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最新期刊目录
数字中国建设:大国博弈的基石————作者:安同良;
摘要:“数字中国”概念于1999年提出,在习近平同志2000年以来数字中国思想与实践指引下,数字中国的建设始终践行于中国式现代化征程,并筑基着中国崛起与大国博弈的基石。本文探究了数字中国的内涵、文献脉络与战略意义,刻画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演化路径;认为数字中国建设的主引擎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并厘清了数字经济的特征及其测度,前瞻性地提出数字经济发展的未来图景,即“三我”世界。论文剖析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发展瓶颈,提...
为公共行政学的AI与AI的公共行政学————作者:于文轩;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迅猛发展不仅深刻影响着公共行政的实践,也引发了公共行政学科研究范式的革命性转型。本文提出了“为公共行政学的AI”(AI for PUBLIC AMINISTRATION)与“AI的公共行政学”(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AI)两个相互关联却本质不同的研究路径,揭示了人工智能在政策制定、组织结构与官僚行为等多层面正在重塑公共治理模式以及研究范式。“为公...
数智文化企业的中国范式:双轮驱动的科技与文化协同————作者:陈云松;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加速了科技与文化的双向互构,重塑了数智时代文化企业的发展范式。本研究基于社会技术系统理论,通过对比美国和日本数智文化企业的发展路径,阐释了中国开源技术生态与文化互鉴协同的发展路径,提出政府与市场协同、文化自信驱动的科技-文化耦合的中国范式,为未来全球产业链的数智文化企业的技术伦理困境与文明冲突的应对提供借鉴意义
走向全球:民营企业国际化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杨典;
摘要: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国际化布局已成为民营企业迈向更高发展阶段的战略选择。本研究发现,中国民营企业出海呈现规模扩大、形式多元和结构升级三个主要趋势。在国际化过程中,民营企业体现出产业竞争优势和治理机制优势,与此同时,地缘政治风险及同质化竞争也带来了不确定性与挑战。对此,本文总结了欧美、日韩等国企业出海的历史经验,包括政府层面加强国际经贸安排与国内产业政策协同、行业层面紧抓技术革...
制度环境与技术创新:重估民营企业在前沿技术突围中的作用————作者:耿曙;
摘要:针对“民营企业能否在前沿技术产业作出重大贡献”这一问题,传统看法多半认为它们力有未逮。毕竟,前沿技术的研发创新,有赖大量、长期的投入,还须整合各方资源力量,中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无力”也“无心”承担重任。面对上述的主流意见,当前国内包括“杭州六小龙”在内的大量事例,成功展示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巨大潜能,促使社会反思上述传统刻板印象。本文认为,不同的科技产业部门,各有技术变革的周期,因而适于培育的制度环境...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基于行政协同与市场配置的视角————作者:王丛虎;骆飞;
摘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如何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推进政府运行保障研究的重要议题。现有研究较少关注资产管理的运作机制,也少有研究分析资产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作用机理。本文提出行政协同与市场配置的分析框架,并使用资产管理的相关案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行政协同与市场配置是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运作机制。行政协同强调通过部门间合作释放资产要素活力,促进资产要素的顺畅流动与高效配置。市场配...
重思发展:发展概念的演变、困境与重塑————作者:张泽;
摘要:自发展研究兴起以来,对于发展概念的界定经历了一个持续去中心化的变迁过程。早期的发展概念以经济增长,尤其是工业化为中心,但从20世纪60年代起,众多国家陷入发展困境,学界开始为发展概念注入更丰富的内容,开启了概念的去中心化进程。到了20世纪90年代,发展概念的一致性已经基本丧失。针对这一问题,学界给出了几类概念整合方案,包括坚持经济增长的保守派、主张多维并重的温和派、尝试寻找关联的统合派与倡导放弃发...
唯物史观视域下新质生产力理论价值探析————作者:王程;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历史性高度提出新质生产力范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挥历史主动精神、自觉践行“两个结合”的集中体现。在唯物史观视域内,新质生产力内含新技术和新制度二重规定性。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将劳动者的能力提升到崭新高度,智能化机器体系作为新型劳动资料,通过学习人类行为,自主地调节生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创造财富新形态,实现了创新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更新...
固定资本理论:一个数理政治经济学述评————作者:李帮喜;李宁;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了固定资本理论在数理政治经济学中的发展脉络及主要争议,重点述评了马克思与斯拉法的理论贡献及其模型化拓展。魁奈、亚当·斯密与李嘉图初步区分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但存在概念混淆、忽视生产资本职能等问题。马克思从理论层面对固定资本的价值转移与补偿方式进行了阐述;斯拉法从数理方法层面构建了联合生产模型,进而分析固定资本的价值转移与价格体系,但存在与马克思理论的一致性、静态均衡框架以及假设脱离现...
技术嵌入视角下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进路研究————作者:彭长华;
摘要: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数智技术的迅猛发展,食品安全风险治理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基于对“寿光模式”中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实践的深入剖析,本文提出技术嵌入“源端(预警)—中端(监测)—末端(监管)—多方协同”的食品安全治理实现路径。技术嵌入不仅推动了食品安全治理范式的时空协同转变,而且实现了从局部试点到全产业链覆盖的渐进扩散。技术嵌入在治理理念上实现了从传统预防向快速、精准防控的转...
提级治理:跨层级协作何以解决城市历史遗留问题————作者:何艳玲;蒋良竹;
摘要:科层制因层级清晰、权责分明的组织设计,可以有效应对治理过程中的常规问题。当问题的复杂性、影响范围及解决难度超出特定行政层级的权责范畴时,提级治理便成为一种应对策略。基于城市历史遗留问题的治理实践,解析提级治理的动因、主体、问题类型以及问题化解的具体过程可以发现,提级治理是依托上级政府的权威资源化解超出特定治理层级权责范畴或囿于政策、资金等而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提级治理在历史遗留问题化解过程中依托权...
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如何适应营商环境优化的要求————作者:高小平;陈宝胜;
摘要:营商环境对市场主体兴衰、生产要素聚散、发展动力强弱、科学技术创新有重要影响。行政管理制度创新本质上是将政府在现代化建设中创造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形态,将制度化行政管理创新纳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体系,保证国家政治和行政系统稳定,与营商环境间存在内在关联性与辩证互动关系。行政管理制度创新需要适应营商环境建设的要求,以系统集成为理念、公共管理为面向、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重点、“高效办...
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方法建立新发展政治学————作者:姚中秋;
摘要:以工业化为中心和基础的发展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基本主题,初步形成于英国、繁荣发展于美国的西方主流社会科学体系却忽略了这一主题,而以自由为基本价值,以分配为中心议题。后发民族谋求发展的实践则形成了两种以发展为中心的理论——后发资本主义发展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与美国的国家衰败敞开了建立发展中心主义的社会科学体系之契机。发展有赖于自觉能动的政治的组织和领导,因而政治学将在这个新的普遍...
被遗忘的范式:依附论何以能够重塑发展政治学————作者:释启鹏;
摘要:在发展研究的学术脉络中,依附论是极少数以非西方世界的历史经验为基础形成的具有范式意义的学术流派,但随着自由主义社会科学的持续冲击,依附论日趋处于边缘地位。基于知识积累的视角,本文力图在三个层面展现依附论不可或缺的价值。首先,依附论致力于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叙事模式,在批判中形成以第三世界为本位的历史观和发展观。其次,依附论提供的体系性分析视角,将国家发展,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置于其所处的非均质化...
新时代乡村文化主体性培育的空间建构理路————作者:杜妮;杨冰郁;
摘要: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主体性培育,而乡村文化主体性培育则离不开乡村社会空间的支撑。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阐释框架,构建“乡村文化主体性培育三重空间模型”,有利于系统解构乡村文化主体性培育空间生产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进路。“物理-精神-社会”三重空间模型互嵌互构,存在“分殊与融合”相耦合的关系逻辑,维持着乡村文化主体性培育空间动态耦合的运转过程。在培育乡村文化主体性的过程中,应基于培育空间的层级性和互嵌...
论司法裁判中的间接后果主义————作者:雷磊;徐子煜;
摘要:传统后果主义质疑依法裁判在司法活动中的优先地位,主张用社会科学方法代替法教义学方法,但有着对司法常识缺乏解释力以及后果不明确的缺陷。以行为后果主义为道德评价立场,并在决策中尊重特定规则的间接后果主义更适合作为司法裁判的伦理根基。在理论层面,间接后果主义通过区分评价和决策两个层面,主张依法裁判的优先地位,反对用社会科学方法代替法教义学方法,同时避免了法律规则不符合规则后果主义要求可能产生的困境。在实...
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分配————作者:李世阳;
摘要:在刑事诉讼中,公诉方应以排除合理怀疑的程度证明构成要件该当性,由于构成要件具有违法推定功能,让公诉方进而承担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并不完全有利于被告人。伴随着刑事诉讼模式的当事人主义化,证明责任的分配在刑事诉讼中具有一定的适用空间,在正当防卫的证明责任分配上,争点形成责任说具有合理性。在起因条件的证明责任分配上,被告人证明自己面临侵害,公诉方证明不存在实际侵害或侵害并不违法;在时间条件的证明责任分配上...
自动驾驶交通事故侵权的归责困境及破解路径————作者:焦富民;包欢乐;
摘要:自动驾驶交通事故侵权在责任主体认定、责任选择以及归责原则适用等方面存在困境。以主体适格性变动与判断难度增加为表现的主体性增强是自动驾驶交通事故责任主体认定困境生成的根源;以深度自主学习能力和技术错误判断高度专业性为特征的技术复杂性是自动驾驶交通事故侵权责任选择困境生成的缘由;以驾驶主体变动和交通安全与技术发展的双重政策要求为主要内容的风险分配新特征是自动驾驶交通事故过错责任合理性存疑的理由。沿用交...
19世纪英国犯罪治理体制变革:特征及启示————作者:许志强;
摘要:19世纪上半叶,英国率先步入工业化社会,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犯罪问题却日益严峻。究其原因,英国早期大工业的发展不仅加剧了贫富分化,促生了大量的社会边缘群体,刺激了越轨行为的发生,也冲击了传统的道德秩序、地方自治体系,恶化了社会环境。为了抑制犯罪问题,英国开展了一系列制度体系的变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改革模式,调整了旧制与新制、地方与国家、效率与公平等诸多方面的矛盾关系,适应了经济社会转型的新趋势...
跨媒介场域的商人形象叙事————作者:王小波;
摘要:商人形象在文学史上几经变迁。在其形象嬗变的背后,是社会文化的更迭。跨媒介叙事为商人形象的重塑提供了新的视角。媒介的兴起,在让知识分子下沉为“知道分子”的同时,也让其经历了社会功能的置换。商人群体的崛起不仅对知识分子的失重进行了结构性补偿,同时其商业实践被编码为“经济强大后的人格独立”,将“人的文学”焦点从道德理想转变为世俗生存。商人从财富占有者转变为创业者及至名流的形象,其对待“财富”的态度经历了...
学海来自网友的投稿评论:
-
画个圈圈兜住幸福
去年10月份投稿,之后就石沉大海,发邮件无回复,打电话无人接听,默认拒稿
2023-07-13 21:18 -
zhaohhhh
《学海》是一个老牌C刊,通过官方邮箱投稿,审核速度较快,一个月左右,从确定录用到见刊间隔接超过三个月,需要挂基金项目,可发两个作者,学历要求博士、在读博士生,见刊等待时间要求不快的老师可以试一试。
2023-05-30 22:27 -
zhaohhhh
喜欢专题,参会投稿,编辑认真负责,修改了3遍
2023-02-14 11:21