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10-26 15:09 热度:

  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关键在于对创新人才的竞争,而且我国现阶段正在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工程师、尤其是土木工程师是国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对工程人才、土木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当务之急。老一辈领导人曾经说过:“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1]”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重大战略,工科院校培训大批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是其中的一项主要任务。本文首先对高等院校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其次,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教学实践分析我国高等院校在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并且提出培养目标;最后,提出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提高培养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土木工程,创新型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提出了大量具有创造性的意见和建议,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但是,在现有的理论成果中,缺乏对高等院校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研究,已有的研究也不够系统。因此,本文将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高校培养创新人才为研究对象,从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展开,应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1 创新人才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1.1 创新人才的定义及其特征

  创新是人类的本质属性,是创造奇迹的动力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最早是由经济学家熊彼特先生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来的,后来人们在他的基础上扩展了创新的范围。人们认为创新是运用知识或相关信息创造和引进某种有用的新事物的过程;创新是开发新事物的过程;创新是对环境的新变化的适应等。现阶段,创新是由新思想、新事物所引发,对环境新的适应方式,并且能够被大部分人接收的一种推广过程[4]。

  所谓创新人才,就是人们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就土木工程而言,创新人才包括理论创新人才、应用创新人才、技艺创新人才。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以下一些特征,第一,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应具有为国家建设服务的价值取向;第二,必须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三,创新人才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第四,创新人才既要有怀疑精神又必须有怀疑精神;第五,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围绕创新精神自由发展的个性。

  1.2 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

  进入21世纪,中国的两大发展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人才战略和创新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就是以教育为本,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国民经济的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高素质的劳动者身上。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普及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满足当代人需求的时候不以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为代价。对于现阶段的中国就是必须坚持经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但是主要还在于各行业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我国两大战略的提前实现。

  2 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技术融合到土木工程专业当中,使得新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得到了更多的应用。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出现的新情况,培养行业的创新人才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本文认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包含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欲望、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方面。

  2.1 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创新人才从事创新活动的动力源泉,是创新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一种理智的思想;一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创新人才首先要有创新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创新活动的过程有一种探索性,这种探索性决定了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才有可能成功,而且大部分的创新往往是在失败的基础上多次实验才能找到成功的道路,这样就要求创新人才必须具备创新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有不怕失败的精神,才能够有所创新。

  其次,土木工程创新人才必须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将来大多数从事建筑方面的工作,这就要求土木工程的创新人才必须实事求是,不能想当然,否则他们的成果不合格会给广大老百姓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创新人才实事求是的态度本身就极具价值,不仅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还能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再次,创新人才在创新过程中视野要开阔。土木工程是多学科融合的一个专业,需要广阔的视野,将很多知识相互作用,才能有所创新。一个人拥有多学科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在学科之间进行联想、类比、运用,全面考虑,才能在学科之间摩擦出火花,取得创新。

  最后,创新人才要有团队精神。土木工程专业要求完成一项任务、一个作品需要多人的合作,一个人单枪匹马很难完成任务。在创新过程中,不能与人很好的合作将会是整个团队的效率下降,甚至成为整个团队前进的阻碍因素。因此,优秀的创新人才必须要有团队精神,善于交流。

  2.2 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在外界的刺激下,创新人才能够迅速的捕捉到新情况,自发的产生要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欲望是一切创新活动的起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要是没有创新欲望就不会产生创新意思,萌发创新的动机。创新欲望的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培养学生求知的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新知识的基本素质,有助于学生发挥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突破传统思想的禁锢,刻苦钻研,不断努力,保持积极进去的态度。不断的学习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是创新欲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新事物既有好奇心,又有怀疑的态度。一个人对一个事物有了强烈的好奇心才会去进行思考,失败了也会重新思考,直到弄清事情的原委。好奇心有的天生就有,有的学生需要后天的培养和学习。后天培养的好奇是在学习的基础上养成的,对新生事物产生一定的怀疑,不盲目的听从他人的意见,也不怀疑一切。高等院校要培养学生对新事物产生敏锐的质疑能力和对新事物产生持之以恒的兴趣。

  2.3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就是人们在从事创新活动过程中产生一系列新方法、新技术、新观念的思维活动的总称,这些思维活动具有新颖、独创、模糊等特点,是创新活动的核心[5]。高等院校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起着主导的作用。创新思维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直觉。直接又称为灵感或者是突发思维,在思考过程中,不受逻辑和传统思维的约束,能够直接领悟事物的本质,在思维活动中体现了突发性、跳跃性、直接性。值得注意的是直觉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通过后天培养出来的,是人们在进过长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后养成的一种思维活动。

  第二,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相对应,发散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思考,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收敛思维是一种求同思维,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寻找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首先围绕问题发挥想象、联想类比等思维方法展开思路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运用分析、综合、演绎思维寻找最优方法。

  2.4 创新能力

  人们在创新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称为创新能力。在建筑业,大多数建筑产品都不一样,充分表现出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创造能力。高等院校在新形势下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指人才能够熟练准确的运用文字进行流畅的语言表达,这是创新人才的基本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准确的进行专题报告、实验方案、论文撰写、答辩、演讲等,还能够与创新能力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第二,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主要是培养创新人才观察事物整体和局部的能力,观察事物瞬间变化和缓慢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记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并且能够把这些信息结合起来进行思考。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基本素质。第三,独立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独立的制定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实现学习目标的能力。这是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具有的能力,独立的进行科研实践能力。这种能力的核心是阅读的能力,包括各种阅读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的从书本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人才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考的习惯。第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对一个问题进行分解、分析、找出关键点、解决关键难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过程中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运动和静止的思考方法,部分和整体的思考方法,否定之否定的思考方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第五,良好的领导能力,创新人才往往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人才,在科研过程中还要扮演组织和领导的角色。任何难题的攻关都需要高超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还需要将科研成果表现出来,这就决定了一个合格的创新人才不仅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卓越的领导能力。

  3 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

  土木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高效、学生共同努力的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本文根据设定的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转变观念

  习近平同志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培养创新人才首先就需要创新教育理念。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先要明确创新人才的内涵,以创新为己任,树立合理的创新人才观念。在继承我国传统教育中有利于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精神的基础上,全面认识创新人才,减少目前学历热、证书热等不良现象。

  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观念要转向创新教育的观念。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观念要与时俱进,教育功能要实现从强调培养社会化的个体向培养社会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方面发展。培养创新人才个性化发展的理念,要和社会化培养结合起来,不能简单的只培养个性化的学生,这样往往会走到另外一个极端。

  高等院校的教育模式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培养能力的教育。传统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试能力极强,学习能力一般,和工作不能很好的对接。高等院校把学生当作主体,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创新的能力,培养出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怀疑精神的创新人才。

  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一方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承;另一方面要注重对知识的创新。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只注重知识的传承会使学生头脑中只有传统的知识和思维方法,不会有创新,只注重知识的创新没有知识的传承则会使学生没有根据的创新,最终是没有用的创新。因此,高等院校要把两方面结合起来培养创新人才。

  3.2 营造良好的环境

  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转变教育管理体制。政府要向社会放权,从“刚性管理” 过度到“柔性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分配当中的作用。政府要弱化管理,更加法制、透明、高效,学校的学术地位要提高,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术地位的制度,建立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环境。

  高等院校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非常复杂,对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评价涉及面就比较广,时间上也需要有延续性。对创新人才的评价内容要通盘考虑,突出合作、交流、资源的应用情况等,兼顾系统性和全面性。评价主体要实现多元化,政府、社会、学校都要参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对其评价也是一个动态的评价,评价的过程中加强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从多个角度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

  3.3 教学改革多元化   教学改革首先就要从高等院校的课程改革开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从课程设置的创新开始,确立全球化的课程理念,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材,结合学校目前的优势,巩固基础课程,调整优化课程结构,把厚基础与宽口径相结合,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2]。课程的改革主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课程向多样化转变,除了基础课程必修以外,其余课程全部选修,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第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要和其他学科的课程结合起来,做到综合化设置课程,新形势下的土木工程是和其他多门学科的融合,因此需要设置综合化的课程;第三,课程想创造性方面转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专业知识,还能接收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3]。

  课程设置的改革要注意专业课程和人为课程相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大多数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这在有些方面将约束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从事土木工程方面的创新要注意人文知识的学习,因为一味的学习专业知识,使得专业知识越巩固,创新性的思想就越难产生。有重要贡献的创新人才往往是兴趣广泛的人,其成功的基础就是拥有渊博的知识。因此,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和人文学科的课程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做到既博且专,培养的学生能够做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培养学生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指导科研工作、创新工作。

  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另外一个方面是需要重视实践,最好是建设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基地[6]。创新不仅需要进行各方面的培养和教育,还需要学生主动地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研究,创新才有可能成为其自身的一种能力。教育相当于是理论学习,学生进行实践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又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的地方就有可能产生创新。

  最后,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中要注重培养创新性老师。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需要教学的创新,教学的创新关键在于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高等院校的老师大部分存在“近亲繁殖”的现象,教师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这就使得学术创新收到阻碍,不能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因此,高等院校要实行开放办学,营造开放的学术氛围,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性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学生。

  4 结论

  (1)明确定义了创新人才的概念,指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意义。(2)研究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欲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四个方面。(3)提出了政府、社会和高等院校培养创新人才要从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环境、教学改革多元化等方面展开。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论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申永胜,汤晓瑛,姚华,等.课程考试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3):27-31.

  [3] 范孟华,荷东青,孔德志,等.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探讨[C]//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三卷).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00-102.

  [4] 吴秀平.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模式探讨[J].管理科学文摘,2008(3):28-29.

  [5] 岳晓东,龚放.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研究,1999(10):9-16.

文章标题: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iye/2338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