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学报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野生动物学报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期刊周期:季刊
出版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复合影响因子:1.258
综合影响因子:0.878
邮发:14-42
官网:http://ysdw.nefu.edu.cn
主编: 邹红菲
平均出版时滞:300.6768

  野生动物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春秋季节狍三维栖息地选择和营养策略研究————作者:林梦飞;张涛涛;于兵;季晓宇;韦瑞涛;黄保祥;郝元朔;关艳辉;郭世贤;包衡;姜广顺;

摘要:狍(Capreolus pygargus)是常见的有蹄类动物,其栖息地和营养选择策略对其生长繁殖具有重要作用。近来,应用无人机和激光雷达监测技术探究三维栖息地和食物资源选择模式已成为动物生态学的前沿科学问题。2023年10月—2024年4月,通过红外自动触发相机监测狍的空间分布,利用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技术获取森林垂直和水平结构信息,结合地面植被样方调查不同季节狍可获取食物的资源分布,量化狍营养空间...

江苏省兽类新纪录——安徽麝鼩————作者:孙振宇;陈晓蝶;陈泰宇;孙立峰;孙成贺;

摘要:安徽麝鼩(Crocidura anhuiensis)由Zhang et al.于2019年基于来自安徽黄山的标本命名并确立为新种,是中国特有种,分布在安徽省、江西省、福建省、浙江省和湖南省。2024年9月—2025年3月,研究人员在南京汤山(32°3′25.92″—32°2′57.12″ N,119°2′56.40″—119°0′30.96″ E)开展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时采集到2号麝鼩标本...

新型虎源猫杯状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作者:梅隐;高向向;刘诗云;吕梦娜;刘敏婷;侯丽萍;李婉萍;单芬;陈武;周妞;

摘要:在本团队前期研究中,借助宏病毒组学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在死亡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组织病料中鉴定出一株新型虎源猫杯状病毒(Feline calicivirus isolated from tiger,TCaV)LYH1224株。为实现对该病毒的快速检测,基于TCaV LYH1224株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反应体系与条件优化,构建了TCaV绝对荧光定量P...

甘肃和宁夏发现狭耳鼠耳蝠————作者:沈田田;何向阳;黄泽双;颜奥然;秦嘉豪;朱俊宇;周友兵;张礼标;

摘要:2013年6月和7月,本研究组分别在甘肃平凉和永昌,以及宁夏固原市使用手抄网共捕获4只鼠耳蝠,均为雄性(标本号为KT13744、KT13748、YC13754、PY13771)。通过其外部形态特征,体型参数测量以及Cyt b基因序列对比,对其进行物种鉴定。上述鼠耳蝠体型较大,头体长66.5~69.2 mm,前臂长58.00~61.11 mm,后足长约为胫骨长的一半,耳狭长,呈三角形,耳屏细长;体毛...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野猪潜在适宜分布区识别————作者:杨健;徐希尧;曹烨;周丽;滕丽微;刘振生;

摘要:野猪(Sus scrofa)作为集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于一身的杂食性动物,近年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内的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导致摧毁农田作物、伤人等冲突事件频发。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同时开展实地样线调查和红外相机监测。利用野猪调查“分布点”,使用最大熵模型(MaxEnt)计算并预测野猪的适宜分布区,探究影响野猪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结果显示:野猪适宜生境主要在...

投稿须知

摘要:<正>《野生动物学报》是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动物园协会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主要刊发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以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为主)、自然保护地以及动物园等领域在科学研究、资源监测、圈养繁殖和疾病防控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方法、数据资料、理论探讨和综述等学术论文。1投稿方式登录《野生动物学报》采编系统http://ysdw.nefu.edu.cn,注册...

大熊猫————作者:于凤琴;

摘要:<正>~

普通(币鸟)鸣声特征的时空差异分析————作者:孙雪颖;朱井丽;吴庆明;沙力瓦·拍依祖拉木;邹红菲;

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扩张给城市野生动物带来一定影响。鸟类鸣声是其适应环境的显著行为表达,城市背景下鸟类鸣声参数的时空差异规律可能反映城市扩张对鸟类的影响,为此,以黑龙江省典型留鸟普通(币鸟)(Sitta europaea)为研究对象,在2017—2019年采集其鸣声数据,以城市林业基地(东北林业大学城市林业示范基地)为城市干扰数据,以城郊实验林场(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和偏远自然保...

大熊猫个体识别方法研究进展————作者:周世强;李文静;严啸;席清华;李仁贵;张明春;杨建;魏荣平;李德生;

摘要:个体识别技术是大熊猫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大熊猫生态学研究和迁地保护以来,人们基于痕迹、影像和音频研发了距离-咬节法、分子生物学法、面部识别法、足迹图像识别法、热成像技术和被动声学监测法等个体识别方法。为此,本文整合评述了各种个体识别方法的原理、工作流程、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适用场景,以期为大熊猫的科学保护和国家公园的管理提供参考

气候变化影响下昌都市高原鼠兔潜在地理分布及其驱动因素分析————作者:蔡志远;刘永杰;曲家鹏;张飞宇;

摘要:明确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的地理分布及其驱动因素,对进一步了解高原鼠兔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意义重大。基于昌都市高原鼠兔的分布数据与环境变量,使用最大熵模型与地理探测器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当前和未来昌都市高原鼠兔在4种气候情景(当前、2050年三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1-2.6、SSP2-4.5和SSP5-8.5)下的潜在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平均气温日较差(Bio2)、...

贵州六盘水发现贡山白环蛇亚成体一新色型————作者:张栋儒;熊荣川;徐仕杭;李佑峰;潘小舆;陈红;

摘要:2021年7月和2022年7月,在贵州省六盘水师范学院和六盘水市玉舍国家森林公园采集到白环蛇属(Lycodon)物种各1号,均为亚成体。标本头枕部具完整白色横纹,体背以黑色为主,具1~2行背鳞宽度的规则白色窄横纹;腹面呈灰白色。基于cyt b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本研究的六盘水样本与已知贡山白环蛇序列以高支持率形成单系,遗传分化1.0%~1.6%。综合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本次六盘水采集标本为...

基于微卫星的大熊猫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亲子鉴定————作者:刘晨阳;王晓宇;张美晗;张文涛;张丹辉;沈洁娜;雷颖虎;昝林森;成功;

摘要:为了探究秦岭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 qinlingensis)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子关系,指导其繁育工作,本研究优化了基于大熊猫粪便样本获取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通过9对扩增成功率高、多态性高的微卫星引物组合进行PCR检测。将PCR产物通过毛细管电泳进行基因分型,利用等位基因数目、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

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中微塑料赋存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估————作者:黄泽楷;黄保祥;王一涵;赵碧田;郭书豪;李诗雨;刘睿;关艳辉;郭世贤;张圆圆;姜广顺;

摘要:微塑料是新兴的环境污染物,对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为探究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中微塑料赋存特征及其生态风险,本研究以土壤、水体和大气三类环境介质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微塑料的丰度、尺寸、形状、成分及分布,同时采用污染负荷指数(PLI)对微塑料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小北湖自然保护区中土壤、水体和大气中微塑料的平均丰度分别为(5.44 ± 3.36)个/g、(4.60 ±...

褐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形态和脂质成分在冬眠产热调节中的作用————作者:陈欣钰;付有涛;杨明;邢昕;

摘要: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是哺乳动物重要的适应性产热器官。BAT内有丰富的线粒体和多种脂质成分。线粒体形态的维持,包括融合与分裂,与产热效率密切相关,影响细胞能量代谢,而脂质代谢在提供产热底物中扮演核心角色。BAT产热能力在冬眠哺乳动物的深冬眠和阵间觉醒期间存在快速且显著的周期性变化,然而其中的调节机制尚不明确。本综述从线粒体动力学和脂质成分变化的角度综合了当...

青蒿素治疗一例麦哲伦企鹅感染残疟原虫两种基因系(pSGS1和pGRW04)的病例报告————作者:徐春忠;

摘要:报道1例圈养雌性麦哲伦企鹅(Spheniscus magellanicus)感染残疟原虫(Plasmodium relictum)的病例。该企鹅于2022年7月22日出现精神状态异常(躁郁)、有攻击性行为和食欲下降等临床症状。血液学检查显示其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范围,部分血清生化指标偏离正常值。经血涂片镜检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诊为残疟原虫两种基因系(pSGS1...

北京动物园圈养黑冕鹤血变原虫的流行情况————作者:赵素芬;蒋鹏;姜瑞婕;张增帅;李扬;贾婷;郑常明;马楠;王昕;高珊;张欢;胡昕;李思涵;孙亚美;柏超;滑荣;卢岩;杜余礼;

摘要:以2017—2023年北京动物园饲养的17只黑冕鹤(Balearica pavonina)为研究对象,先后采集37份外周血样本进行血孢子虫流行情况调查,经血孢子虫Cyt b基因套式PCR检测、BLAST序列比对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6只引进的成年个体血孢子虫检测呈阳性且持续带毒,无临床症状,感染率为35.29%;虫体基因序列(命名为hBALPAV01)与已报道的卢旺达灰冕鹤(B. regulor...

一株圈养疣鼻天鹅源维隆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和耐药性————作者:彭志锋;盛亚敏;王文佳;乔宏兴;蒋增海;蔡文可;梁群超;陈圆圆;边传周;

摘要:维隆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是一种在陆生和水生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细菌,对动物和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它正在全球成为一种新兴病原体。为探究圈养疣鼻天鹅(Cygnus olor)死亡原因,病理剖检观察之后,利用其内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和病毒PCR检测;然后基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和gyrB基因分析鉴定菌种;之后对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雏鹅感染试验和药物敏感性分析...

过氧化氢诱导马鹿鹿茸软骨组织原代细胞衰老模型的建立————作者:王博;郑茜之;吴玄烨;成佳婧;郑冬;刘学东;

摘要:为深入揭示细胞水平衰老与再生机制的差异,使用过氧化氢(H2O2)诱导马鹿(Cervus elaphus)快速生长期鹿茸软骨组织(CA)原代细胞,探索构建衰老细胞模型的实验方法。使用不同浓度H2O2分别对原代细胞进行处理,培养72 h后,利用CCK-8法筛选出半数效应浓度,结合SA-β-GAL染色分析衰老情况确定...

生态过滤机制对吉林省西部农田防护林繁殖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作者:许永珊;续文宇;王海涛;邹红菲;

摘要:鸟类群落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鸟类群落结构的研究有助于为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参考。为揭示生态过滤机制对吉林省西部农田防护林繁殖鸟类群落结构的影响,2022—2023年每年4月及6月,采用样点法对吉林省西部农田防护林繁殖鸟类群落进行调查,同时记录样点周边农田防护林的环境变量,利用联合物种分布模型(Joint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JSDMs)分析环...

杭州西湖景区和西溪湿地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与分析————作者:江志;何珂;楼毅;覃世迪;赵阿勇;刘宝权;

摘要:两栖和爬行类动物被认为是环境健康的重要指示类群。为掌握杭州重要城市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状况,本研究对西湖风景名胜区和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两处核心地区的两栖爬行动物进行多样性调查与评估。本研究在调查区域利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开展了3个季节的调查,记录到两栖类2目8科21种,爬行类1目8科23种;除上述本土物种外,还发现寺庙的放生池中具有一定数量的龟类(6种),其中有入侵物种巴西龟(Trachemys scr...

  野生动物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野生动物学报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