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中职学校德育课的特殊性及创新要求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1-08-16 18:12 热度:

  摘要: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特点和中职教育的特点。职教学生的层次、知识能力、家庭背景、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以及社会偏见的存在对他们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中职教育的特点主要是教育目标具有职业性、教育过程具有实践性、教育形式具有多样性。德育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面对当前德育工作以及中职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发挥中职学校德育课的应有功能,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问题,应成为德育课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的特殊性,创新教育
  近几年来,各类各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有了迅猛的发展,短短几年时间,全国各地各类职业教育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发展浪潮。众所周知,职业技术学校肩负着为经济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使命,人才的质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不断探索德育课教育教学的创新,是实现中职学校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试从以下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特点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校的学生与其他普通高中学生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即学生层次的不同、知识能力的欠缺、家庭背景的差异、心理素质的落差、社会偏见的存在等等。
  (1)学生层次的不同
  中职学校学生大部分是不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学习成绩一般或较差,或是考场上的失败,或是家庭经济情况的窘迫,总之,很多学生都是出于无奈才踏入中职学校的校门。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即自我期望值一般较低,很多只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或者是迫于父母之命才呆在学校混日子。因此,德育课应着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症下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明确如何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2)知识能力的欠缺
  与普通高中生相比,中职校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入学时成绩较低,文化功底较为薄弱,接受领悟能力不强。因此,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越差越不想学,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成绩只会越来越差,知识水平也无法提高。而学校也出于对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的考虑,较注重应用技能、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从思想上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认为德育课可有可无,只要掌握充足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就会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
  (3)家庭背景的差异
  中职学校学生的自身条件相对不足是使他们具有特殊性的一个原因,另外,他们家庭背景的迥异也是使他们成为特殊群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曾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和普通高中生的家庭基本情况进行过调查,结果发现,从总体上看,中职学校的学生父母亲文化水平明显不及普通高中的学生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中职教育的学生家庭中,父母亲都下岗或没有正式工作的比例要明显高于普通高中生的家庭。在我多年任教的学校,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占绝大多数。或者在文化程度、生活态度和教育方式上存在缺陷,认为自己不能供子女上学,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事。这样,不但没有给子女必要的正确教育和引导,而且会认为他们只是个负担。
  (4)心理素质的落差
  正因为中职教育的学生自身知识能力的欠缺,再加上受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所以,与其他学校学生相比,他们在心理素质上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胸无大志;这种行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想引起别人对他们的注意,以示他们的存在。他们中普遍缺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调皮捣蛋、不受管教、不成熟是他们的典型表现。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比不上普通高中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稍有不顺心,就很容易走向极端。心理素质的不同,要求中职学校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多方位、多渠道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5)社会偏见的存在
  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这么一种现象:如果听说某某考上重点高中或者正在哪所名牌大学就读或是哪所名牌大学毕业的,都会啧啧称赞;如果听说某某正在哪所中职学校就读或是哪所职业学校毕业的,都会嗤之以鼻,或默不作声,打心眼里瞧不起这个人。这种现象说明了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严重的偏见。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从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实施,到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决定》出台,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推动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所以,就要求人们对职业教育应该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中职学校的学生也应该树立自信心,坚定自己的学业选择和就业选择,按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二)、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其主要特点一般表现在:培养目标的实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和灵活性、人才规格的复合性、教学内容的实际针对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办学途径与行业、企事业单位联系的紧密性、生源的多元性、学生文化基础的不整齐性等等。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目标的职业性
  中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从总体上说,除了部分再上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外,大多是直接走上生产现场从事生产操作或在生产或工作现场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其目标就是培养可上可下、可跨行业、应用性的应用型的职业技术人才。职业理想是人们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在职业上确定的奋斗目标,它是对职业活动的超前反映,是人生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才能明确奋斗方向,获得前进的动力。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正当职业的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时所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及其必备的道德质。职业纪律是指用以约束该职业人们行为活动的规章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观念,使其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职业行为是指处在该职业的人们外在的表现形式和活动方式。职业行为是职业道德的外在表现,要培养学生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勇于到基层、第一线、艰苦环境下工作的思想作风和能力。
  (2)教育过程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职业教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它要求学生既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学生不但要会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而且要会动手进行实际操作。职业教育必须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完成上岗前的实践训练,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将来能更好更快地适应本岗位的工作。职业道德的形成更离不开实践环节,一方面,教育者要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向受教育者灌输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对他们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在获得新知识、新文化的同时,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在唯物辩证法看来,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受教育者也要在实践过程中把教育者传授的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进行内化,在参观、实习、调查等实践过程中耳闻目睹一些鲜活的、生动形象的社会生活的活教材与所学知识结合,只有这样,感触才会更深,才能收到更佳效果。《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创进改革开放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经验,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离不开实践环节,德育教育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才能更好地完成。实践性同样也是中职教育德育教育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
  (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地方性和办学形式的灵活性决定了它的德育课教学工作比其他普通高中教育具有更为广泛的教育阵地,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组织学生到联办单位参观访问,与指导师傅和工人座谈,请他们结合自身的体会讲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与实习单位联系,开展一些健康的有教育意义的文体活动;对该行业中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和事迹加以宣传,使他们自觉向楷模学习。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的创新教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重大改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使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既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又要有创新、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逐步改进教学水平,推动德育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本人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中职学校德育课的创新教育可从以下来实施。
  (一)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如何正确处理德育课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使之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是教学模式创新的最主要的目的,也是发挥德育课功能,提高德育课地位的有效形式。职业教育针对不同的教育主体,在德育课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育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学模式::(1)启发式教育。现在的学生生活在民主、自由、开放、竞争的良好氛围中,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主体意识较强,这就决定了他们不满足于传统的“你讲我听,你打我通”的灌输式、讲解式的教育方法,而是喜欢“人人参与,及时交流”的多向主动教育模式,因此,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关注当前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2)开放式教育。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学生也渴望能够获取各个方面的知识。传统封闭式、单纯以课堂教育灌输理论的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只有这样,德育课的教育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3)直观式教育。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亲临现场进行参观访问或社会调查活动,组织社会公益和社会服务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片、电脑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播放一些具有较强的感染力的专题片,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可见,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正因为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用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索和创造,从而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二)加强学科间知识联系,实现知识的超链接
  在德育课的教学中,应大胆实践,加强学科间的知识联系,比如:哲学常识里,当我们讲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一原理时,可以列举生物中学生学过的内容“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原生质是生命物质的基础,原生质是由C、H、O、N等多种元素组成的,因此一切生物都是由自然界最普通的元素构成的,从而揭示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均统一于物质的事实。在学习联系的观点时,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生物体与其生活环境相统一”来启发学生,效果很好。
  (三)、注重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中职生由于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兴趣广泛但又不成熟,往往思想偏激,不能正确认识与处理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好个人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同时,由于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导向能力较差,对不健康的思想意识不能自觉抵制,对于以上心理问题,教师应以多种形式,启发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认识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防止各种心理偏颇的发生。
  德育课的教育过程不是单纯的口头说教,更应该创设各种情境,在行动中促使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控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一定的心理素质。在紧张的学习中教师应辅之健康愉快的活动,调节学生的情绪,避免由于管理过程中的急于求成而经常斥责、处罚和否定学生所导致的学生“情绪饥饿”,让学生在适度的心理压力下学习和生活。
  (四)、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改变考核、评价制度
  中职学校德育课的闪光之处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德育课的教学应该增加实践内容,走出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将课内外的观察、思考、学习结合起来,因为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不是在课本中,而是在生活中,只有对生活保持高度敏感和洞察力的人,其创造性思维才具有实质性的内涵,才不会使自我迷失在课本知识之中,也才能真正显示出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
  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将有助于学习的功利性的淡化,进而也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呼唤职业教育的创新。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努力追求创新素质的培养,才能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成文,徐志远,严华1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童志科1思想政治工作的创立和发展[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4
  [3]童彭庆1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刘新庚1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
  [5]陈宁童职业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J]职教通讯,2002.
  [6]王永奇论政治课教学与市场经济发展的统一[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95.
  [7]蒋祖发谈政治课教学的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02.转贴

文章标题:试谈中职学校德育课的特殊性及创新要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iye/992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