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投稿之课改精神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体现

所属栏目:艺术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5-02-10 16:32 热度:

   摘要: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课堂改革,增强其趣味性、实效性,也是一大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形成大语文的概念,树立宏观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采用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并根据课文要求,设置简单直观的探究问题,由浅入深了解文本。最后运用多样化的检测手段,使学生顺利完成文言文学习的目标。

  关键词: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投稿,文言文,课改精神,宏观,自主学习,探究问题,检测

  课改大潮的席卷,带来了中国教育在教学模式上的一次大地震。面对各种各类轰轰烈烈的课改运动,有人大力褒扬,也有人嗤之以鼻,有的学校已经做出了成效,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如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昌乐二中等等,也有很多学校仍在积极的探索之中。我所在的福清西山学校推行课改已多年,从最初的茫然、模仿、借鉴到如今探索出独特的“快乐课堂,美丽心灵”课堂模式,各类施行及检测手段已日趋成熟。而我作为一名中学的语文教师,跟随着学校的课改大潮,在几年的实践探索中也逐渐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在课堂中试行,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众所周知,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厌学却又忌惮其在考试中的地位,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背去记,这样费时费力却又效果不佳。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渗入课改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同时更好地完成课堂目标呢?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树立宏观的教学目标概念。

  1、明确单元、课文的课标要求。

  近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很多老师讲授课文,往往将课文独立于单元、课本之外,精讲细讲课文内容,却忽略了课文在单元、在本册课本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就好比是大厨做一道菜,将配菜仔细翻炒却不考虑它在整盘菜中所起的作用,最后造成色泽不配或是味道不佳的结果。中学语文书挑选课文及安排单元篇目都有着极其严谨的思考例如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六个单元,分别以“战争”“爱”“建筑园林”“科学”“理想志趣““山水游记”作为单元主题,老师讲授课文前,应当采用“知识树“的方式,直观明了的告诉学生课文的地位及单元特点、目标。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大语文“的概念。

  2、细化、落实文言文德育目标。

  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现代文直观明了,学生往往读完一遍两遍便已经隐约知道课文希望告诉我们什么,从中获得的成就感也是学生爱读现代文的原因之一。初中文言文都是古文中的精髓,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教育意义在课堂上往往没有被深挖出来,学生学完后不知自己收获了什么,感到茫然,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我们不妨采用直观的方式反复的强调课文的写作目的,使学生获得生活的启示。如《伤仲永》中,最后一段的议论“受之天”“受于人”的辩证关系,告诉学生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诉学生如何增强忧患意识;《答谢中书书》教会学生如何欣赏山水美景;《明月几时有》传输的一种豁达处世的态度,等等,都在用简短的文字告诉我们重要的人生道理,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去领悟文言文的精髓,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文言文内容的兴趣。

  二、采用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方式。

  1、独立学习形式。

  如果课改的过程变成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得出答案的过程,那课改将会成为危害孩子们一生的罪魁祸首,所以老师上课时必须设置所有学生都能独立思考出来的问题。文言文学生乍一看头蒙,不知从何下手,那么初步的独立学习,可以设置让学生标出段落号,听录音自由朗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试译课文这三个任务,初级的任务较为简单,学生不需要依靠他人就能完成,这样既能带领学生轻松走进课文,同时也能使学生找到文言文学习的初步成就感。

  2、师徒结对学习方式。

  课改必然伴随着学习小组的产生,而学习小组常常因为人数过多,造成一部分后进生被忽视,达不到相应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中,应当安排师徒一对一结对学习活动。文言文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独立学习必然产生字音读不准确,字词句子意思翻译模糊的现象。指定特定的同学相互讨论,分享资源,成绩优劣互相搭配,帮助同学解决疑难问题。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多老师照顾不到的问题,也顺应了课改中重要的“学生自己能解决的老师不讲”的原则。

  3、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建立在独立学习、师徒结对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这时思维的碰撞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火花,小组合作能将大家对课文的理解交汇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讨论,小组中各师徒的意见一般情况下都能顺利的将自主学习中的读准字音、疏通文意环节完成,个人、师徒在学习时遇到的问题一般都能得到很好地解决,为下面的课文内容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设置简明的课文探究问题。

  文言文内容的不直观直接造成了学生学习的障碍,如何将原本千头万绪、无从下手的文章变得简单易懂呢?要做到这一点,老师设置的课堂探究问题就应该直观明了,同时还能概括课文的基本内容。将原本复杂的内容变简单,同时还能由简单的问题不知不觉的带领同学们深入了解课文的内容。

  例如在讲《记承天寺夜游》中,我在独立学习、师徒结对、小组合作结束,学生对课文意思疏通已经没有障碍后,向学生明确这篇课文只需要解决三个问题:课文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这三个问题很容易就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小组讨论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叙事的六要素、写景的手法、抒情的方式,在学生的思考与讨论中,很轻松的就完成了文言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与分析。

  再如《桃花源记》的学习中,我抛出课文要解决的五个问题:渔人怎么遇见桃花林?初进桃花源见到什么?做客桃花源了解了什么?离开桃花源做了什么?最后结局是什么?这五个问题大大的降低了这一篇相对来说较长的文言文的难度,师徒结对和小组讨论很容易解决,这样很快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最后通过追问的方式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课文的深入分析。

  站在学生的角度,文言文往往使他们无从下手,但是站在老师的角度,多年的经验或者各种资源的辅助能使老师们准确的抓住课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我们能变难为易,设置简单明了的课文探究问题,再在此基础上采用追问的方式,由浅入深,那么,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四、进行及时、多样的效果巩固。

  1、巩固手段多样化。

  一篇文言文教学顺利结束,并不意味着从此就高枕无忧。新事物的接受需要一个思维巩固的过程,课改环境下已经不容我们大讲特讲、大练特练。那么,该如何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呢?首先,学生根据上课笔记总结知识,课下自主巩固是第一步。其次,采用一定的激励手段,经过讨论之后,一对对师徒之间根据自己的理解,出三到五个问题互相检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关于本课的小型知识竞赛或问答接龙,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提出问题,也能回答问题。

  2、巩固时间持久化

  根据人的记忆遗忘规律,新学的知识极容易被学生们抛之脑后,所以,学完课文后明明已经掌握很好,一两个月后考试却一塌糊涂的大有人在。所以在课文学习结束后,每隔一段时间再翻出来简略讲一讲,时不时的提醒学生回头巩固,在最后的考试时,学生的记忆会更加牢固。

  文言文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课改模式下,语文教学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课堂上,在文言文教学中,让每一个孩子有开口说话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有释疑解惑的机会,却是很多老师都会遇到的难题。我们要深入了解文本,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要了解学生,科学合理的提出学习的方式和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文言文学习中真正体会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学习、成长的快乐。

文章标题: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投稿之课改精神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体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yishu/2536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