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教学论文征稿新时期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调查与分析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日期:2015-05-21 17:48 热度:

   摘 要:通过以××市为样本,就青少年宗教信仰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摸清青少年宗教信仰基本情况,分析青少年宗教信仰影响因素和信仰养成路径,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青少年理想信仰教育,促进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内蒙古教学论文征稿,青少年,宗教,信仰

  信仰是人们对其认定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对象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著不渝的追求。作为一种终极价值目标,信仰是人类精神生命的最终依托,是时展的精神动力。宗教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悠久而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宗教反映了信教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指导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般地,宗教信仰意指信奉某种特定宗教的人们对所信仰的神圣对象(包括特定的教理教义等),由崇拜认同而产生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及全身心的皈依。近年来,宗教信仰在青少年中的出现,宗教在校园的蔓延,已成为不容忽视与回避的社会事实。作为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的精神价值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社会乃至人类的精神价值走向。青少年的信仰问题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

  基于此,本课题组以××市青少年为调查对象,就青少年宗教信仰开展调查研究,了解青少年宗教信仰基本情况,分析青少年宗教信仰原因和信仰养成路径,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青少年理想信仰教育,促进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同时我们也希望以本次调查过程与形式为载体,引起广大教育者和相关职能部门对青少年宗教信仰的关注。

  一、受访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

  课题组基于调查主题、调查内容和调查条件等因素考虑,选取了大学本科、专科、高中、初中、职中五所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24份,回收率为92.4%,其中有效问卷910份,有效率为98.5%。本次调查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意义,问卷数据基本上能够全面地反映××市青少年宗教信仰的现状。

  1.宗教信仰的基本状况。

  调查中对于“如何看待宗教信仰”的问题,有46.5%的学生选择了对宗教信仰没有感觉,既不反对也不参与;34.7%的人认为信仰宗教是个人的事,参不参与自己决定;8.4%的人有时候信仰宗教,有时候不信仰宗教;5.7%的人认为宗教信仰不好,不能有信仰;2.8%的人认为有宗教信仰好,本人就信仰宗教;1.9%的人看有人信,也就信了。当问到“你是否信教”时,有6.7%的学生选择了信仰宗教;37.9%的学生选择了不信仰、但对其有兴趣;15.8%的学生认为将来也许会信教;39.6%的学生认为长期接受唯物主义教育,所以是无神论者。在信教的同学中, 43.2%同学信仰佛教, 33.1%同学信仰基督教, 9 %同学信仰伊斯兰教,5.2%同学信仰天主教, 5.3%同学信仰道教,4.2%同学选择其他。

  2.宗教信仰的起始时间及基本状况。

  在信教青少年中,小学阶段开始有宗教信仰的占18.9%,中学阶段开始的占52.6%,大学阶段开始的占28.5%,58.3%的人曾经参加过入教仪式;对教义教规一般熟和比较熟的分别占到 71.4%和 14.3%。有高达65.7%的青少年偶尔会参加宗教活动;有19.7%经常参加宗教活动;只有 15.3%的没有参加过宗教活动。信教青少年中有21%的人能够做到用教义教规指导自己的行为。

  3.受访青少年对信仰的理解。

  在对整体青少年问及“您认为信仰是什么?”时,34.7%的认为信仰是“人之为人之本,不能没有”;22.2%的认为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发展动力”;另外有 28.9%的青少年选择“信仰是虚无渺茫,不会带来实惠,可有可无”;14.2%青少年选择“信仰与个人生活好坏无关,没有必要信仰”。

  4.受访青少年对邪教的认知。

  在对调查对象问及 “您认为宗教和邪教的异同”时,统计显示,92.9%的青少年能够坚定地选择邪教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宗教异端性;另有1.5%的调查对象无法对宗教和邪教做出区分;并有 5.6%的认为没有区别,都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慰藉,这显示了青少年对宗教认知的基本观念。

  5.受访青少年对国家宗教政策的了解状况。

  在对青少年问及国家的宗教政策时,92.6%的青少年同意要尊重公民的信仰自由;88.9%的青少年认为宗教需要在法律范围内进行;85.2%的青少年认可我国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78.4%的青少年同意应该最大限度把信教群众团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下。当问到 “您对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以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了解程度”时, 73.7%的青少年认为基本掌握,有助于正确对待宗教问题;19.1%青少年认为还没有掌握,与自己如何正确对待宗教问题无关;还有 7.2%的青少年认为没有搞清楚。

  总体上看,一方面,青少年信仰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具有较高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未来充满信心。另一方面,青少年信教比例呈上升趋势,具有如下表征:信教动机利己化,信教盲目化,信教途径多样化。

  二、青少年宗教信仰的主要原因剖析

  德国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曾说,任何一个努力生存的社会,无不多少具有宗教性质的信仰,人类总有必要解释人生的恐惧与困惑,人类对此追寻一致的反应就是宗教。青少年是站在时代前沿的一个群体,当整个社会对宗教的兴趣提升时, 青少年所受到的影响和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也是非常显著的。可以说,当代青少年精神缺失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社会共同信仰的弱化,是社会衡量标准化的结果。青少年中的宗教信仰者多数人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社会、人生的困惑使他们不断寻求解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可看出,青少年信教的原因主要有: 社会因素、心理因素、教育因素。

  (一) 社会因素

  当代青少年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总的来说,西方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理想与现实产生碰撞,部分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信仰困惑。调查显示,部分中学至大学阶段的青少年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选择的困惑。在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和极端困难的自然条件下与人民同生死,共存亡,用真理和人格的力量赢得了民心,也赢得了青年之心。然而,现在一部分共产党员表现出的利己性、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不正之风不仅玷污了党的形象,而且使青少年的理想信念发生转变。一旦政治信仰在青少年学生中失去信仰本身应具有的崇高和纯粹的价值,那么青少年就可能会选择另外满足内心需要的东西。

  (二) 心理因素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心理调节功能。青少年的人生经历和其他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青少年对人生挫折和困惑常常采取逃避做法,或寻求其他方式填补精神空虚。宗教作为一种精神和心理的慰藉,自然地就成了青少年的精神家园。当他们面对苦恼和困惑时,借助于宗教来排解内心的苦闷、思想的困惑、精神的不安以获得心灵的慰籍和解脱。因此面对物质的贫乏、精神的空虚、家庭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社会的诱惑等状况,部分青少年为逃避现实而走近宗教信仰。有不少信教的青少年中认为宗教给人以希望寄托、使人有精神依靠。据我们调查显示,选择宗教能给人以安慰和精神寄托的比例为42.2%。从这可看出,在信教的青少年中,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缺乏宗教方面的知识,对宗教的认识存在片面性,被宗教的一些表面现象所吸引,把希望寄托在宗教的救世作用上。不过这也说明在一定程度上青少年信教主要是出于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理慰籍。

  (三)教育因素

  学校历来是各种社会思潮的集散地,是各种政治力量关注的重点。国内外敌对势力总是企图利用青少年学生的天真和单纯,影响、动摇青少年学生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加强青少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时代主题。然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却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显性教育多于隐性教育,刚性教育多于柔性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还不够深入具体。其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着脱离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脱离西部地区民族、宗教问题复杂性、文化多样性实际的问题。新世纪西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变化已经给各族青少年带来了新的话题、新的思考,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者没有能够很好地研究民族青少年教育的特殊性,未能与时俱进。第三,教育形式中个性化的人文关怀不够,脱离民族青少年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困惑、苦恼和疑难问题。第四,主流意识形态被淡化,部分学生在思想信仰上出现了“真空”。在教育教学中,主流意识形态往往难于进入学生的头脑;在生活实践中,往往难用主流意识形态衡量是非曲直;在行为选择上,往往难有合乎主流意识形态的评判标准,致使部分青少年理想迷失和信仰困惑,以致走向宗教,使神学意识在青少年中蔓延。

  三、青少年宗教信仰教育建议与对策

  青少年的信仰问题是一个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问题。在价值多元、思想困惑、道德失范等多种复杂因素作用下的社会转型期,如何使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中流砥柱和社会高知敏感人群的青少年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树立科学的信仰,加强青少年的信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理性看待青少年宗教现象

  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居士在《正确对待青少年信教问题》给中央的信中指出:“信仰宗教与不信仰宗教不是一种政治分野,不是衡量进步与落后、身心健康与不健康的标准,也不能笼统地把信仰宗教看成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障碍和祸害。”正面宣传宗教知识、正确解释宗教现象、坚决抵制封建迷信活动。在学校里要通过课堂教学、专家讲座等形式,正确宣传宗教知识,使学生分清宗教与邪教、宗教与迷信、宗教与习俗的关系,增强学生对宗教的感性认识,消除对宗教的神秘感,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要不断强化任何人都不得在学校从事宗教活动,任何宗教组织和个人也不得在学校和学生中传播宗教思想、宗教教义,更不得胁迫和引诱学生去参加宗教活动。

  (二)开展多渠道的教育活动,形成信仰教育的合力

  一是把握好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校园文化活动能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对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境界。当前,西方思想文化正无孔不入地存在于青少年的思想和生活中,国内外敌对势力也想企图用文化渗透使青少年确立西方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侵蚀青少年的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焕发青少年报效祖国的豪情,坚定青少年生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二是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广泛开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走出校门,深入社会生活之中,能更多地了解国情、社情和民情,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学校信仰教育应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多开辟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展览馆参观学习和考察,在活动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促进青少年树立正确信仰。

  三是帮助青少年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抵御挫折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当代青少年心理上还不是很成熟,面对复杂、多元化的社会,尤其是面临挫折时,其抗御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弱,而自我意识又很强,极易产生不良的情绪困扰,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对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有的同学甚至躲到虚幻、超现实的宗教神明那里去寻找精神安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深层次地了解学生的苦恼,把握青少年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差异,引导他们学会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和掌握适应环境变化的方法,不断优化自身的心理品质,从而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目标。

  (三)采取合法有效监管机制,构建抵制邪教渗透的预警机制

  学校要依法加强对青少年宗教信仰的管理,对青少年宗教信仰者正常的宗教活动予以保护,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教育,对各种势力利用宗教在校园内外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予以制止和打击。再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在校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宗教渗透渠道进行监管,充分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成立监察小组,建立及时发现、积极引导,坚决抵制邪教渗透的预警机制,不能允许宗教布道者进入校园,取缔非法的宗教集会和宗教宣传材料进入校园,对有苗头和可能侵袭青少年思想意识的非法宗教渗透要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青少年价值观的养成,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理性对待青少年宗教信仰,努力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加强青少年理想信仰教育, 引导其将人生的扣子扣准扣对扣好,才能个人梦圆、中国梦圆!

  参考文献

  [1] 金泽、邱永辉主编:《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

  [2] 邱永辉、金泽:《不平凡之年的宗教和宗教研究》(《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年6月 )

  [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罗秉祥,万俊人主编.宗教与道德之关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马丽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观现状与对策思考——以乌鲁木齐高校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8):39-41

  [6]王 通,王红军.当前高校学生宗教信仰探讨与思考[[J].学术平台,2010(3):142-144

  [7]谈宗凡.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西部,2007(8):75-81

  [8]邵一江,王 迅.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以安徽合肥高校大学生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6(11):44-46.

  [9]李钊文,周红艳.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的社会学解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5):122-125.

  此文系宜宾市科技局课题《宜宾市青少年理想信仰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2011RY002)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葛长鲜(1982-),女,四川宜宾,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室,讲师,研究方向:青少年信仰教育;刘吉梅(1969-),女,四川宜宾,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宣传统战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标题:内蒙古教学论文征稿新时期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调查与分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shu/2682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