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2025-05-01 15:05:43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北大核心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广东省广州市
复合影响因子:2.309
综合影响因子:1.975
邮发:46-185
官网:http://www.china-gisj.com/
主编:汪挺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Dis Colon Rectum 2025年2期摘要

摘要:局部复发直肠癌盆腔内脏切除术后的患者长期疼痛及疼痛管理:一项定性研

《中国胃癌保功能手术外科专家共识(2025版)》更新要点解读————作者:陆俊;刘凤林;

摘要: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逐年提高以及医患双方对术后生活质量关注度的显著提升, 胃保功能手术(FPG)应运而生。2021年5月, 《中国胃癌保功能手术外科专家共识(2021年版)》(以下称为《共识》)首次在国内系统性地阐释了FPG的定义、适应证及手术方式等核心内容, 有效地推动了FPG在国内的规范化开展。近年来, 功能可视化、淋巴结示踪、血管导航和人工...

双镜(腹腔镜和内镜)联合在胃功能保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作者:孙伟峰;梁品;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向精准化、个体化发展, 胃功能保护及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关注和重视。在保留功能胃切除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 腹腔镜与内镜联合应用技术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创新性的发展趋势。腹腔镜和内镜联合应用不仅可以弥补两者的局限性, 更能在精准定位、缩小胃的切除范围、保留胃的解剖结构及功能、保留胃壁连续性、精准淋巴结清扫和保留迷走神经等方面发挥其在胃功能保护手术中的价值。笔者对双镜联合手术...

Ⅳ期食管癌患者一线新辅助治疗后实施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作者:黄炎;杨弘;罗孔嘉;李宇红;王峰;习勉;李巧巧;傅剑华;

摘要:目的评价一线治疗后Ⅳ期食管癌患者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手术的选择标准如下:(1)初始诊断为cT4b或cM1的Ⅳ期食管癌患者, 已接受一线治疗;(2)治疗后仍有肿瘤残留, 经重新评估可能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3)重要器官功能正常, 可耐受手术治疗。根据上述标准, 收集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 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一线治疗后接受手术的63例Ⅳ期食管...

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圆形吻合的新探索:线性自动荷包制作器联合密封盖通道技术————作者:杜建军;赵立志;蒋浩海;刘俊杰;

摘要:目的探讨线性自动荷包制作器联合密封盖通道技术行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本技术采用镜下线性自动荷包制作器联合多功能密封盖通道技术。行腹腔镜下D2淋巴清扫加全胃切除术后, 将线性自动荷包制作器通过多功能密封盖自由进入腹腔, 放置于食管合适位置成功击发后, 完成食管荷包制作。荷包内置入钉砧头, 25 mm管状吻合器通过多功能密封盖进入腹腔, 镜下进行食管空肠端-侧圆形吻合重建。结...

成人环状胰腺继发胃溃疡并幽门梗阻1例————作者:王梦;覃吉超;高原;曾颖;

摘要:成人环状胰腺是一种先天性畸形, 是指环状胰腺部分或全部环绕十二指肠降段。部分患者无临床表现, 常因出现并发症后被临床确诊。本文报道一例环状胰腺继发胃溃疡并幽门梗阻的病例诊治过程, 旨在为今后相关病例的诊治提供依据和经验

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在胃癌新辅助治疗及转化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者:唐宇凡;周柏全;戴思孟;文兵兵;刘吉祥;李路遥;范瑞芳;

摘要:胃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为基础的免疫联合疗法为进展期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 随着免疫治疗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 免疫治疗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 本文就目前PD-1抑制剂在胃癌新辅助治疗及转化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国胃癌保功能手术外科专家共识(2025版)————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肿瘤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学会外科医师分会上消化道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胃病学分会;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

摘要:随着胃癌外科的发展, 在保证手术治疗效果的前提下, 尽可能保留残胃功能以减少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是患者的期望和医师的追求。功能保留胃切除术(FPG)理念的出现, 标志着胃癌外科的发展进入了更加个体化、精准化的时代。《中国胃癌保功能手术外科专家共识(2021版)》首次在国内系统性地对FPG进行了定义、适应证及手术方式等方面的阐释。近年来, 随着以功能可视化、淋巴结示踪、血管导航以及影像多组学...

胃癌保功能手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作者:邢继尧;苗儒林;陕飞;李子禹;

摘要:胃癌保功能手术是一种以改善术后功能为核心目标的治疗策略, 在确保肿瘤学安全性的前提下, 通过保留贲门、幽门和迷走神经等重要解剖结构以及消化、分泌、排空和抗反流等关键功能,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随着新辅助治疗模式的广泛应用和抗肿瘤药物疗效的不断提高, 保功能手术的应用前景和适应证范围也有望进一步拓展。本文从胃癌保功能手术的主要类型、新辅助治疗后的应用以及新技术探索等方面阐述其...

穴位电刺激联合皮肤交感反应评估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自主神经保留的临床研究————作者:丁清竹;高进;王会娜;程之逸;黄传江;刘贵远;赵小军;车星;尤小兰;

摘要:目的探索穴位电刺激联合皮肤交感反应能否评估胃癌根治手术胃周自主神经保留的成功与否。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2022年6月至2024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胃外科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2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9例患者行不保留胃周自主神经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全胃切除非保留神经组);112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 术中有34例保留胃周自主神经(保留神经组), ...

胃癌合并肝窦阻塞综合征1例————作者:高斌;刘贞君;宣兰兰;张京京;朱磊;张亚铭;

摘要: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又称肝小静脉闭塞病, 由各种原因引起肝窦、肝小静脉内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进而形成微血栓引起肝内淤血、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 严重可引起肝功能衰竭的一种肝脏血管性疾病[1]。本文分享1例胃癌同时合并HSOS成功行胃癌根治性手术病例的诊疗过程, 供同道参考

乳腺癌术后骨转移和肺转移治疗期间横结肠转移致梗阻1例————作者:武明;李文斌;宋炎阳;季刚;卫江鹏;

摘要:乳腺癌胃肠道转移较为罕见。本文报道一例乳腺癌术后骨转移、肺转移治疗期间横结肠转移致梗阻患者。患者左乳癌术后出现右乳癌伴多发转移。因肠梗阻入院, 开腹探查发现肝门部多发转移结节, 横结肠肝曲环周浸润生长一肿物, 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造口术, 病理证实为乳腺来源转移肿瘤。术后继续化疗和靶向治疗, 随访6个月病情稳定

胃癌保功能外科手术的研究进展————作者:段海涛;梁品;

摘要:胃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由于胃镜技术的开展普及与患者健康体检意识的提高, 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逐年增高, 而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 在高生存率的同时, 患者对术后生活质量的追求随之提高。胃癌的手术治疗方式经历了从传统根治性胃切除向保功能手术的转变历程。保留功能的胃切除手术, 应立足于胃的生理(运动、分泌)及其胃黏膜的组织学变化等肿瘤学理论基础之上。合理设计手术模式, 降低...

局部进展期胃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后的胃保功能手术————作者:王经杭;袁震;卫勃;

摘要:随着免疫治疗在局部进展期胃癌中的应用成为新热点, 免疫治疗也开始融合进新辅助治疗方案中。新辅助治疗后越来越高的肿瘤降期率和病理完全缓解率使得胃保功能手术成为可能。本文旨在探讨新辅助治疗后胃保功能手术的可行性, 从手术时机、淋巴结清扫、胃保功能手术方式以及观察等待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希望为新辅助治疗后行胃保功能手术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审慎推广胃癌保功能手术的新术式————作者:梁盼萍;陈小龙;杨昆;

摘要:在全球范围内, 胃癌诊疗负担较重。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 全球范围内早期胃癌的发现率逐渐上升。传统的全胃或远端胃切除术易引发患者术后营养不良和消化障碍等问题,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功能保留胃切除术(FPG)是一种在确保根治性切除肿瘤的同时, 尽可能减少胃切除范围、并保留胃解剖结构和关键功能的手术方法, 在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 展现出显著优势。本文阐述了FPG主要术式的适应证及...

重视胃保功能手术后的功能评价————作者:周颖彬;王桂华;

摘要:目前, 早期胃癌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经内镜下切除及手术切除。传统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常出现生活质量受损、体质量减轻及胃切除术后综合征(PGS)等问题。胃保功能手术(FPG)能够在保证早期胃癌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 选择合理的重建方式, 缩小手术范围, 尽可能保留胃的功能, 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 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胃保功能手术的术后功能评价标准, 临床上对于功能评价方式的选择往往具有倾向性, 不能有...

基于临床多变量构建胃肝样腺癌预后的诺曼图预测模型————作者:卢誉元;崔昊;曹博;徐其轩;高兢望;赵瑞阳;任慧广;袁震;杜家俊;孙嘉鸿;崔建新;卫勃;

摘要:目的分析胃肝样腺癌(HAS)预后的危险因素, 并构建预测HAS患者总体生存(OS)和无复发生存(RFS)的诺曼图临床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2月至2023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胃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证实为HAS的82例患者资料, 其中男64例, 女18例, 年龄30~80(60.3±9.4)岁。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 使用单因素Cox...

近端胃切除对比全胃切除治疗Siewert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安全性及预后的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作者:王博;杨瑞;乔鋆;张茂杰;杨垠浩;王杰;王楠;张晋杰;魏晓楠;崔鹏;魏伟;李勇爱;王宇;胡文庆;

摘要:目的对比Siewert Ⅱ型和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行近端胃切除术(PG)与全胃切除术(TG)的安全性、淋巴结清扫和转移情况以及预后。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2年11月期间, 在长治医学院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确诊为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排除术前接受新辅助治疗、胃部多发恶性病灶或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临床资料缺失以及失访的患者。共计308例患者纳入研究, 其中...

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的再思考:与腹腔镜手术的异同————作者:李沣员;刘宏达;何中原;宣哲;汪未知;王林俊;徐泽宽;徐皓;

摘要:达芬奇手术系统为外科医生提供了清晰度更高的三维图像视角, 提升了手术精确性, 在狭窄手术空间中优势尤为明显。与腹腔镜手术相比, 机器人手术的学习曲线较短, 可能是术者更优的选择。然而, 在使用机器人系统进行手术时, 容易受到腹腔镜经验的影响, 从而削弱机器人系统的优势。本文从腹腔镜手术的习惯出发, 结合笔者团队在机器人胃癌根治术方面积累的经验和最新文献, 对机器人胃癌根治术适应证、能量器械的使用、...

一期吻合联合T管造瘘在腹腔镜下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术中的初步探索————作者:罗立杰;王涛;叶歆睿;王献哲;张焯铉;张子敬;彭耀辉;陈妍;曾海平;唐海鹏;林建涛;邹卫强;王伟;

摘要:目的讨论一期吻合+T管造瘘术在腹腔镜下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由广东省中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10月至2024年3月成功实施腹腔镜下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一期吻合+T管造瘘术的14例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手术步骤如下:(1)明确安全切缘后, 全层完整切除十二指肠肿瘤, 标本袋取出标本送冰冻, 确定肿瘤性质及切...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带头大哥666

    总体来说初审很快,11.2投稿,11.7退稿,审稿费100元,本人投的是一篇关于胃肠道肿瘤治疗方面的综述,没带项目基金,退稿意见是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较多,建议另投他刊。

    2023-11-08 10:00
SCI服务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