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评职称发表论文英汉语言互反现象中语义的隐与显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5-12-22 15:00 热度:

   反义复合词指的是词语的意义相反或者相对立的两个单音节词素组合而成的并列复合词,或者称为对立词或反义合成词。其实它是表面看似相反的两个词语或句子产生了相同的语义,本文是一篇教师评职称发表论文,研究汉语言互反现象中语义的隐与显。

  摘 要:互反现象存在于语言之中,我国的汉语学家经过研究,并称其为反义复合词。在对英汉语言的互反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它们的相同点:单单从表面形式上看,具有概念定义上的反义关系,可是当我们和具体语境相结合时,从深层语义角度来探究,其所要传达给读者的意义其实是安全相同的。那么我们就知道了,究其原因是源自英语和汉语自身自反的特性,所以英汉语言相互间也有互反现象的存在。对于这一语言现象,国内外的学者没有做太多详细论述,本文从翻译中的隐显化角度,分析和讨论英语和汉语中的互反现象,研究互反现象真正包含的规律性,并获取价值和启示。

  关键词:语言,语义,隐与显,评职称发表论文

  1. 引语

  用语言学界的概念,可以叫做聚合关系。其实聚合关系(paradigmatic relation) ,是语言自身作为单位在一组词语中可以互相替换的关系。因此具有替换关系的词语属于同一性质的词,同时也有语义上的联系。事实上,不仅仅英汉语言各自内部有自反的特点,英汉语言两者之间也具有互反特征。因此,本篇便从此方面着手,研究英汉语言互反现象中语义的隐与显现状。

  2. 英汉互反现象中的隐与显

  英语和汉语分别从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英语讲究的是“形合”,句子的完整度、逻辑的缜密度;然而汉语强调“意合”,是语意上的连贯和畅通。对英汉语言做对比研究时,需要分别研究英汉语言本身的特质。在英汉语言翻译中所体现的隐化和显化现象,如果从这个角度研究,必然会有利于从一个更新颖的角度研究英汉语言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再进一步研究英汉语言之间是否互反性的现象是必然存在的。

  2.1 互反现象

  英汉语言中的互反现象,究其原因是源于其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在各自的表达过程中,从不同的视角和出发点阐述自己的目的和意图,以此便造成了语言中的互反现象。一下列举了一组英汉互反现象的例子。

  1) bookbinder装订商 bookend书夹 bookkeeper记账员

  在上面的英译汉词语中,不难发现英汉两语在表现形式上呈相反的形式,自然各自的重点也是相反的,可是它们真正想表达的语义是相同的。以“bookbinder” 和“装订商”为例,从英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装订”的意义被显化了。通过回译,“装订”的意思又被隐化了。不仅这样的例子在一些单词短语中有所体现,句子中这样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2)Be careful! 小心! Don't make such a noise.不要这么吵!

  在这两个例句中,英语表达的意思比较含蓄;可是我们在看看汉语意思,比较直截了当,表示提示或警告,英语中的隐义在汉语中得到了显化。

  这些例句让我们在对研究英汉语言的互反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互反”现象不是以往我们理解上的语义的对立,而是表面形式层面上的相互对立的现象。像上面的例子那样,使用英汉语言的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从表面形式上,也就是字面上是对立的结构,而实际上,最后会在语义上实现统一。因此在研究互反现象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把原因看做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未免有些笼统。

  2.2 隐化与显化

  如果隐化和显化在翻译过程中的存在是具有必然性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假设在英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隐显化是普遍性的。在隐显化现象的研究中,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首先,从横向上看,翻译中的隐显现象存在于英汉之中;从纵向上看,无论是整个句子还是一个单词,隐显现象都存在英汉翻译过程中的。那么假设就成立,英汉语言互反现象用翻译中的隐显化来解释具有可行性。

  在显隐化的研究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原文与译文在形式上往往是不对称的。如果用显化为例子:显化(explicitness),又称外显化、明晰化、明示等,目的是让翻译后的目标文本变成清晰明了的意思阐述源文本的信息内容,是翻译者在译的过程中增加解释性语言来增强译本的易解性。虽然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隐显化和传统翻译过程中的增词和减词有相同的地方,可是事实上二者在质上是不同的。例如在例2)中“Don't make such a noise. 不要这么吵!”,我们先从表层形式上翻译,用增词和减词的翻译方法在意思表达上似乎不是很畅通,究其原因,是互反现象存在的结果。

  那么,英汉翻译过程中的隐显化的不规律性可以理解为各自语言在量上的不对称。翻译的实质在于语义层面上的转换,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原文的意思。其实英汉语言间的互反现象不是偶然存在的,它恰好说明了我们在由英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语义是真正核心的原则,从而也告诉我们隐义显译或显义隐译的翻译是由显隐化衍生而来的,这种翻译方法比传统翻译方法更重视与原文作者想表达的本意。

  2.3 产生互反现象的原因

  如果从英语翻译成汉语的过程中隐显化现象和互反现象同时存在的话,我们可以把符号和语义作为参照点,用语义具有隐显化来解释互反现象存在的科学性,可是又是什么原因产生了互反想象呢,有如下两个原因:

  英汉两个语言本身的原因,英语和汉语两个语言属于不同的语言体系,语言体系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因此二者存在差异,那么我们便产生了对英汉翻译中语义隐显现象和互反现象的研究。

  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不同社会文化的原因,我们通过翻译不同的语言来传达不同的文化理念,通常会显著的在文学作品中体现,那么英汉语言的互反现象也不可避免的受两种语言存在的不同社会文化的原因的影响。

  3 结语

  本文从英汉语言中的互反现象出发,介绍了关于互反现象的研究,把英汉翻译过程中体现的隐显化作为理论依据,结合具体情况,证实了语义的隐化和显化和互反现象相辅相成。对互反现象的语义隐显研究中,发现无论是显义上的隐译或隐义上的显译都可以看做是一种新颖独到的翻译新理念,具有其独特而强大的优点。翻译过程中的隐显化如果能同时结合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一定会有很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希望能在隐显化理论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曾丹,2007,反义复合词形成演变的认知研究 [D]。 浙江大学。

  王建国,2008,从关联理论看翻译中的隐化和显化[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汪立荣,2006,隐义显译与显义隐译及其认知解释[J]。《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

  《语言科学》期刊于2002年11月创刊,是一本双月刊。主要刊登语言科学研究领域内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专论,以及基于共时或历时的具体语言事实且有理论深度或独创性见解和在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领域中有突破性进展的专题研究成果。被清华同方中国学术光盘电子杂志社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收录。读者对象为国内外从事语言科学的教学研究人员、研究生、大学生,以及其他从事与语言科学相关的应用或交叉学科的研究人员。

搜狗截图15年12月22日1455_25.png

文章标题:教师评职称发表论文英汉语言互反现象中语义的隐与显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29295.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