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CAJSTEICSCD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复合影响因子:5.797
综合影响因子:3.866
邮发:38-315
官网:https://rockmech.whrsm.ac.cn
主编:何满潮
平均出版时滞:217.0952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不同饱和状态砂土渗漏流化特性及水力准则————作者:林存刚;秦家贵;陶旭光;刘志军;丁智;

摘要:输水管道渗漏诱发砂土流化是引发地层空洞和地面塌陷的重要原因,目前研究集中于完全饱和砂土,鲜有针对砂土非饱和状态的研究。通过开展输水管道渗漏诱发上覆砂床流化模型试验,观察并分析不同初始淹没水位下管道渗漏流量与砂床流化空洞发展趋势,揭示非饱和砂床流化空洞的二次扩展机制,由此提出非饱和砂床完全流化水力准则。基于砂床内部孔隙水压的试验结果,提出不同饱和状态砂床渗流压降经验公式。基于动量定理,推导得出砂床完...

轴向双裂隙对岩石钻孔内部承载性能和断裂特性影响研究————作者:吴俊杰;袁瑞甫;董卓;司英涛;

摘要:为研究不同长度的轴对称双裂隙对岩石钻孔内部承载力学特性和破坏规律的影响,选用2种强度的砂岩分别制作无裂隙,含10,20和30 mm长度的轴对称双裂隙试样,设计钻孔内部加载方式进行致裂试验,采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监测试样变形破裂过程。基于室内试验测得的力学参数及破坏特征,通过PFC3D颗粒流程序,进一步研究真三向应力作用下含不同预制裂隙长度...

应变速率和围压组合影响下砂岩的力学行为及能量演化特征————作者:彭梦龙;何满潮;郭永发;程泰;乔亚飞;

摘要:为研究应变速率和围压对砂岩非线性力学行为和能量演化特征的影响,开展一系列不同应变速率(10-5,10-4,10-3,10-2 s-1)和不同围压(0,20,40,60 MPa)下的恒定应变速率和变应变速率试验,分析应变速率和围压对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强度、破坏模式、能量演化、脆性指标的影响...

考虑水–汽对流及换热的非饱和硫酸盐渍土多物理场耦合模型:模型建立与验证————作者:周志雄;周凤玺;王永泽;马强;郑延斌;张留俊;

摘要:基于非饱和土质量守恒方程、能量守恒方程、溶质迁移方程以及土体应力–应变方程,建立非饱和硫酸盐渍土水–汽–热–盐–力多物理场耦合数学模型。其中,数学模型在已有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水–汽(包含液态水和水汽)对流、水汽扩散潜热以及对流传热等对盐渍土物理场的影响。然后,通过数值建模分析周期性温度变化对硫酸盐渍土热质迁移及其变形的影响,并利用模型试验对数学模型的有效性做验证。结果表明:当不考虑外界水盐补给时...

上海淤泥质黏土层-50℃深冷冻结温度场多参数协同优化模型试验研究————作者:李闻勃;高伟;韩圣铭;温汉宏;丁航;黄宝龙;宁方波;

摘要:在人工地层冻结法施工中,冻结温度场的高效形成受制于多参数的协同作用。为探究低温冷媒温度(-30℃~-60℃)、冷媒流量(1~7 m3/h)及冻结管间距(0.8~1.2 m)对-50℃深冷冻结温度场演化的协同调控机制,通过研制-50℃深冷冻结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对上海淤泥质黏土层开展单因素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冷媒温度从-30℃降低至-50℃时,冻结壁交圈时间缩短26.8%,等效...

锚杆灌浆体与黏性土界面剪切特性试验研究————作者:戴自航;周冲;陈财焕;陈忠源;

摘要:锚杆广泛应用于岩土锚固工程中。当在有限锚固段长度下锚杆入不了岩时,锚固在稳定黏性土中的锚杆就很常见。但由于目前对锚杆灌浆体与黏性土界面的剪切特性认识不足,致使锚杆设计承载力往往与实测结果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对常规应变控制式直剪仪稍加改装,开展此类界面在不同的接触压力、土样表面粗糙程度、土中含水率、灌浆体水灰比下的剪切试验,揭示这些条件下界面剪切破坏的表观形态和界面剪应力–剪切位移的关系。主要有价值...

水岩干湿循环作用下玄武岩溶蚀机制试验研究————作者:杨继清;谢凤玉;葛子尧;张秀琼;申林方;陈积普;

摘要:岩质边坡在持续干湿循环条件下,岩石易遭受水岩作用的强烈扰动而溶蚀风化,诱发滑坡灾害。为揭示岩石在干湿循环作用下的微观结构劣化及溶蚀机制,以玄武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pH=2,4,7,9,11溶液条件下的干湿循环试验,采用单轴抗压试验、SEM电镜扫描等方法,探究溶液pH值及循环次数影响下玄武岩单轴抗压强度及微观结构劣化规律。通过溶液化学成分检测,分析溶液中主要化学元素的迁移行为。基于玄武岩溶解动力学机...

微生物矿化胶结岩屑的耐候性与石灰岩质文物修复研究————作者:张育凯;邵光辉;黄容聘;史波;狄志强;方佳俊;

摘要:微生物矿化技术因其材质兼容性和环境友好性,在石质文物修复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为探明微生物注浆矿化胶结岩屑的力学特性与耐候性,并验证其原位修复石灰岩质文物的效果,通过室内试验与古建筑原位修复应用相结合,以岩屑粒径范围、钙源浓度、注浆工艺为控制因素,研究微生物胶结岩屑的抗压强度、黏接强度及干湿循环、盐侵、酸雨条件下的耐候性;建立超声波速与强度的定量关系,用于原位无损检测,结合工程应用与原位检测评估修复石...

基于DIC顶板导向水力压裂缝网跨界面扩展应变场响应试验研究————作者:马衍坤;刘洪杰;赵敖寒;马登云;王谷雨;张曦;

摘要:顶板导向水力压裂技术在突出煤层区域性瓦斯治理中呈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为研究裂缝跨界面动态扩展规律,利用自主研制的单面可视真三轴水力压裂试验系统,开展“顶板–煤层”组合体导向水力压裂试验,透过可视窗口直接监测获得裂缝的动态扩展信息,利用DIC技术分析裂缝跨界面扩展过程的应变场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压裂缝扩展过程呈现出显著的非均匀变形现象,裂缝两侧存在明显的拉伸与压缩应变局部化区域,压裂缝主要...

地震作用下隐伏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上限分析————作者:孙朝燚;李洪强;陈从新;郑允;袁家好;刘才华;

摘要:地震是诱发隐伏顺层岩质边坡灾变失稳的重要因素,但是地震作用下该类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较为匮乏。通过整理大量隐伏顺层岩质边坡振动台模型试验结果,提出一种考虑加速度高程动态放大效应的拟静力系数取值方法;基于地震作用下隐伏顺层岩质边坡溃滑破坏机制,建立该类边坡双滑体模型及其运动许可速度场,采用极限分析上限原理提出地震作用下该类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并通过2个文献案例进行边坡稳定性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地...

硬性结构面剪切全过程形貌接触演化特征研究————作者:黄曼;陈嘉龙;翁寒倩;洪陈杰;陶志刚;张贺;

摘要:岩石结构面剪切过程通常被视为一个“黑箱”问题,现有试验方法难以直接描述其表面形貌接触演化特征。采用高透明Veroclear材料和高精度3D打印技术,制备与泥灰岩力学性质相似的天然形貌透明结构面试样,并对其开展不同法向应力和剪切速率条件下的可视化直剪试验。结果表明:(1)结构面剪切初始阶段的接触主要集中在中心位置,随着法向应力增加,接触区域逐渐增大,其分布由中心向边缘呈放射状扩展。相比初始接触区域,...

高聚物膜袋注浆对土体挤密效应仿真分析————作者:李晓龙;王格;李禄禄;石明生;钟燕辉;张蓓;王复明;

摘要:为研究高聚物膜袋注浆对土体的挤密加固机制,采用修正剑桥模型描述土体力学行为,综合应用高聚物浆液化学反应动力学理论与弹塑性有限单元法,建立模拟分析高聚物膜袋注浆挤密土体动态过程的二维仿真方法,通过不同工况下桩形固结体尺寸、密度、挤土压力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的对比检验该方法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高聚物膜袋注浆固结体直径、浆液密度、膨胀力等参数随时间变化规律,以及挤密土体过程中周围地层应力、密度、孔隙...

高温裂隙花岗岩体ScCO2压裂原位渗流–传热特性试验研究————作者:李智凌;陈跃都;梁卫国;杜文杰;闫俊材;

摘要:干热岩地热储层发育大量天然裂缝,通过超临界CO2(ScCO2)压裂造缝激活和沟通天然裂缝形成连通的复杂缝网,是提高热储渗透及换热的有效途径。开展不同温度(100℃~300℃)条件下高温裂隙花岗岩体ScCO2压裂原位渗流–传热试验,对高温作用下ScCO2与清水压裂的注入压力曲线、压后缝网形态、裂缝面特征、渗透率及...

基于变形增量的红砂岩单轴加载破坏短临预报方法研究————作者:许海亮;袁舜鑫;宋义敏;安栋;张润泽;刘玉欣;

摘要:以红砂岩单轴压缩实验为基础,采用数字散斑相关方法,基于岩石材料破坏的物理不稳定性表达,研究红砂岩在单轴加载条件下应变增量的变化趋势,建立基于应变增量的红砂岩单轴加载破坏短临预报方法。主要结论为:(1)基于岩石材料破坏的物理不稳定性,建立岩石加载破坏全过程的应力应变增量表达式,并将岩石加载破坏全过程应变增量分为3个阶段;(2)依据岩石泊松比参数确定变形增量dε与应力增量dσ夹角变化阀值,并统计得到其...

含水裂隙砂岩冻胀力演化与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作者:刘勇;刘曼曼;刘律;陈健;黄栋;

摘要:冻融循环是造成寒区岩体内裂隙扩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厘清冰–水相变过程中冻胀力演化规律和空间演变过程,对含有单条开口裂隙的砂岩试样进行冻融循环试验,使用分布式薄膜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冻胀力数值和分布状态,克服单点压力传感器无法测量冻胀力在裂隙面分布状态的局限性。分析冻结过程中冻胀力的演化与分布特性,探讨裂隙深度和宽度对冻胀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胀力呈阶段式变化,冻胀力曲线可分为孕育,爆发,跌落,消散和...

基于相变蓄能的寒区隧道围岩–衬砌控温试验研究————作者:刘慧;杨更社;申艳军;叶万军;丁潇;韩森磊;梁博;戴昕悦;贾海梁;

摘要:围岩保温是防治寒区隧道工程冻害发生的关键,主动保持围岩热平衡,对于寒区隧道冻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提出相变蓄能主动式冻害防控新思路,基于相变载体构建寒区隧道围岩控温体系,建立载冷蓄热型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 PCMs),相场模型,推导相变载体固液相变的数学方程和PCMs最佳相变温度计算公式。按照相变潜热最大、相变持续时间最久的原则,研制适用于寒区隧道工程的PCMs材料...

不同湿密状态及试验路径下膨胀土的侧向土压力及孔隙结构特征————作者:韩仲;吴尔勋;邹维列;沈细中;王协群;

摘要:为研究湿密状态及试验路径对膨胀土侧向土压力与孔隙结构的影响,本文在侧限条件下沿常体积路径(constantvolume,CV)、持荷膨胀路径(swelling-under-load,SUL)和膨胀-固结路径(swell-consolidation,SC)测定具有不同初始湿密状态的宁明膨胀土试样的孔隙比-竖向荷载-侧向土压力(e-σVL)关系及其孔隙结...

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地震作用下土工格栅力学行为研究————作者:潘申鑫;蒋关鲁;刘先峰;黄鑫;袁胜洋;曹丽君;冯海洲;周诗广;

摘要:为提升我国高速铁路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的抗震设计水平,通过振动台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究震后面板水平位移、永久沉降和结构响应加速度的变化规律,重点揭示地震作用下土工格栅的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PGA放大系数分析可有效评估结构整体动力特性,复合式面板与整体式面板变形特性基本一致,面板在地震作用下以转动变形为主;(2)土工格栅地震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可采用格栅伸长量、位移和应变3个参数表...

一种负压辅助注浆方法及其扩散规律研究————作者:卢海峰;贺泽澳;张凯;马名天;

摘要:为解决传统注浆中增大注浆压力可能导致原岩体二次破坏的问题,提出一种负压辅助注浆加固微裂隙的方法,在常规注浆的基础上,通过向微裂隙或远端施加负压,使注浆端与裂隙端之间的压力差升高而不增加注浆压力,从而加速注浆流速,提高注浆加固效率。通过建立平面模型和二维模型,并搭建负压辅助注浆试验系统,同时结合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对比两者结果来研究浆液扩散过程规律与内部压力动...

注浆裂隙岩体力学特性影响因素试验研究————作者:刘学伟;刘云豪;刘滨;王赛;刘泉声;朱磊;朱元广;

摘要:注浆作为一种裂隙围岩稳定性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其加固效果受控于多种影响因素。为探究裂隙倾角及被岩石基质特性对裂隙注浆加固体的力学性能演化机制,开展不同裂隙倾角(α=0°,15°,30°,45°,60°)的煤、泥岩及砂岩注浆裂隙岩体试样单轴压缩试验,同时结合数字图像(DIC)与声发射(AE)技术,分析其力学性能演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1)随裂隙倾角增大,不同岩石基质裂隙注浆试样的峰值强度均呈先降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Yangming_ak

    阶段名称 处理人 提交时间 估计完成时间 实际完成时间 收稿 编辑部 2021-07-29 2021-07-29 2021-07-29 初审 编辑部 2021-07-29 2021-08-05 2021-07-29 再次初审 编辑部 2021-07-29 2021-08-15 2021-08-09 二次初审 编辑部 2021-08-09 2021-08-23 2021-08-10 外审 外审专家 2021-08-10 2021-09-01 2021-08-24 外审 外审专家 2021-08-10 2021-09-01 2021-08-11 综合意见 编辑部 2021-09-01 2021-09-15 2021-09-01 总编审定 编辑部 2021-09-01 2021-09-15 2021-09-06

    2021-09-26 10:06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现在已是岩土工程及岩石力学领域顶级期刊,投稿无需审稿费,编辑认真负责,处理的特别快,但也不好发表。期刊论文水平很高。

    2020-03-18 11:19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