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论文范文论如何对中学生生物教学的改革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4-04-11 09:34 热度:

  论文摘要:受分值和教学条件的限制,目前不少中学生物课还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不妨开放思想,改革教学模式,在开放性、实践性、生动性三个方面下工夫。这样做既能丰富了课堂教学,也能提高学生成绩,同时也是对新课程改革的最好阐释。本文选自《高中生学习•师者》《高中生学习•师者》杂志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主管,湖北教育报刊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教育类正规省级G4期刊。该刊由我省省级示范高中合作创办,由高考研究专家、高级(特级)教师组成豪华作者阵容,刊物内容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用性和权威性。主要有高考考点专练、重难点解析、学习方法指导、解题思路点拨、阅读写作训练、重要题例分析与解答、高考及学生答题详解等。刊物按高一、高二文科、高二理科、高三文科、高三理科编辑出版,有针对性地指导高中生新课程学习和高考备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新教学理念,开放性,实践性,生动性,高中生学习•师者

  近几年我国教育界又掀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课改观认为:课程是民主的、开放的、科学的,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内容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旧课程框架内是很难在教学上有根本突破的,课程与教学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一切教学改革都必须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新教学观强调: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认识和发展规律,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解放教师,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进行创新教学,不唯教材是教,灵活使用教材因材施教。

  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如果我们还延续传统教学方法来讲授“新课改”教材,那显然是与编写这套教材的专家学者的初衷背道而驰的。根据新课程改革传达的精神,联系中学生物教学的实际,笔者认为,生物教学可以在开放性、实践性、生动性三个方面下工夫。这样做,既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又符合中学生物教学的实际。

  一、开放性

  在传统生物教学模式中,教材是预定的,既成的,课堂是封闭的,固定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照本宣科,讲什么课?怎么讲,教学参考书上都有,教师不用多费心思。学生需要做的也很简单,就是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在“新课改”中,课程可以是民主的、开放的、生成的;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内容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改”给教师预留了很大的创作空间,教师可以不必拘泥于书本和教材,在大纲精神的指导下,根据实际需要,突破常规,自主传授科学知识。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与专题知识讲座结合起来,结合环保日,开展科普专题讲座;一些较重要的环保节日如:植树节(3月1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地球日(4月22日)、爱鸟周(4月22——26日)可以被利用起来做专题,以主题日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还可以利用这些节假日,带领学生做与之相关的公益活动。如结合3月12日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并对校园植物挂牌,这样既能实现学生参与环保的愿望,也能在活动中深化他们的环保意识。同样,可以让学生收集有关报刊杂志和电视台上的环保知识,再加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利用特殊的日子,进行特殊的教育。比如,在“6月5日”环境日那天,把平时积累的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印成试卷,对学生进行测试、评分,根据成绩评出一、二、三等奖。开展这种活动既可增长学生的环保知识,又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

  教师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根据现实生活的变化,随时变更教学内容,例如,北方三、四月份常常会出现沙尘暴天气,教师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引导学生探索沙尘暴的起因,进而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以及森林对水土的保护作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当地全年的降雨进行总结,根据春夏秋冬降雨的不同形式以及所在县市所处的自然条件,对当地全年的降水进行分析,并进而引导学生探索对流雨和锋面雨的成因。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收看空气质量日报,记录数据,从中了本地区在各个季节的空气质量情况,并与周边城市作比较,分析城市空气质量较好的原因,适时向学生传授大气污染的形成及其危害。

  二、实践性

  生物课不同于其他课的形式之一是它的实验性,实验课是生物课不可缺少的实践课,具有直观性。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实验课一般都是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参与动手的实验即使有,也很少。条件差的学校,实验课甚至常年不开。学生失去了参与的乐趣,自然,学习兴趣不大,这样,生物课的实践性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新教学观强调: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认识和发展规律,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如何上好生物实验课,是提高生物教学水平的关键。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程中获得感知,在感知的基础上获得理性的知识,在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能力,重新建构生物知体系和认知体系,学会学习生物课。比如:在讲授“生活在水中的动物”一节时,教师准备好各种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索鱼的鳃、鳞片、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有的学生将鱼的鳍捆绑,有的是将鱼鳍煎掉,有的是做一个鱼的模型来实践。通过不同学生的探索实践,经过讨论总结,学生很容易理解鱼鳃和不同鱼鳍的作用了。再比如:在讲授生态系统时,让学生扮演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准确地寻找自己的捕食对象,并与它发生联系。角色扮演后再分析讨论一些问题,最后学生很容易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自己动手做,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印象深刻,比起传统实验中老师的单纯示范,学生也易于理解,而且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老师爱教,学生爱学。

  三、生动性

  新教学观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解放教师,鼓励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进行创新教学,不唯教材是教,灵活使用教材,因材施教。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教师可以不惟书本所囿,不被教室所拘,尽可能地把生物课上的生动、有趣。我市自然条件优越,动植物种类繁多,为生物教学的生动、有趣,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教师可以把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与教材灵活结合在一起,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在现有的条件下,把生物课上的生动有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以突破教室的限制,把课堂引到田野、山林、河边、湖畔,不但让学生动手参与,还能身临其境,感受生物教学与自然交融的乐趣。比如,讲解植物的时候,与其坐在课堂里夸夸其谈,不如带领学生走进原野,走进森林,现场讲解植物的根、茎、叶以及它们和太阳之间的光合作用。讲到鱼类的时候,与其坐在课堂里照本宣科,不如抽空带着学生到河边亲自捕捉,当场讲解其特性,现场解剖。再有,在讲解蚯蚓的习性、特点、作用的时候,可以直接把学生引到田头,仔细观察、现场挖掘,与之相比,课堂教学无疑显得空洞、乏味。再比如:在讲述“动物的社会行为”一节中的“信息交流”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问题,如“当侦察蚁发现某处有食品时,是如何回到自己的巢穴的?”“侦察蚁回到自己的巢穴后又是怎样告诉同胞这一信息的?”学生听后,兴趣盎然,纷纷发言。教师再着重讲述探究这些问题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自己在课余时间进行探究。教师课堂再进行总结。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们以往对生物教学的评价体系显然已经过时。我们必须建立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评价体系。既然新教改为我们提供了创新的空间,优越的山川地理环境为教学生动性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作为中学生物教师,我们应该把传达“新课改”精神的开放性、实践性、生动性落实到生物教学的具体过程中,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不断充实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在提高自己生物教学能力的基础上,努力提升本地区生物教学整体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小江:城市化与城市生态的哲学关怀.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5,(3):45-50.

  [2]张庆:从生态系统看人地关系.理论导刊[J],1999,(7).

  [3]吴畏:对“生态学哲学”概念的初步界定自然辩证法研究[J].1997.3

  [4]包庆德,刘桂英.开启生态时代:从生态学到生态哲学[J].呼和浩特: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2.

  [5]马保蓉:中学生物教育应如何开展环境教育.甘肃教育[J].2006.10

  [6]李宗谊:中学生物新课改教学实践探讨.贵州教育[J].2006.10

  [7]刘波:谈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中学生物学[J].2006.(1)

  [8]喻琳:探究性学习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教师教育与管理[J].2006.2

  [9]陈淑玲:中学生物教学实施自主学习初探.http//www.zhichenglw.com

  [10]彭万仁:中学生物新课程教学中研究性实验教学初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

文章标题:高等教育论文范文论如何对中学生生物教学的改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gaodeng/20433.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