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职称论文发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日期:2016-03-02 17:23 热度:

   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更认真的去理解一篇文章,也能加强记忆,是一种学习中的好习惯。本文是一篇高级职称论文发表范文,主要论述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摘 要: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中,朗读作为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学生完成阅读的起点和基本功,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朗读的指导,依据教材,强调教师的范读作用,对于重点段落,应着重朗读,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关键词:朗读,范读,教材,诵读

  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把无声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在朗读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使其获得思想的熏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恰当地运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使学生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

  范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离不开教师的范读,每位语文老师都应具备朗读的技能。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读不好就不能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有时教师的范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因此,教师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才能让师生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也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听出节奏、停顿以及情感态度,让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此时教师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学生就难以体会到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那份深情,也难以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为了更好地感知课文,感染学生,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必须做到声情并茂,起到示范作用,只有这样,学生在闻其声、视其人、悟其情时才能提高阅读水平,深刻地感知,课文中表达的感情。

  二、依据教材,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阅读的一项基本功,必须依据教材,从教材出发,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首先,笔者让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以后浮现画面,导入情意,教师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又作范读引导,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自己去咀嚼、品尝。然后对朗读的节奏、速度、抑扬顿挫等方面进行指导,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朗读课文,训练语感,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这样,朗读的过程,就不仅是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而且是潜移默化地接受情感教育的过程。

  例如,在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中,教师范读“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这段文字时,应先分析课文,启发学生:“伟大的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面对儿子的死讯,抬头望着天花板,强忍住泪水,对岸英遗体是否回国归葬的抉择过程中,内心极度痛楚,作为一个父亲,他想见儿子,可是作为一位国家领导人,岸英为国牺牲在朝鲜战场上,面对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请求,他艰难地做出了决定”。依据课文内容,面对学生讲解须导入情意,从教材实际出发,让学生进行自我情感体会,自由朗读、咀嚼,然后提示学生把某些字词读得或重些,或轻些,或快些,或慢些。因为教师范读了一遍,学生朗读起来便十分投入,十分动情,由读生情,读出毛主席抉择的矛盾心理以及他不同凡人的情怀和胸襟。朗读指导只有这样依据课文内容,感情落到实处,才能收到实效。

  三、重点段落 着重朗读

高级职称论文发表

  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表达生动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息息相关。指导学生读好、读准确这些词语句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在《第一场雪》的教学中,读到“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和“落光叶子的柳树条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的重点字词,然后反复朗读,重点词语读重音,读好儿化韵,从而使学生体会到雪后美丽迷人的景象,感受到雪景的千姿百态,在朗读中不知不觉和作者一样爱上这美景。又如课文《难忘的一课》中的第十五自然段,通过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以及反复深情的朗读,才能深刻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份深沉浓厚的感情。由此可见,教师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促进学生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训练语感,又可以加强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掌握,从而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激发兴趣 熟读成诵

  背诵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它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中具有水滴石穿、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在理解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水到渠成。因此, (下转95页) (上接29页)教师在指导朗读时,熟读成诵是必备环节。

  要做到熟读成诵,必须要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大意,达到这一点,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大道之行也》一文时,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谈他们治理社会的准则是什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要准确理解文章大意,为诵读打好基础。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儒家所讲的“大道”包括哪几个方面,抓住“天下为公”这个词理解整篇文章,突出儒家“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思想,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换语气反复读,读出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把学生的思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引导学生诵读文章。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中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的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环节。

  参考文献:

  [1] 许贤.中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3,(1).

  [2] 施新燕.语文阅读教学中感情朗读的指导策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7).

  [3] 张海滨.小学语文有感情朗读指导策略[J].现代教学,2007,(9).

  高级职称论文发表期刊推荐《当代教育论坛》国内刊号:CN43-1391/G4国际刊号:ISSN1671-8305,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属全国教育科学类核心期刊。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为全国核心教育期刊。读者对象为广大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广大教师及关心教育的有关人员。

文章标题:高级职称论文发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shu/3028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