结语: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园林本身就是一门交叉的学科,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因此,生态园林设计时要与农业、林业等行业,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生态园林设计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能是简单的返璞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的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因此,要继续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园林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在一起,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休憩地,极大地改善丰富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林耕,创建生态型城市绿地系统——深圳特区绿地系统规划实践[J],建筑学报
  [2][美]阿诺德•伯林特,环境美学—环境美学译丛[M]张敏,周雨译;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3]王庭蕙,园林设计资料集[J]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陈战,园林设计示例[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张晓光,园林植物景观设[J]中国城市出版社
  
  
  

文章标题:浅谈城市园林的植物配置规划设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01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