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CAJST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期刊周期:双月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复合影响因子:1.200
综合影响因子:0.741
官网:http://wkdxbzr.wust.edu.cn/
主编:倪红卫
平均出版时滞:218.9375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最新期刊目录

板坯连铸结晶器内氩气泡分布与夹杂物去除模拟研究————作者:曹可儒;马国军;刘孟珂;方强;吕仁祥;顾华志;姚旺龙;

摘要:通过数值模拟与水模型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液-保护渣-氩气泡-夹杂物的多相流行为,重点考察了拉坯速度、吹氩流量、水口倾角和浸入深度对氩气泡分布及夹杂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拉坯速度的增加,结晶器内氩气泡数量逐渐增多,平均直径逐渐减小,气泡与夹杂物发生率显著增加,夹杂物去除率呈逐渐减小趋势;随着吹氩流量和水口倾角的增加,气泡平均尺寸呈减小趋势,气泡数量明显增加,气泡与夹杂...

外加剂对碳化硅料浆及硅溶胶结合Al2O3-SiC-C浇注料性能的影响————作者:许向阳;刘浩;王周福;朱珠;马妍;王玺堂;杨雨菲;

摘要:本文在研究外加剂对碳化硅料浆流变与硬化行为基础上,探讨了复合外加剂对硅溶胶结合Al2O3-SiC-C浇注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羧酸盐(PCE)中的COO-吸附在碳化硅颗粒表面,通过空间位阻抑制粉体颗粒团聚,提高了料浆流动性。复合引入适量PCE和硅烷偶联剂(KH-570),可促进碳化硅浆体的硬化,也有利于高温下硅溶胶结合Al...

重访时发生偏移情况下的回环检测方法研究————作者:陈子韬;赵慧;蒋林;陈跃龙;汤勃;周和文;

摘要:针对基于激光雷达构建全局描述符的回环检测算法在机器人发生偏移重访时难以检测到回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旋转与平移鲁棒性的回环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关键帧点云分别构造Polar Descriptor、Cart Descriptor以及Enhanced Cart Descriptor全局描述符,然后将上述全局描述符的行向量编码为实值构造的row key子描述符,通过两阶段分层搜索得到与当前帧相似度最...

基于实例分割的动态视觉SLAM与稠密建图————作者:米曾真;徐星元;唐靖;

摘要:室内动态场景中存在的移动目标会严重影响视觉SLAM系统的定位精度和鲁棒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实例分割的动态视觉SLAM算法。该算法在ORB-SLAM3系统的前端嵌入YOLOv8-seg实例分割,用于检测和分割场景中的动态目标,同时剔除分割掩膜下的动态特征点,仅保留静态特征点用于后续的特征匹配与相机位姿估计,为降低剔除动态特征后特征匹配数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更准确高效的BEBLID描述符代替原有的...

基于点到图的多线激光雷达惯性SLAM方法————作者:钟世杰;蒋林;陈帅;曾勇;吴广卓;

摘要:为了克服多线激光同时定位与地图创建(SLAM)算法累积误差大、面对剧烈运动场景难以矫正运动畸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点到图(Point-to-Map)的多线激光雷达惯性SLAM方法。首先在前端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将接收到的雷达和IMU数据逐个进行处理,得到激光里程计和IMU里程计,利用激光里程计将原始点云直接注册到局部地图中,从根本上去除运动畸变。同时加入回环检测模块,在后端构建因子图优化模块,将激...

基于双目面结构光的耐火砖三维尺寸测量方法————作者:张锡丹;周诗洋;严旭果;万波为;吕钦;

摘要:针对传统基于双目立体视觉或单目面结构光立体视觉的耐火砖三维尺寸测量方法存在抗噪能力弱、重建效率低和尺寸测量精度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双目面结构光的耐火砖三维尺寸测量方法。首先,搭建一套双目相机和投影仪结合的复合成像系统用于采集不同视角下耐火砖的条纹投影图像;再结合“四步相移+三频外差”法求其对应的绝对相位图像,通过基于绝对相位图像的立体匹配算法提高匹配点的配准精度和速度;然后提出一种基于多向...

基于FPFH-NDT的三维激光惯导耦合定位算法————作者:陈跃龙;许仁波;董杰;蒋林;周和文;

摘要:针对传统正态分布变换算法(NDT)在定位过程中累积误差大、面对剧烈运动场景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而导致定位失效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快速点特征直方图-正态分布变换(FPFH-NDT)和因子图优化的三维激光惯导耦合定位算法。首先,利用IMU预积分数据去除三维点云的运动畸变;然后,对点云进行FPFH特征的快速提取与粗匹配,生成正态分布变换(NDT)的良好初始位姿估计,经迭代优化后获得图到图(Map-to-M...

基于改进NSGA-II算法的异质网联车队通信拓扑优化————作者:陶发展;张亚博;王楠;付主木;

摘要:针对异质网联车队中通信拓扑结构固定以及性能评价指标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NSGA-II)的通信拓扑优化策略。首先,建立了异质网联车队的通信拓扑结构模型和异质纵向动力学模型,以支持车队分布式控制器的设计,实现车队的一致性控制;其次,从时延稳定裕度、跟踪性和舒适性三个方面构建车队的性能评估指标,以评估通信拓扑对车队控制性能的影响;最后,为了解决通信拓扑结构固定的问题,以...

基于fMRI子图信号熵分析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分类————作者:蒲锐;宋笑影;

摘要: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严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早期诊断面临诸多挑战。本文结合功能连接网络的拓扑结构信息与图上信号,提出一种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子图信号排列熵的分析方法,用于揭示AD患者与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 HCs)之间的动态复杂度差异。该方法采用滑动窗口技术对血氧水平依赖(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作者:龚建伍;田富磊;杨泰华;

摘要:以玄武岩-聚丙烯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为研究对象,设计正交试验,分析玄武岩纤维(BF)体积掺量、聚丙烯纤维(PPF)体积掺量和再生粗骨料(RCA)取代率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纤维呈现出正混杂效应,在相应的最优掺量下,混杂纤维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劈拉、轴压和抗折等强度指标的最大增幅分别为9.7%、35.2%、10.6%和20.1%。(2)RCA取代率控制在30%内不会显著改变混凝土的...

纳米二氧化硅与钢纤维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作者:王俊波;申贺文;王永贵;黄旭阳;

摘要:为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通过掺入纳米SiO2与钢纤维对其进行改性。以再生骨料取代率、纳米SiO2及钢纤维掺量为控制参数,利用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再生混凝土破坏形态、力学性能、弯曲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钢纤维有利于改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尤其能明显提高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及抗折强度。掺入纳米SiO2可使再生混凝土力学...

矿渣-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砂浆物理和力学性能的正交试验研究————作者:徐业创;梅军鹏;黎杰;尹琛;李爽;谢安合;

摘要: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系统研究了高炉矿渣掺量、水玻璃模数、碱当量、聚甲醛(POM)纤维掺量对矿渣-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各因素间的协同作用,以确定最优配合比。结果表明,当矿渣掺量为60%、水玻璃模数为1.3、碱当量为9%时,地聚物砂浆兼具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较低的干燥收缩率。通过极差分析得出,碱当量对3 d期龄试样抗压强度和28 d期龄试样抗折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而矿渣掺量对28...

基于固化机理的固废基土壤固化剂研究进展————作者:凌一峰;孙彦兵;高发亮;王聪;

摘要:基于固化机理,将固废材料划分为胶凝型、膨胀型和激发型三类,并探讨了它们对固化土抗压强度及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胶凝型固废通过水化或火山灰反应生成胶凝物质,增强土体整体性,是固废基土壤固化剂提高土体性能的基础。膨胀型固废对胶凝型固废起到补充作用,而激发型固废则可以激活胶凝型固废的活性。结合SEM和XRD等微观测试方法,揭示了固废反应的微观机理,进一步解释了固化土强度和耐久性能提升的原因

高温后钢-PVA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盾构管片抗弯性能研究————作者:许成祥;周志豪;许奇琦;杨曌;

摘要:本文利用弯曲加载破坏试验,研究了钢纤维体积率、聚乙烯醇(PVA)纤维体积率以及矿粉掺量对高温后的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HFHPC)盾构管片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一定量钢纤维、PVA纤维以及矿粉的HFHPC盾构管片在经受高温后的极限承载力、初始刚度、延性系数以及耗能系数等力学性能指标较普通混凝土盾构管片相应值均有明显提升

氯化法钛工业污泥中铁浸出行为与动力学分析————作者:彭绍鑫;段宁;张银凤;陆成龙;张帆;

摘要:本研究以氯化法钛白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铁污泥为原料,回收废气得到废盐酸作为酸浸剂,系统研究了不同盐酸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液固比对铁浸出率的影响,并对酸浸渣的元素组成、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为5 mol/L,酸浸温度为80℃,酸浸时间为150 min,液固比为16 mL/g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铁浸出率可达85.88%;XRD、XRF和SEM-EDS分析表明,酸浸渣...

加强固废资源化利用研究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转型————作者:黄诗冰;廖宜顺;

摘要:<正>据统计,我国目前堆存的工业固体废物超过600亿吨,占地超200万公顷。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2.7亿吨,综合利用量为25.8亿吨,综合利用率为60%。这表明我国工业固废堆存量仍在快速增长。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

钢渣粉常压干法固碳特性及其在水泥中的应用性能————作者:张晓哲;赵计辉;李忠;李建新;

摘要:钢渣作为钢铁工业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富含的钙基矿物具有通过碳化反应实现CO2固定和自身结构改性的双重潜力,对钢渣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研究了常压干法条件下钢渣粉的碳化行为及其产物作为辅助胶凝材料的应用性能。采用质量增益法、热重分析法和XRD定量分析法对钢渣粉的固碳效率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SEM分析了碳化产物的微观形貌与结构演变。结果表明,碳化温度对固碳率影响显著,在45℃碳化温度和8 ...

CaF2对铜渣还原尾渣微晶玻璃析晶行为及性能的影响————作者:李赟杰;侯阳来;马国军;罗彦恒;徐菊;

摘要:为实现铜渣还原尾渣的高附加值利用,本文参照铜渣还原尾渣的主要成分,使用化学纯试剂配制原料,采用熔融法制备微晶玻璃,探究了添加剂CaF2对微晶玻璃的析晶和物理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aF2的含量增加,微晶玻璃的析晶活化能呈现先减小而后增大的趋势,当CaF2含量为2%时,析晶活化能最低。适量添加CaF2对微...

聚乙烯醇纤维增强地聚物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分析及强度预测————作者:姜天华;王帅;胡宇成;

摘要:为探究聚乙烯醇(PVA)纤维对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对掺入不同纤维长度及体积掺量的PVA纤维增强地聚物进行硫酸盐干湿循环侵蚀试验,分析了硫酸盐侵蚀前后试件的质量及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硫酸盐干湿循环作用下PVA纤维增强地聚物抗压强度GM(1,1)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适量PVA纤维能有效提升试件抗硫酸盐侵蚀性能,但掺入过量则会起反作用,在本研究9个配比...

聚偏氟乙烯微压力传感器阵列敏感单元结构优化————作者:余震;闫增辉;饶辉;

摘要:为提高聚偏氟乙烯(PVDF)传感器阵列的灵敏度和分辨率,提出一种基于微柱结构的阵列敏感单元,根据Bruggeman有效介电常数理论推导出其电势输出模型,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敏感单元进行仿真分析,对比实验值和理论值验证了所推导电势输出模型的正确性。利用MATLAB软件对微柱结构参数进行理论分析,对比分析四种封装材料下敏感单元的输出特性,结合实验为敏感单元结构参数的优化提供...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是C刊吗?
A:该刊目前还未被CSSCI数据库收录。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