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论文知识网论文范文从“两型”理念中汲取学习智慧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日期:2015-03-09 17:24 热度:

   摘要:建设两型社会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对教育与学习提出了新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指导思想。学习过程中涉及的资源多种多样,不同资源具有不同特点。资源节约型学习是高效学习、高质量学习和高产出学习。环境友好型学习是学习氛围和谐友好的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自觉的学习,是充分利用优良环境教化作用的学习。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既是使学习远离污染、追求健康美好学习的内在要求,又是通向高效、高质、快乐学习的行动指南,两型理念为实现个体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搜论文知识网论文范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学习智慧,两型社会

  为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日益加剧的矛盾,我国把建设两型社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两型社会建设并不局限于几个试验区或示范点,而是要向全国拓展。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把建设两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两型社会是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政策调控为手段,倡导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社会。

  近年来,不少学校提出了建设两型示范校的设想。但是在两型学校建设过程中,目前主要关注的是校园的基建、环保、节能减排等,采取的措施也集中在如何强化师生的节约观念,控制办公费用,节约水电,绿化校园,净化空气、控制噪声等方面。两型理念并没有渗透入教学、科研、管理等校同文化生活的深层内核,对于学风与校风的影响十分有限,以至于不少学校一方面大谈两型校园建设,另一方面教学和学习状态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格格不入,浓厚的厌学情绪依然弥漫于校园,困扰着广大学生,这种缺乏内在学习动力的“低效学习”造成师生精力的巨大浪费。建设两型学校就是要使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理念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深入到教与学的关键地带。尤其要从两型理念之中汲取学习智慧,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思想渗透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学习文化之中,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氛围,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把两型理念渗透到整个社会的学习文化之中,不但要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而且要进入“人人乐学,人人会学”的高效学习状态。

  一、资源节约蕴含的学习智慧

  从不同角度,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如: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信息资源等。其中,物质资源具有有限性,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总有穷尽的一天,而文化资源具有可持续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文化资源就永远不会枯竭,更不会因为文化的过度使用和传播而穷尽。因而,所谓资源节约就是要节约物质资源,通过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开发来达到物质资源的节约。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源已上升到第一资源的重要位置,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实现资源节约的根本之所在。而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又离不开教育、离不开学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的提高不但能提高劳动生产力,而且能提高物质资源的利用率,减少物质资源的消耗与浪费。鉴于此,我国的经济增长要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追究到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最终还是要落脚到教育和学习的全方位变革和可持续发展。学习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人类正在步入学习型社会,学习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而且关系到国富民安和民族繁荣。

  学习本身也有个资源节约的问题,学习过程中的资源节约与否,关乎学习的成效。当前,大学生厌学之风大有泛滥之势。低效学习与厌学情绪甚至像瘟疫般漫延。某高校领导在学期工作总结中写道:“学生旷课有所增加,迟到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在课堂上睡觉、讲话的较多,还有少数学生不带任何课本进课堂;有的学生经常晚上翻墙外出。通宵上网或在寝室里玩游戏,且管理难度大;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得过且过;缺少钻研精神,考证考试不及格多等”这些不良学习风气时刻消耗着学习者宝贵的精力和时间。时间和精力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对于时间和精力的节约是最大的资源节约。

  学习过程中何以节约资源?学习过程中涉及的资源很多,如学习时间、学习精力、学习费用、学习场所、学习材料,等等,其中核心资源是时间和精力,这两种资源极为重要但很容易被忽略。人们谈论资源节约时往往强调费用和材料等看得见的资源,而时间和精力等看不见的资源则常常被极大地浪费掉了。为了在学习过程中节约资源,尤其是节约时间和精力,对于学习提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提高学习效率。学习效率就是学习所消耗的时间、精力与获得学习成果之比。学习一定的内容,如果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少,则学习效率就越高。学习相同的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越多,则学习效率就低。通常来说,有付出就应该有回报,而且,付出得多就应该回报也多。但是,如果学习效率低,就未必如此。有些学生学习极其用功,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不时还熬夜,题做得数不胜数,但成绩却总上不去。也有些同学在学习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很多,但是由于效率高,学习成绩反而很好,学业成绩虽然并不能完全等同学习成果,但是是学习成果的重要表现。学习效率低下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尽管花费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不少,但是没有什么学习成效。资源节约型学习者尽管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多,但由于其学习效率高,学业成绩往往很好。

  二是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通常是从速度和数量的角度来衡量学习效果,而学习质量则是从质的方面来衡量学习效果。有的学习者学习速度尽管很快但学习质量并不高。如,有些学生学习效率很高,在短时间内能掌握很多知识,但是加工水平很低,只是简单地记住所学内容,或者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不深,属于浅尝辄止的那种类型,或者无法活学活用,这就是学习质量不高的表现。也有些同学尽管要花费较多时间才掌握某一种知识,但是其加工水平很深,不但能领会所学内容的深层意义,而且能活学活用,新知识与自己原有知识结构结合得很紧密,这种学习者尽管学习效率不高,但是其学习的质量很高,能够见微知著,以少胜多,产生以一当十的效果。从总体上来看。这种加工水平很深的高质量学习者尽管学得比较慢,但是由于加工水平深,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并没有白费,从而产生资源节约的效果。   三是提高学习产出。与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不同,学习产出强调的是学习的功用。人们总是怀着不同的目的而学习,从而获得不同的结果,实现不同的价值。有些人学习只是为了得张文凭,有的是为了增长知识,有的是为了提高技能,有的是为了陶冶情操,还有的是为了人格的完善……所有这些都是学习者试图通过学习得到的结果或产出。有的学习者通过学习得到的产出很单薄,由此而实现的价值甚微:有的则很丰富,能通过学习带来很大的价值。可见,后者比前者在学习过程中更为节约资源。一般来说,当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精力和时间等资源一定时,因学习而实现的价值越大、产出越丰富,则资源的利用率就越高,也就更符合资源节约的原则。

  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和提高学习产出不仅是资源节约型学习的内在要求,而且从不同侧面指明了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节约资源。学习过程中涉及的资源多种多样,每种资源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运用学习场地、学习资料等物质资源,而且要消耗时间和精力等非物质资源,学习内容所蕴含的则是知识、精神和思想等看不见的文化资源或信息资源。由于各种不同类型资源的不同特性,对资源节约的要求也不同。物质资源的消耗会导致资源的减少与枯竭,时间和精力对每个人来说也是有限的。在学习过程中要尽可能节约这些资源,尤其是时间和精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而文化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使用不但不会导致资源的枯竭,反而会使资源越来越丰富,达到资源的充分开发与利用。倘若两种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就会产生三种甚至更多的思想。作为学习内容的各种信息、知识都具有这种性质,信息和知识也是一种资源,但是这些资源是用来交流、传播的,不会因为人们的不断使用而减少,恰恰相反,只有不断地被人使用、交流,才能广为流传,并得到丰富、发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资源节约型的学习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花费尽可能少的物质资源、时间和精力资源,以求实现思想、精神、知识、信息等资源的最大涌现和流通。

  二、环境友好蕴含的学习智慧

  环境通常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是客观存在的有形可见的环境,而人文环境则是要用心来感受的无形环境。国学大师余光中认为:人文环境范围很广,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自然环境好,使人身体上舒服;而要使人精神上舒畅,则必须人文环境优良。这就好比住在夏有空涮、冬有暖气的屋子里,能使人身体舒服,但无法保证心灵的愉悦:只有屋子里的人相处融洽,志趣相投,心灵才能愉悦。人文环境比自然环境更重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这里,以山的高矮,水的深浅代指自然环境状况,而有仙,有龙则意指人文环境。

  一般来说,自然环境是自然形成的,但很容易因为人为因素而遭受破坏,也可以通过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使之得到改善。人文环境是氛围,是风气,是人情韵味。人文环境的形成,是基于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的文化素质、内涵气质、审美观、价值观、生活情趣、行为规范、言谈举止的共同表现。这些只有通过教育、通过学习才能得到提高。因而人文环境的改良更离不开人的素质提高,更离不开学习。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建设人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才能实现环境友好的目标。

  学习本身也有环境是否友好的问题。学习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学习环境是否友好对学习效果会产生极大影响。这里所说的学习环境,一方面是指客观的物质环境,另一方面是学习者感受到的主观环境。人文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更为重要,客观环境要通过个体的主观感受才能对个体的行为起作用,因而,学习环境是否友好主要是指学习者主观感受到的人文环境是否友好。为了使环境友好的理念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体现,对于学习环境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一是要营造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学习氛围既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也离不开优良的校风和学风。比如,如果师生关系紧张。那么,师生之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教师无法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学生难以进行有效学习。学习风气(即学风)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氛围,学风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习者经过长期的学习熏陶而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学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身处其中的每一个学习者。身处学习风气不良环境中的学习者,往往会受不良学习风气的“污染”,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甚至会因不良风气的“毒害”而使身心受损。在学习生活中要做到环境友好,就要不时注意对学习环境进行净化,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良好的学习风气包括崇尚学习的价值观、在学习中的协作精神,鼓励言论自由和实事求是的作风等等。良好的学习风气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鼓励和推动身处其中的学习者不断学习,并形成高雅、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在学习风气浓厚的组织中。成员能感受到组织对学习的认可、鼓励以及来自自身和伙伴的学习冲动和学习压力,从而激励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通过学习不断超越自我。

  二是要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是人类的天性,每一个人从小就具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外界事物的强烈愿望,但是由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这种学习的主动自觉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弱,甚至还会滋生起对学习的厌倦情绪。这种现象的产生通常是学习环境不友好造成的后果。不恰当的教育极易导致学习者对学习本身产生厌倦情绪。在家里,不少父母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情绪驱动下。在学校,不少教师在提高升学率、提高优秀率的目标驱动下,往往会做出违背学习规律、危害孩子身心健康、破坏学习生态环境的蠢事,如,严厉的苛责,拔苗助长式的强化训练,不断加码的学习重压,往往使学生喘不过气来。在这种不友好的环境影响下,孩提时代那种对学习的向往和热情便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学习的恐惧、厌恶和反感。成人学习者没有了家长和老师的强制,本来可以自由自主地学习,但是由于幼小时代深受学习之苦,对学习依然没有好感。加上成人期各种工作或其他事务的干扰,更加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根据经济人假设,一般人天生具有惰性,都想寻求最经济的方式来实现自己需求的最大化。因此,现实中很多人往往乐于把闲暇时间花费在各种娱乐消遣活动上,而不是用在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上。在学习过程中营造友好环境的目的就在于应对各种妨碍学习的外力干扰,使学习者自觉抵制沉于享乐的惰性,并维持和促进其学习自主性。在这种环境友好的氛围中。学习者会逐步意识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和压力。而是一种享受和快乐。学习不但能使学习者的生活充满阳光,洋溢着快乐,而且也给他人送去阳光,带来快乐。   三是要充分利用环境的教化作用。远古时代便有孟母三迁的佳话以示环境教化的重要作用。一谈到环境友好,人们更主要地是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强调的是环境如何宦居,如何令人赏心悦目。而很少考虑环境的教化作用。环境对人的教化作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的教化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环境不但有善有恶,有好有坏,而且是多方面的,可以是自然环境,更可以是人文环境、社会环境或制度环境。人在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人创造了环境,环境也塑造了人自身。人本身也是一种环境,每个人都是其他人的环境,影响着他人;同时也受其他人影响。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里所谓的善人与恶人本身就是环境的一种类型。环境友好既强调要用好的环境感化人、教化人,又强调要创造一种友好的环境让人们乐学、好学。

  环境友好的理念把学习引向人性化、个性化、自主化、生活化和艺术化的广阔道路,给每一个学习者带来纯真、希望、快乐,成长、奋进等积极情感,并使学习者保持生机勃勃的生命力。那种缺乏内在动力的被动学习甚至强迫学习是不友好的,是违背学习规律的。不仅是低效的,而且对于学习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不仅与资源节约的理念相违背,而且与环境友好的理念相违背。

  事实上,在东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很早便对这种健康、高效、充满乐趣的资源节约型学习和环境友好型学习充满向往之情。孔子在《论语》中开篇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圣人强调让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快乐和享受。捷克著名教育思想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扉页上曾写道:“我们这本《大教学论》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这些不正是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学习的最原始心声吗?

  凡符合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理念的学习必定是符合学习内在规律的学习,也是符合学习者内在需求、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眼前和长远利益的学习。然而,在当前严重扭曲的考试、升学压力下,在错误的教育观念误导下,不少家长、学校、教师、社会舆论都在不自觉地使学习远离两型理念,违背学习规律和学习者的意愿。这种与两型理念相左的强迫性学习行为,由于违背了学习规律,损害了学习者身心健康、抵触了学习者意愿,是对学习生态的“滥砍滥伐”,是不考虑学习者可持续发展的竭泽而渔,必然带来严重后果。

  学习生态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学习者、每一个家庭、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人类文明的未来。谁也不愿意看到自己和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被污染,学习行为被扭曲。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不但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而且是使学习远离污染和破坏,使每一个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两型理念运用于学习活动之中不仅表达了对健康、美好、高效学习生活的期盼,而且为如何通向高效、健康、快乐学习提供了行动指南。

文章标题:搜论文知识网论文范文从“两型”理念中汲取学习智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shu/2561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