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论文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特殊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06-18 16:05 热度:

  虽然可持续发展概念已经提出了近30年,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个人享乐已经导致了不可逆的、破坏资源基础和自然、社会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而欠发达国家的人民则成为这种过度开发模式的受害者。一般认为,当所有的消费者都遵循环保的、损害最小化而利益最大化的消费模式时,可持续发展就可以实现。

  摘要:可持续发展理念自提出以来,就一直是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公众关心的热门话题。然而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更不用说欠发达国家和地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揭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障碍,从而阐明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高等院校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当前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关键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教育,背景和改善措施

  各国均将重点放在改变消费者行为,明确消费模式和废弃物管理等方面,而对生产者的生产、包装和运输仅给予有限的重视。但是在全球范围内,没有明显的证据能证明这种方案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上取得了实质进展。本文将分析当前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并探讨在此背景之下,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当采取的改善措施。

  1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障碍――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背景

  1.1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问题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而问题的核心是对可持续发展内涵及其目标正确理解。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theWorldCommissiononEnvironmentandDevelopment)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可持续发展即满足当前社会需求,同时仍不减损后代子孙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①由于媒体的广泛宣传和热议,很多人对“可持续发展”这个词颇为熟悉,但是包括政府决策者、知识分子、大学生和普通民众在内的大多数人对其定义、内涵、目标等概念却知之甚少。

  1.2技术手段的局限性

  过去,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点停留在观测自然环境的变化上,尤其是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和温室气体排放等因素。另一个研究重点则是能够显著减少资源消耗的新技术及其应用。②这些新技术的特点是能够维持原有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水平,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局限性在于:很多时候,看起来比较新潮、环保的新技术手段反而可能增加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例如电动汽车,从表面上看,电动汽车可以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消耗和废气污染,但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来源――电就一定是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吗?在我国,超过70%的电能由火力发电厂通过烧煤来生产,这本身就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背离。所以很多学者认为,为了发明新的、干净的技术,已经花费了太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③

  1.3传统政策、经济手段的局限性

  政策方法也存在许多局限性。虽然像世界贸易组织一样的国际组织在规范国际贸易以保护全球环境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某个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这种规范很可能会与该区域内的文化传统、民族风俗或公民自由理念相冲突,难以为基层民众所接收并付诸实施,往往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

  基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消费者被视为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付出货币来购买商品和劳务的理性个人。如果消费者个人不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共享资源的整体的一部分,那么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将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而不会考虑社会和环境的长远利益,因此对整个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几乎起不到正面作用。

  1.4基于消费者行为手段的局限性

  另一种关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的关注点是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归因于个人和家庭即普通消费者的“粗心”行为,而改变消费者行为将可能导致资源的更有效管理。Noorman于1998年提出了“家居新陈代谢”的概念,用来描述个人或家庭物资和能源的流动,以此作为一种理解小范围内消费者日常行为对全球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实际方法。④根据这个模型,由于政府决策部门以及普通民众都没有充分认识到家庭作为“社会行为决定单元”的重要性,使得人们丧失了许多改善行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会。然而,寄希望于消费者行为手段的改变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依赖于消费者可以并且愿意做出负责任的决定。当代消费者通常被要求选择某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商品,例如可降解的塑料制品等。这实际上假设了消费者有一定程度的选择余地,并且可以得到相应的激励去做出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选择。然而,消费者通常并不一定做出改变去选择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因为他们通常觉得自己的决定并不会对宏观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这种将责任强加给消费者的方法其实很难带来明显的改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把个人看作整个社会和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一部分,因此需要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方案。作为社会精英人才育成之所的高等院校理应承担应有之义,及时改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改善措施

  高等教育凭借其对社会影响和探索新思想的学术自由,应该对可持续发展承担重要责任,高等教育课程应当直接来源于其为之服务的社会的需求。在可持续发展问题愈演愈烈的今天,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应当适应时代需求,对其方针、政策及具体措施做出相应的改善。

  2.1增进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正确理解

  普通民众对“可持续发展”这个专业术语的误解和矛盾情绪已经延伸到了高等教育部门。很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认为,环境科学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唯一领域,普遍把可持续发展教育等同于环境科学教育和研究。由于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其涉及的术语的灵活性,使得高等院校和教研人员可以精巧而毫无意义的辞藻来掩盖其局限性,从而潜在地掩盖了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真正原则上的勉强和无能。过往的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狭隘性导致对大学生的教育效果微乎其微,在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各行各业栋梁之际往往并没有具备可持续发展意识及理论。

  因此,增进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正确理解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建议对高校行政、教学各部门的全体教职工进行可持续发展有关教育,让教育主体首先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然后才能在教学、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给学生进行完善而正确的理论传授和实践引导。

  2.2建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综合体系

  由于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人、自然和社会系统的交流方式,单一学科内的学习和研究显然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和空间。笔者认为,应当在可持续发展涉及的诸多概念、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教育综合体系,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教育资源和手段,而不是像传统方式一样,局限于单一学科或者各学科领域互不影响、各自为战。

  这种措施实际上是对高等院校已有课程的相互渗透和融汇贯通,这需要对高等院校的既有的教育政策、教育资源、教学人员和教学实践做出比较彻底的调整和修正。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及高校管理、教学及行政人员能够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则可以很好地改善可持续发展教育成效。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各个高等院校之间的教育理念的差异以及高等院校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价值冲突很有可能妨碍这种建设性合作,从而阻碍这种措施的实施。因此,与改变整个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相比,开发新的课程可能是一种更加有效的途径。

  2.3开发可持续发展教育科学课程

  开发可持续发展科学课程是克服在传统学科领域内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诸多限制的好方法。可持续发展科学的特征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以在局部或全球水平范围内如何将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进程结合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可持续发展科学必须以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并且鼓励新颖的、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课程则当然来源于实际问题,并立足于实践进行教学。

  可持续发展教育科学课程应当能够使大学生真正具有处理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时所必需的价值观、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以及批判性思维。经过课程教学,学生应当学会寻找关于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效果的经过验证正确的各类科学信息,还应学会衡量非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的后果,并且对其修正。这样,大学生将认识到社会中可持续发展涉及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兴趣,并且能够搜寻、辨别和筛选可以促使这些利益相关者做出有益于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所需的正确而完善的信息。

  3结论

  可持续发展问题牵涉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环境的方方面面,但是要想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最终落脚点还是在人上。现实表明,仅仅依靠改变消费者行为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不甚成功,而应当将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理念、增强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有关理论及相关决策信息的获取的能力作为突破口。作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高等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日趋严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表明,传统的高等教育并没有承担起其应有的责任和效果。因此,高等院校亟需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针、政策、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以培养出具备解决或部分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大学生。

  基金项目:2012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可持续发展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向研究”[12C15]

  注释

  ①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1991.

文章标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论文范文参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teshu/21364.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