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作文情境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07-15 16:27 热度:

  [摘要]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充分利用作文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作文情境创新能力合理联想注重评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同时对语文教学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思路。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未来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作文又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作文教学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呢?

  创新就是去探求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的观念、事物。作文的创新来源于观察、分析能力和求新意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动力。

  一、借几何图形设境,在联想中创新

  众所周知,创新发散思维的诸多特性是靠联想来展示和发挥的。联想的主体可据某一点出发,任意发散,既无一定方向,也无一定范围,从而使主体可以张开思维之网,冲破一切禁锢,尽力接受更多的信息,进而产生众多的创造性设想。联想除了应用已有的知识与记忆外,更重要的是加入了想像的因子,这就使人们的思路更加开阔,其答案就会是丰富多彩的。

  ○(圆)能引发学生的许多想像:想像为一个陷阱,由此可联想生活的挫折和坎坷;想像为一个圆满,由此可联想种种曲折的成功经历;想像为一个孩子甜甜的笑靥,由此可引发小时候甜甜的回忆;想像成一滴泪水,由此可引发生活的感伤、成功的喜悦;想像成历史的车轮,由此可引发哲人的思考;想像成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由此可引发对环境的关注;想像成天上的太阳、水中的月亮、夏夜的繁星,由此可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有位同学这样想像:

  圆

  傍晚,雨过天晴,土地散发出一股清新的芬芳。弯弯的拱桥横跨在小河的上方,桥与水中的倒影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圆。拱桥像顾影装扮的少女,在明亮的镜子中静静地打扮自己、欣赏自己。河水静静的流淌着。河边的垂柳倒映在清清的水中,偶尔一阵清风拂过,柳叶上的雨滴落了下来,在水面上荡漾起一片水纹,瞬间就消失了,水面又恢复了平静。水中鱼儿游过来了,重新划破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夜深了,游动的鱼儿渐渐安静了。明月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拱桥和倒影又形成了完整的圆圈。

  一切,静静的。

  二、借诗歌设境,在想像中创新

  哲学家康德说过,想像力作为一种创新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新力量,它从实际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想像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每位学生可以根据文学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相应新事物的形象。

  在写作《星的遐想》这一文题时,我借冰心老人的《繁星》设境: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太空

  何曾听见他们对话?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地互相颂赞了

  学生在欣赏了这首意境优美、极富想像力的小诗后,燃起强烈的创造热情。有的写夏夜繁星,有的写童话之星,有的写孩提时代的迷惑之星、幻想之星,有的把星星摘下来对语,诉说心中的秘密,有的应星星之邀,遨游太空,去外星人家做客,有的联想到社会之星、校园之星以及包装起来的歌星、影星......学生的思维想像力在思维宇宙间具有高度的活动自由性,它自由地纵横驰骋,变幻无穷。

  三、借音乐设境,在美感中创新

  音乐是一种语言,是听觉的艺术,其塑造形象是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在大脑中产生联想和想像而获得美感的。在作文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音乐的这一特点,采用反复播放某一乐曲的形式,使每一个音符幻化成聆听者心中流淌的歌。

  以“秋”为题进行作文时,我作了这样的尝试:反复播放钢琴曲《秋日私语》,让学生欣赏这一展现秋日风光的乐曲,体会“飒飒秋风”与“籁籁落叶”的情景,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的双翼,去感知秋景、秋情、秋思、秋事。以下是初二某个学生的《秋之景》片断:

  九月了,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方的秋天就来了。那天空蓝得发白,没有一丝云流过;那土地,黄得耀眼,风涌起金色的波浪;高粱喝醉了,摇着黑红黑红的大脸,嗬咧咧地唱着;大豆说话了,像孩子们在拍手,咯咯咯地笑着;那河里的水,没有了夏日的喧嚣,静静地入睡了,眨眼间又被溯水而上的鱼儿给摇醒了!

  四、借物设境,在愉悦中创新

  传统的作文教学,课堂气氛沉闷、严肃,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广泛性、独立性、灵活性、敏捷性,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营造健康有序、宽松和谐、开放高效、生动活泼的作文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地去创造,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

  在指导学生写作《我尝到了苦涩的滋味》时,我布置学生每人带来一个青橘。老师提问:"你最想做什么?"学生笑答:"想吃!""好了,给大家五分钟吃橘的时间。"待学生吃毕,老师又问:"吃橘是什么感觉?"学生答:"酸、甜、苦、涩、乐、爽、美。"至此,一篇由橘的苦涩引发至生活苦涩的作文就水到渠成了。

  五、资源共享,注重评改。

  “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文章是写文章的一项基本功,是写一篇理想的文章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传统的作文评改方法,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学生作文教师评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而效果呢?也正如叶老说的“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因此,在作文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在“改”上作文章,从教师批改到指导学生自改。

  主张资源共享,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改。把学生的作文全部展出,让学生自由选择,随时翻阅,也可以采取互相传阅的方法进行评改。

  1、共评共改。在作文讲评课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三篇学生作文,在明确本次评改重点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就一篇作文进行尝试性试评,再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审题、立意、组材、条理、具体以及错别字、标点和病句等方面,有侧重地一分为二地进行评改。最后师生共同总结评改的方法、步骤。然后选出第二篇作文让学生运用刚才总结的评改方法,进行半独立的评改。教师结合进行进一步的指导、点拨。最后让学生自己独立评改第三篇作文。教师检查,并记评改分,当作业来对待。

  2、自评自改。教师培养学生自评自改的能力,就要交给学生自评自改的方法。我注意教给学生以读自改的方法,第一步,默读,修改文章的内容,评看思想观点是否正确,中心是否突出,选材是否得当,内容是否具体,条理是否清楚等;第二步轻声读,修改文章的形式,看看段落是否分明,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标点是否正确,有无错别字、漏字等。第三步朗读,让自己站在读者的位置上,从内容到形式全面检查。从心理学角度看,多种感官(口、耳、手、脑等)参加评改,比一种感官(眼睛)参加效率高。学生通过自己评改,对自己作文的优缺点能有较清楚地认识,利于今后的写作及修改。

  3、互评互改。互评互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还可以激发评改兴趣,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后;让学生交换作文修改,中学生好胜心强,当小老师批改他人的作文时,表现得特别认真。学生修改完后要进行复阅、评分,既要给作者评分,又要进行小结讲评。学生写评语时忆长处、找缺点、析原因,提高了学生评改能力、写作能力。学生在评改后可交换意见,共同商讨,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评改作文的能力。

 

  写作来源于生活,创造于生活,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因此,作文教学不能封闭于课堂上,还要加强课堂外的指导,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学习天地、开放更多的活动空间、拓宽素材积累的事实空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思维更加丰富、充实,才能更好地开展作文的教学,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文章标题:如何借助作文情境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30.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