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研究最新期刊目录
低碳和创新型城市双试点协同赋能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来自中国282个城市的准自然实验证据————作者:张杰;李效顺;陈姜全;周子羽;耿艺伟;张轲;
摘要: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精准评估二者对碳排放效率的协同效应,对于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6—2021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双重差分和空间杜宾等模型实证检验了双试点政策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效果及其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双试点政策的协同赋能可以显著促进碳排放...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资本跨区域流动——来自上市企业异地子公司的经验证据————作者:罗奇;
摘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数字红利”对中国跨地区发展战略实施和市场整合具有重要意义。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采用2008—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样本和交叠双重差分方法,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宽带中国”战略引致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推动当地上市企业设立异地子公司,进而促进企业资本跨区域流动,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数字基础设施...
客户数字化转型能促进上游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吗?——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研究————作者:邢天才;陈玉杭;
摘要:客户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对其自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通过供应链的传导机制,对上游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客户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是否能够激发上游企业进行数字技术创新呢?基于供应链这一独特研究视角,深入探讨2010—2022年间,中国沪深A股市场上客户数字化转型对上游企业数字技术创新产生的重要影响。研究发现,客户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高上游企业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机制检验表明,客户数字化转型...
投稿须知
摘要:<正>一、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度,凡投到本刊的稿件,正文不要显示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籍贯、职称或职务、学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等表明作者身份的内容,上述内容请在正文之外单独提交。反映作者身份的上述内容,请作者务必书写清楚、准确,本刊将据此建立作者档案。二、来稿请务必写出中文摘要(350字以上)和关键词(5~8个),并将文章题目和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和关键词译成英...
技能偏向技术变革与劳动收入份额——基于断点回归的实证检验————作者:马昌群;
摘要:采用断点回归设计方法,利用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两个方面考察技能偏向技术变革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短期条件下技能偏向技术变革显著抑制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尤其当企业面临低市场竞争水平和高劳动力供给水平时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技能偏向技术变革所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企业技能结构优化是短期内降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途径。拓展分析显示,在长期...
“污染光环”与“污染天堂”之间: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作者:魏作磊;肖元龙;
摘要:基于NDDF-MML生产率框架测度了中国1998—2022年制造业分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服务业开放与制造业绿色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呈现“倒U型”,服务业开放度总体上尚处在“倒U型”曲线拐点值的左侧,即扩大服务业开放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该结论经过稳健性、内生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从影响机制来看,服务业开放对下游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绿色技术效应实...
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何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增量提质”?——基于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作者:虞涛;王兰芳;
摘要:数据交易平台建设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数据要素的流通与交易赋能微观企业高质量创新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从政府、企业、投资者等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出发,选取2010—2022年中国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检验数据交易平台建设对企业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数据交易平台建设能够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增量提质”,这一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与动态...
“一枝独秀”抑或“花开并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作者:肖义;孔庆申;李茹;黄寰;
摘要: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为有效提升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质量、有序推进城市协调联动发展进程的有力抓手与重要载体,对于突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相互制约的现实桎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个城市群20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减污降碳协同水平,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识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对城市群减污降碳协同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显著降低污染排放和碳排放,提升二者协同水平;...
绿色金融政策的污染减排供应链传导效应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准自然实验————作者:郝大鹏;李炳辰;王小禹;
摘要:绿色金融改革是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其中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正逐步成为促进绿色发展的新动能。使用中国2007—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以其上游供应商所在城市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上游企业处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对下游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游企业所在城市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可以通过供应链传导效应促使下游企业污染排放...
空气污染与创新人才集聚:效应识别与机制检验————作者:鲍鹏程;黄林秀;
摘要:空气污染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城市创新人才集聚在目前文献中缺乏可靠的实证证据。基于2011—2022年中国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多种计量方法对空气污染与创新人才集聚的关系进行评估。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对创新人才集聚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一结论在排除多种可能的干扰因素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表明,空气污染对创新人才集聚的抑制效应会因城市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科教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异质性特征,该抑制...
生产性服务业用地出让规模与城市创新水平研究:机制与证据————作者:赵佩佩;江曼琦;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但过去土地财政模式的驱动导致商服用地供给不足,这极大阻碍了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在有限的产业用地资源上,通过优化用地类型来发挥空间要素的产业支撑作用是重要发展议题。基于中国城市层面数据,探讨生产性服务业用地出让规模影响城市创新水平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在直接机制和制造业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创业激励三项间接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用...
产业政策、空间偏向特征与企业技术创新——基于分位数和MO-OLS方法的时空异质性分析————作者:吕品;张东晖;蒋墨冰;杨君;
摘要:借助中国上市公司和地级市匹配数据,分析中国产业政策的空间特征及其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时空异质性。通过构建产业政策评分指数发现,中国产业政策存在欠发达区域偏向型特征,特别是偏向于中西部城市和低密度城市。基于分位数和MO-OLS方法的回归结果表明,中国产业政策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且存在四个方面的异质性:一是企业能力异质性。企业创新能力越强,产业政策效果越明显。二是时间异质性。产业政策转型和政企互动...
合作致远:政策协同如何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产学研政策与上市公司年报的文本分析————作者:王雅莉;蔡书凯;侯林岐;邱善运;
摘要:产学研政策是推动企业数字化合作转型的重要工具,但其实施效果深受政策主体配合、政策工具协作的影响。故而以政策协同为切入点,手动搜集2010—2022年省份层面的产学研政策文本与上市公司年报,借助文本分析法测度产学研政策协同程度与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在此基础上探索两者间的内在关联。研究结论表明:(1)产学研政策协同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驱动作用,主体协同和工具协同均能够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2)产学研政...
数据资产信息披露与企业战略选择————作者:陈晓珊;李晗菲;刘洪铎;
摘要: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资产作为经济主体数字化转型中的新兴资产类型,已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基于战略管理理论,以2010—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数据资产信息披露与企业战略选择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据资产信息披露水平较高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较高激进度的战略,且数据资产信息披露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抑制管理层短视和增强企业合作文化这三条路径发挥作用。进一步...
产业金融政策如何影响城市碳减排?——来自产融合作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作者:王智林;尚航标;
摘要:城市碳减排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题中之义,也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产业金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举措。然而,现有研究对如何通过产业金融政策促进城市碳减排仍缺乏直接和充分的考察。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系统分析了产融合作政策对城市碳减排的影响。研究发现:产融合作政策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强度并提高了碳排放效率,有助于城市碳...
数字金融能否提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来自中国地级市的新证据————作者:余正颖;孙小哲;王天然;李胜会;
摘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是实现城市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数字金融从供需两端为产业协同集聚提供了有力支持。基于2011—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深入探讨了数字金融对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于提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上。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地区看,在东中部地区、大中城市等经...
数据要素集聚能否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基于数字金融发展与数字人才集聚的双重视角————作者:郑威;罗润风;
摘要:产业链现代化对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战略意义,而数据要素的集聚和流通能够加速产业链的解构和重构,为实现产业链现代化提供要素支撑并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利用中国277个地级城市样本数据,基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数据要素集聚对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基准检验发现,数据要素集聚有利于促进产业链现代化,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内生性问题处理与系列稳健...
数字化转型、供应链联动与企业研发创新模式:研究还是发展————作者:高静;
摘要:将企业研发创新分为研究创新和发展创新,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两种研发创新模式的差异化影响,并从投资现值、投资回报与破坏性创造的角度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同时,将样本划分为供应商-企业以及客户-企业两组对应关系,从供应链上下游角度探讨供应链数字化联动对企业研发创新的联动效应和趋同效应。研究发现:(1)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推动企业的研发创新。由数字化转型的垄断利润实现的内部融资对研究创新的提升效应大于发展...
企业标准化建设如何赋能企业升级?————作者:杜雯秦;王建玲;刘泽惠;
摘要:标准化是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支撑和强大引擎,对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升级意义重大。立足中国标准化战略背景,运用从企查查网站上手工搜集的企业标准信息数据,系统探讨了标准化建设对企业升级的赋能作用及赋能机理。结果显示:在制度-技术-连通三重属性下,企业标准化建设能发挥反应剂、催化剂和黏合剂作用,推动企业升级;升级效应主要见诸内控质量较差、劳动或技术密集型以及多元化程度高的企业,且升级效果因标准层级异...
工业机器人对企业分工的影响研究————作者:孙红燕;沈明月;刘晴;
摘要:推动分工深化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应用极大改变了企业生产方式,重塑了全球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从微观企业视角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专业化分工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揭示,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外部交易成本和扩大市场范围促使企业专业化分工。异质性分析表明,...
产业经济研究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刚录用一篇,就是在最后一次外审退修时编辑部意见,返修比较慢,其他都不错。
2024-11-22 11:23 -
奔跑的辣椒酱
8.21投稿,9.13送外审,至今还是稿件正在审理中,uu们有同期投稿的方便问一下进度嘛
2024-10-16 12:09 -
带头大哥666
经历了5轮外审,从投稿到发表历时近1年。主要时间在外审阶段,外审通过后排期很快。没有审稿费等各种费用,会有200元稿费。期刊风格偏好计量,要有完整的计量步骤。
2024-10-07 11:56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这个期刊的一个惯用骚操作就是外审返修后可能会拒稿让转投他们学校的学报,并以稿费1000元为诱饵,至于拒稿的理由是什么人家也不会明说,总之慎投!
2024-09-01 17:24 -
Yangming_ak
本人为一名硕士研究生,2022年11月初投稿《产业经济研究》,导师一作,本人二作,初审不到一个月,外审经历三轮修改,第一轮修改意见较多,包括指标、实证方法、创新之处等多方面意见,第二、三轮意见主要是修改理论机制、缩减篇幅等文字方面的工作,2月下旬进入终审,3月编辑联系校对,目前已见刊。总体而言,《产业经济研究》的审稿专家特别认真,经过多轮修改,稿件质量有了大幅提升,编辑非常负责耐心,逐字逐句进行校对,对今后的写作非常受用!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多多中刊!
2024-07-21 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