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发表生态化教务管理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09-12 14:43 热度:

  【摘 要】在高校,课程重修是一个非常重要不容忽视的环节,对保证高等教育的人才质量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在对所在高校近三年学生课程重修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的重修现状和重修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从生态化教务管理的角度对如何尽量避免大学生重修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从报名方式、任课教师和思想引导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进一步完善生态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课程的重修工作,提高课程的重修质量。

  【关键词】教育论文发表,重修,生态化,教务管理,课程

  0 引言

  为了保障高等教育的正常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里面明确提到了“重新学习重考”制度,这一规定的实行打开了教学管理中重修制度改革的序幕[1]。然而随着各高等学校人才质量培养体系的不断改革和深化以及教务管理系统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高校现行的重修制度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特别是在目前生态化的教育背景下,探索如何完善重修教学制度、提高重修教学质量和改进重修教务管理是当下高等教学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目前在教育界最为流行的研究方式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学校教育的多个层面进行探讨。国内很多学者预测:教育发展将迎来一个全新时代,未来教育将进入生态化时代[2]。教育专家认为“教育生态化”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作为一种思辨方式,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思考教育内外部环境的整体性和矛盾性等教育问题;二是作为一种理想的目标体系,希望教育系统内外部环境趋向或达到“最佳”和“高效”的状态。这种生态教育观为我们深思教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以此审视当前的教务管理工作,就会发现该教育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着众多不合理的问题。该文将以高校重修教务管理为切入点,运用生态化的研究思路对目前重修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多方面探讨了解决此问题的途径。

  1 重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重修是指学生在经过初考和补考后仍没有通过相应的课程考核,需要重新修读该课程,并再次参加课程考核。相对于课程补考,重修新增加了许多教学任务及教务管理工作量,并且重修与正常的日常教学之间也存在着教室、教师和时间等资源的矛盾冲突。

  1.1 重修的现状

  目前,浙江农林大学的重修形式有组班重修和插班重修两种。组班重修是一门课程重修报名人数达到15人以上,由学院教务办统一安排任课老师、上课时间、上课教室,授课学时为原课程学时的1/2;插班重修是一门课程重修报名人数少于15人,按对应课程插入相应班级学习,对课程有冲突的情况,由学生申请免听,以自学为主要学习方式。

  从近三个学期统计的情况来看,该校每学期重修人次数一直居高不下,每学期有全校17%以上的的学生参加重修。

  表1 近三年浙江农林大学重修率统计

  1.2 重修存在的问题

  1.2.1 时间冲突

  组班重修:为了保证重修上课时间与正常上课时间不冲突,组班重修一般周末,而周末重修与学生的集体活动形成冲突,同时组班重修也占用了教师和学生的正常休息时间,影响正常课程的上课效率。插班重修:一般情况下重修学生往往插到下一年级跟班重修,这类安排往往与正常的课程都冲突,上课时间难以保证。

  1.2.2 效果不佳

  重修制度给学生带来了一次或多次学习的机会,这使得少数学生产生对重修制度的依赖心理,造成学生学习的惰性和学校资源的浪费。部分学生对重修课程不重视或不感兴趣,旷课、逃课率偏高,重而不修现象严重,达不到重修的效果,重修学习最终通过率整体偏低。

  1.2.3 管理混乱

  由于重修学习的时间、地点分散,学校难以对教学过程实施有效监控。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对重修学习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督,导致重修教学管理缺乏科学化、规范化[3]。另外,重修的学生几乎涉及该学期的所有公共课程,其所带来的一系列教学任务安排无疑增加了相应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管理难度。

  2 重修课程生态化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2.1 调整重修报名方式

  现在的重修由学生将需要重修的课程信息报到自己学院,再经学生所在学院统一报到各相应的开课学院,各开课学院再根据统计出来的报名人数,确定相应的重修方式。该种报名方式因开课学院无法直接的了解重修学生下学期的课表,在安排重修时间时往往会产生各种冲突。因此从生态化教务管理角度来考虑,可先将公共课组成重班,并安排到平时上课时间9-11节,和通识限选课同时选课,该方式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学生因周末上课而产生的各种冲突;对于选课人数少的一些其他课程,可由学生直接到开课学院报名,并当场根据学生的课表进行重修安排,该方式可尽量避免学生与正常课程的冲突;对于一些已结业或已参加工作的同学,可给学生安排辅导老师,由老师和学生商量辅导时间及地点,并参加考试。总之,这样的报名方式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课程冲突,提高重修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管理效率。

  2.2 择优安排任课老师

  很多老师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觉得重修课很简单,似乎只要把主要内容讲一讲,考前再重点辅导一下就行了。然而恰恰相反,要真正达到重修的教学目的,实际上比正常的教学更辛苦,因为重修所面对的学生是一批考试没有通过的学生。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主观学习积极性不高,且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所以在安排哪个老师组班重修的教学任务时,应该从本课程任课教师中选择那些教学经验丰富、学生评价好且一定要有强烈责任心的教师承担重修课程的教学任务。实践证明,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强调会通过与学生的深入接触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再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多方面的互动合作式教学,有利于老师和学生间的互教互学和信息交流。总之,选择优秀合适的教师,目的是为了在重修课程过程中能做到“以生为本”,提高重修的教学质量。

  2.3 重视考勤的同时加强对重修学生的积极引导

  众所周知,高等教育阶段和中等教育阶段的学习过程有明显的区别。高中学习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靠老师不断的督促学生学习。而到了大学阶段,主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性和探索性的学(下转第27页)(上接第24页)习,这就表明大学生学习对老师的依赖性会大大减弱,需要不断的自我督促,增强自我学习的动力[4]。根据前期调查得知,旷课率高是导致重修课不及格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没有通过课程考核的学生大多是自学能力较差或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有的甚至报了重修课但是因为很少来上课还是很难通过重修考试,因此提高课堂出勤率是保障学生重修教学质量的前提。要提高重修学生出勤率,必须加强重修教学课堂的管理,并辅之以一定的奖励措施,在吸引学生到课堂上来学习的同时激励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来做好重修教学工作。最好,要做好重修学生的评价工作,告诫学生重新学习的评价难度不会降低,不断促使学生重视课程的重修教学,从根源上解决重修课堂出勤率不高的问题。

  3 结语

  总之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正常教学还是重修教学,都是教与学两方面的过程,并且以学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重修生是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比一般的学生更加敏感,承受的压力也比别的同学要大。教学管理部门作为教与学之间的协调者,应该本着为学生和教师服务的态度积极工作。探索和优化生态化的重修课程教学环境和组织体系,构建重修课程生态化的教务管理模式,最终促进和保障重修课程教学的生态化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成超.试论我国高校推进学分制管理的策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3-96.

  [2]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吴起光,肖小亭.浅谈如何提高重修课程质量[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9(6):176-178.

  [4]伊力塔,等.高校生态化教育体系建立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337-338.

文章标题:教育论文发表生态化教务管理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iye/2267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