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网投稿从高校着手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所属栏目:成人教育论文 发布日期:2015-05-23 15:31 热度:

   摘 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物质资源丰富的当代社会,人们在追求物质需求的同时往往忽略了道德需要,从而引发出了各种社会问题。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储备人才,将来国家建设的中流砥柱,理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本文从高校入手,着重强调了高校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践路径。

  关键词:期刊论文网,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一、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内涵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对社会责任感的一个主体的限定。即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就是大学生主体对自己所在的特定的社会中的一切人和事物自觉的、主动的施以积极的、有益的、具有助力作用的行为的主观调控意识。简单的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就是支配与调控大学生责任行为的主观意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感,二是大学生对除自身以外的其他一切社会群体的责任感。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感主要是指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负责,保持个人的独立人格,重视个人的名誉等。主要表现为: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有正确的人生目标,有准确的个人定位,有强烈的自尊心等方面。大学生对除自身以外的其他一切社会群体的责任感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与大学生个人利益直接相关的社会其他群体的责任感。主要指大学生对家庭,对集体的责任感。如,孝敬父母、赡养老人、手足互助、维护集体利益、为集体荣誉争光等。二是对与大学生个人利益间接相关的社会其他群体的责任感。如,献爱心、捐款、希望工程、公益活动等。三是对整个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主要是指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弘扬社会的真善美、坚持公平正义、遵纪守法、主动维护社会公共道德等方面。

  二、改革高校教育着力点,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第一线。当今大学生生活、学习都在大学校园里面。他们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和同学,还有校园的一草一木。学校的每一项举动对他们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要充分利用大学校园的有利条件,发挥高校教育的主导作用。通过改革高校教育的着力点,切实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效性。

  (一)提高大学生对公益行业的职业选择率

  根据2010年9月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的《中国大学生公益调查报告》中发现,大学生对公益行业的认同度高,但是职业选择率低。报告显示,12.4%的大学生明确表示将公益作为职业发展方向,29.3%的大学生不愿意将公益作为自己职业的发展方向,58.3%的大学生还不确定或者不清楚是否以公益为发展方向。可见,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对于公益事业也可以作为未来职业来选择的概念还很模糊不清。所以高校要加深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深度,在大学校园里面开展公益创业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大学生对公益行业的职业选择率。如,清华大学与北极光创投携手举办的“北极光-清华”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赛。该赛事要求参赛者在一定的项目经费支持下,经过社会需求调研,设计完成一项社会公益创业项目,并要求切实形成具体的兼具公益价值和创业价值的项目成果。在2010年和2011年举办的前两届赛事中,前后共有全国二十余所高校参与,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四十多位来自学术界、企业界、公益慈善机构和媒体机构的相关人士担任了比赛评委,近二十家国内知名媒体对大赛进行了报道。通过诸如此类的公益创业实践体验,不但涌现出来众多的优秀的大学生创业者,同时也不断深化了大学生对公益事业的认识深度,提高了大学生公益行业的职业选择率,更加扩大了公益事业的影响力,同时,公益创业的理念也迅速传播开来。

  (二)丰富社会责任感教育内容

  第一,将中国传统责任思想融入到现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教学中,是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路径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化,其中孕育着深厚的责任思想,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就是典型的代表。“见利思义”、“义以生利”、“义以为上”等观点,分别揭示了责任思想的不同境界,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提供了借鉴。

  第二,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当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饮水不忘挖井人。”“一粥一饭,当思之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只有心存感激的生活,才能负责任的对待每个人,每件事。相信很多大学生都是懂得感恩的,当受到别人的帮助,诸如借笔记、帮忙打水、打饭这样的小事时,他们都会心存感激,并且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样的给予他人帮助。高校的感恩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感恩”的习惯,引导大学生不仅要对他人感恩,更要对自己的父母,亲人感恩。当他们将“感恩”当做一种习惯时,他们会看到社会上更多的光辉点,从被帮助者转化为给予帮助者,并且在这个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其乐无穷,从而形成一种团结互助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校园文化的构建

  第一,加强校园文化网络的构建。

  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极高,在调查问卷中也有显示,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人的业余时间都用在网络上。所有要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首先要占领网络教育阵地。

  (1)利用QQ、人人网、微博上面建立“爱心火炬手传递”专题。他们基本每天都要登陆QQ,在人人网和微博上发布自己的状态以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可见QQ、人人网、微博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影响巨大。所以,高校应占领这些网络阵地,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使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之中接受社会责任感教育。

  (2)在现有的网站上设立社会责任感教育专栏,宣传好人好事。高校应在自己的官方网站上开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专栏,区别于QQ、人人网和微博之处则是高校官方网站上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专栏应主要报道本校师生的好人好事、见义勇为事迹,因为有很多好人好事、见义勇为是发生在校园里面的,可是这些事迹仅仅只有少数和当事人熟悉的老师、同学知道,其他在同一个校园的老师和同学并不知道,这样通过高校的官方网站加以宣传报道,让所有师生都能感受到感动就在自己身边,从此更加的懂得热爱生活,关爱生命。

  第二,加强校园社团的构建。

  大学生社团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大学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大学生社团形式多种多样,如学术问题、社会问题的讨论研究会,文学艺术、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组成的活动小组,有文艺社、棋艺社、摄影社、美工社、歌咏队、话剧团、篮球队、足球队等等。大学生社团的活动宗旨是在不影响学习和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在校团委管理由学生自行组织下举办一些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艺,增进友谊,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活动。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多多建立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相关社团,并积极支持其社团活动,从而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文化领域,充分利用大学生的业余时间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高校可以建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协会,通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协会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责任感讲座,研讨会。同时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夏令营,组织大学生在夏令营期间与兄弟院校的大学生们进行交流学习,参观一些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让大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接受社会责任感教育。

  第三,加强校园宣传系统的构建。

  好的商品需要广告来宣传,同样好人好事也需要媒体来宣传。大学生每天都生活在校园里,利用好校园内部的宣传资源,可以使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校报、校广播站和校园内部宣传栏开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专栏。

  (2)定期举办校园讲座,报告会等。

  (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教育。这里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单单只是针对“两课”教师来说的,而是针对于所有高校教师来讲的。每一位教师都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相比之下,育人则是教师最为重要的任务。教师要承担起育人这个神圣的职责,就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各个方面都起到表率的作用。教师这一角色的特点又决定了教师必须要比一般人具有更高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要以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担负起传承文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责任与义务。所以,高校在招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时候,是否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不可或缺的一项考察准则。

  其次,要加强高校辅导员的社会责任感教育。高校的教学模式决定了任课教师每天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仅限于课堂,课后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少,教师自然而然的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了解的还不够深厚,这样,就需要建立第二课堂的教学体系。第二课堂的教学体系其主角就是工作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他们每天与学生接触的最为频繁,从学习、生活到日常的思想情况,很多同学愿意与自己的辅导员谈心,他们愿意把自己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烦恼跟自己的辅导员倾诉。如果通过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都说“谁家的孩子像谁”转译过来就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些上了年纪的高校辅导员说,感觉自己带的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在性格脾性上多少都有些与自己相似的地方。所以,对高校辅导员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尤为重要,高校应多开设一些关于辅导员社会责任感的培训并且在辅导员的素质拓展训练中加入有关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专项训练,通过这些手段增强高校辅导员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当代大学生,使其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五)建立相应的高校辅助制度

  前文所说的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根结底都需要一个大的培养皿,那就是高校的支持与重视。高校需要从财力和人力等多方面的给予支持,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第一,设立专项基金。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每一项活动的背后都需要经济的支持。高校应该设立“大学生爱心”专项资金用于资助需要帮助的人以及学校或者是大学生自行组织的公益活动。专项资金的形式不一定要拘泥于高校拨款,也可以采用学校教职工以及在校大学生的自愿捐款。这样,有了资金的支持,关于大学生献爱心的活动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会有所提高。

  第二,设立专属的管理机构。

  不管是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专项基金还是学生社团组织,都需要高校教师以及高校管理机构的监管。要保障专项基金的合理使用,学生社团活动的有序进行,就离不开高校教师和管理机构的监管。由于高校教师和管理机构的介入会使学生活动更加的正规化、合理化,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活动的宣传力和影响力。

  第三,设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学分。

  大学里每一门课程都有一定的学分。只有通过这门课的考试,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只有学分积累到专业要求后才能毕业。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作为一项实践学分,通过设立学分这一举措,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使当代欠缺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通过相对强制的手段来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当中去,从而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扩大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范围,做到每一名大学生都参与过公益活动,都能够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李伟阳、肖红军.ISO26000的逻辑: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深层解读[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5]塞缪尔•斯迈尔斯.责任[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6]Jennifer Bartlett. The Handbook of Communication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M]. Wiley-Blackwell, 2011

  作者简介:路 璐,女,1986年,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文章标题:期刊论文网投稿从高校着手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ofabiao.com/fblw/jiaoyu/chengren/26881.html

相关问题解答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的海量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广大读者免费阅读使用!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