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成因及化解策略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1-06-10 16:39 热度:

  【摘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当学生服从老师的控制行为时,师生关系通常会处于协调状态,教师在教,学生在学,共同为达成教育目标而努力。当学生不服从时,往往会产生冲突,冲突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消极情感。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虽然随时可能出现,但只要教师放弃使用专制性的手段,采取科学的策略,就可以避免出现严重的冲突,顺利地完成教学过程,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师生冲突,课堂教学,冲突化解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内容运作的目的是通过自身充分的表达,使学生内化相应的教学内容。但学生并非“容器”,而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所以,教学中的师生冲突是普遍地、必然存在着的。对于有经验的教育者来说,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既定的目标,促进学生获得发展,就会客观地对待师生冲突,善于化解冲突,努力走向“课堂整合”。这样,师生间的冲突就可能会转化为协调,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班级团结和强化教师的权威。
  一、师生冲突的实质
  美国社会学家乔纳森•H•特纳认为:“冲突即指各派之间直接的和公开的旨在遏制各自对手并实现自己目的的互动。”[1]据此,我们可以将师生冲突表述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的旨在阻止对方实现其目标从而实现自己目标的社会互动。我们应当从事实出发客观地分析解决这个矛盾。
  二、师生冲突的成因分析
  (一)学生个体原因
  由于青春期学生在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他们在心理发展上矛盾重重,出现反抗与依赖、闭锁与开放、勇敢和怯懦、高傲和自卑并存的现象,在人格特点上表现为逆反、偏执、极端等特点。[2]这种情况在中职学生中尤为明显,他们在初中阶段,大部分是处于中下层面的学生,在经历了层层筛选和数重淘汰以后,他们的心态难免会失衡;由于情绪带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它便会形成诱发师生冲突主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学业务不精
  如果一个教师备课不充分,缺乏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差,讲授教材进度不当,从一个活动跳跃到下一个活动而又缺乏顺利“过渡”的环节时,便会使学生无法正常参与教学过程,并因此而产生对抗情绪。如果教师的教学不出色,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起专业权威,学生就容易出现对抗性行为。
  2、对教师威信的错误理解导致过激言行
  关于教师威信的形成,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当学生的不满得不到及时的疏通和释放时,就会形成对某个教师比较固定的印象,从而形成一种思维惯性和条件反射。哪怕是该教师采取的是合理化建议或者善意的点拨时,学生也会置之不理。师生之间的对立冲突,就很难避免了。
  3、缺乏对学生的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教育手段、方法、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了解学生应该成为教师施行教育行为的前提和条件。如果缺乏对学生的了解、不善于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甚至孤立、排斥学生,教师一味高高在上,唯我独尊;那么,任何的教育手段和措施都是无的放失,寸步难行。只有真正地去了解学生,才有可能对学生的心理有细致入微的了解,才能理解、体谅学生的心态;才能赢得与学生的和谐相处和双赢。
  4、奖惩失当
  奖励与惩罚是教师在教育管理学生过程当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特别是惩罚,压力更大。如果惩罚频繁发生,教师与学生的矛盾会逐渐演化、尖锐、白热化;甚至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单纯的人际关系矛盾,同时,也埋下了再次发生冲突的隐患。
  三、化解冲突的策略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化解冲突实现协调有赖于师生双方,但教师无疑是主要的一方,甚至可以说是教师决定着课堂教学能否成功。从一些研究来看,教师的以下几种策略有助于化解师生冲突,实现课堂整合。
  1、确立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思想
  过去,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存在着较大的偏差,教师心目中没有学生的现象很普遍,教师只管授教,把学生当成教学的陪衬人,因而在教学中大量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最终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学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职责在于“引路”而不是“包办”,“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中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生动有趣地导入新课,符合学生思路的讲授,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讨论,进行多样化和富有启发性的练习等等,均能使学生由于受到老师的重视与认可,预期到学习会得到满意而成功的结果,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这样在课堂教学时师生之间就可能变得和睦,减少冲突的发生。
  2、实施正确的教师行为
  (1)民主的领导方式
  教师的课堂领导方式,直接影响到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学习成就,这已为许多中外研究成果所证实。[4]假如教师的领导方式是专断、蛮横的,学生的许多合理要求就会被忽视,师生之间就会处于紧张对抗状态,容易引发师生冲突。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民主的领导方式,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带领学生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具体的做法主要有:
  首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容、和谐的课堂环境。我们所说的民主、宽容、和谐的课堂环境并非是那种静态的、没有分歧的状态,而是包含了诸多分歧、交涉、冲突的动态平衡的态势。这是因为,课堂是一个的社会体系,让学生接受、内化教学内容,是靠物理的威逼手段(如隔离、体罚、训斥等)所不能解决的。物理的威逼手段在短期内会有一些教育效果,但终究是对教育规律的违背,是对人性尊严的否定。对学生采用物理的威逼手段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强烈的否定感,引起师生冲突。教师应当允许并鼓励不同意见的存在,这样可以减少不良冲突的出现。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首先要在自己心目中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作一个评价,并且因人而异地对待他们。我们不能期望胆子很小的一朝一夕之间变迁胆大起来,也不应该指望一个思考问题速度慢的学生突然变得思维非常敏捷。我们应该知道,后天环境可以改变人的修改表现,但却难以根本改变。我们也很难说在同一维度上的某种个性特征,究竟哪一端更好些。当众批评学生固然不好,当众表扬个别人,实际上也就是暗示别人不如他,久而久之同样会损伤其他学生的自尊心。评价学生最好是就事论事,针对他的行为,面不轻易评论他的个性特征。教师因缺乏对学生气质差异了解而不正确地对待学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文章标题: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冲突成因及化解策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9347.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