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日期:2019-07-20 10:27 热度:

   [摘 要]国家“双一流”政策的实施,为地方高校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地方高校由于高层次人才、学科平台等资源的缺乏,一流学科建设显得力不从心。文章首先分析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困境,然后从学校领导做好学科专业的顶层设计与规划,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学术人才,实现科学研究成果产业化,重视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设一流学科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高校; 一流学科; 学科专业规划; 科学研究

高校一流学科建设

  国家“双一流”政策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打破了原来“211”工程、“985”工程的壁垒,为地方高校带来了发展机遇,如何借助国家政策,提升学科水平,争取在一流学科建设中有所突破,这是摆在众多地方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学科建设的内涵

  ( 一) 学科的概念学科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伴随着知识的产生与分化而诞生。[1]学科概念的正式使用是从德国大学开始的。关于学科的概念,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给出了不同的阐述。学科 一 词 最 初 起 源于希腊文的教学用语 didasko( 教) 和拉丁文( di) disco ( 学) 。拉丁语是 disciplina,意思是对信徒、门生的训导、教育。到 14 世纪,英国作家乔塞认为学科是指各门知识。在法国,学科由最初的用来进行自我鞭策、自我约束的小鞭子渐渐演变为科学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利时学者阿波斯特尔认为学科是以建立模式为目的和以改变客体为目的的活动。[2]在我国古代,学科包含两个含义,即学问的科目门类、唐宋时期科举考试的学业科目。[2]《辞海》中写道: 学科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3]周光礼运用词频统计分析,认为学科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一种知识体系,二是一种学术制度。[4]我国学者对学科概念的理解大致可分为三种: 第一,学科是知识体系; 第二,学科是学术组织; 第三,学科是学术制度。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本文对学科的理解如下: 学科是围绕知识体系,依赖于学术制度建立起来的学术组织。

  ( 二) 一流学科的含义美国高等教育界著名教授伯顿·克拉克认为,高等教育系统是由学科与院校构成的矩阵结构,两者之间的交叉点是基层学术组织,大学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些职能都是通过基层学术组织开展的,而这些都离不开学者队伍,学科作为基层学术组织,它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的平台,学科的水平其实就是基层学术组织的水平,因此,评价一个学科是不是一流学科,就要从学者队伍、学术研究、学生质量、社会服务等多个角度与世界范围内同类学科进行比较,名列前茅的学科就是一流学科。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实施方案》中指出,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高校的独特的优质风貌。特色学科是一所大学的学科建设区别于其他大学的特质,是对于促进学校办学特色具有显著作用,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优势强势学科。[6]特色学科可以表现在不同方面,地方高校要在一流学科建设中有突破,特色学科建设更加可行、更加务实、更加有效,地方高校可通过特色学科建设来提升学科水平,增强学科实力,进而达到一流学科的标准。

  ( 三) 学科建设学科的发展形式是多样的,人们为促进学科的发展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都可以说是学科建设。国外还没有关于学科建设的概念,我国学者对学科建设的概念从不同视角给予了不同的阐述。如有学者认为学科建设是指学科主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规律,结合自身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促进学科发展和学科水平提高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6]也有学者认为学科建设是按照一定的学科方向,对学术队伍和条件进行规划与建设,从而形成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学术声誉是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7]本研究认为学科建设就是在一定的学科知识体系范围内,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及一系列的活动提升学术组织能力的过程。

  二、地方高校 一流学科建设的困境

  地方高校在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中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建设基础比较扎实,有些有鲜明的行业背景,但仍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国家“双一流”政策实施以来,各高校都意识到学科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也意识到高水平人才是学科发展的关键,于是出现了高校之间的“揽人才大战”。各高校用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条件挖人才,人才竞争尤为激励。这对于办学经费原本就不充足的地方高校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再加上学校内部高端人才的缺乏,科研水平比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越加困难。

  ( 一) 学科结构布局不合理,不利于一流学科的形成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下,为尽快成为综合性高校,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盲目跟风,建设新的学科专业,学科设置贪大求全,学科专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一方面是学科门类齐全,实际上有些学科根本没有办学实力,这导致学校资源的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优势特色学科的培育、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是学科分散,院系过多,院系设置基本以单一学科或专业设置,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这不利于学科间的交流,不利于学科的良性发展,学科的实验室、基地也是各自独有,重复设置现象普遍,不能形成资源共享。这样,学科间无法实现交叉与融合,无法实现交流,无法形成合力,不利于优势特色学科的培育和发展。

  ( 二) 学科队伍科研能力低,缺乏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学科的形成依赖于一支学术造诣深、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学科队伍是高校发展的最重要资源,学科的学术地位、学术声誉、学术成就、学术特色,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学科队伍的层次结构、知识结构等决定的。学历、年龄、职称、学缘、学术等结构合理的学科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一支科研能力强的学科队伍能为科学研究带来无限生机,但长期以来,受人们价值观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地方高校本身人才政策机制的不灵活,优秀人才不愿到地方高校工作。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不进来,以及校内培养的高层次人才的流失,导致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整体比例偏低。如某研究型大学高职称比例达到 83.83%,获海外博士学位的教师占 42.6%,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将近 90 人,而某地方高校高级职称比例 52.7%,博士学位获得者 40. 5%,没有两院院士。另外,青年教师是学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地方高校科研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相对较少,后备力量不足,这也制约着地方高校发展。( 以上数据根据各高校网站整理)

  ( 三) 地方高校学科平台级别低,无法满足科研需求科研学术平台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据统计,2007 年,63%的国家重点实验室,36%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7%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都依托高校建设。[8]但是,这些高级别的学术研究平台基本被研究型大学囊括,地方高校由于办学资源和经费等方面的问题,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数量和质量均不及研究型大学。同时,地方高校的学术平台研究方向比较分散,无法体现学科特色优势,也无法做到团队之间的优势互补。这样,很多学科前沿的学术研究无法开展或进展比较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特色优势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不利于学科发展与整体水平的提高。另外,由于高水平、高级别科研学术平台的欠缺,无法满足高层次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导致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困难,形成学科发展的恶性循环。

  三、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对策

  学科建设的内容包括学科方向、学科队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确定正确的学科方向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前提,学科方向的正确性依赖于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及其组建的团队,优秀的学科团队能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优秀的学科队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服务是学科水平综合实力的展现。刚刚结束的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将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作为评价的一级指标,并特别强调了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凸 显 学 科 特 色,突出学科的特色发展与社会贡献。对于地方高校来讲,要集中学校有限资源,进行学科的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确定特色学科方向,进行科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 一) 学校从顶层做好学科专业规划学科规划是学科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一所学校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系统思考,根据学校实际和社会发展需要,整体规划要发展的学科,也就是要确定好重点发展的学科、统筹发展的学科,甚至是要停办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无限的,学科的发展也是无边界的,任何学校都没有能力做到多个学科共同发展,即使像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也并不是全科发展,而是在一两个学科领域优先发展。因此,地方高校必须在众多的学科中挑选出有特色、有前景、有实力、有需求的学科,集中学校的人力、财力,帮助这些学科提升水平,提高竞争力。

  ( 二) 加大高层次学术人才培养与引进人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离开了高层次学术人才,学科的发展无从谈起。国家“双一流”政策实施以来,各大高校都意识到人才对一流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竞相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如河南省提出了“智汇郑州”,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厚的工资待遇、解决住房问题、解决子女上学问题等,出台一系列的优惠待遇吸引高层次人才。地方高校在人才引进方面有明显的劣势,如无法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科研资金等。另外,很多高层次人才在求职时,因为地方学校知名度不高而不愿意来,特别是优秀的“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海外名校的留学博士,这无疑是地方高校人才引进的一大瓶颈。地方高校要设法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内部培养,这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因为本单位人员会对单位有一种不舍的情结。因此,地方高校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年轻的、优秀的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到国外进修等,为这些教师提供良好的条件,减轻他们的教学负担,给予资金上充分的支持。对于学成归来的教师,要在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倾斜,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这样才能留住高层次的学术人才。

  ( 三) 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地方高校的科学研究要充分融入和参与到地方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高校要与地方政府部门、工商企业部门、协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科学研究成果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为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学习,帮助学生找到实习、实训、创业的场所,为学科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

  ( 四) 重视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一是加强校际交流合作。地方高校要积极主动与国内其他高校联合,学习一流学科建设的宝贵经验,与其他高校共同开展科学研究,联合培养人才,增强学科内的话语权。二是加强地方高校与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合作和联系,联合搭建校企科研平台、实践平台,按企业所需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一起搞横向课题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技术、管理、人才难题。三是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国际交流合作是新时代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地方高校要设法借助国外优秀资源,联合培养学生,送教师出国培训、进修。邀请国外知名专家到学校讲学,共同进行科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康兰.关于大学学科和大学学科建设概念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0( 2) : 9-10.

  [2] 杨天平.学科概念的沿演与指谓[J].大学教育科学,2004( 1) : 13-15.

  相关阅读推荐:高校学报属于期刊还是报纸

文章标题:地方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shu/4050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