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所属栏目:核心期刊 更新日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CSSCIAMI核心

Academic Degrees & Graduate Education

期刊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复合影响因子:2.561
综合影响因子:1.908
官网:http://www.adge.edu.cn
主编:张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最新期刊目录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摘要:<正>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简称“中飞院”,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民航局直属的部省共建高校。学校作为国家全过程培养民航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经过近70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培养民航飞行员、工程技术和民航运行管理人才为主的办学格局,其中全民航70%的飞行员、80%的机长、90%的功勋飞行员从这里启航,学校被誉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是世界民航职业飞行员培养规模最大、...

新时代高校研究生导师培训体系建设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作者:刘娟;张立迁;胡伟力;

摘要:通过对研究生导师培训体系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导师培训体系建设存在分类培训机制尚不健全、培训组织形式不尽完善、培训内容不够丰富、培训考核管理不够严格、培训支持系统尚不充分等问题。认为主要成因有:培训未能体现导师需求,专业性、针对性有待加强;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培训的外驱动力不强;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不够,作用发挥不充分等。提出通过实施全面覆盖分级分类培训、优化培训组织形式方法、丰富培训内容彰显优势特...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实施核心问题研讨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作者:周玉清;

摘要:<正>本刊讯3月12日,由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和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联合举办、北京理工大学承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实施核心问题第二次研讨会在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工程类专业学位实践成果的形式及评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栾宗涛线上参会并讲话,中国电科研究生院(党校)常务副校长、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副院长杨佳木,中国石油大学(北...

国家层面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政策量化研究(2012—2023 年)————作者:郑烨;鲍徐涵;鲁瑞雪;原嫄;

摘要:以2012—2023年国家发布的107份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政策目标–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质量”四维分析框架,运用政策文本分析、社会网络分析、PMC指数分析等方法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政策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层面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政策目标总体以中度清晰为主,近年来清晰度有所进步,但少量政策在政策对象以及具体措施方面的清晰度仍有待提升;政策发布主体以单部门独立发...

学科评估如何以评促建:美国明尼苏达大学GRIP计划的实践与启示————作者:崔育宝;吴兆胜;秦进;

摘要:针对当前学科评估与学科建设中存在的评建分离、以评促建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介绍了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实施的一项新型的研究生教育项目评估模式——研究生教育评估和提升计划的评价理念、组织架构、实施流程、主要特征、实施成效及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从重视开展自主的自我评估、坚持以人为本和行动导向、强化能力建设与资源支持、促进利益相关者深度参与等四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高校开展学科自我评估活动,切实发挥学...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笔谈————作者:张炜;王战军;陈鹏;梁琼麟;汪霞;马永红;王传毅;

摘要:2025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规划纲要》明确了到2027年和2035年的主要目标,部署了9个方面重点任务。为了深入学习贯彻《规划纲要》精神,推动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编辑部邀请研究生教育战线的知名学者和研究生院院长,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以期推进相关工...

博士生导师选聘制度的历史与未来: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的分析————作者:吴洪富;杨慧君;

摘要:博士生导师选聘制度事关导师队伍建设,是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自三级学位制度正式建立以来,我国博士生导师选聘制度的变迁经历了雏形初建、巩固完善与系统性改革等三个阶段。在深层结构、制度网络、主体行动等复杂变量的共同作用下,博士生导师选聘制度呈现出路径依赖和渐进转型的变迁特征。进一步优化博士生导师选聘制度,需要更加彰显选聘制度的公共性、选聘标准的复多性、选聘环节的衔接度,加强多元主体协同,进而构建更...

导师立德树人成效评价的两难困境及破解之道————作者:毛金德;

摘要:“不评价,无动力;一评价,唯指标”的两难困境使导师立德树人成效评价陷入了“上热下冷”的尴尬处境。从表面看,两难困境是由于评价工具的信效度不足所致,实则是评价指挥棒迷思下目标与手段错位。评价指挥棒迷思强调通过评价手段来实现动力激发的目标,结果不仅难以真正激发导师立德树人的内在动力,也制约着评价工具的信效度。破解之道在于走出评价指挥棒迷思,将目标与手段分离,打破评价–动力的路径依赖;其次,通过教育督导...

谁聘用了谁的博士毕业生?我国高校教师聘用网络分析————作者:贺随波;

摘要:不同高校和学科在聘用教师时有不同的倾向和偏好。基于中国史、教育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分析了我国高校教师聘用网络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案例高校教师博士毕业机构分布在31个国家和地区,境内学术机构培养的教师占比高达86.88%。高校教师聘用网络是高度分层的,少数机构培养了多数教师。四个学科教师聘用网络的密度分别为中国史(0.26)、物理学(0.21)、教育学(0.20)和计算机科学...

教育学博士生学术规训中的导生互动:体验图景、关系类型及其实践转化————作者:张海生;李立国;

摘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28位高校青年教师进行回溯性访谈,旨在明确博士生学术规训中的哪些导生互动经历更有助于教育学博士生个体的学术发展和角色认同。研究表明,在互动频次上,导生互动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灵活度和宽容度特征,师生间既有基于一定载体而进行的比较固定的集体化的互动与交流,又有基于个体需求而进行的非固定的比较频繁的个体化、即时性的互动与反馈。在互动内容上,导生互动内容丰富、多元,彼此之间呈现相互交织的...

“盲审”还需“明辨”补: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机制反思————作者:董云川;刘静;

摘要:当前以“盲审”为标志的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机制整体运行良好,但仍有改进余地。从理论上说,科学性、适切性以及公平公正的原则是构成学位论文评价方式和甄别机制的根本基础,就现实而言,对学位论文的评审重心并未深入到论文所钻研的学术命题本身,极少指向论文选题底层的哲学或科学逻辑,大多只是在格式、形式和研究招式方面做一些似是而非的点评和议论。基于博士生教育实践检讨了利弊相随的学位论文盲审机制,从学术研究的“过程性...

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构建————作者:吴晓方;朱勇;

摘要: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博士学位和传统的学术博士学位是两种“等而不同”的学位类型。如何在师资队伍、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实习训练、评价方式等关键环节上,体现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与学术学位博士生教育的差异化要求,是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博士生培养的核心课题。基于前人研究构建了一个优化的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学位博士生培养体系,具体表现为:师资队伍专业化,落实双导师制;教学方法实践化,重视案例教学;课程设置模块化,突出交...

研究生要学会研究————作者:李言荣;

摘要:提出研究生要善于抓住机遇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提出模型或者方法去解决问题,要善于做出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结论。指出研究生要紧盯一个目标,要注重底层思维逻辑的训练,要进入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强调研究生科研选题主要是“0到1”“1到0”“1到100”三类,当前应引导研究生更多开展“1到0”的基础创新性选题研究

教育家精神引领研究生导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价值与进路————作者:周江林;

摘要:研究生导师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所在。以教育家精神引领研究生导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是强化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内在要求、高质量推进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先行探索。它体现在朴素的政治涵养、稳健的职业操守、精进的教学能力、高阶的专业素养、饱满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价值追求等六个方面,需要从职业发展、专业发展和事业发展三个维度,努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即加强政治引领...

研究生导师育人“小微环境”的内涵、特点及建设路径————作者:奚社新;尹威;耿有权;

摘要:认为研究生导师育人“小微环境”是构成导师育人系统的要素之一,是导师特有的育人外部条件,是影响导师育人活动进程与效果的客观基础。建设研究生导师育人“小微环境”需要导师在学校政策环境、条件环境、文化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和研究生教育规律,主动作为、主动创造、主动营造,建设一个有利于教育人和培养人的良好“小微环境”

学科交叉推动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以清华大学碳中和能力提升项目为例————作者:王琼;李鹏辉;周杰 ;贺克斌;张希良;刘璐;

摘要:学科交叉是促进理论和知识创新、解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中复杂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和新兴产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出了强烈需求。清华大学碳中和能力提升项目服务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需求,通过构建跨界交叉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展基于应用情境的跨学科课题攻关,形成了“交叉融合、真知实干、多元胜任”的培养特色,在培养双碳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逻辑、价值与路径————作者:贺祖斌;周润伍;

摘要:研究生教育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使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顺应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进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与生产力理论,符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行动要求,也发挥着促进知识创新与实践创新、推动新质人才培养和助力世界科技强国建成的独特价值。认为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要紧紧围绕“发展”,从理念上始终贯彻“差异发展、同等重要”,特别是在认识论上建立起超越“理论—实践”对立的认识观...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多元化: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作者:梁晓露;付鸿飞;

摘要: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规定研究生学位成果包括学位论文及实践成果两种类型,但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学位论文仍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重要成果形式。专业学位论文多元化具有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提升、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然而,专业学位论文多元化发展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职业能力、...

工程博士申请学位实践成果:内涵辨析与质量保障————作者:付凯元;姬红兵;李龙;

摘要:工程类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相关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未来领军人才,实践成果是申请学位的重要形式之一。系统阐述了实践成果的内涵、特征及价值导向,明确了其与学位论文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实践成果的管理流程与质量保障机制,并对实践成果评价体系中的影响力、创新性、基础理论及实践能力、知识产权与学术规范等关键指标进行剖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呼吁培养单位结合自身特点细化评价体系和工作...

英国教育博士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与启示——基于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的案例研究————作者:李文文;张金鹏;

摘要: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博士培养目标聚焦实践能力,秉承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与关注个人能力发展的理念,通过设置基于实际经验的课程、引入CFG交互性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学业指导机制及探索定向工学融合项目,构建了以实践能力为重心的人才培养路径。借鉴伦敦大学学院的成功经验,我国的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应平衡课程的理论与实操、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完善学业指导体系、创新项目开发,以解决教育博士培养学术化倾向问题,培育出实践能...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奔跑的辣椒酱

    2024年6月投稿,7月初显示外审,几日后收到外审意见,一个专家,评价较高,给一个月修改时间,半个月修回。又等了一个多月才收到二次修改意见,主要是缩篇幅,应该是编辑给的意见。全程没有收到邮件,都是在系统里看,第二次修改只给了7天时间。看到系统消息时都过了两天。建议投这个期刊的朋友,多上投稿系统查看,以免错失消息。二次修回十天后,系统显示录用。到目前为止没有进一步通知,没有编辑联系,不知道何时校稿,何时刊出。这个期刊据说不要版面费还有稿费。另外,微信公众号可以关注查看投稿进程,但不是每一步都同步,二审意见回来时,公众号并可以提醒和变化,还是以系统为准。

    2024-09-14 23:14
  • Yangming_ak

    导师一作,硕士二作,15-20天退稿,系统没给审稿意见,打电话咨询了,编辑耐心告知将审稿意见发到了邮箱,综合来看算很良心了。

    2024-05-06 20:28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退稿很快,导师一作,两周内退稿。没写退稿原因

    2024-04-08 21:43
  • zhaohhhh

    博士生一作导师二作,文章已经被接收(用大样本公开数据做的量化研究,主题自认为比较新颖)。一周左右过初审,外审大概持续了一个半月,给的审稿意见很中肯,修改起来难度不是很大,修回之后收到了编辑部的邮件, 通知录用。整个流程下来非常顺畅,耗时共两个月整。

    2024-01-13 01:36
  • 带头大哥666

    投稿两周退稿,投稿有邮件收稿回复,退稿状态只能在系统里面查,没有任何邮件回复,系统里面查询退稿也没有任何原因!有点假清高,毫无沟通意义和价值!可以得到任何投稿论文意见的实质性反馈!

    2023-12-12 10:17
SCI服务

常见问题及解答

Q: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是C刊吗?
A:是C刊。

搜论文知识网 冀ICP备1502133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