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和谐自主”的新型课堂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日期:2010-07-15 16:24 热度:

  关键词:和谐自主课堂

  内容摘要:“和谐自主”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二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构建“和谐自主”的课堂,激趣是先导,情境做铺垫,激励为手段,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实现课堂教学质的飞跃。

  正文

  新课标要求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以和谐为前提。自主是新型课堂的核心,和谐是自主的前提和根本保证,缺乏和谐的课堂,自主要么成为空中楼阁,要么沦为形式上的自由主义,而真正的自主又能促进和谐的生成,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如何构建“和谐自主”的新型课堂呢?

  一、情趣为先导,创设和谐气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探求新知的动力,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好的老师上课总是先从激趣开始,注重精心设计导语。导语分课前导语、课中导语、课后导语。课前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和前奏,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设计导语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入手,抓住关键和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用巧妙的语言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唤起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信心。巧妙的导语设计,促进了和谐的生成,是一节课循序渐进不断推向深入的源头活水,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手段,情趣先导的过程,也是促进和谐自主的过程。

  二、情境为铺垫,营造和谐氛围。

  所谓教学情境的创造,是把学生引入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使他们由衷地产生情感和想象,从而自然地获取知识和能力。好的教学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从而促进和谐的生成与发展。

  一是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首先要求教师要真情投入,而后才能感染学生。才会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正如黑格尔所说“我所心灵生发的,仍继续在心灵土壤中长着的,受过心灵洗礼的东西……,才是艺术品。”教师要做到“胸中有造化”才能“吐露真心”,因为“胸中有造化”才可以让一节课一开始就“饶有兴趣”,“吐露真心”才能做到“诱之以情”,教者“情动”,才能让听者“心动”,只有教者用真情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二者才能达到心灵上的共鸣,教师与学生情感和心灵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情感无疑是课堂良好收效的催化剂,群情响振,才可融会贯通,而后自可思路开阔,情思泉涌,每个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自由状态诸如灵感、胸襟、冲动、沉醉、顿悟等等便会自然产生,一泻千里。

  二是优化和谐的课堂环境。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进入全新的境界。通过图文、动画、色彩及音响等形式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感觉。更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唤起学习兴趣。

  三是不断优化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我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急需通过解决的心理状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不但是探究学习的开端,也是教学的主线,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问题存在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而更重要的是“会学”。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质疑解疑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过程与方法的核心。首先,要学会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根据教材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水平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可以进行创造活动的问题。问题设计应“难易适度”,讲究层次和梯度,处理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从而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探究的兴趣和思维的潜能。其次,给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机会。教学过程中要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有发问的时间和机会,尽可能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相互讨论。教学实践表明,生生互动要比师生互动容易使学生产生疑问。问题情境的设置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使教师和学生思维同步,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三、激励为手段,推动和谐发展。

  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师生关系融洽,感情交流畅通,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在认知和情意两个领域的有机结合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把自己看作学生的朋友,学习上的导师,起引导、诱导、辅导作用;看作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从感情上亲近学生;从言语上鼓励学生;从行动上帮助学生,把学生的失败看作是成功的起点,鼓励他们继续学习,继续探索。要求教师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做到“一鼓励二提倡三允许”(“一鼓励”,鼓励学生异想天开,“二提倡”,提倡质疑,提倡争辩,“三允许”指允许有错,允许补充,允许保留自己的看法)。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才能卸下思想包袱,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动手操作,激起浓厚兴趣,点燃创新的火花。激励手段是一节课和谐自主发生发展、不断深入、推向高潮的催化剂。

  四、坚持以人为本,实现质的飞跃。

 

  “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这不仅是新课程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更是时代的要求。构建“和谐自主”的新型课堂必须以此为核心要素和最终的落脚点。它以充分开发个体潜能为己任,以培养丰富的知识、健全的人格为目的,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自主创新。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承认个体差异,注重因势利导、突出因材施教。同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其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美国著名教育专家切瑞•富勒认为,“每个孩子的大脑和他的指纹一样独特”,“没有两个孩子是完全一致地思考问题,处理信息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坚决废除“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在施教过程中,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具有知识水平等等诸多情况,认真发现和判断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然后因材施教。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教师应当学会: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教学,实现有差异的发展。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自主”的新型课堂才会发生质的飞跃。

文章标题:如何构建“和谐自主”的新型课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jiaoyuxue/28.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