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发表优秀论文范文及期刊推荐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5-06-03 15:01 热度:

  高校是塑造人才的地方,在中小学我们学到的大部分是基础知识,但是在大学,每个学生接受的不仅仅是专业技术知识教育,还有对人格和思想政治的教育。我国主张每个学生都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大学生的校园文化也是非常丰富的。本文就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主要论述的是价值观“最大公约数”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全过程的现实路径。

   摘 要: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文化高地,在校园文化实践中应坚持制度、物质、精神、行为“四位一体”的渗透方式,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体系,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提升第二课堂活动层次等现实路径将凝聚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全过程。

  关键词:高等教育论文范文,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现实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13亿多中国人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对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高校作为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应承担起文化育人的责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表达的是国家的意志,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理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表达的是社会秩序,是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价值诉求和期待;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表达的是社会成员的道德自律,是社会成员的基本道德规范。这三个层面相辅相成、密切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校园文化,是高校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以师生的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第106-108页)其基本内容包含以下四个层面:一是制度文化,包括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运行规则,是校园文化的行动指南;二是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美化绿化等,是校园文化的基础;三是精神文化,包括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学校形象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四是行为文化,包括学校教职员工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体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共同构成校园文化这一有机整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决定着先进文化发展的基本形式,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内容与精髓所在;校园文化作为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与大学精神的在高校的缩影与特写,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统一中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一方面,校园文化是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校园文化共同存在于校园这个大环境中,作为独立于价值观主体与客体之外的第三方平台,校园文化使得主客体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多方面互动:校园文化紧跟社会主流文化,必然推动着主体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等的变化;通过无形的感染力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领悟主流价值观的思想内涵;校园文化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规则主体设立了行为的参照系,对其行为具有强大的制约力。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校园文化价值生成具有主导和促进作用,保证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当前国际社会各种思想相互激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受教育者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与主导文化认同,保证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大学生作为时展的重要力量和活跃人群,在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之后,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校园文化的发展不断注入文明和谐的新内涵。

  二、在高校校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文化是价值观的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这一辩证关系,决定了高校必然承担起文化传承与价值观培育这一光荣使命。大学生容易接受前瞻性的价值观念,在学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逐步将正确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向“文化校园”的转变,带动全体社会成员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首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明道修身的内在要求。

  习总书记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主动把反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作为其实践的行为准则与是非评判标准,坚决抵制西方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价值观的冲击与腐蚀,在掌握扎实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个人德行不断臻于完善境界。

  其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校园文化”向“文化校园”转变的重要保证。

  “文化校园是通过校园文化不断内化为师生行为素质的动态生成过程所形成的充满活力、创造力和人文精神的教育环境。”[]从文化的精神层面来看,校园文化属于文化校园的初级阶段,需要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实现向文化校园的转变。高校应立足校园文化的肥沃土壤,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将核心理念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信念与自觉的行动,并在长期的积淀中逐渐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为“校园文化”向“文化校园”转变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与文化生态。

  最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全民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求。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第4-8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第4-8页)应牢牢把握高校这一弘扬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引领大学生树立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通过辐射作用带动全体社会成员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不断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及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全过程的现实路径

  在高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重视物质层面的硬件建设,也要充分发挥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软件功能。紧紧把握校园文化的内在结构,立足其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次,引导大学生在直接的教学指导与潜移默化的环境熏陶下,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与践行者。

  (一)制度文化:完善教育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行动指南。高校应制定各类规章制度、构建组织机构及其运行规则,以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常态化发展。一是建立健全校纪校规、教学与管理制度,将教育成效作为各类评估、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二是构建组织架构,完善领导机制及工作机制,不断总结出无须强制就能自觉传承的工作方法。三是推进课程体制机制创新,重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特殊性。对待传统的文、史、哲专业学科,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性课程,对社会科学类在读硕士、博士等高层次学术力量进行重点培养,为其开展学术研究提供平台及经费保障;对待理工科学生,应以“两课”为重要阵地,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等课程,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与理论根基、形成过程与发展方向,及其对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规范与要求;发挥其他课程潜在的教育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与情感态度,使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先进文化与主流价值观。

  (二)物质文化: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创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良好环境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高校应努力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帮助大学生作出正确的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一是加强校园景观布置和环境氛围营造。发挥校园生态环境润物无声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在校园整体布局、建筑风格、景观设计等各个环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素与理念,使学生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人文气息和精神养分。二是加强校园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校园人文内涵标志的设置与命名,在各教学楼制作校训、学风、教风、学院精神告示牌;在宣传栏开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等为内容的专栏,展示大学生的书画作品、诗歌散文、感言体会等;在教室和其他功能区张贴伟大人物与著名学者的画像和座右铭,悬挂以“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为主题的标语,激励大学生自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精神文化:立足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涵发展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大学精神的价值导向,使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支柱。一是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积淀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理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高校应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引导大学生在从经典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中汲取智慧,并不断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二是搭建网络宣传平台。高校应设立“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网站,打造健康向上的信息舆论平台,定期发布符合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及价值观念的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典型案例等。同时,高校还可开设校园论坛、官方微博、人人网公共主页,建立飞信群、QQ群、微信群等新型网络交互平台,通过交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三是发挥榜样力量的示范作用。高校应充分挖掘师生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事迹,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让自强不息、诚实守信、恪守良知、乐于奉献的精神种子在校园肥沃的土壤上生根、开花、结果。

  (四)行为文化:提升第二课堂活动层次,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途径

  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动态体现。高校应积极开发和创新第二课堂和实践活动,把基本的道德规范与价值观要求落到实处。一是搭建社团活动平台,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长期化。高校应号召理论类社团开展学术报告、文化沙龙、诵读经典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把握;组织娱乐类社团举办重温红色经典、戏剧演出、书画创作等民族特色文艺活动,利用时尚、情感与艺术元素使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二是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经常化。高校应主动争取政府部门与教育机构的专业指导,联合建设教育基地、实训基地、体验基地,结合大学生“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在实地走访与调查的过程中领悟价值观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三是搭建科学研究平台,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持续化。高校应认真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和创新性课题申报工作,使大学生在了解社会动态、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在文化层面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从而直接或间接地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发展进程。

  高等教育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文教资料》杂志是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省级教育教学类学术刊物,杂志创刊于1972年9月。是全国知名的老牌刊物,素有“北有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南有南京师范大学《文教资料》”之声誉。《文教资料》主要发表具有创新思想、较高学术价值的教育教学论文,重点刊发各类学校的办学经验、名校长名师风采等优秀文章。尤为各高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研究生论文发表提供优质的服务。

文章标题:高等教育论文发表优秀论文范文及期刊推荐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gaodeng/26996.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