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烧伤杂志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北大核心CAJSTCSCDWJCI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重庆市
复合影响因子:2.067
综合影响因子:1.758
邮发:78-131
官网:https://www.zhsszz.org/
主编:罗高兴

  中华烧伤杂志最新期刊目录

干预性组织重塑策略在瘢痕防治中的应用————作者:刘伟;

摘要:有效的瘢痕防治仍然是外科领域的一个临床难题, 而理念创新和技术进步将成为其突破的关键所在。尽管组织重塑是伤口愈合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但自然愈合的结果往往伴随着瘢痕的形成, 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天然的组织重塑效果欠佳。笔者提出了用于瘢痕防治的干预性组织重塑策略, 即采用点阵激光和离子束、药物和生物活性因子以及组织再生方法人为干预伤口愈合的自然进程, 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向组织再生模式转变, 达到天然重塑所不...

抑制白细胞介素40 可通过阻断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预防脓毒症期间的多器官损伤

摘要:尽管临床和科研人员已做出大量努力, 但由于缺乏用于患者分层和治疗指导的精确生物标志物, 脓毒症的病死率仍然很高。IL-40是一种主要由骨髓、胎儿肝脏和激活的B细胞分泌的蛋白质, 在人类疾病中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脓毒症患者分泌的高水平IL-40与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乳酸和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价评分呈正相关, 其中IL-40水平被用于对脓毒症重症患者的早期死亡进行分层。此外, 相较于野生型小鼠,...

膝上内侧自由式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及其周围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作者:罗玉明;刘梦栋;杨琪瑛;高晓文;朱靓;李军;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膝上内侧自由式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及其周围深度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0年12月—2023年10月,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与皮肤外科收治1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膝关节及其周围深度烧创伤创面患者, 其中男9例、女4例, 年龄16~70岁。清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5.0 cm×4.0 cm~9.0 cm×7.0 cm。以穿支血管为蒂在膝上内侧设计并切取...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电烧伤创面的效果————作者:张卫东;张伟;余刚;陈斓;龚翔;谢卫国;茹天峰;

摘要:目的探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电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7年11月—2023年9月, 武汉大学同仁医院暨武汉市第三医院收治2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年龄28~51岁手足电烧伤男性患者。共有23个创面, 其中14个创面位于手部, 9个创面位于足部;9个创面伴肌腱损伤外露, 6个创面伴骨外露或坏死, 8个创面伴关节损伤。清创后创面面积为4.0 cm×2.5 cm~1...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辅助下设计切取扩张皮瓣整复瘢痕的临床效果————作者:胡雅楠;谢婷珺;刘元波;朱珊;杨增杰;田佳;甘承;焦虎;李杉珊;陈子翔;周璐;韩兵;晋圣阳;曾妍;汪淼;臧梦青;

摘要:目的探讨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辅助下设计、切取扩张皮瓣整复瘢痕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4月—2023年8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1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瘢痕患者, 其中男8例、女11例, 年龄3~38岁, 瘢痕分布于头面部、躯干及四肢。Ⅰ期手术:于瘢痕周围选择合适区域埋置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Ⅱ期手术:切除瘢痕组织(形成创面面...

瘢痕压力治疗的机制与临床应用————作者:章一新;柴筠;

摘要:历经数千年的发展, 压力治疗已成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重要治疗手段。该文回顾瘢痕压力治疗的历史演变, 分析其生物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 并探讨压力治疗方法的分类及相关原则。研究表明, 压力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瘢痕的外观与功能, 其机制涉及对瘢痕组织形态、细胞功能、免疫反应及细胞外基质重塑的调节。尽管目前该治疗方法形式多样且应用广泛, 但仍面临压力施加不均、患者依从性差及压力监测不准确等挑战。未来研究应...

同期移植足部多个皮瓣修复多指掌侧不同程度缺损的效果————作者:张喆;李木卫;陈智颖;黄少耿;梁勇;胡伟;王江龙;

摘要:目的探讨同期移植足部多个皮瓣修复多指掌侧不同程度缺损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0年2月—2023年3月, 深圳市龙岗区骨科医院收治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多指掌侧缺损的23~52岁患者(38个患指), 其中男8例(31个患指)、女3例(7个患指)。患指均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指骨/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 且2个拇指伴有甲床及末节指骨缺损。单指缺损面积为1.5 cm×1.0 cm~5.5 ...

鹊桥术-微粒皮移植治疗线性白色瘢痕的临床效果————作者:汤于瑱;张铮;章一新;

摘要:目的评价采用鹊桥术-微粒皮移植(以下简称鹊桥术)治疗线性白色瘢痕(LWS)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2022年10月—2023年12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收治37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接受鹊桥术治疗的LWS患者, 其中男9例、女28例, 年龄25(17, 36)岁。术前瘢痕宽度均<2 mm, 长度为1~10 cm。鹊桥术步骤:采用电动环钻间隔钻除瘢痕组织形成...

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修复前足外侧创面的效果————作者:牛雪涛;赵举辉;何晓;牟欢;于泓;马显杰;赵定学;张小锋;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外侧动脉第5跖骨穿支皮瓣修复位于前足外侧的创面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0年7月—2023年7月, 汉中市中心医院整形外科收治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前足外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 其中男6例、女2例, 年龄22~72岁。患者中电烧伤者3例、外伤者4例、跖疣者1例。术前使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明确第5跖骨穿支血管数量及位置。术中测得创面大小为4.0 cm×3.0 cm~7....

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效果————作者:李海;邓呈亮;肖顺娥;吴祥奎;吴必华;魏在荣;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旋股外侧动脉嵌合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的复合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8年1月—2023年12月,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1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足踝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 其中男9例、女3例, 年龄4~64岁, 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者7例、绞伤者2例、压砸伤者2例、摔伤者1例。患者均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缺损面积为10.0cm×5.0cm~22.0cm×7...

二甲双胍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作者:乌梦璐;王瑞;郑昕楠;武娟;何林;刁建升;舒茂国;都慧聪;

摘要: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Fb)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该研究为实验研究。收集于2020年9月—2023年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美容·颌面外科接受瘢痕疙瘩切除术治疗的7例瘢痕疙瘩患者(男2例、女5例, 年龄20~65岁, 病程均>1年)的瘢痕疙瘩组织, 分离、培养原代Fb并选取第3~6代细胞进行实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和二甲双胍组, 均采用完全培养基培养, 二甲...

缺氧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微小RNA-26b-5p 靶向作用于人第10 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促进瘢痕疙瘩发展

摘要:缺氧是瘢痕疙瘩的典型特征, 且瘢痕疙瘩的发展与巨噬细胞异常表型转化密切相关。然而, 缺氧巨噬细胞来源外泌体中的微小RNA(miR)在瘢痕疙瘩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徐靖宏教授团队在《Burns & Trauma》杂志发表题为《Hypoxia macrophage?derived exosomal miR?26b?5p targeting PTEN promote...

瘢痕病程与激光类型和激光治疗间隔对儿童烧伤瘢痕的影响:系统性综述与荟萃分析

摘要:儿童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可能导致疼痛、瘙痒、关节活动受限等问题,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传统观点建议在烧伤后12个月等待瘢痕成熟再启动激光治疗, 但近年研究提示早期干预可能更为有效。为明确瘢痕年龄、激光类型及治疗间隔对儿童烧伤瘢痕预后的影响, 英国伯明翰大学医学院的Yangmyung Ma教授团队进行了系统评价与荟萃分析, 在《Burns & Trauma》杂志发表题为《Influence of ...

微小RNA-203a-3p 靶向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 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减轻增生性瘢痕形成

摘要:增生性瘢痕(HS)是皮肤损伤后常见的纤维增生性疾病, 可导致皮肤弹性丧失和功能障碍。目前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为探索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及潜在治疗靶点,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烧伤科谢举临教授团队进行了多组学分析及体内外实验, 在《Burns & Trauma》杂志发表题为《Inhibition of phosphatidy...

扩张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整复未成年女性乳房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作者:刘昌玲;张志;李罡;黄峻;胡逸萍;汤文彬;盛聪聪;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扩张胸外侧动脉穿支皮瓣整复未成年女性乳房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8年7月—2023年10月, 暨南大学附属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乳房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女性患儿, 年龄4~12岁。Ⅰ期行皮肤软组织扩张器(以下简称扩张器)置入术, Ⅱ期手术切除及松解挛缩瘢痕, 瘢痕切除后所形成的创面大小为9 cm×8 cm~15 cm×10...

肢体高压电烧伤临床诊断和治疗全国专家共识(2025版)————作者: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

摘要:肢体高压电烧伤致残率高、截肢率高, 多年来烧伤科医师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相关治疗经验, 但并没有公认的肢体高压电烧伤诊断和治疗流程。为了规范肢体高压电烧伤的诊断和治疗, 提高治疗水平, 挽救濒临截肢的肢体, 尽最大可能恢复患肢外观和功能, 该共识编写组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 德尔菲法为指导, 围绕肢体高压电烧伤患者的诊断、急诊非手术处理、急诊手术处理、早期清创、早期修复、截肢决策、康复锻炼及功能重建、...

使用Glyaderm?作为脱细胞真皮再生模板的单期双层皮肤重建可改善瘢痕质量:1 项个体内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应用自体断层皮片移植(split?thickness skin grafting, STSG)覆盖创面往往缺少真皮网状层, 常导致增生性瘢痕和瘢痕挛缩。目前已有许多真皮替代物, 但在美观和功能改善及患者满意度方面上差异较大, 且成本较高。研究表明, 应用人甘油化脱细胞真皮(Glyaderm?)进行2期双层皮肤重建能显著改善瘢痕质量。如果在植皮的同时一期应用Glyaderm?则可以降低成本、缩短住院...

抗生素和镇静剂及儿茶酚胺进一步破坏脓毒症诱导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免疫抑制

摘要:免疫失调是脓毒症的一个特征, 其特点是促炎和抗炎反应过度、免疫细胞功能改变和免疫抑制。免疫抑制会降低免疫细胞消灭病原体的效率, 从而增加继发感染和死亡的风险。该研究体外分离出健康志愿者和脓毒症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 并分别单独使用环丙沙星、去甲肾上腺素、丙泊酚孵育, 或联合使用这3种药物孵育。结果显示, 经过与各组药物的共同孵育, 脓毒症患者的PBMC以及用脓毒症患者血清孵育过的健康志...

臀上动脉穿支组织瓣在骶尾部Ⅳ期压疮修复中的应用策略及临床效果————作者:邓如非;范宝文;宋松华;龙露瑶;陈燕微;陈嘉欣;纪如晨;张永宏;胡翔天;黄国能;姜臻宇;江澜;邹立津;辛国华;曾元临;张友来;

摘要:目的探讨臀上动脉穿支组织瓣在骶尾部Ⅳ期压疮修复中的应用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19年7月—2024年4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89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骶尾部Ⅳ期压疮患者, 其中男59例、女30例, 年龄21~84岁。共89处骶尾部压疮, 清创后创面面积为5.0 cm×4.0 cm~21.0 cm×21.0 cm。根据清创后创面形状、大小及深度, 结合创周皮肤弹性与质地情...

菲尼克斯评分体系与常用儿童脓毒症评分在传统标准下严重脓毒症患儿死亡风险预测中的比较————作者:王浩楠;何颖朗;谭睿;李涵;李娴;侯楠;吉晨;李哲;王越;彭霜双;经乐;顾丽烨;赵俊杰;缪红军;

摘要:目的探讨包括菲尼克斯脓毒症评分(PSS)和菲尼克斯-8器官功能障碍评分(以下简称Phoenix-8)在内的菲尼克斯评分体系与常用儿童脓毒症评分在传统标准, 即2005年国际儿童脓毒症共识会议诊断标准下严重脓毒症患儿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中的差异。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2020年12月—2023年3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共收治20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严重脓毒症患儿。根据《2024年国际儿童...

  中华烧伤杂志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中华烧伤期刊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