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发表“3+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11-20 16:36 热度:

  近年来,教育部多次下发的文件中,都强调要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一般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相比,培养模式的改革属于“纲”上的改革,而前面的那些改革都属于“目”上的改革。

  摘要:在立足黑龙江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放眼国内发展状况,全面深入地总结出“3+1”人才培养模式七个方面的优势,从企业、学校两个方面提出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具备的条件,指出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能出现的风险和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职业教育论文发表,“3+1”人才培养模式,优势,条件,风险防范

  所谓纲举目张,纲目相比,纲的改革是带有全局性的顶层设计改革,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更重要的意义。“3+1”人才培养模式(以下简称“3+1”模式)是目前在我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比较通行的模式,和拔尖人才培养的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两者有很多重要的相同点,“3+1”模式可以看作是“卓越工程师”模式在我国的普通版。

  “3+1”模式的基本做法是实施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在四年制本科教学中,前三年在学校内以学校教师为主,主要是讲授理论课和基础的实践课,第四年集中在企业,主要是利用企业的工作岗位、技术人员、设备工具等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职业顶岗工作,完成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从2007年开始,我校试行了“3+1”模式改革,目前已有5个专业完成了该模式试点的4年完整循环。实践证明,该模式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推动教学多项改革中,表现有很多优势。推行此模式改革,要努力克服困难,从主客观上创造条件。还要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一、“3+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一是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上,能保证做到由校企合作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方面,更能符合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要。虽然学校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时,主要是依据教育部制订的《专业目录》,但目录中规定的具体内容也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时给予调整。这种同步的适应性变化,在常规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表现不敏感,主要原因是校企信息沟通不畅。实施“3+1”模式,首先就要求校企双方在一起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方案制订促使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与企业的实际要求真正对接在一起,否则会直接影响学生在企业一年的顶岗工作,对于订单式培养和对学生有留用要求的企业,更是认真对待培养方案的制订。在我校各试点专业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在面向专业的同时,都突出了职业要求的特点。根据市场的要求,有的专业还衍生出新的专业培养方向,如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衍生出Java和嵌入式两个软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衍生出数控技术专业方向。[1]

  二是提升了毕业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做到了人才供需双方的无缝接轨。[2]我校“3+1”方案是将常规的高校毕业生在企业经过一年见习期的实践阶段,纳入学校第四学年的教学安排中。这里关键的是学生在第四学年一年的顶岗工作内容,就是常规学生在企业里做见习技术员的工作内容,如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在大庆达内公司做软件设计,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北京中关村文思公司做软件开发,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在上海、北京等地规划设计院做城市规划设计,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参与数控编程和操作,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内蒙古泉芙蓉酒业公司做营销策划工作。他们的顶岗工作,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和肯定,这也就表现出学生能提前一年基本胜任在企业担任见习技术员的工作。也正因为如此,各试点专业都提出构建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的培养模式。我校留厂直接就业的学生,平均高达70%以上。

  三是带动了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教学层次的深入改革。校企合作,可以打破理论脱离实际的瓶颈,推动学校各项教学改革深入发展。

  (1)“3+1”模式要求构建核心的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和核心专业能力教学体系。“双核”教学体系的建立,都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取舍,这对学校教师来讲都是难题,如果有需方企业人员参加,就容易解决。如我校软件工程(Java方向)专业,和需方企业一起走出了议而不决的处境,最后确定了密切结合生产实际的双核教学体系,即以掌握Java程序设计语言为主线,结合从单一到综合的工程实际项目,构建了完成一、二、三级实践项目的核心专业能力(设计、开发、检验、维修)的教学体系,精选了包括Java高级网站应用课及开发应用课在内,含五门专业必修课的核心专业理论课教学体系。

  (2)为了保证学生顶岗工作的需要,各试点专业都在学校的三年内设置了和顶岗职业接轨的课程,如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要在校内数控加工中心进行3个月的数控加工编程和操作实训,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在校企合作实验培训中心,利用第二课堂时间完成了270学时7门岗前培训课,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在校内完成了含建筑设计、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城市总体与专项规划设计等系列设计实训,软件工程专业增加了5周专业实训课,营销专业要求学生要拿到岗位资格证。

  (3)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了生产实际所需的信息和案例。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具有现实性和应用性,对教学方法提倡用实际的工程项目引领教学,如流行的CDIO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而学校教师在改进教学的工作中,缺少对企业生产实际信息的了解,也苦于找不到真实的教学案例。实行 “3+1”模式,校企合作,学生下厂顶岗工作,双方指导人员互动,教师就不难了解企业和社会对培养人才的需求,也不难找到符合教学需要的实际工程案例,如信管专业从合作企业里了解到软件开发的设计方法在现场已改用先进的BML方法,据此更改了教学内容。而各试点专业都普遍结合合作企业的生产实际项目,来引领教学。   (4)学校在过去认为很难组织实施的现场教学法,变得很容易。在讲解高大精尖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技术等教学内容时,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借用企业独有的教学资源去现场讲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没有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组织学生去现场讲课谈何容易。在“3+1”模式大背景下,组织学生在企业听现场人员讲课就变得很容易,如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就是在哈飞集团利用顶岗实践时间,在那里听企业工程师讲解多种进口的大型高新数控机床。

  四是 “3+1”模式,收效最明显的莫过于极大地提高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3+1”模式集中一年的时间,完成实习和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其中可贵之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年的实干机会,而常规的这一年实践教学是看的多、干的少,纸上谈兵多,解决实际问题少。如信管专业学生在北京中关村文思公司顶岗工作,公司把学生看作是他们未来的职工,能为学生大力提供企业的教育资源,大力培养学生快速提升职业能力,包括免费出师资、出教材,讲解带 “专利”性质的职业接轨课程,学生进企业工作,给工作岗位,给实际工作任务,向学生开放企业内部掌握的先进技术、设备、工具、资料,学生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企业派有专人指导,所有这些条件对学生常规进厂实习是争取不到的。在那里顶岗工作的学生,在企业教师的帮助下,都能找到真刀真枪的毕业设计题目,多数是企业在做的实际工程项目,如学生完成的有北京市银行数据库元数据管理系统软件开发,文思公司文档管理系统、会议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等。

  五是贯彻“学以致用”原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3+1”模式的学生,首先是增加了学好职业接轨课的关口,职业接轨课成绩不好,企业不给学生正式的顶岗工作岗位,这样就促使学生要带着硬性任务来学习。二是学生在企业也经常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带着问题来学习。如有学生讲“在公司先接受工作任务,不懂的地方逼着你去查文件、找资料,学习速度就快些”。还有的学生讲“在学校英语也学了不少时间,效果不明显,来到文思,很多文档都是英文,看不懂,总去问别人不好意思,下决心,每周二和英国外教学英语,现在也敢用英语和外教对话了”。

  六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3]应用型本科学生根植社会,为区域地方经济服务,所以社会性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特别重视的价值取向。社会能力主要有语言表达力、自我表现力、承担责任的自觉性、团队精神、协调能力、交际能力以及宽容性和考虑问题的周密性等,显然这些能力的取得,只靠学生在学校里,在课堂的小环境中只完成课堂教学的学习任务是远远不够的。 “3+1”模式,学生进入社会,开阔视野,接触企业的大环境,和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完成企业交给的生产任务,显然学生参加了社会生产实践活动,无疑会提高他们诸多的社会能力。

  七是有利于培养“双师型”(具有教师和工程师的职业能力)教师队伍。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早就对教师提出了“双师型” 的要求,但过去不是按“3+1”模式,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不高,由此对教师具备工程师能力也没有形成硬性要求,加上教师去现场实际锻炼的机会也不多。所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收效缓慢。实施“3+1”模式,首先给学校教师带来大的压力,不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掌握一些企业的实际生产技术知识,在教学中,包括指导毕业设计,将会遇到困难。另外,“3+1”模式增加了校企双方教师的互动,增加了学校教师去企业的机会,这些给“双师型”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数控技术专业教师去哈飞制造厂指导在那里顶岗工作的学生,自己也参加数控编程等技术工作,增加了不少生产实际知识。

  二、实施“3+1”培养模式应具备的条件

  1.企业希望向学生提供教育资源,并能够安排学生在企业顶岗工作

  (1)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经营的目标是盈利,和计划经济时期不同,政府不能向企业下达接受学生实习的指令,所以校企合作只能贯彻共赢的原则,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要给企业带来好处,做法一是学生顶岗工作,能够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如城市规划专业学生参与完成规划设计院实际的规划工作。二是满足企业有留用顶岗学生的愿望。三是和企业换工,如我校给合作企业培训安检人员。

  (2)企业最担心的是学生的人身安全。我校一直在呼吁,政府能出台解决安全保险的政策。

  (3)有些专业(如工商管理专业)寻找合作企业不难,人身安全也不容易出现问题,但其职业岗位,如经营主管和业务员之间专业性差别较大,学生在那里当营业员满足不了教学要求。

  (4)专业招生规模不宜过大,否则造成寻求合作企业的困难。

  2.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应尽到发挥主导作用的责任

  (1)学校的领导和广大教师要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3+1”模式的优势要有足够的认识。要勇于克服困难,寻找合作企业。消除在教学中因改革要打破常规而带来的怕“麻烦”的思想。

  (2)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中,要特别重视和企业一起确定在学校设立的顶岗接轨课程,包括要建立职业培训内容的专业实践基地。

  (3)制订学生在校外顶岗工作过程中的教学质量指导和监控办法。

  (4)努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多去现场指导学生实践,如提高指导校外实习的教学工作量,提高住勤、旅差费标准等。

  (5)对“3+1”模式的试点,应增加财务预算,要保证支付企业的培训费,不能只靠人情关系办事。

  三、“3+1”模式的风险与对策

  主要风险是由于学生在校外可能因为指导和监控不到位,出现学生被放任自流的风险。我校的对策如下:

  1.学生在校外实践过程中,保证教学质量

  学生在企业顶岗工作,做的是生产工作,实际是完成教学任务。组织参加顶岗工作、运作的主体是企业,但保证教学质量的责任主体仍然是学校。学生到校外实践,学校的责任不是变小,而是变大。   2.制订并严格实施分散实习和校外做毕业设计的管理办法。[4]

  学生在校外参加一年的顶岗工作,学校仍按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阶段进行管理。学生在企业要完成企业交给的顶岗工作任务,同时要满足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要求。学校要做的主要工作有:

  (1)制订既满足专业需要,又具有职业培训特点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教学大纲、计划和指导书。在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应明确具体,如试点的城市规划专业编制的生产实习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设计单位规划师指导下,独立参加并完成城市总体规划或详细规划全过程,并有相应的设计说明书,完成总图量不少于8张1号图纸。在企业配合下,制订有一个学期20周的周历进度表,规定有每周的生产和教学内容。实习指导书介绍了企业使用的技术规范和设计手册等。

  (2)严格审查学生选择的顶岗企业条件。考核的要点有,提供的工作岗位是否符合专业培养方向、工作量是否饱满、企业经营状况不给学生在专业思想上带来负面影响,还有企业能否配备指导教师等。

  (3)学生在校外强调行为自律,要求和学校签订行为自律协议,并监督履行。协议书内容强调遵纪守法,注意人身安全,对学校诚实守信,不编造假信息。

  (4)加强在顶岗工作过程中的指导与监控。顶岗工作学生除企业配备指导教师外,学校也配备指导教师,尽管是异地指导,但学校对校内指导教师都有明确的职责要求,指导教师都有详细的指导工作记录,学校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质量都进行认真的考核。学校教师对学生的指导监控方法,主要采用电子邮件、汇报信件、学生每周提供实习记录(带实习照片)等。企业指导教师也向学校提供学生薪酬证明,还有工作评价鉴定等。

  (5)毕业设计过程指导的监控仍坚持前期开题,中期检查进度,后期验收答辩的三阶段质量监控制度,对“3+1”模式下的毕业设计质量,一是强调真题真做,二是有毕业设计的真实作品,如供现场使用规划设计图纸、开发计算机管理软件等。

  (6)加强对学生校外顶岗工作的检查,我校规定对在校外顶岗工作的学生,二级学院必须组织去现场抽查、指导。在本地顶岗工作的学生,学校指导教师每周去一次现场,了解和指导学生的顶岗工作。

  3.严格成绩考核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

  (1)制订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和实施方法。成绩评定充分采纳企业指导教师的意见,校内指导教师要认真批改生产实习日记和报告。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不仅看图纸和说明书,更要看毕业设计制作出实物样品。毕业设计有企业方参加,不合格,坚持补做。

  (2)学校重视指导教师对实践教学成绩评定的评分质量。每年学校都组织重量级的关于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工作的检查,其中对教师评定成绩的质量,都列为重要的评价项目。

  参考文献:

  [1]李洪涛,刘元林.数控“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2):91-92.

  [2]张林娜,周琦,臧树俊.“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0,(6):199.

文章标题:职业教育论文发表“3+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iye/2384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