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改革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20-05-23 10:50 热度:

   融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提出了新期待。融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存在“供需失衡”,“亲和力”缺乏,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之间无情感共鸣等问题。建议从教师主体、内容结构、考核形式三个方面入手,通过转变教师授课的话语方式,盘活教学内容存量,优化课程内容增量,加大过程性考核等方式和举措,探索融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改革的方法和对策。

融媒体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改革

  一、融媒体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

  (一)融媒体时代习近平同志在“1.25”中央政治局学习会上强调“我们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1]可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融合将成为媒体发展的新趋向。1983年,美国普尔.伊契尔.索勒教授首先提出“媒体融合”概念,戴默等美国学者提出“融合新闻”分类模式,并提出“融合连续统一体”概念,戴默的分类模式由弱到强、由简到繁分别为交互推广、克隆、合竞、内容分享和融合五种模式,如今融媒体通俗地被理解为各种媒体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多功能、一体化的合作和联盟。形象地说,融媒体“就是让不同媒体之间互相激发,产生化学反应,最终打造出一个更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2]131可见,融媒体不是一个独立的实体媒介,而是信息传播的一种理念和方式,通过打破传统介质、平台界限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多种媒介共同发力,取长补短,进行多维度、多渠道、多形态传播的运作模式。2014年12月27日,《光明日报》发文,建议用“融媒体”代替“全媒体”,标志着我国“融媒体”时代全面到来。2017年10月21日,“融媒体”集中助力十九大主题宣传活动,“以原创优质内容为基石,以用户思维为引领,扩展新技术、新平台、新渠道的运用,收获良好的传播效果。”[3]特别是创意H5融媒产品,“采用数字漫画形式,利用手机交互技术实现场景和人物的立体化表达,并加入电影式粒子特效,”[3]实现了用户场景体验,非常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感,说明我国融媒体进入发展快车道。2019年3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强调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4],意味着我国“融媒体”将迈入内涵式发展阶段。

  (二)融媒体视域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校园安全是指社会安全和自然灾害事故,如非法入侵校园、疾病、意外事故、交通安全、校园欺凌和暴力等偶然突发的因素导致的对师生的伤害事件。2017年12月,校园安全入选民生热词榜,2018年,校园安全再次成为教育界10大热词之一。2019年5月,公安部教育部专门召开校园安全经验交流会,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孙力军在会上强调:“校园安全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亿万家庭幸福安宁,事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5]可见,构建校园安全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总体国家安全观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要求,高校在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时理应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贯穿到全校、全年级学生当中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综上分析,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是高校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推动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和培养学生安全素养的重要方式。但是,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堂讲授方式已满足不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必须融入新的元素,通过打通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的边界限制,赋予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时代感、现实感和实景感,来满足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如2017年,湖南卫视《新闻大求真》栏目播出的安全教育专题节目,就是融媒体环境下,对安全教育的一次有力突破。总而言之,传统的仅限于讲授书本知识和说教式授课方式与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小众化、网络化需求格格不入,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老师们,无论是主动应对,还是被动学习,融媒体应用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将成为安全教育课老师们必须具备的一项教学技能。

  二、融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存在“供需失衡”矛盾安全教育课教学“供需失衡”问题是高校由来已久问题,也是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部分安全教育课老师的教案多年未进行更新,课堂上使用的素材不少都是“老掉牙”的案例,如老师们一讲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就会引用马加爵案、药家鑫案。类似案例虽然很经典很具有代表性,但是这些案例与融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00后大学生们的“求新”特征和成长环境明显脱节,与其引用马加爵、药家鑫案例,倒不如列举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滴滴杀人案”,留美学生章莹颖案等最新案例,这些案例更能吸引学生眼球,冲刺学生脑洞,激荡学生心灵。另外,融媒体环境下,各种声像图片、视频动画海量传播,学生对信手捏来的信息、事件、观点不具备一个较为完整、客观和理性的认识,如最近网上发布的39名偷渡者全部遇难案,学生们对这39名遇难者因何而偷渡,偷渡过程中都经历了什么,安全事故是如何发生的,遇难后产生的社会效应是什么等系列问题,学生们只知一二,如果安全教育课的老师不能给予恰当引导和合理解释,就案例讲案例,类似案例就成了新闻稿式的案情叙述,失去了案例教学的真实目的。所以说安全教育课老师单纯的就课本讲课本,就案例讲案例的教学时代已然过时。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现实中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应及时更新换代,适时增添新内容,如时下高校频发的校园贷,网约、网络暴力、信息安全等安全内容都是大学生亟需恶补的安全知识,在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中应该及时增补和完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讲特讲”,如此,学生才会觉得这门课有含金量,学有所用,学有所获,学生才会愿意学,主动学。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缺乏“亲和力”课堂“亲和力”是融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方向。所谓亲和力是“指个人、组织或者言论、思想在人群心理上具有较少的距离感,使群体乐于接受、主动接受,进而具备一定的影响力。”[6]45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亲和力是指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观念、人格魅力能够被学生认同,学生学习安全教育课的思想意愿浓厚。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和理性思维能力,提升安全防范技能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永恒话题。作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承载者,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老师们必须足够重视。不难看出,当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亲和力不够,带入感不强是安全教育教学的突出瓶颈,老师们灌输式、宣讲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已不被大多数学生认同和接受,老师的权威性受到拷问,与此同时,融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老师又失去了信息垄断特权,大学生们可以利用各种技术、媒介、平台获取信息,老师们要想真正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亲和力,就要围绕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进行思考,在“亲和力”“带入感”“接地气”上下功夫,从学习主体的“内在需求”入手,采用“课堂主阵地+融媒微阵地”的教学方式,把安全教育课教学内容带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去,为学生量身定制一款“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的安全教育课程,让学生感觉到这种教学方式形式新、内容好、有点酷,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亲和力的效果。当然,安全教育课老师也不能一味地为了迎合学生,盲目追求“走新”而使安全教育课变了味。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之间无法形成情感共鸣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是针对全校一年级学生制定的公共必修课,属于通识教育,16个学时,1学分,师生配比基数大,只能采用“大班”授课方式,1个自然班合班人数少则百把人,多则一两百人,这就在客观上弱化了安全教育课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可以说,安全教育课老师与学生之间还未形成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该课程已经谢幕,且高校的安全教育课程只针对大一年级学生,在第1或2学期开设,后期也没有相应的举措进行补位,安全教育课教学只能说做到了全方位,但没有实现全过程,在高年级学生中,安全教育课是一个空白。另外,大班上课,授课老师不便于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课堂交流、实操训练、小组讨论、心得分享等灵活教学很难实施,课堂教学只能照本宣科,就PPT讲PPT,老师官方式的教学状态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漠不重视心态使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之间产生了情感剥离,课上是师生关系,课下形同陌路,很难实现学生因喜欢授课老师而喜欢这门课的爱屋及乌心理。同时,由于师生彼此间的“低关注度”和“大班”授课方式,也导致安全教育课堂上学生逃课现象严重。综上,融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和安全教育课的老师们应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好融媒体技术这柄利器,仔细揣摩学习主体的内在需求,全力打造安全教育“金课”,挤掉安全教育“水课”。

  三、融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改革对策

  融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改革已到了不得不改的阶段,建议从安全教育课教师主体,课程内容供给质量和课堂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安全教育课教学进行改革。

  (一)全面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师素质众所周知,大学生安全教育课虽是高校公共必修课,但有别于一般理论公共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的理论性并不强,但应用性和现实性广泛,安全教育教师在课堂上既不能就理论讲理论,又不能让学生感觉这门课“学无所用”“浪费时间”,正如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所说,“学生在听死理论时,没有温度、没有触感、没有质量,这样的课学生不愿意听。”[7]在融媒体大行其道的社会环境下,建议从三个方面提升安全教育课教师素质,进行教学主体攻关,上好安全教育课。1.调整安全教育课教师授课的话语方式,放下传统“高大上”“一言堂”的灌输式理论宣讲方式,转变为“接地气”,与学生“聊天、对话”的“江湖式”交流方式,也就是说,教师在讲解安全教育内容时,根据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性质和课程特点,用一种生动的、活泼的、时尚的教学方式和接地气、感性的语言表达方式讲好安全教育课,与青年学生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这个老师有亲和力,老师的授课方式很有带入感,学生在内心为老师的教学水平点赞,师生之间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达成共识,形成“共同视域”,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和亲近,这种信赖、亲近、默契转化为有力量的学习动力,学生们愿意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2.提升安全教育课教师的业务技能。当代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互联网”青年,安全教育课教师要想在课堂上赢得学生,就要增强对融媒体技术的理解、分析、辨别和使用能力,掌握融媒体技术特长,巧妙地将融媒体技术嫁接到课堂教学中去,具体而言,教师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5G、VR等技术,拍摄、编排、剪辑生活中的安全小视频,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案例素材补充进去,实现教学内容与形式、技术、平台的深度融合,教师用“事实和实力说话”的教学方式是传统的“一言堂”“灌输式”理论宣讲方式无法企及的。3.提升安全教育课教师读懂学习主体内在需求的本领。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坚持备教材,又要学会备学生,厘清融媒体环境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内在需求和自身弱项,弄明白学生在哪些安全问题上容易犯傻,哪些安全事情上不知所措,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预防和解决实际生活、学习、情感上的困惑,比如教师在讲授女生安全、交通安全时,可结合网上抄的很热的“空姐滴滴打车遇害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心得,也可以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学生改编成安全情景剧在下一次课上展示,这种既备教材又备学生的教学方式既符合学生的“求新”特征,又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参与性,把“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真正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调整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内容结构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内容结构调整,既要考虑盘活课程存量,又要做到优化内容增量。1.盘活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内容存量。教师要整合大学生安全教育现有教材和教材内容中的重复部分,优化教材体系,避免重复、低效供给,以《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为例,教材中第九章:诈骗的防范与第十章:正确使用互联网,防止网络侵害,两章内容有诸多重复(其他章节也有类似情况),如此多的重复内容必然造成对学生的重复供给,学生在学习重复性内容的时候,很容易在思想上产生抵触情绪,觉得学这些是“浪费时间”“没有用”“无意义”。所以,类似这样的内容,授课教师必须进行内容优化,去粗取精,避免无效供给和低效供给。2.优化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内容增量。一是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材的编写要与学习主体成长的时代背景紧密衔接,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思维习惯和接受机制,将教材中原有的大段文字加以精简,融入学生乐于接受的图片、视频短片等元素,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给学生以更为直观的视觉体验和心理感悟,如可以结合融媒体环境下出现的“校园贷”问题录制成微视频,教师在讲解“校园贷”时,把视频穿插到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观看、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这远比教师在课堂上长篇大论式的宏观叙事方式要精彩。二是增加新颖的教材内容。还是以《当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教材为例,该教材自2009年第一版发行,至今已有10年未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完善,教师在讲授那些“老掉牙”的理论和案例集时,学生先入为主地将其贴上“过时”标签,学生甚至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产生质疑,虽然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适当增补诸如融媒体环境下出现的“校园贷”“网络诈骗”等安全教育内容,但教学中缺乏系统性和权威性,加上教师主体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满足融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的整体需求。

  (三)优化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考核形式融媒体环境下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改革,不仅要改教材、改教法,提高安全教育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还应该改革安全教育课程的考核方式,打破过去“一卷定高低”的封闭式考核方式,众所周知,传统的封闭性考核方式强调以笔试为主,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这样的考核方式是学生填鸭式的应答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不利于学生安全意识和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对培养学生掌握安全技能效果不明显。论文建议对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实施过程性考核。“过程性评价”最早由美国哲学家斯克利芬提出,强调目标与过程的结合。那么,如何对安全教育课程实施过程性考核呢?具体而言,安全教育过程性考核的标准和形式可以由教师根据学习主体的实际情况制定,主要包括平时成绩(20%)、安全教育主题活动(40%)和理论知识测试(40%)。拿过程性考核中的平时成绩来说,教师怎么给学生平时成绩打分,依据是什么?这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是教师需要处理好的关键问题,在过程性考核里,教师首先要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如学生上课发言、回答问题情况,学生课堂坐座位情况(前3排每次加12分,后3排每次减12分),上课玩手机情况(课堂玩手机学生被抓住1次扣1分),给予学生一个合理区间的打分,学生为了获得较高的平时成绩,自然而然的往教室前排聚拢,至少不会坐在后3排,课堂玩手机现象也会因此明显减少,久而久之,学生在前排就座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这对于提高安全教育课的教学效果无疑大有裨益,而且使学生终身受益。对于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教师也可以精心策划,组织实施,如教师可安排学生编写安全活动方案,进行安全实操训练,也可以安排学生拍摄安全主题类的微视频、微电影或者自导自演的安全情景剧,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学生讨论、心得分享,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能够使学生脑洞大开,充分展示学生才华。总之,在过程性考核里,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巨大潜能,通过过程性考核的形式让这股巨大的能量释放出来,当然,在进行过程性考核时,教师必须具备把控全局的能力,掌握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度,否则,单纯的就活动搞活动,把主题活动演变为娱乐活动,就会失去教学的本真,也就是说,教师“求新”的前提是坚持“内容为本”的底线教学思维。

  四、结语

  总之,在融媒体大行其道的社会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师不能堵,只能疏,主动适应新环境,把融媒体技术与教学方式深度融合,大刀阔斧地进行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改革,让大学生安全教育课与时代接轨,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构建安全堡垒,推进平安、和谐、美丽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央视网.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习近平提到这三“新”[EB/OL].

  [2]李连富.融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记者队伍建设实践与思考——以福州大学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8):131-132.

  [3]叶乐峰.光明日报融媒体发力十九大,紧扣主题创新产品拓展渠道[N].光明日报,2017-10-21.

  融媒体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改革相关推荐技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教育对策

文章标题:融媒体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教学改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4278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