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地方职院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0-08-12 17:28 热度: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在得到前所未有的显著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认识偏差不到位、办学设施欠完善、办学定位不准确、办学特色不鲜明、生存发展竞争压力过大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促进高职教育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的科学持续协调发展,地方高职院校及其主办主管部门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加强内涵建设、创造办学特色、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快学院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关键词】职业教育;地方职院;可持续发展;思考
  近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特别是地方高职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形成了一个地区1-2所、一个大的行业1所以上高职院校的网状格局,为培养生产、建设等领域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作出了贡献。但毋庸置疑,反思这些年来地方政府和行业主办的高职办学,也出现了认识偏差不到位,忽视自身的实际情况、国家的高校布局和调整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导致投入不到位、设施不够、办学定位不准、办学特色不明、生存竞争压力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令人遗憾的问题。因此,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地方职院规模与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实现创新,持续发展,已日益成为地方高职院校主办领导和院校教职员工自身需理性思考与决策并亟待科学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地方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
  办学定位是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高校根据自身条件、职能、国家和社会需要以及学生需要,按照扬长避短的原则,参照高校类型和层次的划分标准,经
  
  过纵横向分析与比较,在清楚认识自己的根基、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自身角色,并确定服务方向、发展目标及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思考和规划活动。实践证明,能不能找准办学定位是各级各类学校能不能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致命性问题。那么如何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而实现自身的科学发展呢?我们认为至少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办学方向的定位。高职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针,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二是培养目标定位。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象牙塔”里的学术型、科研型人才。三是社会角色定位。古人云:有所为,有所不为。任何一所学校都不可能是“万能型”学校,这就要求高职学校要找准自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融入当地经济的发展,切实地增强地方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目前,有些地方高职院校的定位不准,还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办学理念和教育制度,在教育思想、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专业设置与建设、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师资配备、学生指导与管理等诸多方面都还处在摸索和建制过程中。他们打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旗号,实际上还是按照原来高等专科教育或中专模式或职高模式那一套在办学,把高职教育办成了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型”或中职类教育的“面包型”,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偏差,已严重地影响了自身的社会形象和长远生存与发展。
  二、地方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内涵建设
  近几年地方高职院校在数量、规模上发展很快,但相应的办学资源与办学能力却与之难以适应,与校址在省城的或者归属省一级政府与大型行业企业主办主管的高职学院相比存在着差距,在竞争中略显劣势,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水平工作评估的要求和地方高职院校发展的实践表明,在高职教育的发展达到适度规模后,其内涵建设自然应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并应抓住以下几个重点:一是要下狠决心建设一支与高职教育规律相适应的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二是要重视科研工作,加强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三是要加大投入,抓好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设施建设,坚持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坚持产学结合,工学交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四是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地方高职新形象,努力建设品位高雅、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校园,使之成为更有利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基地。
  三、地方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鼎力创造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地方高职教育的生命。所谓特色,简单讲就是独有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如果你有、我有,大家有,千人一面就难出特色,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实践经验证明,高职教育办学特色应从两个角度来考察:
  首先,高职教育要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别。普通高等教育担负着研究型、学术型、工程型人才的培养任务,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面身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两者的办学定位明显不同。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在专业领域、个体劳动技能与职业能力等方面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要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其次,对各高职学院,尤其是地方高职院校来说,也应该有各自的办学特色,不可能千篇一律。因此,各高职学院结合办学历史与社会需要,紧扣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建设特色专业,扶植特色学科,突出地域特色,探索有特色的人才培养途径,应是今后地方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方向。
  四、地方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突出政府角色
  在高职教育的办学实践中,政府应充当什么角色?这一问题很值得深思。实践证明,在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要强调“政府统筹”;在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中,要强调“政府主导”。
  首先,政府统筹什么?具体来说,一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征要求,统筹研究制定地区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高职院校的数量、规模、结构和整体布局;二是统筹高职教育发展政策,完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规范职业资格证书考核行为,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三是统筹社会资源。政府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追求高职教育办学效益的最大化,防止低水平的重复浪费。四是统筹资金投入。近几年,高职学院在规模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大多债务缠身,入不敷出,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已成了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实践证明,为确保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社会积极参与、学校多方筹资等多元化的投资体制,使“逐步按生均经费标准落实公办职业院校经费,确保公办职业院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等政策落到实处。
  其次,政府主导的作用如何发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发展快,但比较成熟的高职办学实践经验并不多。现阶段迫切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一是通过建设一批示范院校、骨干院校,引导高职学院的办学行为,少走弯路;二是针对产学合作的难点,政府应通过立法手段,让企业参与到高职教育的研究、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教学运行过程、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科研教学工作中来;三是面对高职办学经费严重不足的现实,政府要加大投入,在切实发挥投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制定激励性政策,出台各种优惠措施,充分调动以企业为主的社会各方投资高职教育的积极性;四是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证书泛滥问题。随着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在社会上不断“升温”,社会上各种培训机构纷纷“闻风而动”,有的纯粹以淘金为目的,靠卖证赚钱,泡沫“证书”、能力“渗水”现象滋生。如果不果断刹车,清除违规者,必然造成“证书”泛滥,给正在建立的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带来巨大隐患。第二是解决“证出多门”问题。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教育、信息产业等部门都颁发相关技能考试认证。证书多,表面看起来给学生提供了选择学习和获得就业技能的机会,事实上,学生因所学专业的限制真正的选择余地不大。“证出多门”,有时又互不认账,这样反而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为此,政府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立综合管理机构,使相同或相近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在不同部门间相互认可,为高职教育实施“双证沟通”铺平道路。
  五、地方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改革内部管理体制
  随着地方高职院校的管理体制改革,各校纷纷把系合并组建成为分院,或直接实行院系二级管理改革。但囿于主客地方面的原因,相当多的分院仅仅只是改了名称,而管理功能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实际上是一个放大了的系。直接实行院系二级管理的学院,因办学经验与惯性问题,更多的是行政管理。学院和分院(系)之间的关系,责任、权利和义务不够清晰。一方面,学院领导管得太具体,分院(系)的积极性和能量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分院(系)过多依赖学院,发展的动力不足。于是,学院发展的压力主要落到了学校领导的身上。学校规模越大,领导负荷就越重。因此,应该改变领导方式,建立合理的权利分配结构,把管理中心下移,让分院(系)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允许分院(系)提出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学科重点,允许分院(系)根据教师不同的贡献确定不同的待遇。此外,地方高职学院还应加快人事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后勤社会化改革。只有这样,多管齐下,“四轮驱动”,地方高职学院才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永葆青春,充满活力,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前新,卢红学.高等职业教育学[M].舢头大学出版社,2003.
  [2].段文平.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研究[J].成人教育,2005,(12).
  [3].卢联珍,黄宾质.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4,(03). 

文章标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地方职院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iye/40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