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JL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破损机理反演分析研究————作者:黄文斌;吴俊杰;米占宽;魏匡民;王芳;
摘要:JL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40.3m,采用花岗岩和石英斑岩填筑,运行初期大坝出现了止水破坏、面板裂缝、严重渗漏等问题,影响了大坝的正常运行。本文基于大坝沉降数据和面板现场检测资料反演研究了JL大坝运行初期面板破损机理,采用三维精细化数值模拟方法,再现了堆石坝体变形过程和混凝土面板应力演化性状。研究认为,大坝初次蓄水时发生的水位骤降导致了面板止水破坏,渗水冲蚀垫层区引起了面板脱空,造成面板受水压力逐步...
基于微调DeepONet模型的非饱和边坡参数贝叶斯反分析————作者:揭鸿鹄;蒋水华;万建宏;常志璐;黄劲松;周创兵;
摘要:贝叶斯方法通过融合参数先验分布与现场时序监测数据推断边坡参数后验分布,但需大量调用耗时的数值模型,导致计算成本高。尽管代理模型可替代数值模型,现有贝叶斯反分析方法仍有不足。一方面,传统代理模型难以准确描述边坡输出响应的时空演化特征,对于时空变化的监测数据,需要针对不同时间点和空间点分别构建代理模型;另一方面,融合时序监测数据需进行多次贝叶斯反分析,先验分布会逐渐过渡至后验分布,出现分布偏移现象,而...
直剪试验和三轴试验强度指标关系的理论解————作者:蔡继锋;蔡建;胡中雄;
摘要:本文分析了正常固结土在直剪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中的应力莫尔圆变化规律。通过对比分析两种试验剪切过程中的应力路径,发现直剪试验与三轴压缩试验的应力路径方向不同。同一平面内两条不平行直线必存在一个交点,该交点同时代表直剪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破坏莫尔圆的顶点。通过分析得出与交点相对应的直剪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开始前土样固结莫尔圆的两个大主应力,即直剪初应力和三轴初应力。依据交点处应力相等的条件,建立了两个初应...
铅污染废弃黏土在水热条件下的固化/稳定化规律和机理探究————作者:郁灵芝;陈萍;沈云扬;万怡灵;侯坤;杨奕健;
摘要:铅是废弃黏土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通过水热技术将铅污染废弃黏土固化/稳定化处理,有望实现铅离子的高稳定化。本文开展了水热条件下(200℃、12h)不同铅含量废弃黏土固化/稳定化试验,研究Pb2+稳定化机理及对固化体强度、体积密度、吸水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水热反应后各含量Pb2+的稳定率均达到99%以上,其稳定化主要通过生成CaPb(OH) 基于浆液浮力消散特性的盾构隧道管片上浮计算模型与验证————作者:王先明;王士民;林志宇;钟美昀;陈鹏;陈建福; 摘要:针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常出现的管片上浮问题,首先通过自主研发的同步注浆浮力测试装置,揭示了典型单、双液浆净浮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采用ExpDec2模型建立净浮力-时间的通用数学表达式。随后综合考虑浆液浮力消散特性、管片自重、盾构推力、地层荷载以及盾尾约束,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盾构隧道管片上浮计算模型,探明了典型单、双液同步注浆作用下管片衬砌结构的上浮变形规律,并结合工程实测数据验证了数... 固废基土质覆盖层水气响应与隔氧性能:从土柱试验到现场示范————作者:詹良通;丰田;冯嵩;孙嘉兴;柯瀚; 摘要:酸性废水削减对矿山与尾矿堆场生态修复至关重要,研发固废基土质覆盖层对于防渗、隔氧与酸性废水源头削减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工程价值。采用典型固废构建毛细阻滞复合防渗型土质覆盖层,通过土柱试验与现场示范研究其防渗隔氧性能。室内试验表明42天干旱条件下此覆盖层的氧气通量仅为0.48 mol/(m2*year),低于北美控制标准2mol/(m2*year);在施加的华... 降雨优势入渗下浅埋偏压黄土隧道变形破坏机理分析————作者:唐琨杰;邱军领;赖金星;贾玎;崔冠华;胡昊然; 摘要:水环境的改变是诱发黄土隧道灾害的主要因素,而优势通道的存在对于围岩中水分入渗起到重要作用。以偏桥隧道为工程背景,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探究了降雨期间优势通道的演化过程、入渗特征及隧道结构响应规律,进一步揭示了裂隙优势入渗诱发黄土隧道变形破坏机理。结果表明:优势通道的孕育发展是“新”裂隙的形成与“旧”裂隙的延伸扩大共同耦合作用下的结果。在优势通道影响下,入渗模式从稳态入渗... 考虑循环软化的非线性界面本构模型研究————作者:蔡正银;范开放;朱洵; 摘要:提出一种考虑循环软化、非线性的无厚度界面本构模型。首先,开展了砂土-钢界面的大型循环剪切试验研究,获取了界面循环剪切下强度参数指数型的软化规律,提出了考虑土体相对密实度和结构粗糙度耦合作用的循环软化表征方程;其次,将引入循环软化方程的双曲线模型作为骨架曲线模型,实现循环荷载作用下界面从初始状态演变至临界状态的模拟;最终,考虑界面剪切的非线性,构造了剪应力-剪位移的滞回圈模型,并总结了模型的强度参数... 室内加速水环境温度PVC-P土工膜老化试验性研究————作者:张宪雷;刘贺松;马少帅;杨鹏鹏; 摘要:增塑聚氯乙烯土工膜(PVC-P)作为主体防渗材料应用于面膜堆石坝和抽水蓄能电站库底防渗结构,针对运行期PVC-P土工膜水环境下耐久性是否满足工程服役周期要求问题,本文选用国内三种PVC-P土工膜展开室内加速水环境老化和轴向拉伸力学性能试验,探究了PVC-P土工膜断裂应变的衰减规律;运用阿伦尼乌斯公式构建了PVC-P土工膜水环境老化模型,分析并预测了试验用土工膜使用寿命,利用20℃试验温度自然老化最... 液化场地板桩挡土墙抗震性能及地震风险分析————作者:邱志坚;张雨欣;古泉; 摘要:地震极易诱发饱和砂土液化及土体侧向大变形,导致滨水区板桩挡土墙倾斜过大、甚至破坏。为了研究砂土液化对板桩挡土墙抗震性能及地震风险的影响,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的多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拟饱和砂土地震液化特性,考虑孔隙水与土颗粒的动力耦合效应,建立液化场地板桩挡土墙试验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拟合Ottawa砂抗液化强度曲线和板桩挡土墙离心机试验数据,验证了饱和砂土本构和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试验验证后的... 基于遗传算法的电磁波CT技术在深部地基注浆加固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作者:黄生根;李梓俊;张涵;胡波; 摘要:目前国内外针对深部地基注浆加固效果的评价研究还不够深入,特别是缺乏对注浆后固结体形态和分布范围的精准识别研究。注浆后固结体的精准识别的核心是层析反演算法,传统的层析反演算法都依赖于单一初始模型的选择,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无法实现对注浆后固结体的精准识别。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电磁波CT层析反演过程中目标函数模型求解的遗传算法,并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MPGA智能算法增强了算... 西部地区侏罗系岩层钻井法凿井铣齿滚刀破岩力计算模型————作者:程桦;王晓云;姚直书;朱建;荣传新;付新鹏; 摘要:针对我国西部地区侏罗系岩层钻井法凿井滚刀磨损严重、破岩效率低下问题,以该工法常用的铣齿滚刀为研究对象,阐明了滚刀与岩石的接触行为,分析了单圈、单排刀齿的破岩模式,推导了垂直力和滚动力计算公式,建立了三刀齿铣齿滚刀破岩力计算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界定破岩模式的临界贯入度,并通过旋转破岩试验验证了破岩力计算模型的合理性;最后,探讨了贯入度、滚刀转速、刀身参数等主要因素对破岩力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 基于Transformer模型堤坝渗漏入口精准识别方法研究————作者:梁越;赵硕;喻金桃;许彬;张斌;龚胜勇;舒云林; 摘要:渗漏是堤坝工程面临的主要安全隐患,渗漏入口精确识别与定位对降低堤坝风险至关重要。通过堤坝渗漏入口示踪剂分布及其运移特征模拟数据,训练学习Transformer模型以确定最优参数条件并分析该条件下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进一步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研究表明:(1)当迭代次数达600次时,模型预测的流速最大值相对误差最小,且最大流速值坐标与真实渗漏入口坐标最为接近,预测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当... 不排水条件下饱和黏土界面强度特性影响规律研究————作者:廖晨聪;黄骋驰;苏新斌;叶冠林;郑东生; 摘要:吸力式基础与黏土海床的界面强度是评估安装贯入阻力的关键参数。由于海床完全被水淹没,其饱和状态、排水条件、孔隙水压等会对界面强度的发挥产生重要影响。已有的界面测试方法缺乏对土体饱和度、排水状态、孔隙水压等的准确测量与控制,无法体现海洋工程中土与结构的界面特性。通过改造传统应变式三轴仪实现了饱和黏土的完全不排水界面剪切与界面孔压的精确测量,开展了三种剪切速率、三种粗糙度以及四种固结压力下的界面剪切试验... 深厚富水砂土地铁深基坑变形性状及频发地连墙渗漏灾害分析————作者:刘俊城;谭勇;樊冬冬; 摘要:为探究深厚富水砂土地铁深基坑变形性状以及频发地连墙渗漏灾害特征,首先建立了深基坑变形和渗漏事例数据库以开展全面统计分析,得到了围护结构和坑外地表变形规律并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其次,提出了富水砂土深基坑穿墙渗漏灾害的新型分类方法,进而揭示了灾害主要诱因并总结了有效应对措施。统计分析表明:(1)墙体最大侧移(δhm)范围为(0.03%~0.48%) H (H为开挖深度),δ 倾斜层状地基的精准边界元法及其应用————作者:肖莎;岳中琦; 摘要:发展了一种新型边界元法,精准计算基础荷载作用下倾斜层状地基附加应力和沉降。该边界元法采用最新发展的横观各向同性层状材料基本解,8结点等参单元离散加载域及其附近区域的边界,6结点无穷单元离散远场边界。引入结点位于单元内部的不连续单元,消除边界积分方程自由项系数的求解困难,给出离散边界积分方程中非奇异和奇异积分的数值计算方法。数值验证表明发展的数值方法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算例分析详细揭示了层状岩... 《岩土工程学报》征稿简则 摘要:<正>本刊于1979年创刊,是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被“工程索引Ei Compendex数据库”和“Scopus数据库”等国际数据库收录。本刊官网(www.cgejournal.com)全文发布本刊所... 2025年黄文熙讲座(第28讲)学术报告会第1号通知————作者:本刊编辑部; 摘要:<正>(2025年6月7日)2025年第28讲黄文熙讲座学术报告会将于2025年6月7日(星期六)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第28讲黄文熙讲座主讲人为:清华大学宋二祥教授做题为“饱和土不排水计算理论与方法探究”的报告;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陈祖煜院士做题为“地下水位上升条件下地基承载力的塑性力学上限解”的报告。2025年黄文熙讲座学术报告会由清华大学水圈科学与水利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水利水... 不同固结路径下钙质砂临界状态演化与本构模拟————作者:王恒;林彬;王刚;陈军浩; 摘要:钙质砂是我国南海岛礁建设的主要地基材料,建筑施工中地基将受到不同固结路径的荷载作用,研究不同固结路径对钙质砂临界状态演化的影响是建立钙质砂本构模型的迫切需求。本研究通过开展4种相对密实度和4种固结路径下的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探究钙质砂颗粒破碎与临界状态内在联系随固结路径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随着有效主应力比由1.00减小至0.45,钙质砂剪切后的颗粒相对破碎率降低,对应的临界孔隙比增加,临界状态... 动力扰动作用下冻融砂岩细观损伤演化分析————作者:张嘉凡;代超凡;张慧梅;陈世官;郝乐乐;袁超; 摘要:为探究不同扰动作用下寒区岩体的损伤演化规律,利用红砂岩先后开展冻融循环及动力扰动试验,结合黑顶帽算法、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处理CT图像,重构模型以量化分析孔隙及裂纹发育特征,揭示冻融-动力扰动下岩体损伤跨尺度驱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前期阶段,动力扰动对裂纹扩展占据主导作用,砂岩孔隙率、分形维数及孔隙连通度随扰动强度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其峰值分别达到19.81%、2.64和95.56%;而在冻融后期... 岩土工程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审稿速度很快,不足两星期这样,就初审结束。。。 上来写一下,纪念一下命途多舛的一篇试验文章。
8月09日,投稿
8月10日,外审
10月7日,稿件处理
11月2日,退稿
两个审稿人中有一个非常专业,其意见对文章质量提升很有价值。
但是编辑部如果想退稿其实可以早点退,外审可能在10月1日之前就结束了,白白浪费了宝贵的一个月时间。
平心而论,文章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大概是没办法达到三大刊的标准吧。
下面附上命途多舛的文章Timeline。建议以后投三大刊的预留起码9个月的时间。 从投稿收稿到被拒前后刚好1个半月,属于是快的了,外审专家给的拒的理由很充分,比较负责。毕竟是国内土木的top类刊物
国内期刊也没有说作者挂大佬就能一定录的,还是得看内容
zhaohhhh
zhaohhhh
Yangming_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