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上油气最新期刊目录
中国海油近期勘探形势、启示与发展战略————作者:徐长贵;高阳东;张锦伟;张新涛;
摘要:地质理论和技术创新为油气勘探发现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指导。2024年,中国海油在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深层/超深层碎屑岩、火山岩潜山等复杂领域勘探理论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始创新,指导琼东南盆地超深水超浅层天然气、珠江口盆地深层原油、渤海浅层岩性原油、北部湾盆地花岗岩潜山原油、渤海深层火山岩潜山原油和天然气等领域获重大勘探进展。未来面对勘探领域日趋复杂、理论技术创新难度越来越大等诸多挑战,中国海油将始终...
海上低渗气藏储层分类及测井渗透率精细评价——以莺琼盆地DF13-A气田为例————作者:汤翟;吴勃翰;吴一雄;陈嵘;张顺超;申富豪;伍操为;
摘要: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低渗气藏作为接替常规油气的重要领域,成为目前石油行业勘探开发的热点。但低渗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常规单一的孔-渗交会图适用性差,测井渗透率评价精度低,导致储层甜点被低估,影响油气田开发方案部署。针对该问题,本研究开展储层分类研究及测井渗透率精细评价,用于提高储层渗透率的计算精度。本研究首先建立基于粒度特征参数的岩心分类标准以及基于测井曲线主成分的井上类别判识模型,实现储层类别的连续...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西洼烃源岩特征与勘探前景————作者:胡德胜;满晓;高铭恒;李文龙;余敏;
摘要: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西洼为小型边缘洼陷,因生烃潜力不确定性高,多年来勘探进展缓慢。综合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和已钻井资料,通过对乌石凹陷西洼构造演化、洼陷结构、沉积充填开展研究,分析了西洼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勘探潜力。结果表明:(1)边界断层六号断层分为NNE、NE、NWW、NW、近EW共5段,差异活动明显,流沙港组二段沉积期,NWW段活动性最强,其下降盘流二段沉积厚度最大,可以达到1 000 m;(2)西洼...
圆筒型FPSO运动响应特性与抑制方法————作者:李达;易丛;付升雷;白雪平;高巍;吕柏呈;
摘要:为论证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南海油田开发项目中的适应性,对其运动响应特性及抑制方法开展了研究。建立了波浪-圆筒型FPSO-系泊系统的时域耦合数值模型,系统分析了圆筒型FPSO的摇摆及垂荡运动特性。结果表明,与船型FPSO相比,圆筒型FPSO低频摇摆运动响应更加显著,占比接近50%;与船型FPSO摇摆运动由波频主导不同,圆筒型FPSO低频摇摆响应主要来自低频二阶差频波浪载荷。通过模型...
基于膜脱碳捕集技术的乐东15-1气田CCUS海上工程实践————作者:韩东;周振维;李德伟;于创业;王强;郑成明;张林;黄泽伟;戎深明;易建强;
摘要:受工程经济性、埋存可行性、碳捕集适用性等诸多因素影响,海上气田膜脱碳与CO2封存技术仍处于可行性研发阶段。基于南海乐东15-1高碳气田CCUS工程项目,首次利用膜脱碳技术实现CO2在海上平台就地捕集及回注地层埋存的工程实践,介绍了海上气田CCUS工艺流程,针对性地开展了膜脱碳设备比选及脱碳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明确了膜脱碳效果的影响因素;基于注入极限压力理论...
海洋钻井参数监测控制与钻井风险防控技术————作者:杨进;韦龙贵;顾纯巍;宋宇;李晓刚;王哲;史旻;顾岳;
摘要:针对中国海上石油钻井监测控制与风险防控技术实现智能化面临的诸如海上钻井参数实时监测评价能力差等难题,根据中国海域特点改进相关理论计算模型,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和应用工具对海洋钻井参数进行精确预测、对海洋钻井风险进行评估、对海上员工进行操作监控培训等;同时引入Optidrill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等国外成熟商业钻井监控软件去解决海洋钻井参数实时监控难的问题。上述技术体系应用后,中国渤海海域部分...
圆筒型FPSO波浪砰击载荷与甲板上浪风险控制研究————作者:邓石;李帅;张广磊;李俊汲;杨小龙;卢文月;
摘要:针对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台风期强波浪条件下的外飘结构砰击和工艺甲板上浪问题,分别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从外飘结构砰击载荷获取和工艺甲板上浪风险控制两方面开展研究。试验发现砰击载荷在近水面处取得最大值,且随着距离水面的高度增加而逐步降低。针对试验直接测得的砰击载荷数据,提出“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用以去除由短促撞击过程引起压强传感器共振带来的动态放大;处理后砰击载荷试验...
大容量海上风电接入海上油田群微电网暂态稳定性研究——以“海油观澜号”接入文昌油田群电网工程为例————作者:万光芬;魏澈;邱银锋;黄存;
摘要:海上风电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大容量接入海上油田群微电网易导致电网稳定性问题。以国内首个漂浮式风电“海油观澜号”接入文昌油田群电网工程为例,对该电力系统典型故障工况下暂态稳定性问题开展研究。采用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软件搭建了“海油观澜号”接入文昌油田群电网全系统仿真模型,分析了风机切除、同步发电机组切除及海缆故障解列等3种典型故障工况下,系统暂态电压、频率、功角稳定性及系统振荡风...
渤中凹陷及周边地区中生界大中型火山岩油气田成藏条件及模式————作者:杨海风;叶涛;燕歌;冯冲;滑彦岐;关超;贾业;
摘要:中生界火山岩潜山是渤海海域近期突破的重要新领域,也是未来增产稳产的重要新接替。利用区域地质、钻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了渤中凹陷及周边地区中生界火山岩潜山区域成藏条件,并重点剖析了渤中8-3南和龙口7-1潜山成藏条件及模式。结果表明:(1)渤中凹陷及周边地区中生代早白垩世基性-中性-酸性多旋回火山岩叠加喷发,形成广泛分布的火山岩是大中型火山岩油气田形成的先决条件。(2)渤中凹陷沙河街组大面积分布的...
基于储层原油多甲基萘参数的原油物性预测——以珠江口盆地番禺油田为例————作者:林青;王华;范虎;李婧婧;张亚男;
摘要:海上油田取样成本高,流体样品少,代表性有限,未取样油藏原油物性判断难。珠江口盆地番禺油田原油类型包括:稀油、中质油和重质油,黏度变化范围大,具备利用地球化学方法研究原油物性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的资料条件。通过对番禺油田14口井32个原油样品族组成、饱和烃生标以及芳烃分子化合物分布及组成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明确了番禺油田原油物性变化主要与原油生物降解有关。通过与原油密度、黏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生...
西湖凹陷深层低渗砂岩气藏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效————作者:黄导武;黄召;段冬平;伍锐东;李文俊;李炳颖;李艳飞;葛俊瑞;刘彬彬;陈晨;
摘要:随着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日益深入,深度大于3 500 m的深层低渗气藏所占比例日益增加,海上少井条件下“甜点”储层成因与预测表征、适合海上高经济门槛的产能释放技术工艺等制约着低渗气藏高效开发。西湖凹陷深层大型低渗砂岩气田目的层为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甜点”物性演化受控于构造-沉积-成岩的三相耦合,沉积相带为主控因素,强水动力形成的高能心滩为“甜点”发育的有利相带;通过岩石物理分析、地震正演分析...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致密气储层广义平面阻流带识别————作者:赖枫鹏;李彬册;任广磊;张伟;
摘要:致密气储层具有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含水饱和度高等特点,储层中存在流体渗流受限区域,使得气井产量和控制储量受到影响。一般意义上的阻流带强调的是沉积、成岩作用,以及砂体边界发育等静态地质因素对生产的影响,缺少气水两相渗流过程中不同因素产生的动态阻流表征。首先明确了致密气储层广义平面阻流带的内涵,提出了从生产特征、储层特征和两相共渗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广义平面阻流带层次结...
弱凝胶驱中后期油井堵塞物形成机制及复合解堵体系————作者:刘义刚;高建崇;宋鑫;肖丽华;卢祥国;何欣;刘进祥;曹伟佳;王玉卿;
摘要:渤海L油田弱凝胶驱中后期油井堵塞问题严重,亟待采取解堵技术措施。通过油井堵塞物组成测试和地质工艺资料分析,探究了多元复合堵塞物形成机制。采用仪器检查方法,筛选、构建和评价了解堵体系。结果表明:目标储层水驱和弱凝胶驱冲刷引起岩石结构破坏,形成了特高渗透条带;聚合物胶冻从水井进入特高渗透条带并向油井端运移,期间裹挟泥砂和原油重质组分等形成多元复合堵塞物;优选出最佳解聚剂组合“0.5%过硫酸钾+0.05...
砂泥岩薄互储层缝控压裂力学机理及穿层判别准则————作者:李润森;侯冰;周长静;何明舫;刘欣佳;
摘要:苏里格盒8段砂泥岩双向薄互储层裂缝两翼纵向非对称延伸、穿层不充分、改造效果差,选取同层位砂泥岩露头开展真三轴压裂物理模拟实验,探究砂泥岩薄互储集层水力裂缝起裂-交互-穿透的扩展规律,考虑垂向应力差、层间应力差和簇间应力干扰构建全局嵌入内聚力单元数值模型,揭示多簇裂缝间/人工裂缝与层界面间的竞争扩展作用机制,建立多簇裂缝差异性穿透、激活层界面准则及图版。研究结果表明:垂向应力差能抑制簇间干扰诱导的相...
深水开采变向管柱内水合物颗粒运移沉积规律————作者:马楠;魏士鹏;赵阳;张剑波;王志远;孙宝江;
摘要:深水水合物开发管柱中极易满足水合物生成的高压低温条件,可能引发严重的水合物沉积堵塞问题,特别是变向管柱水合物的生成沉积规律尚缺乏深入研究。利用CFD-DEM-API,充分考虑水合物颗粒间、颗粒与管壁间及颗粒与流体的相互作用,结合相间传热模型,模拟研究了存在盲管的变向管温压场及流场分布,同时得到管柱内水合物颗粒运移沉积规律及温度分布,揭示了盲管内及变向处水合物颗粒运移沉积机理。结果表明,变向管柱内存...
水平管道油水两相润湿性与压降研究————作者:敬加强;王秋月;孙杰;陈勇;
摘要:油水两相流摩擦阻力的计算对于提高开采效率、优化管道设计及降低管道输送能耗等方面有重要意义。管道表面物理化学性质会影响摩擦阻力的计算,有必要针对不同管材开展润湿性与压降的研究。基于自主设计搭建的环道装置,测量了页岩油在内径为50 mm碳钢管和聚四氟乙烯(PTFE)管的压降;利用接触角测定仪测定了环己醇等实验液体的表面张力、在2种管材的接触角,计算了管材的表面能,探究了材料表面润湿性影响因素;通过量纲...
中国海油勘探开发数据治理探索与实践————作者:孙福街;
摘要:油气企业在勘探开发主营业务领域的数智化转型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数据治理工作,又是实现数智化转型的基础。通过分析国内外油气企业数据治理现状,指出中国海油在油气勘探开发数据治理工作中面临的业务链条长、技术要求高和管理难度大三方面挑战;围绕具有中国海油特色的“组织推动、基础治理、平台支撑”三大基础能力、“数据整合、应用整合”两项核心任务、一系列“价值场景”的勘探开发数据治理体系...
中国海油人工智能发展探索与实践————作者:单彤文;
摘要:人工智能(AI)是推动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提高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分析了目前油气行业人工智能面临的技术、管理层面的问题,阐述了中国海油人工智能发展策略,介绍了中国海油人工智能试点应用情况,提出了人工智能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发展建议。技术层面,目前油气行业中应用的人工智能模型大多较为单一,这导致预测精度不高;在油气数据分析中过拟合,并且迁移学习能力不足;不能满足高计算资源、数据处理复...
海洋油气开发与开采专家 雷霄
摘要:<正>雷霄,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4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油藏)专业,2010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现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南海西部石油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海洋油气勘探国家工程中心湛江分中心副主任,广东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南海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2024年被聘任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
青年编委 邓石
摘要:<正>邓石,男,1990年生,高级工程师。2013年获天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2016年获挪威科技大学海洋技术(海洋结构)专业硕士学位,2021年获挪威科技大学海洋技术专业博士学位。现任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浮体方向资深工程师,《中国海上油气》期刊青年编委,《Marine Sructurest》《Ocean Engineer-ing》等多个知名期刊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