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范文高职艺术教育发展的问题剖析与对策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3-10-14 10:02 热度:

  本文是一篇职业教育论文范文,选自省级期刊《时代教育》,《时代教育》杂志社(教育教学版)是由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公开出版发行的专业教育类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181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7/G4月刊),本刊在全国同类杂志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摘要:高职艺术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学生专业技能基础薄弱、“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办学规模盲目扩张、办学思路雷同等。为了满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艺术教育的需求,需要改革现有的招生制度、建立高职艺术人才的培养体系、加强高职艺术教育专业内涵建设、强化高职艺术教育理论研究。

  关键词:高等职业艺术教育,问题剖析,对策

  一、高职艺术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在高职艺术教育院校的前身——中专艺校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沿袭着小而精的艺术教育传统,各学校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并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但是进入高职以后,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各艺术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共性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制约着高职艺术教育的发展。

  1.学生专业技能基础薄弱,阻碍了培养目标的实现

  众所周知,艺术教育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较其他学科要更为突出。而艺术类高职院校定位在专科层次,普通高校录取批次中又被列在第五批(从2008年调整到第四批),就读艺术类高职院校常被认为是“落榜生”的选择。大批学生是通过强化练习突击培训的形式完成专业基础技能训练的,其基础水平可想而知。另外,一般而言,艺术类学生要求有比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而现行的高考试卷中,很大比重的题目都是在测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能科学地反映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思维类型。现实中,艺术类高职院校招生主要面向高考分数偏低的群体。我们似乎默认:高考低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弱但其形象思维能力具有相对的优势。这显然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事实上,我们也无法断定抽象思维处于弱势的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就有优势。因此,目前的高考制度并不能保证艺术类高职院校遴选到合适的生源。

  2.“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难以满足学生需要

  高职艺术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专业强调以职业为导向,课程强调以过程为导向。这些导向构成了高职艺术教育的本质、内涵和内在要求。要将高职艺术教育的本质、内涵和内在要求贯彻于专业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专业教学团队是决定性因素。高职艺术教师必须按照行动导向的总体要求进行课程开发、教材编撰和教学实施。而为了达到这些要求,他们必须达到“双师型”标准,即既有一定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又有相当的艺术实践经历和实践教学经验。分析各艺术类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团队,发现其师资来源基本可归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其前身——艺术中专的师资,主要来源于当地专业表演院团的演职员或本校中专的留校生。这一类型的师资队伍,有着丰富的艺术实践经历,但普遍存在学历不高、接受系统高等教育人员比例偏低的情况。第二种类型就是进入高职以后招收的青年教师。这类师资大多从高等艺术院校毕业,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缺乏艺术实践经历。总的来看,专业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难以满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3.办学规模盲目扩张,导致办学质量滑坡

  通过对各艺术类高职院校事业发展的初步统计可以看出,在近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各院校的办学规模普遍扩张了3~5倍。办学规模的扩张,从积极意义上讲,为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输送了大量艺术人才,但带来的负面效应则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普遍滑坡。一些院校无视自身的办学条件盲目扩张。分析其主要原因,首先来自院校的利益驱动,即通过扩大招生以补充教育经费的不足;其次来自政府的政策导向,如果达不到相应的办学规模,就难以通过各类教育评估。因此,高职艺术院校前身——中专艺校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培养了大批的杰出艺术家及演艺明星,而高职艺术院校在近十年间却鲜有广泛影响力的艺术人才产生也就不难理解了。

  4.办学思路雷同,造成办学特色缺失

  近些年,国家和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高职院校的办学规范化,加强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并通过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检测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指导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高职艺术院校相继参加了教育部的评估工作,其中山西艺术职业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湖北艺术职业学院等院校还取得了“优秀”的评估等次。评估成绩的取得证明了高职艺术院校的办学实绩。但是评估检查的指标设计带有较高的普适性,在分类指导方面明显不足。由此导致的高职办学趋同化的“副作用”对高职艺术院校影响尤为明显,办学特色弱化已成为普遍问题。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按照一般逻辑,问题无外乎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源自外部、一是来自内部。高职艺术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概莫能外。就外部而言,高等教育大众化在规模和质量之间的选择有着阶段性的不同,致使在一定时期内高职艺术教育出现了茫然。就内部而言,自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要实现从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的迈进,对院校自身的准备和要求相对增多了。

  1.高职艺术教育定位在专科层次,形成了社会认同偏见的负强化

  在教育界,高职教育被定位为高等教育中的一种类型,但这一定位却往往不能被社会、家庭和学生认同。高职教育依然被当成高等教育中较低层次的教育,即高职教育主要定位在专科层次,并没有有效地构建从专科、本科直至研究生的梯级层次培养结构。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国家已经批准部分高职院校开展本科教育试点,但全国艺术类高职院校中还没有一所学校能够获此批准。2012年起,江苏省在高职院校中开展了本科教育试点,但也仅仅局限在个别理工性质的学校。因此,长期将高职艺术教育定位于专科层次,势必强化社会对其形成的偏见和误解,进而影响其生源基础和品牌声誉等。

  2.高职艺术教育的个性属性被弱化,违背了高职艺术教育的内在属性

  有论者认为,高职艺术教育是艺术行业领域中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职业性”是其基本属性,“高等性”是其办学层次属性,“艺术性”是其个性属性[1]。之所以谈个性属性,是因为农、林、医、商、体、艺等各科均有特色,而艺术教育的个性尤为鲜明。首先,艺术教育是选材要求特殊的教育,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好的天赋条件和一定的艺术基础;其次,艺术教育是以经验为中心的教育,不同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教育。艺术教育的个性属性要求我们在办学实践中要加强研究,寻求符合艺术教育规律性的教育方法与模式。然而在目前的高职艺术教育领域,在教育主管部门分类指导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往往被迫追求高职教育的普遍要求,削弱了对艺术教育特殊性的关注程度。

  3.办学历史相对较短,高职艺术教育尚未形成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丰富的办学经验

  回顾国内19所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建设历程,最长的才十余年,办学历史相对较短。在比较短的办学历史中,艺术类高职院校尚没有积累足够的办学经验。各院校的教师及管理人员熟悉的是“口传身授”的艺术教育传统,对于高等教育的理解和认识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与此同时,由于教育投入不足等种种原因,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高职院校而言,许多艺术类高职院校显得办学条件相对不足,优质办学资源相对短缺。

  三、推进高职艺术教育发展的改革策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文化强国战略成为了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时代最强音。有论者指出,“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意义深远的文化强国时期”。这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高职艺术教育面临的最为利好的时代背景,为高职艺术教育的未来发展创造了优越的外部环境。原因分析中涉及的教育投入等问题也必将会在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逐步得以解决。

  1.改革现有的招生制度

  招生制度改革是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顺应艺术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满足艺术教育对生源基础的特殊要求,各艺术类高职院校都在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例如,在部分表演艺术专业中实行单考单招、自主招生的招生形式等。但是总体而言,各校招生形式的主流仍然是高考。目前的高考制度是建立在纯量化基础上的,看似公平、科学,但实质上却有失偏颇。至少它不能有效地鉴别学生的思维类型。人的思维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类型的区别。所以,高考要逐渐打破一元化,建立多元机制。至少对本科和与高职层次的考生应适用不同的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而在高职教育类别的考生中,对艺术类学生又应有独特的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即重点检测形象思维、考查其艺术天赋。以院校为主,采用多元化的招考形式,是保障艺术职业教育生源基础的内在要求。

  2.建立高职艺术人才的培养体系

  高职艺术教育需要逐步建立起包含专科、本科、研究生等各种层级结构的人才培养体系。应根据艺术教育的特殊规律,杂技、戏曲、舞蹈、器乐等要求基本功扎实的专业,应该从小培养,其招生对象以小学毕业生为主,故应建立“6+2”或“5+3”的教育模式;声乐、美术、歌舞剧、音乐制作、影视表演和主持人等专业,按其专业规律,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故应建立“3+2”或“3+3”的教育模式;文化管理和文化经纪人等要求文化基础扎实的专业,以招收高中毕业生为主,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3.加强高职艺术教育专业内涵建设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是实现由规模扩张到专业内涵建设的转型,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要强调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开展丰富的剧目、节目表演,既帮助学生建构专业知识,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工作态度、社会能力和职业意识。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改革,构建具有高职艺术教育特点、以专业能力和艺术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在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中,要体现针对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坚持建设与利用并重,为学生培养艺术技能和职业素养夯实基础。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既强调艺术师资具有行业背景和技能意义上的“术”,又强调教师具有教育背景和学养意义上的“学”,还要强调寓意艺术精神的“道”。

  4.加强高职艺术教育理论研究

  在高职艺术教育发展历程中,艺术教育研究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高职艺术教育研究既缺少系统的理论阐释,也缺少专门的研究群体与研究成果。其支撑服务系统难以适应其本身改革发展的要求,远远跟不上解决专业设置调整滞后、专业内亟待提升等问题的需要。为此,迫切需要加强高职艺术教育理论研究,尽快充实研究力量,解决阻碍高职艺术教育发展的理论问题,为高职艺术教育发展提供强劲有力的学术支撑。

文章标题:职业教育论文范文高职艺术教育发展的问题剖析与对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zhiye/19122.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