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3-10-31 09:11 热度:

  本文是一篇中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论述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文章选自期刊《现代教育科学》它以服务中学教师群体为宗旨,以提高中学教师的职业素养,感悟中学教师的美丽人生为己任,面向全国的中学教师与教育工作者,走进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心声,关注他们的专业成长!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教师阅读指导的模式化、机械化、公式化渐渐让阅读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体意识的缺失是导致这一尴尬现状的主要因素之一。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激发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成了阅读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阅读,非智力心理因素,主体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和语文教育实践已证明,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既包含着智力因素的参与,也包含着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何谓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是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的能力等,它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起侦查巩固、创造等功能,并直接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储存和掌握。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它属于人的意向活动范畴,在学习中主要起着定向、调节、强化等功能。阅读教学是语文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同样,阅读教学也需要把这两种因素密切联系起来。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重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事实上,智力因素的发展有赖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试想,如果我们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我们不能使他们具有稳定的情感,坚强的信念,良好的性格,那么智力的发动机就会发生故障,甚至会把学生爆发出来的智慧火花熄灭。拉西曼说:“不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而企图教授学生的教师,等于在打冷的铁。”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也告诉我们,学生素质的形成过程是知识、技能、道德观念内化的过程,如果不调动学生主体内部的积极性,这个“内化”就不可能实现。因此,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激发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充分调动这些非智力心理因素,去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力激发阅读动机,增强阅读自觉性

  现代心理学认为,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以满足个体需要的内部动力。恰当地利用动机可以推动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动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阅读目的性教育,引发学生阅读动机。一直以来,为了迁就高考应试模式,语文教学习惯性地把阅读和写作分开来讲授,使得学生无形中形成“读写两分家”的错误认识,造成读写断层。从某种意义上说,读写相通,会读即会写。故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善意灌输学生“读写相通”的意识,培养起学生读写互化的能力。而在写作时又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力求写好文章的心理倾向和心理趋力,进而诱发其阅读动机。

  (二)利用阅读成功体验,激发学生阅读热情。成功的阅读体验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大可采取赏识教育,让学生尝试到“动动脑子,摘到果子”的喜悦。赏识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赏,是一种正面的强化手段,激励学生实现自我价值,获得心理需求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一方面要善于引导,不断点拨,及时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肯定,另一方面提供宽松、民主、自由的言论环境,鼓励学生“真理越辩越明”,让学生放心大胆地阐述自己的独特见解,并且可在课后形成文章在班上传阅,如此做法不仅激励了学生更加勤奋阅读,而且使学生阅读热情转化成为一定目的而奋斗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动机。

  (三)引入阅读竞争机制,激发学生阅读潜能。竞争是激发学生阅读动机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竞争能够唤起学生的高昂斗志和兴奋水平,使学生投入到积极的学习活动中。同时还能促使学生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发现自己的局限性和尚未显示出来的潜力。所以,阅读教学的开展也可以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在与他人的竞争中取得进步。例如可以开展阅读竞赛、摘抄互评、篇目改写、美文写法借鉴等活动,树立一定成功的榜样并利用优秀范文来激发其他学生阅读热情等。

  二、充分调动阅读兴趣,增强阅读主动性

  兴趣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在人们的活动中可以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阅读也同样需要兴趣,没有了兴趣,就会慢慢产生一种厌烦、害怕乃至对抗的心理。所以,阅读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要。

  阅读兴趣是阅读教学活动中最直接最活跃的意向心理因素,它不仅维系注意力,增强理解与记忆,而且对激发联想和创造思维,唤起情感体验,都具有积极作用。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多种渠道。

  (一)营造氛围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味的环境中,学生的“读欲”更容易被激起和催化。你读,我读,大家抢读,自然而然学生个体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这读的行列中。因此,我们可以从学习环境入手,如把教室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建立班级图书箱,及时更换其中的图书;组建阅读合作会,由兴趣相投的三四人组成读写组、读画组或读演组等一起进行阅读活动。从多方面去刺激学生读的欲望。

  (二)创设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材中的课文体裁多样,有情节生动的故事,韵律感较强的诗歌,语言优美的散文……通过画、唱、演等形式来展现课文内容,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激发内心情感,加深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移情体验,用自己真实的情感、既往的经验去沟通、交融、碰撞、回应作者的心灵,在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获取语感、形成丰富而深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三)开设活动

  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致力于学生整体领会,让学生心无旁骛地去读书,读书就必然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长期得到满足后,读书兴趣自然而生。例如利用阅读课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评选出小故事能手,这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又或是开展读书交流会,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经验,通过交流让学生总结自己的阅读收获,检测学生阅读的情况。还可以每个学期举行一次评选优秀读书笔记的活动,通过大家集体的参与,学生阅读更自主了,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倡导阅读个性,发展阅读创新性

  人是有个性的,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习惯化的心理决定了人与人的差异性。钱理群先生说:“中学语文教育的根本问题在于培养独立的人,有尊严的人,要让学生学会像人那样说话,像人那样思考问题。人文教育和阅读教育都是直接指向培养人引导人的。”所以,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性格差异性,倡导阅读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个性化阅读习惯呢?对于学生在阅读体验中获得的新颖独到的见解,教师应肯定并鼓励学生把这种独特的体验反映在自己的创作中,即写“个性化阅读笔记”。由于课时所限,可将阅读教学延伸到阅读后的“随笔写作”中,鼓励学生通过“个性化随笔”延伸“个性化阅读”。例如,有一个学生在读完史铁生的《合欢树》后就曾写过一篇读后感《幸福的我》。我对这篇读后感给以了高度评价,并在班内作了展示。这位学生没想到居然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在以后的阅读中她便经常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见解,在他的带动下,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寻找到了读书的“幸福感”。

  总之,通过对学生阅读的动机、兴趣、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大大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同时也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阅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注重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让阅读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

文章标题:中学教师职称论文范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ongxue/1946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