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灵动与回归

所属栏目:体育科学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2-09-14 08:56 热度:

  摘要:本文由对东莞篮球中心项目的设计回顾,阐述体育馆建筑中功能流线的多样性、结构与外观一体化、景观与建筑一体化、场馆后期运营等设计理念。项目设计中通过运用技术措施很好的实现场馆的设计初衷,展现体育建筑设计在技术方面的特殊性要求。
  关键词:结构与外观一体化、景观与建筑一体化、多功能性及后期运营
  体育建筑一直是世界上各历史时期的建筑家们倾心和热衷的主题,从希腊雅典的奥林匹斯神庙到著名的罗马斗兽场,都表达着人类对于力与美的追求。现代体育运动不仅是人们闲暇时的娱乐和锻炼,还展示着人们追求美好、健康、不断进取和超越极限的精神。体育馆建筑是体育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本文通过东莞篮球中心项目的设计回顾,从体育馆的多功能性、结构与外观一体化、景观与建筑一体化及场馆后期运营等几方面予以概要总结。希望能为日后体育馆的设计及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一、设计内容
  东莞篮球中心位于东莞寮步镇西南侧,东部快速路与松山湖大道的交叉口。这座新兴的市镇是通过这两条路将其与东莞市区联系起来,而新建的体育馆将赋予人们关于寮步镇的第一印象。项目的总体设计目标是将该体育中心片区打造为一个地标。因此,体育馆被视为整个体育城的中心,带动并创建整体的发展。
  项目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地上6层地下2层,内设置固定坐席(11132座)、活动坐席(3320座)、贵宾包厢(1656座)合计容纳约1.6万人。建筑高度36.5米。设计立志打造国内综合甲级、单项国际甲级的高档体育馆。
  体育馆设计遵循理性与美观实用的设计原则。屋面采用双曲面的马鞍形钢结构屋面,形成富有灵动感的运动空间。建筑外皮的玻璃幕墙采用单层的预应力索网结构,幕墙的立面被分隔为钻石型网格。因为采用了纤细、高强度的预应力钢索网结构,整个幕墙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几乎没有接缝的高度透明的玻璃壳体。
  
  东莞篮球中心项目巧妙的利用升高的绿植坡地将建筑的公众人流与内部人流进行了高效的分流。使建筑整体抬高以形成足够的气势同时理性的解决了复杂功能的合理分区。建筑的四周设计环形绿植坡地将体育馆的公众与VIP观众的功能区域抬高,其中坡地高点为9米标高与建筑F1层平层,9米以下及绿植坡地下空间形成G1、G2两层空间主要解决其他人流车流。体育馆G1、G2层(即9米下的两层空间)为运动员、媒体、赛事管理、场馆运营、安保、器械装卸等功能,F1、F4两层作为供观众使用区域,F2、F3为VIP包间。
  建筑比赛场地利用观众看台围合成碗型空间,精细设计每排座椅的视线分析,所有观众席均配有独立座椅,座椅都予以编号。上层看台座椅的排距为80厘米,下层为90厘米,两排座椅之间的变化高度介于28到49厘米之间。
  
  
  二、功能及流线多样性
  体育建筑具有复杂的多种功能区块与流线,其实质的内容是竞赛与观赏竞赛,建筑应利用良好的视线设计与空间营造打造互动性良好的比赛氛围。
  其中的流线主要包括运动员、观众、VIP包间、媒体、赛事管理、场馆运营、安保、运动器械。这里将各种流线主要划分为四大类:运动员流线、观众流线、媒体流线以及管理流线。其中运动员与观众的流线是体育建筑的两个重要流线,作为体育建筑流线设计的重点。
  1、运动员流线
  运动员功能区主要包括训练馆、比赛场地、更衣与淋浴、休息区、医务室、检录处。
  G1层外围即绿植坡地9米高平台的下方设计有环形车道,运动员可乘坐专用车直接由室外地面抵达G1层,由西侧的运动员专用入口进入运动员区(即下图中浅蓝色区域)。区内设置有可同时容纳四个比赛团队更衣、休息的比赛更衣室,经淋浴更衣后在专用运动员休息区等待比赛,后经由检录处进入比赛场地。
  紧邻运动员区,G1层环形车道西侧通过竖向交通可直达11米高度的篮球训练馆,其周边配套有更衣室、休息室及卫生间等辅助功能空间。训练馆可同时容纳三个篮球场地,其间设有灵活多变的活动分隔墙。
  2、观众流线
  观众流线包括普通观众流线与VIP观众流线。
  普通观众流线由室外台阶抵达9米高平台后进入建筑入口。观众入口大厅及边庭均为四层通高空间。观众由边庭内的四部自动扶梯及钢楼梯至F1与F4层,进入所在看台位置。F1与F4层外围环以卫生间、饮水处、商亭等服务用房。残障人士由F1通过通道直达无障碍坐席。
  VIP观众多驱车停至G1层后由专用VIP电梯到达F2、F3的包间。
  3、媒体流线
  媒体人员由G1层东北口经由媒体门厅到达其专用区域,地面设置专用管沟连接电视转播技术用房与媒体转播车。区域内设置新闻发布厅、新闻发布转播控制室、信号控制中心等专业用房。
  4、管理流线
  包括赛事管理、场馆运营、安保、运动器械等,均由G1层设置不同方向入口,独立成区。管理区域均可由通道直达比赛场地。
  解决体育建筑多种复杂流线的设计,需在平面与竖向上高效分区,设置独立的竖向交通系统满足独立流线需求,实现建筑机能的高效率运转。
  
  
  三、结构与外观一体化
  不同于很多公共建筑,体育馆建筑强烈的功能性决定了项目设计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结构与外观的统一性。两者应为一气呵成、相得益彰的有机关系。设计需要高品质的比赛空间与理性精美的建筑造型。
  作为体育建筑,赛场与观众看台以及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成为设计的核心要点。东莞篮球中心将看台设计成一个碗形。这种均匀而连续的环形,使得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场内的观众和场上的赛事。它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均匀的视距、极佳的视野和融洽的氛围。场地的椭圆型长边(即比赛场地的长轴方向)安排较多的坐席,而南北两侧(即比赛场地的短轴方向)安排较少的坐席。因此,坐席较多的东、西看台顶部高度较高,而坐席少的南北看台则较低,东、西、南、北连续起来,形成一个立体的、边缘起伏的碗形。
  篮球中心的钢结构屋面跟随着比赛场地及观众看台的碗形,形成了双曲面的马鞍形屋面。建筑的四个正立面的屋面天际线均形成优美的弧线形状。建筑的外皮在围绕着碗形向外扩展出一圈通高的公众大厅后,在钢屋面的下沿悬吊没有一根龙骨完全靠拉索受力通透性极高的索网幕墙。视线透过索网幕墙呈现出活跃的橘红色碗状看台的外墙。建筑将外立面及第五立面的美观与赛地设计的实用性相统一,实现建筑功能、结构与外观的整体统一。以理性、干练的方式表达体育建筑的现代美。
  四、景观与建筑一体化
  作为完整的有机体,建筑的景观设计甚至室内设计都越来越多的融入到建筑的一体化设计中。更有甚者包括家具、装饰等,无处不在的体现建筑的精神本源,表达设计师的整体风格。其中景观与建筑设计的一体化是将建筑风格一脉相承至室外空间,具有强烈的延伸性。
  
  1、室外台阶及绿植坡地与建筑一体化
  建筑的G1~G2层作为管理、服务空间位于9米高平台下方。平台的西侧地面景观设计成绿植坡地,整个坡地被绿绿的草地所覆盖,为建筑这个运转的生命体供给呼吸的空间。同时绿地有效的隔离建筑与其西侧大面积停车场的污染与噪音,成为两者间的过渡区域。
  9米平台的东侧是主要的人流方向,景观设计结合售票厅功能设计为半环形的大台阶,观众拾阶而上到达比赛场地。南北侧的大台阶上布置有呈机理状的木色座椅,提供休息、轻松的室外环境。
  2、景观平面布局与建筑一体化
  篮球中心以圆形居于场地的中心位置,景观设计外绕建筑呈现环形放射状。其中包括东侧的六个篮球活动场地、景观水池、树阵;东侧的绿地、停车场。景观与建筑设计的一体化更强调了建筑的设计理念;景观的巧妙设计强化与完善了建筑的性格。
  五、场馆后期运营:
  随着生活模式及需求的发展,体育馆建筑呈现开放性的、多功能性(满足后期运营的要求)趋势变化。体育馆建筑的多功能性是指满足多种运动项目竞赛,并能够兼作文艺汇演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室内体育建筑。其具有多元的功能性、综合的技术性、鲜明的时空性、广泛的参与性、丰富的人文性、多重的价值性等诸多特点。
  结合体育馆的赛后利用和可持续性发展,运营结构要求体育馆的综合性发展。体育馆设计初期就应对项目进行深入的调研与策划,必须在多功能、多用途、多变化等方面为今后的运营提供多种可能性。
  东莞篮球中心项目的后期运营主要考虑三大方面:多种赛事的举办、演唱会及大型演出、市民休闲娱乐。比赛场地的最大尺寸为70X40米,其中篮球场地40X25米,手球26X27米,排球40X25米,还包括体操、摔跤、羽毛球、柔道、武术等多种赛事。专业的视线设计及灯光、音响设计为其举行歌友会、演唱会提供有充分的条件。赛后的比赛场地可铺设冰面,可面向公众开放,为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增添一份色彩。
  
  
  六、结束语
  经历了2008年的奥运会,国内的比赛场馆的设计更加趋向于国际化、专业化。作为我们这样高速发展的国家,如何在前进的道路上找寻出属于自己的路,需要众多富有创新精神和具有开放型观念的设计团队不断努力。那么,摒弃更多华丽外表,在理性中追寻灵动多彩的体育建筑应该是设计师努力的方向。将国外好的设计理念融入本土的设计与文化是我们值得借鉴的方式。体育建筑应用它干净、理性的设计语言传达着体育竞技比赛积极向上的文化与精神。、

文章标题:理性的灵动与回归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tiyu/1327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