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期刊投稿隐性效果对大学生精神环境的影响

所属栏目:体育科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12-29 15:42 热度:

  大学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终阶段,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已经相当完备,学生们在参与体育活动时的收益也不应只侧重于提高身体素质、培养运动习惯的显性效果,大学体育教育的隐性效果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强化。

  【摘要】健康的精神环境有助于在校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竞争与压力。本文采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针对大学生精神环境的特点以及易发生的问题进行相关探讨,认为大学体育教育的隐性效果对于改善大学生精神环境质量具有显著效果,并得出相关结论和提出建议。

  【关键词】核心期刊投稿,普通高校,体育教育,隐性效果,精神环境

  Recessive Effec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Ordinary Universities o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Environment

  JI Hui

  【Abstract】A healthy mental environment is helpful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good state of mind and improve their interpersonal skills, so as to better face the competition and pressur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environment and easily occurred problems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analysis. It considers that recessive effect of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environment quality and gives relevant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ordinary university; physical education; recessive effect; mentalenvironment

  1大学生精神环境易产生的问题及其特点

  1􀆰1精神环境的特点

  如果说中小学是利用规则规范来培养学生共性的阶段,那么大学教育就是一种相对自由的环境,没有了中学时代的各种高压和约束就相应放宽了行为的要求。这种现象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从好的方面来看,大学校园里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和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可以充分培养每位大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这种自由的学习生活模式既是对大学生意志精神的磨练,同时也是一种考验,若未经得住考验,做好学习与生活节奏中的自我约束,也就难免会懈怠了学业,荒废了青春。但总的来说大学自主的精神环境能激发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在大学校园里更多的是提前体验社会的多元性和人的多样性。

  大学生虽然是高等教育的受益者,但同时也受知识文化的影响较大,具备着较高智商和情商的他们,对于精神环境的依赖要大于常人,同时他们也具备普通学生的共性和特点,单纯、善良,易受环境影响、同化〔1〕。怎样才能合理定位是每个即将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1􀆰2易产生的问题

  1􀆰2􀆰1心理健康方面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适应社会所应当具备的坚实心理基础。面对压力和未知,他们的精神环境非常的脆弱,易焦虑、压抑、封闭、孤独、迷茫、扭曲。不仅国外,即便是国内也频发各种校园暴力事件。〔1〕除去社会与家庭方面的因素,不少人认为学校具有不可开脱的责任,管理制度、校园环境、教师的教学态度等方面的弱化,在对学生的控制能力上就出现了“真空地带”。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见》明确指出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要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在大学阶段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固然重要,但相应的德育、诚信、责任教育不能缺少,并且要充分做好心理障碍的疏导工作,及时有效地发现、疏导大学生精神环境方面的压力,能够有效避免其在校期间、毕业之后的诸多社会问题的发生,使他们积极、阳光地面对生活。

  1􀆰2􀆰2社会适应能力方面

  这里说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指的是合理的自我定位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在当今社会,毕业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意味着失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因素,大学毕业生增多导致相应的学历贬值,另一方面由部分大学生毕业后自视较高,不能很好地自我定位,缺乏社会经验的他们又缺乏自我展示的能力,最后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没有最好的工作,只有最适合你的工作。良好的评估定位自身能力是大学生做好就业、创业的首要因素,只有根据个人能力、兴趣、价值观三要素的综合考量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全面认识自己的特点、价值取向、气质、性格、组织能力、协调能力等内容;全面认识自己,是做出客观的自我评价及职业规划的基础,是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前提。

  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大学生则是站在这个特殊群体中最靠近与社会衔接的边缘地带。他们有着有形的自由学习生活方式,但同时他们的面前也充满着无形的社会压力与未知的挑战,他们所面临的是作为众多高校中的一个个个体,需要清醒思考在大学的生活节奏中应该怎样去学习,怎样去锻炼,怎样去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等各方面都不断发生着飞速的变化􀆰大学生们需要在变化中努力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但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适应环境的变化,并由此造成了心理重负。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休学、退学、自杀、凶杀事件不断增多,大学生精神环境健康应成为每个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而作为高校体育工作者,我认为大学体育教育具有十分有效的疏导和预防效果。

  2高校体育教育的隐性效果

  追求健康的体魄是每个体育活动参与者共同的目的,参与体育活动带来的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的提高也是最容易看到的直接效果。但体育既是身体活动的过程,也是心理活动和社交活动的过程,体育不仅能给人带来健硕的体魄,而且对人的心理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都会有很好的改善。

  如果说身体健康、无病的状态是外在的、显性的,那么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则是潜移默化的、隐性的。隐性的心理健康与显性的身体健康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精神支柱,身体健康则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通过参加体育活动,以体育活动的过程作为桥梁的作用来维持隐性健康和显性健康的提高,不仅在生理上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在心理上也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改善生理、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从而达到和谐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2􀆰1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环境的影响

  2􀆰1􀆰1大学体育教育的育德效果

  规则意识,公平竞争。现如今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界限鲜明,竞争也一触即发,越是到了毕业之际越是容易出现各种恶意竞争的问题,如果想要合理地解决这种问题,光靠相关教师进行德育工作教育会收效甚微,利用体育运动的规则性原则能够收到不错的效果。体育是身体活动的过程,在活动的过程中充满了各种规律、规则,如果想要达到活动的目的,就必须遵守规则。一场比赛过后,锻炼的不仅仅是学生们的身体,对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理解包容、规则意识方面更是一次洗礼和强化。

  2􀆰1􀆰2大学体育教育的育美效果

  提高品质,懂得欣赏。每一个血淋淋的故事的主角几乎都会抱怨社会的黑暗和肮脏,他们一步一步被社会的负能量充斥了内心。但其实美是想通的,我们要懂得欣赏。就像我们在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样,我们在观看体育比赛时,也会对每一个漂亮的动作、优美的姿态、勇猛的意识而感到震撼、为之叫好甚至是呐喊。美好的事物能使一个人感到心情舒畅,从而净化心灵,于是学生们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美的不再是形态上的表现,更是情绪、情感上的美。

  2􀆰1􀆰3大学体育教育的育心效果

  宣泄情绪、舒缓压力。有人说压力就是动力,这其中是有一些道理的,但是压力一旦超过了人的承受范围,其对人的破坏力是毁灭性的。面对压力,如果不能学会释放,极易造成人格的扭曲、变形。聪明的大学生都会在课余时间参与一些社团活动,一方面来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一方面舒缓学业带给自己的压力,但比起其他活动,体育具有更好的释放效果,也更加健康。其实参与体育活动很简单,人多可以进行篮、排、足大球活动,人少可以进行乒、网、羽小球对抗,即便是自己一个人也可以选择游泳、跑步、跳绳等健身方式。只要心情舒畅了,精神环境也就健康了〔2〕。

  2􀆰2大学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社交环境的影响

  开始了大学生活也就意味着精神环境的独立,对家庭环境的依赖逐渐演变为对社交环境的依赖,能否顺利地结交朋友也是融入校园生活的标志〔3〕。但不少大学生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内敛、低调,在中学时代看起来非常乖的学生反而不能在大学校园得到更多的机遇,人们更多的是愿意看到那些心理素质过硬、敢于展示自我的学生。

  在我看来,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不仅是在语言表达,心理素质上强于他人上就是在执行、组织、管理能力也具有优势。除去一些跑步、游泳等单人健身活动,大部分的体育活动都是多人参与、团结协作才能进行的,那么在活动的过程中就必须和其他人进行交流〔4〕。小型的活动可以是即时的,而大型的赛事就必须进行组织沟通,例如参赛队伍的报名,时间、场地的安排,观众赞助商的引入,比赛过程的组织等各种人力、物力的统筹〔5〕。这些看似简单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未来 “职场”的预热与排演,学生们按照自己的能力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进行活动的同时明白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目标。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环境具有客观存在性,并且能够影响人的行为从而改变人的心理,作为大学生必须学会适应才能逐步地改善环境。体育作为一种健康的调节方式,对于精神环境的改善意义重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对此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强化。

  3􀆰2建议

  3􀆰2􀆰1重视大学体育教育的隐性功能

  体育教师教师应当增加课内、外活动内容,多开展各种形式的趣味活动、运动会、竞赛等。特别是野外拓展活动,更能强化学生们的动手、自理、自立能力,在德育、美育、智育提高的同时开阔视野、释放压力、激发正能量。

  3􀆰2􀆰2强化大学体育教育的隐性效果

  在活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组织、管理工作,教师应当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同时放宽权限,降低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依赖心理,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能力的释放以及更多的成就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完善良好的社交环境,更好地帮助他们走进社会。

  参考文献

  〔1〕胡启先.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策〔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2〕〔4〕李清莹􀆰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6􀆰

  〔3〕祝大鹏􀆰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与社交能力的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4􀆰

  〔5〕仇丽琴􀆰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状况与个性发展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3):70􀆰

文章标题:核心期刊投稿隐性效果对大学生精神环境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tiyu/2459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