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下贵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所属栏目:旅游论文 发布日期:2022-07-08 09:23 热度:

   所谓休闲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环境、农业资源和乡村文化为基础的旅游,融合农产品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服务业,为游客提供观光和休闲娱乐服务的新旅游模式。贵州省拥有丰富的农业和文化资源,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对贵州省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破解“三农问题”,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产业融合下贵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一、产业融合下贵州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现状

  2020年,在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打击下,贵州省贫困地区的休闲农业与旅游发展仍然取得了稳定增长。相关的运营市场主体已超过一万家,接受人数近1.1亿人次,完成营业总收入120.4亿元;从业者25.5万人,直接带动了22.5万农户受益。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省文化旅游厅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农业文化旅游融合促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全国各地农民依据资源禀赋和消费需要,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格局、增加服务业种类、培育新运营市场主体、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市场化办法推进农产品和旅游业的深入整体融合开发,使广大农户更多共享农业产业增长收益。

  (一)休闲农业旅游的类型丰富多样

  近年来,贵州省贫困地区进一步积极发展农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战,以蓬勃发展生态建设旅游休闲农产品为重点;积极推动农村产品结构调整优化,扩大产业链,使闲暇农产品与旅游产品融合发展的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在休闲农村观光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上做出了一些成就。其一,推动了特色农业与旅行文化的深入融合发展。例如,遵义地区环绕湄潭、凤岗建设的茶文化游览,根据“生态贵椒,香辣天下”建设的花椒历史文化发展景点。贵阳、六盘水、兴义等地根据“果品+农村旅游业”发展模式,重点建设精品果蔬采集、农事感受、农村休闲观光游等,加速推动了与特色旅游、绿色饮品、传统民俗历史文化发展节日等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其二,根据乡土人文与自然风景建设的农村游。例如,盘州妥乐县利用世界古银杏之地建设的银杏观赏游,与农民利用村旅舍、农家乐等多种形式的深入融合,农户切身获益,加速促进了农村发展。其三,将运动康养健身项目与农村游融合,积极发展了农村主题游。国内唯一的国际高山旅行大会永久性会址和举办地兴义将户外运动和乡村游活动融为一体,徒步游、高山户外运动、水上运动也正在兴义盛行。

  (二)区域特色明显

  贵州省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山地资源优势突出,森林覆盖率达到61.5%,休闲农业旅游在贵州的发展中有着非常良好的环境,不管是自然资源或是多彩少数民族人文资源,都是非常宝贵的。在生态资源方面,一是舒适宜人的气候。由于多梯度气候、低纬和中亚高原的双向调节,贵州省冬季不冷、夏季不热、降水丰富,气候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二是有“八山一水一田”理论,指的是温泉、溶洞、瀑布、峡谷、湖泊等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分布在全省各地,在全省形成网络布局。在文化资源方面,既是中国古人类发源地之一,又是多民族文明交汇的地区。省内民族文化人口数约占人口数的37.8%,丰富多彩的自然原生态民间风俗、建筑设计、工艺美术等人文景点游览资源,还有节庆历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蜡染历史传统文化、民族特色工艺美术等都是贵州省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独特条件。此外,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99个159处,且有724个村落纳入中国国家重点传统村落名单,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总量最大的地区。

  (三)品牌效应逐步提升

  贵州省拥有许多为大众熟知的“城市名片”,如荔波小七孔、梵净山、镇远古镇、赤水丹霞景区等知名景点。2021年,黔南州贵定县、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被农业农村部列入我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习水县桑木镇土河村、西秀区七眼桥镇本寨村等8个村、福泉马场坪街道黄丝村被评为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贵州省龙里县龙架山国家林园、龙里油画大草场景点、湾滩河生态农业园获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精品景点线路推介;荔波县城、水甫村落、万亩精品水果观光带、瑶山古寨获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精品景点线路推介;贵阳市息烽县田园综合体生态休闲之旅、安顺市普定县黔山秀水、黔西南州兴义市入选全国最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区线路。

  二、目前贵州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基建较弱,整体综合接待服务力量不强,服务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

  贵州省各地州县市,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休闲农业旅游业蓬勃发展有着很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特殊的地势,致使道路等基本设施脆弱,甚至连中型客车都无法通往农村。一般的经营主体为农民家庭,主要管理人员为农村家庭成员,经营者并未进行过相关专业知识指导和技术培训,多凭经验开展运营管理工作,且自身社会服务意识相对淡漠,因此整体综合接待服务力量不强,总体的服务水平也亟待进一步提升。

  (二)管理机制和体制不够科学

  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所依托的就是旅游资源,但怎样将旅游资源有效运用好,关键问题还在于管理人力。目前贵州省休闲农业旅游经营主体一般为乡村农户或一些投资商。他们对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前景的理解也仅限于可以盈利,而且并没有管理经验。在此情形下,由于贵州省休闲农业旅游缺少有效的管理团队,也缺乏比较健全的管理机构和体系,使得其无法朝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并且,由于相应的主管部门无法对运营主体实施有效监督管理,因此农村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没有保证。

  (三)休闲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区域个性化特点并不强,旅游项目单一

  贵州省许多旅游景点仍以“门票经济”为主,农村的观光旅游部分还是停留在比较早期的初级阶段,还很少深入民族文化内容,且农村的观光与旅游产业中原先应该大有作为的传统民俗节庆、民俗、食品、工艺等并未进行过很好的发展。贵州省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业最主要的特点应该是让游客感受独特的民族人文习俗和乡土农耕文明等。但是,实际的旅游项目上往往缺少创造性,过多地将都市的元素符号带到农村来,无法表现贵州独特之美。在休闲农业旅游区域开发过程中商业性突出,缺乏原生态的味道,对生态与人文资源的发掘缺乏深度,无法适应旅游者对多层次个性化和更高人文品位的需要。

  三、加快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基础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蓬勃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业,要使旅游者进得来、出得去、住得下。首先,必须加大促进休闲农业旅游行业蓬勃发展的基础建设工作方面的投资。为修通农业旅游脱贫致富路,就必须对城乡旅游景点、道路、宾馆、住宿、农家乐等基础建设项目加以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特色建设。其次,必须不断创新农民旅游业运营模式,推动由个人为中心的个体经济发展向抱团型集体经济发展转型。必须强力鼓励和积极尝试农户之间合作、农户与旅游公司合作、农户社区结合旅游公司等新模式,调动农户积极性,并通过模范的引导促进农户增收致富、得到实惠。另外,通过定期聘请相关专业院校以及旅游服务行业主管部门有关专家学者,定期开展关于提升接待业务素质技术的培训班或座谈,以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综合文化素养与实践管理工作才能。

  (二)对休闲农业旅游蓬勃发展实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立和健全休闲农业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机制

  绿色生态健康发展宗旨是非常关键的,在发展方面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通过构建合作资源共享、融合健康发展制度,整合地方相关资源,与各级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联合,促进休闲农业旅游行业健康发展与农业、科研、教育、卫生、文艺、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播等领域的深入融合,培育休闲农业旅游业蓬勃发展新型模式。同时,要建立和健全休闲农业旅游业蓬勃发展机制,为休闲农业旅游业的健康蓬勃发展提供法律规范和指导。另外,还要根据农业景区产品的市场定位、未来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等制订具体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培育一批“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农村干部和农业新技术推广人才,形成一批在乡镇用得上、留得住,并能真正引领的农业旅游行业经济发展人才,为贵州省休闲农业旅游行业蓬勃发展提供了人才储备。

  (三)突出休闲农业旅游的民族文化特色,加强对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的研发,打造品牌

  贵州省在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中有着大量的可发掘资源,因此必须重视开发参与服务体验活动的农业旅游项目。一改“吃农村饭,住农家屋,购农村土特产品”的初级产品形式,建立一个集旅游观光农耕、娱乐、疗养和生态教育于一身的农村生态观光旅游产业链。为了防止农村旅游商品的同质化竞争现象,要因地取材、因地制宜,紧密结合地方特点,形成特色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在传统农区,依托稻田、花海、梯田、茶园等田园风光,升级农产品采摘、自助农家乐等服务项目,发展特色型、体验型休闲农业旅游;在民族村寨和传统村落,依托民族文化、民俗节日、特色美食和民族服饰,发展文化深度体验农村旅游。同时,要注意发掘当地生态、民风民俗、传统民族工艺文化等元素的价值,形成多姿多彩的民俗特色活动形式及特色商品。在传统文物的保存、民俗文化的弘扬等方面要注意平衡,以环境保护为原则,以合理发展经济为参考,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充实农村旅游发展的内容,努力树立休闲农业旅游的国际名牌。

  四、结语

  通过完善休闲农业旅游的基础建设、合理规划发展机制、文化品牌打造,能够让农村人文、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保存与弘扬。休闲农业旅游的蓬勃发展可以推进农村农业劳务转化,促进农户增收致富,从而增强农民幸福感与获得到感。在休闲农村产业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形成和健全农村农业旅游发展环境的激励机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推动贵州省休闲农业旅游的规范化、产业化全面发展,对促进中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产业融合下贵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来源:《经济研究导刊. 2022,(14)》,作者:周宸

文章标题:产业融合下贵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ngji/lvyou/4856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