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国家级杂志投稿自主探究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所属栏目:小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12-02 15:03 热度: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有:启发善诱,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设疑探究,让学生产生再学需求;质疑释疑,让学生在交流中沟通;引导推理,让学生归纳数学结论;实践应用,让学到的知识延升发展。

  关键词:教育国家级杂志,自主探究,启发,设疑,质疑,实践应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特别强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又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2]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要代替。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数学知识。也就是说变过去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感知活动、自由表达质疑、探究、交流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尝试、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活动中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组织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人----学生,也要自觉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这样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形成了情境引入―提出问题―探究讨论―分析交流―巩固延伸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启发善诱,让学生发现提出问题

  教师要把握探索性问题的“度”,要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1]如在《角的度量》这节课中,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两个角让学生观察比较大小,并能说出大多少?学生不能准确说出大多少时,从而产生新旧知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这种认知冲突中提出:要想准确说出大多少必须先要量每个角的大小?用什么量?怎么量?这些很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激发起了学生进一步探究认识量角器构造原理的愿望,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看着量角器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火花被彻底点燃了从而提出了一些更有价值的问题如生1:我发现上面的数字有2圈,量的时候用哪一圈数字呢?生2:角是尖的有顶点,而量角器是圆的怎么量?很多数字。生 3:我看到上面有很多线。生4:我发现上面数字排列都是有规律的……生5:中间有一个点,把量角器分成了两半……这些问题的提出都为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学习量角的方法奠定了基础。

  二、设疑探究,让学生产生再学需求

  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教师应创造性地用好教材,为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服务。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对有关需要并不强烈,处于待激活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组织教学内容,巧妙设疑,引导探索,促使学生产生再学需求,以调节他们的学习心向。例如:在《角的度量》这节课中,当学生已产生探究认识量角器构造原理的这一愿望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初探量角器的中心点和0刻度线,当学生通过探究明确了量角器上的中心点和0刻度线后,紧接着让学生一探90°的角,进一步渗透量角的方法:点重合、边重合;学生探究出90°角的画法后二探60°的角,教师引导学生在第二个纸量角器上画一个60°的角,尽可能与别的同学画的不一样。提问:①这两个角相同的都是60°,不同的是什么?为什么?②量角时到底读内圈数呢?还是读外圈数?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角的开口方向不同,用了两个不同的0°刻度线。用哪一边的0度刻度线,就读那圈数字这些量角的方法。在此探究中除了继续渗透量角的方法中的两重合外,更重要的是还揭示了内外圈刻度,区分内外圈刻度的运用;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三探1°,构建度量角的单位“度”的概念,让学生明白量角也是有单位的,在量角器上蕴含着180个这样的单位;最后引导学生四探 157°,进一步深化量角的方法两重和、内外圈刻度数的读数,及构建到小刻度,(157个单位刻度)的具体位置。在自主探究学习中不断让学生产生再学的需求,从量角器的基本构造开始探究(从中心点和0刻度线―90°的角―60°的角―1°的角―157°的角)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解决量角器上所蕴含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对量角器的构造有了充分的体验认识,对量角的方法有了初步、概括的感知。在体验过程中让学生认识了数学、解决了问题。枯燥的数学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在体验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了所期望的一切,也从中锻炼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三、质疑释疑,让学生在交流中沟通

  “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学生发现、提出了问题,怎样解决?这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何运用手段达到目的这就需要同学之间合作、交流、沟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交流中既活跃了学生思维,又增大了思维强度,学生能够从那些与自己不同观点和方法中得到启发,对问题的理解更丰富和全面,从而促进思维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角的度量》这一内容的学习中,学生经历了四次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每一次的探究学习中都要与同桌进行交流、小组合作交流或全班交流,在每一次的交流中学生通过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发展了自己的思维和智力,更重要的是活跃了思路,激发了探求精神,激发了学生主动思维、主动学习,形成自学的动力。   四、引导推理,让学生自主归纳数学结论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一些数学结论和方法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小结,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并能使教师即使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便于查漏补缺。如《角的度量》这一教学内容中,量角的方法就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后的每一次交流汇报中逐步提炼出来的即: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学生完全明白了正确、快速、有效地量角方法就是在量角时必须要做到以上三个步骤。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又进一步验证了量角时三个步骤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在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时又一次回归到起初的学习目标上,本节课的落脚点又一次落实到了学习目标上,看自己对学习目标的达程度有多高。(也就是完成了哪些学习目标,还有什么疑问)。

  五、实践应用,让学到的知识延升发展

  学生在探究成功后,教师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让学生解决(基本问题、变式问题、综合问题等),同时运用多元化的主体式的评价形式,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进行自评、生生互评、师生评价等形式,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实践应用,说到底是一种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感受、体验、训练的过程。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这一环节主要是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归纳、整理总结知识,并引导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进而去解决思考题、发展题和课后实践,使学到的知识延升发展。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提高“探究”能力。如在《角的度量》这一教学内容中,当学生归纳出量角的方法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完成课后的练习和《课堂练习》中的基础性的巩固练习后,设计几道实践性很强的练习。①量不同三角板各角的度数,有什么发现?②分别量一量中队旗、五角星各角的度数?(课件出示图形)这样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将“知识巩固”与“应用研究”整合优化,学生能把课堂学习的成果应用于生活实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应用意识,增强自信心,体会了创造的乐趣。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园地,在课堂上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索的空间,放手让学生表达、让学生自己找出规律,得出结论,让学生的思维擦出火花,使学生的智慧“在手指尖上跳动”,个性得到张扬。因为“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个体和个性的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论小学道德教育中的几个问题[J].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 石文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J].学苑教育,2009,(9)

文章标题:教育国家级杂志投稿自主探究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xiaoxue/2409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