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土隧道施工的质量控制

所属栏目:项目管理论文 发布日期: 热度:


  五、初期支护的质量控制
  黄土隧道初期支护主要是指通过立钢架、挂钢筋网、打锚杆、喷射混凝土等组合形成的支护结构,由于涉及到的工序较多并结合黄土隧道的不稳定性的特点,所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循环作业,初期支护从工艺的流程而言,难度不大,但是施工期间由于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不够或质量意识不强、把关不严,容易出现一些质量隐患或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现象,现就每道工序容易出现的质量隐患进行总结大致有以下方面。
  1、初期支护拱架间距不均或总榀数不够:目前国内隧道施工绝大部分靠普通劳力完成拱架的定位及安装工作,而这些劳力人员由于受自身素质、责任心等影响,往往很难达到照图施工的目标,拱架间距总是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有时还有故意拉大拱架间距的现象,以达到偷工减料的目的,这就需要现场的技术人员加强责任心,树立高度的质量意识,在现场不间断的抽查、检查并督促施工队不断的整改,才能控制好拱架的施工。
  2、锚杆施工的质量控制:本项目设计的系统径向锚杆为φ22的早强砂浆锚杆,隧道开挖后,围岩出现应力松弛带,继续向土体的深部发展。采用系统锚杆把应力松弛区域和稳定区域固结为一个联合体,共同受力,提高了土体本身的强度,从而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和位移速度,同时在施工期间,系统锚杆与拱架焊接在一起起到稳定拱架的作用,在经过喷射混凝土后,形成一个整体,虽然锚杆施工工艺简单,但是在施工期间还是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锚杆安装数量不够,锚杆加工长度不够,锚杆安放的角度不对以及与拱架焊接的质量不过关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现场技术人员首先熟悉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明确规定,并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进行检查巡视以达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的目的。
  3、喷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喷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大致分为三种:干喷、湿喷及混合喷射,现行施工图纸大部分设计为湿喷,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湿喷程序复杂,难于操作,现在大部分隧道施工仍采用干喷法施工,喷射混凝土施工重点质量控制的环节有三个方面(1)喷射混凝土的强度;(2)喷射混凝土的厚度;(3)喷射混凝土的平整度;这三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受人为因素、施工水平、地理环境等影响,很难作得完美。首先喷射混凝土属于干拌,拌和过程中时有拌和不均的现象,这就会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均现象,影响整体的内在质量;隧道在开挖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超挖或局部塌落现象,对于超挖或塌落部分产生的空间,需要用喷射混凝土来填充,但是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喷枪操作手往往会因为多干活、费力气等主观思想而不能把喷射工作进行到底,而是通过一些不正常手段遮盖过去,往往在喷射混凝土和围岩之间形成了空洞,造成内在的质量隐患;喷枪手由于受施工经验、业务能力等的限制,往往不能在混凝土的平整度上达到规范要求,而是不断的通过补喷才能达标。这些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时刻都有可能发生,只有通过不断的管理和高标准的要求才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六、衬砌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隧道衬砌分为(1)整体式模筑砼衬砌;(2)拼装式衬砌;(3)锚喷衬砌;(4)复合式衬砌;(5)明洞衬砌。本项目属于中长隧道,台车采用整体式模筑砼,此类衬砌台车设计为整体钢模板、液压油缸脱立模,施工中靠丝杆千斤支撑,电动减速机自动行走或油缸步进式自动行走,全部采用砼输送泵车灌注。衬砌混凝土属于长期外漏部分,施工过程中既要控制好内在质量,又要把握好外观质量,尤其是混凝土的施工厚度,绝对不能低于设计要求,虽然衬砌施工主要以机械化施工为主,但是如果现场不加强管理,容易出现以下质量问题:1、拆模后出现蜂窝麻面、空洞现象;2、胀模现象;3、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4、混凝土裂缝。这些现象的发生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的。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空洞现象主要原因是(1)模板密封不严,造成漏浆;(2)布料不均、高落差下料;(3)局部积水产生的气泡。胀模现象主要是混凝土入模速度快压力大、模板刚度不够或支撑不牢等原因造成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主要发生在拱顶部位,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流动而产生向两侧下滑的拉力,拱顶钢筋网在混凝土拉力的带动下,不断的向台车模板移动,在拱顶垫块数量不足时,钢筋网就会发生变形而密贴在模板上,在混凝土浇注完毕拆模后,就会形成清晰的钢筋网印迹,所以要加强拱顶钢筋网垫块的数量。混凝土厚度不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隧道洞顶的沉降造成的,随着隧道洞顶的不均匀沉降,就会发生初支侵界现象,从而会造成衬砌混凝土的厚度不够。所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人工配合机械共同努力,才能把握住每个环节。
  七、监控量测的管理
  黄土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黄土具有强度低、自稳定性差、受水影响强烈、变形显著等特点,所以监控量测在黄土施工中尤为重要。而黄土隧道的预先设计和实际地质状况不可能完全相符,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跟踪地质调查与围岩稳定性分析,正确判定围岩的地质变化情况,及时的改变施工工艺和支护方案,实施隧道信息化动态控制,以达到安全、快速施工的目的。
  黄土隧道最直接、最具有代表性的检测项目为拱顶下沉及周边位移收敛量测,项目的测量人员根据预先埋设的观测点,每天进行点位量测,并对照以前的数据进行分析,查找变化,以便于及时的调整施工方案,本项目雷家坡隧道右洞在开挖时,由于进度相对较快,仰拱跟进不及时,导致拱顶下沉量明显,项目部及时的停止了掌子面开挖,并对掌子面进行了喷浆处理,加固了掌子面的稳定性,同时加快了仰拱及衬砌混凝土的施工,使得该段落的拱顶沉降得到了及时的控制,测量队对量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黄土隧道在开挖初期受压力影响,沉降变化较快,然后趋于稳定。
  目前国内黄土隧道实施第三方检测的模式较多,即由业主方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对隧道进行监督检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复核的作用,但是第三方有时因为一些人为因素而不能及时的进行跟踪监测,这就需要项目部的测量人员加强责任心和质量意识,及时的跟踪检测,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避免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
  结论:由于黄土隧道自有的特征及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的众多质量隐患和安全事故,所以在施工期间采用台阶留核心土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短开挖、少扰动、勤量测、强支护、及时密贴、严防治水”的原则组织施工。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标题:论黄土隧道施工的质量控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xiangmu/972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