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投稿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同伴教学的实验研究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5-10-19 14:04 热度: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教育政策也在不断改进着。在一个班级,学生很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呢?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投稿的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同伴教学的实验研究。

   【摘 要】新课程强调高中教育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适当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进行个性化教育。笔者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进行了跨能力同伴互助教学的实验研究,探究这一教学模式对不同起点的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同伴教学,信息技术,实验

  一、研究缘起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个性化教育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育人模式的重大变革。新课程强调高中教育的关键问题是如何适当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进行个性化教育。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实际面临的困境

  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教学目标,但是课堂中有一部分学生,实践技能较弱,在传统四五十人的课堂得不到教师足够的关注,有疑问没办法及时得以解答。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可以同时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一直是笔者考虑的问题。

  笔者一直在关注分层教学,也曾就信息技术课堂学生水平差异问题做过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发现分层教学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如果充分发挥这些跑在前面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呢?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该怎样来定义这中教学方式呢?在翻阅了相关文献后,把这种从课堂教学中通过跑在前面的学生来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教学模式定义为“同伴互动教学”后,笔者一直在苦苦思索的问题解决了。

  二、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通过深入开展同伴互动教学活动,逐步形成符合高一信息技术学科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教学方法,深入挖掘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和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实验方法

  1.实验设计

  实验在笔者任教的浙江大学附属中学进行,实验的时间为2013学年。实验选取了实验组和控制组,通过这两个组的各项数据的比较来分析同伴互动教学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法的优劣。为了减少对课程的影响,也为了方便操作,同伴互动教学安排在实验组的信息技术课堂内进行,一周两次。高一入学的9月份为同伴互动教学的准备期,通过这段时间,专业教师进行同伴互动教学活动的宣传,选定实验对象。10月份开始进入实验期,直至次年6月份课程结束,总共持续8个月,除去假期,预计50次课。控制组的学生在实验组进行同伴互动教学活动的时间里按常规教学进行,学习内容一致,任课教师相同,这种设计在于尽量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效度的影响。对参加同伴互动教学实验的学生按跨能力搭配组成二人小组,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较为结构化的步骤来架构同伴师生间的互动。

  2.实验数据的测量

  在2013年9月底,根据这一个月所学内容,笔者编制试卷对实验组、控制组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见附录3),作为实验的前测。并通过个别访谈(见附录1)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情况、参加同伴互动教学的意愿等等。学业水平测试结果以及调查所掌握的情况都是实验组同伴搭配的重要依据。

  在实验的过程中,笔者观察同伴师生互动的情况,每堂课都进行学生日常行为观察计录,每个月让学生填写同伴互动的自评和互评表,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访谈,以保证同伴互动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2014年6月,笔者编制试卷对实验组、控制组学生进行学业水平测试(见附录4),作为实验的后测。给实验组发放同伴互动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见附录2),进行满意度调查。

  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的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另外所得的数据由于缺乏科学性和统一的标准,所以没有最终列入测量结果。

  3.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的确定

  在2013年的9月份,笔者对观察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月底对任教的三个班进行了学业水平测试。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生从所带的同年级的这三个班级中选出。实验组的学生来自高一(11)班,在搭配同伴之前,先对实验班的人际关系进行了访谈。最后根据学生的人际关系,学业成绩和这一个月来笔者对学生学习情况、认知特点的了解,选定了23名同伴教师,23名同伴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实验组的学生确定以后,根据这部分学生这一个月的学业成绩分别计算出同伴教师和同伴学生的平均成绩,然后到笔者所教的高一(1)、高一(2)班中确定出23名与同伴教师成绩相近的控制组学生,23名与同伴学生成绩相近的控制组学生。

  4.同伴互动教学行为的监控

  同伴互动教学行为的监控采用费美娣提出的日常行为观察法。为了及时而深入地了解到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通过对学生每堂课同伴互动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作出详细的记录。教师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观察记录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日常行为观察法的分值范围是从0分到5分,具体标准如下:第一档是满分5分,积极参与、肯于求助、乐于助人、完成给定目标的同伴教师或同伴学生可以获得。第二档是4分,学生互动较少,一方任务未能完成。第三档是2-3分,同伴互动经常偏离任务,需要教师多次监督,完成情况不理想。最后一档是0-1分,一般情况下,教师不要给学生打0分或者1分,除非学生屡教不改,行为出格。如果学生缺席,将没有任何分数。

  教师对每个学生每堂课的行为都记录在案,等累积到一定的量,再对他们进行统计归类。因信息技术为每周两课时,所以一般一个月汇总统计一次即可,教师可以根据统计结果与学生个别交流。

  (三)实验结果

  同伴互动教学实验结束后,笔者采用SPSS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对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学业水平的前测和后测成绩进行了T检验,此确定实验的效果。

  1.实验组与控制组学业水平前测分析

  由表3.4可以看到:实验组与控制组学生的学业水平前测成绩相似,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中同伴教师身份的学生的成绩也于控制组相对应的学生类似,不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中同伴学生身份的学生的成绩也于控制组相对应的学生类似,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相似程度均在0.95以上,可认为实验组与控制组学生在实验前学业水平相似。   2.实验组与控制组学业水平后测分析

  由表3.5可以看到:实验组与控制组学生的学业水平后测成绩相似,不存在显著差异,即实验不能证明同伴互动教学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影响优于传统教学。但考虑到实验组学生中有同伴教师和同伴学生两个层次,如果按层次分开比较结果会不会有所不同呢?而且按层次对比也更加科学。于是笔者进行了实验组中的同伴教师与控制组相对于的学生的后测成绩T检验,发现两者存在显著差异,再比较实验组中的同伴学生与控制组相对于的学生的后测成绩,同样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以表明,在同伴互动教学进行了一个学年的实验组,同伴教师的平均分为93.13,较控制组90.74高出2.39,同伴学生的平均分78.39,较控制组69.57高出8.82,两者均存在显著差异,数据表明同伴互动教学无论对同伴教师,还是同伴学生的影响均优于传统课堂教学。

  3.实验组与控制组学业水平前后测比较分析

  由图3.1可以看到:实验组、控制组无论总体还是各层次在前测成绩基本一致,后测均有提高,但是实验组提高更加明显。

  三、讨论

  (一)几点常见的疑问

  1.对于同伴学生来说,同伴教师的讲解和专业教师的讲解有什么不同?

  同伴互动教学除了能给同伴学生及时地、个别化的指导外,有时候,同伴教师比专业教师更能有效的把问题的解决方案解释给同伴学生。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当问题给出时,那些解决了问题的学生(只不过是刚刚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能够意识到弄懂了这个问题存在哪些难点。因此,他们清楚地知道在给同伴解释的过程中要着重强调什么。

  2.同伴教师在同伴互动教学中有哪些收获?

  在同伴互动教学中,同伴学生得到了同伴学生的帮助,学业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不难理解,为什么同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考试成绩也得到了显著地提高?这是很多人存有的疑问。其实同伴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更深入的思考了同伴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互动中发现了许多思维不够严密的地方,纠正了平时可能想当然的,习以为常的错误,加深了理解。

  3.在同伴互动教学中,教师需要做什么?

  同伴互动教学远不像传统的课堂教学那样严格不变,因为前者必须要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以应对解决问题过程中意想不到的结果。我发现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在同伴教师和同伴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加入其中的一些讨论。这种参与对我有两个好处。首先,我听到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解释答案。虽然我自己的解释可能是从问题到答案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措辞和时间来说是最有效的),但是学生们所解释的内容在说服怀疑的同伴时更加有效,即使不是那么直接。有时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看待问题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会把它借为己用。本质上说,他们在教我怎么去教。同样重要的是聆听学生们的怎么犯错的,从而判断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种参与帮助我更好的聚焦于他们所面对的问题,是我在讲解中直接考虑到这些问题。最后,亲自参与交流讨论帮助我及时了解课堂情况。

  (二)在同伴互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许多学生不是很愿意接受课堂教学形式的改变,他们习惯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怀疑新的方式能否帮助他们更好的学习课程(也就是让这门课拿到更高的成绩)。因为全体学生互相协作是同伴教学法取得成功的基本因素,所以尽早地激发学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营造课堂相互协作的氛围。传统的评价机制无形中让学生之间充满了竞争,竞争和协作是矛盾的,这不利于同伴互动教学的实施。按照笔者的看法,去掉这种竞争的气氛最好的方法是有一个独立的评估标准。

  2.促进同伴互动教学小组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教师需要为同伴互动教学中的同伴小组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

  (1)创建有效的同伴互动小组。分组前,教师应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方式,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分组中,适当给学生自主选择和自由组合的权利,教师做好把关指导。分组后,教师对同伴互动小组进行动态管理,及时调整有问题的小组。

  (2)促使同伴互动教学小组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同伴互动教学的开展依赖于良好的同伴的关系,在同伴互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全局观念,在同伴互动小组里,没有一个人的成功,只有共同的成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同伴之间就得互勉、互助、相互协作,形成一种休戚与共的关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宽松,积极上进的环境。

  3.及时客观的评价

  教师的及时客观地评价对学生同伴互动教学意识的强化和自觉性的提高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评价首先要以同伴小组的总体表现为依据,增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评价能让那些动机不强、责任心较弱的学生产生集体压力,转变为更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效果。其次评价要客观公正的指出不足,教师帮助同伴互动教学活动进展不顺的小组分析原因,切实搞好同伴互动教学。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同伴互动教学方式不需要付出额外的什么努力,也不需要资金投入,就有可能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业成绩,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从实验结束后的满意度调查可以看出,学生对这一教学方式持肯定态度,这是学生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广大一线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探究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同伴互动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自主、互动、协作中取得成功。

  作者简介:马婷婷,1981年9月,女,教育硕士,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教师,主要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及研究。

  参考文献:

  [1]尹玉丽.同伴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课程中应用的初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7-10.

  [2]杜鑫.同伴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0,(8).

  [3]刘琢.同伴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之行动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教育研究与实验》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育研究与实验》(双月刊),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期刊,现为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会刊。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3-160X;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041/G4

文章标题: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投稿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开展同伴教学的实验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2842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